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生活需要分寸感 > 第7章 颜回是个好榜样——学习分寸感的态度

第7章 颜回是个好榜样——学习分寸感的态度




1.颜回的中庸之道


大家都知道,孔门弟子三千,成名成圣成贤的却只有七十二人。那么,在这成名的七十二人中,又是谁最受孔子推崇呢?那就是颜回。

颜回是谁?他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可以这样说,在孔子所有弟子中,颜回得到的评价是绝无仅有、空前绝后的。孔子曾用“仁”和“贤”这两个分量最重的词来称赞颜回。颜回死后,孔子更是伤心欲绝。《论语》中说:“噫!天丧予!天丧予!”“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意思是,天亡颜回啊,天亡颜回啊,不幸英年早逝,现在他死了,再没有像他这样好学的人了。

不仅是孔子,后世对颜回的评价也是甚高。他被尊为七十二贤之首,与孔子、孟子、子思、曾子并称为儒家五圣。那么,为什么颜回可以得到这么多的赞誉呢?这就和颜回恪守中庸之道有很大的关系。《中庸》第七章中说: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

意思就是,孔子说:“颜回的为人,选择了中庸之道。”

的确如此,颜回是孔门中庸之道的代言人,而且颜回对中庸之道绝非口头说说而已,而是身体力行、持之以恒。比如,在一次课堂上,孔子提到了颜回,并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贤德啊,颜回!吃一小筐饭,喝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苦忧,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学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颜回确实安贫乐道。颜回后来追随孔子周游列国,一起推行孔门学说。然而,他们遇到了挫折,在很多国家都吃了闭门羹。有一次,孔子他们赶上连阴大雨,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一粒饭。在这样身心俱累的困苦环境下,颜回依然安贫乐道,一路追随。后来孔子喟叹:“有是哉,颜氏之子!”事实上,颜回并不是没有做官的本事,只是他恪守中庸之道罢了。关于这一点,《孔子家语·颜回》中就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鲁定公和颜回聊天。鲁定公说:“我听说东野毕擅长驭马。”颜回说:“我也知道这件事,但是他的马很快就会逃走。”鲁定公听后就说:“原来君子也会嫉妒、诅咒别人啊!”不料几天之后,东野毕的马果然逃走了。鲁定公很惊奇这件事,就去请教颜回。

颜回回答说:“驾驭马匹和治理国家道理相同。舜在治理国家时,从来不耗尽民力。造父在驾驭马匹时,也不耗尽马的力气,但是东野毕就不同了。他每次在驭马时,不尽马力不罢休,而且对马匹还十分严苛,马不逃走才怪呢?”

鲁定公听了颜回的话,觉得他富有智慧,就想多听些颜回的见解。颜回说:“鸟急了会啄人,兽急了会抓人,人走投无路则会欺诈,马筋疲力尽则会逃走。从古至今,没有使手下人陷入困穷而他自己没有危险的。”后来,鲁定公将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说:“他所以是颜回,就因为常有这一类的表现,不足以过分地称赞啊!”

在故事中,颜回和鲁定公看似在探讨如何驭马,实际上在谈论如何用中庸之道治国。颜回于轻描淡写之间,就将自己的中庸思想透露给鲁定公,足见其智慧。后来鲁定公去世,鲁哀公继位,鲁哀公就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颜回好学,他不迁怒别人,知错就改,不会再犯第二次。

现实生活中,有的丈夫工作不顺时,回到家就拿老婆孩子撒气;有的老板生意不顺,就拿手下员工撒气。而颜回却能不迁怒,这就是中庸之道。还有的人常常犯错误,屡教不改,被一块石头绊倒三次都算少了,但颜回却能做到不贰过,也是符合中庸之道的。

“不迁怒,不贰过”,这就是颜回中庸之道的精髓,也是孔子对颜回赞赏有加的原因,完全有资格配上孔子对颜回“仁”和“贤”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