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第7章 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第7章 调整:一站式在线生活




战略性决策的最终产物是虚假而单纯的,企业将市场与产品结合起来,通过新的要素组合,抛弃一些旧东西,并从现有的地位扩张而达成新目标。

——伊戈尔·安索夫(美国管理学家)

在未来几年,马化腾试图全面接管中国网民的网络生活。

——《互联网周刊》,2006年1月



“虚拟电信运营商”的幻灭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马化腾对腾讯的战略规划是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

随着QQ用户数的增加,他一度试图搭建一个开放式的“黄金平台”。2001年1月,在QQ注册用户超过4000万之际,马化腾对《中国计算机报》记者说:“腾讯的战略是架构一个平台,欢迎各个垂直行业,如游戏、资讯、电子商务、ISP、IP电话等架构在上面,构成一个包罗万象的应用环境。到那时,QQ既是一个即时通信工具,又能给它的用户提供更多实用的商业资讯,这样,QQ就成了一个‘黄金平台’。”

这个战略还没有来得及实施,中国电信产业的变局就为腾讯打开了另外一扇门,对于在“移动梦网”业务中大获其利的腾讯,外界猜测其会很快进入电信领域,实行“虚拟电信运营商”战略。

早在2000年9月,为了推进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的业务分家,信息产业部颁布《电信管理条例》,将电子邮件、语音信箱、在线信息存储和检索、电子数据交换、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增值传真、互联网接入与信息服务、可视电话会议服务等列为电信增值服务的内容,将转售电信业务列为基础电信业务的一类。这一新条例被认为是电信管制开放的一个信号,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在当时便评论说:“新条例是向网络元素出租的方向发展,这就导致了虚拟运营商的出现成为不可避免的潮流,有可能促成中国电信产业可操作性的竞争。”

不久之后,“一无所有”的中国移动公司便以不寻常的开放姿态,推出“移动梦网”业务,轰开了短信增值服务的大门。到2003年前后,通过梦网项目“曲线”进入电信领域的民间公司清晰地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网易和腾讯相继提出成为“虚拟电信运营商”的战略目标。

2003年9月,腾讯与上海电信合作,推出“电话QQ”业务,用户拨通96069或上网登录“电话QQ”的网站页面,获取QQ账号后,根据语音提示,便可以与普通电话相联通,公告称:“这一业务的开放范围包括上海电信所属的所有电话门类,以及移动和联通的手机用户、铁通和网通的固定电话用户。电话QQ业务免收开户费和信息费,使用固定电话或卡类电话的资费分别与现行普通电话、卡类电话的资费标准相同。”也就是说,腾讯通过与上海电信的合作,进入了最核心的话音业务领域,由QQ直拨普通电话,只剩一步之遥。

2004年,丁磊在网易泡泡的新版本中植入了网络电话的技术,媒体报道认为:“一旦政策允许,网易可以通过点数卡或泡泡‘金币’支付通话费用。这时候,点数卡就变成了电话充值卡,网易将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虚拟电信运营商。”

腾讯、网易的这些行动引起了垄断的国有电信企业的集体警惕。2005年7月,信产部下发通知,明确规定:“除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能够在部分地区进行电脑到电话(PC  to  Phone)方式的网络电话商用试验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这项业务。”

民间互联网企业的“虚拟运营商”之梦就此破灭。

通过“移动梦网”实现了阶段性战略目的的中国移动也开始“收网”。后来的事实表明,开始于2004年下半年的内容服务商整顿,最终成为一次清逐行动,中国移动从此关闭了合作开放的大门。当国有的电信运营商用政策管制的手段,将网易和腾讯阻挡在门外的同时,它们自身其实也“自我阉割”了创新进取的动力。在未来的几年里,它们靠政策的庇护赚得盆满钵满,一直到2012年年底,腾讯用微信再次从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对它们的电信垄断提出了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