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调情学 > 靠近



大方亲切地站在那里没什么不好,但我们需要把你和服装手册上满脸笑容的人区分开。你不是一维的,可以做的事有很多。另外,如果你只是站在那里,你就把主动权给了别人。你需要主动接近别人。而且,正如我们已经知道的,男女都可以主动。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是一个价值百万的问题:如何接近一个完全陌生的人?犹豫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让我猜猜:你以为每个人都很擅长这个,除了——你。大脑空白,手心出汗,你确实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而且将以世界上最蠢的傻话草草结束聊天,而对方和他们的朋友会笑话你,然后一个黑洞出现,把你吞噬了。听起来差不多是这么回事,对吧?

觉得和陌生人说话困难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太看重他们可能的回应。不过我们已经确认过这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正如我在第一章里说的,在任何交往中,我们只对自己的部分负责,我们控制不了别人的回应。某天,我和朋友们出去玩。在伦敦,我最喜欢和朋友们出去打保龄球、唱卡拉OK、打乒乓球,或是听现场音乐,这些活动都在同一个地方进行。那天晚上我很开心,打保龄球的时候和旁边球道的人聊了天,和另一些人打了乒乓球,还彻夜跳舞。很有意思的一晚。快结束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男人站在那里,手里拿着两大杯啤酒。带着持续了一晚上的好心情,我笑着对他说:“你肯定渴了!”他什么都没说,目光穿过了我。接着,他的女朋友过来了。他小声地对他的女朋友耳语,两个人都看着我。我又开始乱想:“显然他们生活得很痛苦。我肯定会痛恨那种生活。他们都不知道如何和陌生人分享微笑。我为他们感到悲哀。”这种想法开始发酵,几乎毁了我那天晚上的好心情。然后我迅速打消了这个想法。我意识到,他们没有义务让我高兴。我有权利对他说我想说的,他也有权利用他的方式回应。那天晚上我和朋友们遇到的人中,大部分都很愿意和我们一起玩,开玩笑,调情,但没有人有义务让我高兴,只不过碰巧那天晚上大多数人回应我的方式都是我喜欢的。

这一点很容易被忽视,但这正是调情学哲学重要的一部分:没有人有义务让你高兴。那是你自己的事。

第二点也非常重要:正如我有权靠近这个人,他也有权用他的方式回应我。我们都有做选择的自由。这是调情学关键的一点——既然我想尝试和别人交流,我就必须意识到,别人也可以拒绝我的请求。

第三点是从这种自由里衍生出来的。我们不应该太看重别人的回应。当我们不再看重别人对我们的回应时,我们就不需要自我审查了。当我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就不会那么看重别人的消极回应。试着这样想会比较容易想通:“噢,好吧,那是他们的特权。”他们消极的回应对我们并不重要。

所以,既然我行使了我的自由,向那个男人表达了对啤酒的看法,那么他的这种回应我也要接受。如果我想有权接近任何人,那么我要清楚别人也有权做出任何反应。

所以,你需要做的,或者说你能做的,就是靠近别人。对方如何回应是他们的事。他们积极回应你当然最好不过;他们也可以简单地回答你,甚至忽略你。你的任务不是将聊天进行下去——这不在你的掌控之中,这依赖于双方的意愿。你只需要做好你的部分,事情会怎样不取决于你,而取决于你们两个人。只有时机和人都对了,谈话才能继续下去。

如果你遵循一个简单的基本规则即不骚扰别人或是让人觉得不舒服,大多数人都会愿意和你交流。即使是你主动开启对话,请记住你还是可以随时选择结束它。你主动迈出第一步,并不代表你感到不愉快或者不自在的时候要继续忍受下去。

尽管大多数时候你会发现,别人比你想象的更乐于接纳。正如一个客户在经常性主动靠近陌生人将近一年后向我转述的那样:“你知道吗,跟我之前想的不一样,95%的人都很高兴与我交谈。我总能获得对方的微笑。当然,还有5%的人不是这样的,但也没什么关系。而且由于我总在这样尝试,现在我能很容易看出来,如果对方回应得不积极,原因在他,不在我。”

剩下那5%的情况出现时要怎样做呢?别替别人做决定。如果你能感觉到他们不想和你交谈——一般只要注意了就会很明显——那也没什么,换人继续就好。(下一章我们会介绍一些优雅的方法。)



