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高财商:轻松实现财务自由的思考力和行动力 > 第7章 对投资风险的把控

第7章 对投资风险的把控




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和不合理的悲观之间摆动。聪明的投资者则是现实主义者,他们向乐观主义者卖出股票,并从悲观主义者手中买进股票。

——本杰明·格雷厄姆



避免非理性消费和投资



我们身边有一些长辈,他们退休后时间充裕,有退休金,加上工作几十年的积累,已经基本实现了初级的财务自由。虽然他们过得悠闲而滋润,但也习惯了勤俭节约,平时精打细算,去菜市场买菜也会为一两毛钱讨价还价。然而,在这些人中,居然有很多人把省吃俭用存下的积蓄拱手交给某些不良的保健品公司或理财公司,结果上当受骗,甚至血本无归。

退休在家的方奶奶看到小区门口张贴的“参加体检送鸡蛋”的广告后心动了,她拨打了对方的电话,于是对方立刻派车将老人接到销售网点,为其进行所谓的“体检”。对方出具了一份检查报告单,称老人的某些身体指标不合格,有健康隐患,老人一听立刻慌了,随后对方开始推销某某保健品,吹嘘使用之后可以降血压、降血脂甚至延年益寿。老人在销售人员的心理攻势下,毫不犹豫地花了1万元买了该公司的保健品。后来该公司又推出老年人“免费”旅游等项目,这当然也是销售保健品的一种手段。在销售人员的“嘘寒问暖”和该公司的“专家医生”危言耸听的双重催化下,方奶奶一共花了30多万元购买该公司的保健品。等到她真正生病需要用钱的时候,已经拿不出积蓄来了。子女知道后,拿着保健品去检验,才发现这个产品的生产批号是伪造的,这个山寨产品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糖水,所谓“延年益寿”都是假话。方奶奶用一生的积蓄就买了这些东西,知道真相后,她感到心脏一阵绞痛,昏倒在地。

这样的案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一盒鸡蛋、一桶油就能吸引一些人消费投资。他们既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金融理财知识,又有从众心理,所以骗子打着“亲情牌”,给出一点小利益,打着专家的幌子忽悠一下,这些人就上当受骗了。而且他们极度信任销售人员,往往把毕生的积蓄都投进去,最后落得血本无归。要知道,在复利公式里,本金是很重要的,没有了本金,也不会有后续的财富增长了。

非理性消费和投资不仅限于老年人,也有不少年轻人因此损失财产甚至破产。有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明星年薪高达几千万美元,他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可以赚到上亿美金的财富,但是根据统计,他们中间有超过60%的人都破产了。其破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非理性消费,比如买几十辆车送人、赌博、在夜店挥霍无度;二是错误的投资,比如他们把财产随便交给基金经理或者生意伙伴去打理,很快就赔光了。

接下来,请想想我们自己吧。在沪市5000点估值过高的时候高喊着还能涨到10000点,毫不犹豫地“杀”进去然后遭遇断崖式下跌的人中有没有你呢?为了买一件奢侈品牌的包花了几个月工资的人中有没有你呢?为了买网络游戏的装备偷偷花掉父母的钱甚至去借钱的人中有没有你呢?这些做法都是冲动和不理性的消费行为。

人性是有弱点的:贪婪、冲动、虚荣、爱占小便宜、有从众心理、无知却又盲目自信等。人有时也会因为对美好事物的狂热追求而丧失理智,这些都是导致非理性消费和投资的原因。很多商家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来赚钱的。如果在投资活动中不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那么你恐怕会沦为被“宰割”的对象。

在我们通向财务自由的路上,保护好本金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诱惑就头脑发热而无视风险,把自己的本金全部拿出去做一项冒险的投资,这样的行为是很危险的。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理性消费和投资,避免盲目和冲动呢?

1.首先要做的就是发现自己的非理性行为。当自己头脑发热要为某项高额消费或投资掏腰包的时候,要马上冷静下来,给自己一周的时间考虑,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件消费品是必需的吗?这项投资许诺的收益率合理吗?我建议应从多方面获取产品或者投资的相关资料,从朋友那里或者网络上了解一下它的口碑,考虑周全以后再做决定。

2.每个月都做好自己的财务规划,对收入和支出进行记账并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以投资。把生活各项都做好限额,变动幅度不要太大。想购物的时候清点一下自己已经有的物品,看看确实缺少哪些,列出清单。钱要花在刀刃上,一定要购买的要优先考虑。对比一下自己的支出计划,控制预算,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行动可以避免冲动消费。

3.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轻信他人,不随波逐流,很多时候冲动是在他人的刺激下产生的。有时候集体无意识和从众心理是很危险的,要保持思想独立,不被忽悠。

4.多读财经类图书,多看财经新闻,增长金融和投资理财方面的知识,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投资回报要有自己的判断,认识到实现财务自由是一个长期的复利累积过程,要排除“赌一把”和“一夜暴富”的心理。避免受“高收益、高利息、高回报”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