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

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




张小龙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2005年3月,Foxmail被腾讯全资收购后,马化腾请他聚餐,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2012年,在接受我的访谈时,小龙回忆了一个细节:在并购洽谈期间,腾讯的人,包括张小龙自己,都不太明白马化腾为什么要收购Foxmail,即便在一起吃饭了,也不太方便询问。然而,马化腾说的一句话却让张小龙印象深刻,他说:“Foxmail的体验做得特别好,我们自己也做,发现怎么都做不好。”

张小龙对我说:“那时还很少有人谈用户体验,当Pony说到这个词的时候,我都没有反应过来,为什么说Foxmail的体验做得好呢?我自己是做软件的人,觉得就应该这样做,后来进入腾讯,才渐渐知道并不是所有做软件的人都知道该怎么做,而我在做Foxmail的时候,不自觉地模拟了用户行为,只是当时不知道这叫用户体验。”

张小龙带着一支不到20人的团队并入腾讯,受命重建QQ邮箱。“我们接手邮箱时,QQ邮箱每天只有几万人的访问量,公司内部已经没有人在负责这个业务了,就连邮箱代码都没有人管了。”张小龙带着他的小团队重新搭建整个系统,然而在一开始的两年里,张小龙的工作非常不顺利。新版QQ邮箱是一个既复杂又笨重的家伙,日后张小龙承认:“并入腾讯的前两年,我觉得自己应该当一个管理者,产品的事情让团队的人去做就行了。说老实话,我个人没有太关注它的体验,几乎很少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中,结果出了大问题。”

到2006年10月,张小龙团队决定放弃之前的繁复路线,转型做一个轻便的极简版。这一次,张小龙彻底改变风格,重回一线。“从极简版开始,我真正投入去做一些我自己掌握的产品体验,我怎么说就怎么做,任何一个元素要改都必须得到我的同意才行,我会全程参与到这个产品的每一个功能体验中。”

极简版保持了一个极快速的迭代节奏,每两周,最多三周会发布一个新的版本。

在这种快速迭代中,马化腾也投注了极大的热情。在邮箱领域,他的对手正是多年前的那个惠多网网友丁磊,网易靠邮箱起家,形成了很大的竞争优势。马化腾深度参与到产品的体验中,他的办法也挺简单,就是反复使用,在使用中不断提出需要改进的细节。

“业界很多人说我们是模仿Gmail,这是一个很粗浅的看法。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我们的产品,只是看界面,Gmail是左右分。我们也是左右分。其实,在体验和细节上,我们有很大的超越。”张小龙如是说。

张小龙还举了几个例子:“一个让QQ邮箱获得广泛口碑的创新是对大容量附件的发送功能。与其他邮箱通常只能发送5M左右的附件不同,QQ邮箱将附件容量扩大到了1G,这一功能获得了许多办公室白领的欢迎。Gmail到它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都还没有这个功能。还有比如‘发送状态的查询’,你一发完邮件,就可以看到这个邮件有没有发到对方的服务器上,这个是腾讯率先做出来的,后来网易也跟上了。再比如‘分别发送’功能,我将一份拜年贺卡同时发送100个人,但接收方看到的是单独发送的状态,他会有一种独享感。”

我问张小龙:“这些功能的创意,是来自于用户调研吗?”

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大部分的创新都不是调研出来的,而是我们自己反复体验的结果。”

到2008年的第二季度,根据艾瑞的第三方数据显示,QQ邮箱的用户超过网易邮箱,而这在两年前,几乎是不可思议的。到年底,马化腾把一年一度的腾讯创新大奖授予QQ邮箱团队。在后来的一年多里,QQ邮箱用户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态势。2010年6月3日深夜12点,马化腾在腾讯微博上难掩兴奋地发了一条留言:“QQmail团队是腾讯的骄傲和典范。希望大家多提建议和需求反馈。一定快速反馈!”

这是一个特别经典的腾讯式的、依靠用户体验战术逆袭成功的案例。

在对马化腾和张小龙的访谈中,我都问及一个问题:“用户体验”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行为?

马化腾的答案是:“互联网化的产品不像传统软件开发,一下子刻光盘就推出。我们永远是Beta版本,要快速地去升级,可能每两三天一个版本,这就要不断地改动,而且不断地听论坛、用户的反馈,然后决定你后面的方向。因此,产品经理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挑剔的用户。”

张小龙的解释则更有趣:“那就是瞬间变成‘白痴级用户’的速度。”他半开玩笑地对我说,乔布斯能在1秒之内让自己变成“白痴”,我们当然不如他,但一定要让自己变成“白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