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传 > “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




2011年11月,在马化腾的帮助下,我开始使用微信。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吝啬”乃至单调的“微信朋友”。每个月,他发送的消息从来没有超过10条,而内容几乎都是对腾讯新业务的极其简洁的推介和评点,如“首个大型实验真人秀,很大的挑战”“已买,准备体验延误红包”“滴滴再战江湖,新品类滴滴快车,支持一把”“程序响应太慢了,要优化”……

18年来,他由一个连前同事都不太记得名字的普通程序员,成为中国互联网不可替代的领导者和最富有的人之一。不过,他的生活状态似乎没有太多变化,他仍然不喜交际,专注于每一个新产品,他的部下们仍然会在午夜时分收到他对某个细节的挑剔和建议。

这是一个善于控制自己的好奇心的人,而同时,他又能让自己的兴趣在无尽的可能性里得到延伸,在这个意义上,他还是那个喜欢趴在望远镜前眺望无垠星空的南方科技青年。2016年10月22日,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一次对话中,马化腾再次谈及少年时的天文爱好:“看看星空,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可能我们在宇宙中从来就是一个偶然。所以,无论什么事情,仔细想一想,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能帮助自己在遇到挫折时稳定心态,想得更开。”

近年来,他唯一增加的社会活动是参加公益慈善,他发起了一个为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募捐的活动,成为壹基金理事、大自然保护协会的中国理事,还参与发起桃花源基金会。在这些场合,他与马云常常同席互动,外界所有关于他们的恩怨似乎都是流言。

这是一个不完美的商业故事,就好像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完美的人生一样,它充满了青春的残酷气息,像一个朝着自己的目标呼啸狂奔的少年,外表桀骜不驯,内心却有着无所不在的恐惧——从诞生到我完成这部作品,它才18岁。

中国互联网的成功与改革开放非常类似,是实用主义者的胜利。与他们的美国同行相比,中国人也许没有发明革命性的互联网技术,但是他们在商业模式和用户体验上的努力却是卓越的,这也是所谓的美国式优势与中国式优势的生动展现:美国人发明了推动进步的技术,而中国人找到了盈利的方法论。就更广泛的意义而言,中国互联网人对其他领域——制造业、零售服务业、传媒业以及金融业的渗透更加深刻,而这才刚刚开始。

在一次交流中,马化腾很感慨地讲过一段话,他说:“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在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互联网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在它的推动下,整个人类社会都变成了一个妙趣无穷的实验室。我们这一代人,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这个实验值得我们屏气凝神,心怀敬畏,全情投入。”

从2013年开始,与马化腾一起创办腾讯的几个老同学相继从一线退下。

2013年,陈一丹卸任首席行政官,转而出任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长。在他的主导下,腾讯发挥社交平台的优势,在慈善公益事业上屡屡有让人赞叹的活动。同时,陈一丹投资于教育。2015年6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将武汉学院剥离,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一家独立的民办本科大学,陈一丹首期投入20亿元。

2014年9月,张志东辞去首席技术官(CTO)的职务退休,此后,他的身份是腾讯学院的一名讲师。在内部邮件中,马化腾深情地写道:“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的是,Tony是公司用户价值观的最坚持的践行人。在总办会议上,Tony是最能站在用户角度毫不妥协的人,始终保持着这份‘固执’。Tony这份坚持,也融入了公司的强用户导向的理念基因。”

记得是2012年的夏天,尚未退休的张志东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我的访谈,在我们交谈的高窗下,便是被一片绿意环绕的深圳大学。从那里的一位青葱懵懂的学生到中国互联网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他和马化腾被时代的潮流所裹挟,一路跌撞前行,演绎了一段无可复制的精彩人生。

访谈结束后,张志东送我到电梯口。电梯门开了,他突然喃喃自语说:“如果哪天腾讯遇到了更大的挑战,也许就是新的一天开始了。”

我还没有回应,电梯门就缓缓地关上了,我只来得及看到他硕壮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