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腾讯产品法 > 产品即渠道

产品即渠道




产品即渠道,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会告诉用户自己是谁,并且激发用户主动传播。一个人吃了一个水分充足、口感细腻、味道香甜的橙子,他不仅会再次购买,还会告诉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享受美味;一个人买了一部手机,不仅外观精致,运行速度又快又方便,物美价廉,他也会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更多人体验好的产品。

与其说分享是互联网的天然属性,不如说这是一种人性。人类生而孤独,天生就有分享的欲望,人们热衷于倾诉自己的所见所闻,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同类。因此,当用户体验到一款好的产品,他会自然地传播出去。而这就是这些年大家常常提及的“口碑营销”。

对很多人来说,不管是QQ还是微信,只要他们的朋友在哪,他们就会去哪里。出于对朋友的信任,人们可以不假思索地尝试新产品。这就是社交产品的魅力,也是口碑的魔力。

一款好的产品能够为自己代言,尤其是像应用软件这类获取门槛极低的产品,传播效应是成倍地增长。腾讯深知产品本身的传播力,才会在设计研发上花费那么多的功夫。

想要做好互联网产品的推广,其前端的设计就一定要够格。用户体验是直接的反应,产品好不好用,是否抓得住人心,一试便知。有的产品能够让人上瘾,玩了一次,还想玩第二次,而有的产品会很快被人卸载。这往往不是推广的错,而是产品设计出的问题。

互联网产品的推广,不像其他行业产品,依靠广告、明星推荐,就能够聚集一批人气。如果游戏不好玩,应用软件不好用,再多明星推广都不会有太大的用处,还会白白浪费推广费用。

我们不妨自问,“口碑”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想应该是第一个用户,如果没有第一个,就没有后面的第十个和第一百个。那么,如何抓住第一个用户的心,引发口碑相传的效应呢?

拿下第一个用户,要求产品经理人吃透人性。以游戏产品为例,玩家们玩游戏追求的是什么体验?什么体验称得上好玩?我们归纳出一些词汇,比如快乐、成就、荣耀等等。这些词汇,都是用于描述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其中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吸引一个人继续玩一款游戏。

简单举例,玩过《天天爱消除》的用户或许有印象,曾有一度,大家喜欢在朋友圈晒游戏成绩单,比拼分数。很多人开玩笑说,要是大家在读书考试成绩上如此拼命,考100分就不成问题了。而实际上,这是游戏规则设计者在满足人们获取认同感的需要,为大家量身定做了一个炫耀功能。

再看一个真实故事:某个朋友迷上了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每次在团队中以最佳表现赢得战斗,她就会开心地大叫:“谁是MVP[26]?谁?!”这时候,身边的朋友,不管有没有参与那场游戏,都要配合她大声回复说:“是你!”然后,大家就会听到她更加开心的笑声。这时如果你问她:“MVP有什么好处?可以赚钱吗?你为什么这么高兴?”她会回答四个字:“为了荣誉!”这句话里饱含的玩家荣誉感,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款游戏获得的巨大成功。

用户的心理是什么?他们为什么用你的产品?你的产品为什么重要?产品经理人要反复地问这三个问题,找到答案,然后再和产品设计结合。如此,在产品推广的时候,你才可能找到更多有效的办法。

当然,除了用产品说话之外,营销推广还是需要其他内容来帮助传播的。在媒介碎片化时代,营销内容的设计与渠道关系愈加紧密,可以说,什么样的渠道决定了什么样的内容。

在一个严肃的公众号平台上,应该提供偏理性、注重知识传播的营销内容;在一个娱乐平台上,应该发布好玩有趣的营销内容。为渠道定制内容,等同于为用户定制内容。

在哔哩哔哩网站(简称“B站”)上,有很多小米创始人雷军的鬼畜视频,这些都是网友根据雷军的一些公开视频加工而成。遭遇网友恶搞,雷军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选择和B站合作,将小米新产品的发布会放在该网站直播。为什么他会这样做?因为这些鬼畜视频让小米意识到,未来的潜在用户就在B站上,通过这个渠道,可以精准地定位目标用户。而选择直播,就是为了符合B站用户的内容口味,至于鬼畜视频,非但不是坏事,反倒成就了商业的美好。

成功的产品营销,除了达到“产品即渠道,渠道即内容”之外,一定会传递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一家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自己的品质和精神,这些特质会时刻影响它的产品气质。人们常把这样的气质称为企业文化。也就是说,公司的企业文化会影响产品文化。

用户的口味正在不断提高,什么是优质文化,什么是低劣文化,他们能够做出正确判断。比如某互联网产品曾推出过这样的广告:男主又肥又丑,躺在浴缸里沐浴,而他身边的女主角美丽、温柔、体贴,正在为他做按摩。广告中的男主角,是用户的化身,而女主角则代表产品自身,意即该产品就像用户的贴身伴侣一样,事事都能考虑周到。

本以为该广告能够吸引用户关注,没想到却遭到用户反感。其原因无非有二:第一,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形象和又肥又丑的男主角对应;第二,该广告画面让人感觉非常低俗,用户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

追求美好的事物,是人类的本能,排斥恶俗的内容,也是人类本能。美好的精神能够感染用户,低俗的文化只会驱散用户。

打开腾讯公司的官网,有这样的描述:

公司使命是,使产品和服务像水和电融入人们的生活一样,为人们带来便捷和愉悦;关注不同地域、群体,并针对不同对象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共赢平台,与合作伙伴共同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生态环境。

这三条就是腾讯产品的核心价值观。在腾讯工作的时间里,我曾被这样的理念所打动,同时也真切感受过腾讯的产品人为了达成和坚守自己的使命,多么辛苦地付出。这样的精神,融入了腾讯每一款产品的血液中。当产品传播的时候,内在文化会引发用户的共鸣,助力营销推广。

同时,正是由于精神的注入,产品营销才得以成为一项长期的活动,它不仅与单个产品相关,更与品牌传播相连。一款好产品受到品牌文化影响,也会反过来强化品牌文化。在长期的互相作用下,产品和文化的融合度提升,传播力得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