如何靠近


以上这些只是关于接近别人的理论,那么现实是怎样的呢?你实际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判断可靠近性——把之前学的关于肢体语言的内容应用到他人身上。简单重述一遍:他们是不是抬着头,四面环顾?肩膀是不是打开的?手臂是不是放松的,没有在胸前交叉?是不是面带微笑?如果他们是这样的,太好了——他们几乎肯定会比在那儿刷手机的人或者和别人说话时低着头的人更愿意交流。现在,再看一次……他们有没有和你进行眼神交流?(见下页方框。)



眼神接触


我的研究认为,表达和接收关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眼神接触。这一点也得到了其他研究的支持。(1)那些穿过房间停在陌生人身上的眼神,就是我们最开始表示兴趣的信号。不过,如何辨别出这是友善、调情还是单纯的视线交汇呢?

不过分解读的话——在这个阶段这真的有意义吗?——眼神就是眼神而已。

如果你觉得有必要在一切开始之前先了解眼神接触的类型,下面介绍一些基本的判断方法:

1.频率。很重要的经验之谈:一次可能是意外,两次可能是巧合,三次或三次以上肯定意味着感兴趣。

2.时长。眼神交流的时长是一个明确的标志:长时间反复的眼神交流代表了某种吸引。

3.强度。你可以判断出这是有某种目的的眼神接触,还是只是朝你的方向看过来而已。

4.手势。如果眼神接触的同时还伴有整理衣服或不自觉摸脸等动作,这就是感兴趣的信号。

如果对方看起来是调情的样子,就回应对方。如何回应呢?很简单:微笑。微笑是你最重要的武器之一,除了能让你给人留下好印象,对你的心理健康也有好处。实验证明,微笑可以在大脑里释放产生愉悦感的化学物质——良好感觉的增强剂。如果对方感兴趣,就会友善回应,你就可以继续了。你肯定不会连释放鼓励的信号都不会吧。或许对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对你感兴趣,直到看到你露出微笑。

如果没有人和你做眼神接触,也别担心,人们可能只是还没注意到你。你可以先进行下一步。

下一步,很显然,就是朝你的目标走过去。没必要在屋子的另一边表现你的吸引力和亲和力。你要采取主动。要走到多近呢?近到可以问问题,但不能近到能辨出对方用的洗衣粉的牌子。有几个简单的建议:保证自己从正确的方向走过去,一定不要从背后靠近一个人,你是要找人聊天而不是要抢劫;四处走动,直到前面出现空位——一个可以和他面对面的位置;确保有足够的空间说话——不要挤上去,让人觉得不舒服。为了创造一次尽可能积极的体验,得让对方一开始就感到舒服自在。

这些指导可能听起来太复杂冗长。实际上,这一系列步骤应该是在自发状态下完成的:进入房间,保持亲切,观察房间内的情况,找到你想要与其聊天的人,走过去。现在,行动起来。有多少次你在派对上犹豫着要不要朝那个在角落里笑得很灿烂的人走过去,而就在你鼓足勇气的时候,他已经走向门口准备离开,然后就这样白白浪费了时机?

拖延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总是过度分析每次邂逅。在环顾整个房间之后,你找到了你觉得“喜欢”的人,那么靠近那个人是变得简单了还是更难了呢?我估计,你在给那个人贴上“喜欢”的标签之后感到更有压力了,是不是?而且,即使你确实走过去和他聊天了,带着你无意中制造的紧张氛围,之后你还会觉得喜欢他吗?或者,当他开了口,是不是不如从远处看起来那么可爱,或者完全不可爱了?大体上说,交谈之后你还会喜欢这个人的可能性是50%。既然是这种概率,为什么要在一开始就给自己制造困难呢?

牢记你的工具——带着“这里肯定有有趣的人”的心理模式在该场景中探寻。给自己制定好晚上的任务,包括和五个陌生人聊天。可以用这个任务提醒自己:和你聊天的人不是遥不可及的绝代佳人,他们只是你晚上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一般来说,在判定是否“喜欢”一个人之前,至少问他一个问题。就这么简单。靠近他,问一个问题,权衡他的答案。(实际上,不能只问一个人,要和房间里的每一个人都试一次。)到目前为止,尽量做得简单,不要急着尝试分析每一件事:这个人完美吗?这个机会完美吗?他们会完美地回答你吗?事实上,什么都不要想,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