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尖峰对话区块链 > 第二问 影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落地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第二问 影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落地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王峰:很多业内人士都认为,2018年是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关键一年。你在2018以太坊技术及应用大会上也表示,金融行业可能应用得最早,游戏行业次之。此外,如身份认证、价值链等也逐步被一些场景加以应用。如今(2018年6月底),为什么我们还没有看到大规模区块链应用的出现?你认为,影响区块链大规模应用落地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V神:是的,我认为金融行业和游戏行业是最先应用区块链技术的两个行业。

以金融行业为例,相较于其他形式的数字技术,如今的金融技术其实是非常落后的,甚至“快要被时代淘汰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像发送电子邮件一样,轻松地向世界各地汇款呢?当然,我知道中国境内汇款效率较高,但世界上很多地方,还没有广泛采用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游戏行业,很多公司对在游戏中应用区块链技术非常有兴趣,它们希望将此打造成游戏内置资产,显然,这是许多人非常感兴趣的一个领域。

除此之外,在短期内,我认为区块链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的主要功能是互联互通(Interoperability)。我希望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可以让一些服务提供者进行互动,同样,用户也可以更轻松地与另一个用户进行互动,这种方式能够在不创造集中垄断的前提下,带来很多好处。

现在金融行业已经有一些案例了,比如OmiseGO[4]和AMIS[5],我希望在其他行业也能看到类似的案例。

其他行业采用区块链技术时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其实是公链的效率还不够高,因此人们很难被说服使用现阶段的公链,因为的确有很多不便,比如确认时间较长、交易费用较高等。

王峰:在不少人看来,区块链仅有为数不多的应用场景,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货币交易和ICO(首次发行代币)。严格来讲,市面上很多分布式应用(DApp)来自糟糕的设计想法,并没有实际用途。你对以太坊生态的开发者有什么建议?

ICO:源自股票市场的IPO(首次公开募股)概念,是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坊等通用数字货币的行为。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领衔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委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的非法公开融资行为,要求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立即停止,同时,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做出清退等安排。

分布式应用:也称中心化应用,在底层区块链平台衍生的各种分布式应用,是区块链世界中的服务提供形式。分布式应用之于区块链,类似于应用程序(App)之于iOS和安卓。分布式应用的特点包括通过网络节点去中心化操作、运行在点对点网络上、数据加密后存储在区块链上、参与者信息被安全储存等。

V神:我认为,状态通道(State  Channels)在短期内可以做很多事情,它可以让一些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更容易进行扩容。来自L4[6]的杰夫·科尔曼(Jeff  Coleman),还有其他公司的一些员工最近做了很多工作,他们让状态通道技术更加标准化,也更容易使用,最近他们还发布了一篇关于状态通道的论文。[7]

扩容:考虑到用户增加,在不影响用户体验(燃料费用、转账时间等)的条件下,区块链项目提高主网性能(吞吐量、延迟)的能力。

侧链(Sidechains)Plasma可能对企业级应用特别有帮助,因为它允许以半中心化和半去中心化的方式,构建应用程序,一方面可以获得区块链的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获得中心化系统的效率优势。

侧链:主链外的另一个区块链,锚定主链中的某一个节点,通过主链上的计算力来维护侧链的真实性,实现公共区块链上价值与其他账簿上价值在多个区块链间的转移。利用侧链,可以轻松地建立各种智能化的金融合约,如股票、期货、衍生品等。

Plasma:区块链可扩展性问题的众多解决方案之一,根据维塔利克2017年8月发布的公开信,Plasma是一个可扩容的自主智能合约框架,能够将区块链的交易量提高至每秒10亿次左右,从而让区块链本身成为全球大量去中心化金融应用的集合。

另外,开发人员还应该多了解Vyper,[8]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智能合约开发语言,它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它采用了类似Python的语法,也有更多安全功能。最近Vyper发布了一个测试版。[9]我听说很多中国的开发人员喜欢Python编程语言,所以我认为他们尝试Vyper的时候,会觉得很容易上手。

我还知道有些团队正致力于跨链交流,但我个人对此并不感兴趣。

他们可能只需要每隔一分钟向公链发布一个交易,服务器端就发生无限次数的交易,这与传统的集中式方式非常相似。但是,服务器仍会向每个用户发送Merkle树[10]认证,以便让他们验证自己的交易历史,如果这些服务器发生故障或遭到黑客攻击,用户肯定能知道。此外,Plasma合约还将确保资产可以被转移到基于以太坊的ERC20[11]上,或者被迁移到另一个Plasma上。

ERC20:基于以太坊的代币合约标准规范,遵守该规范的代币合约可以被各种以太坊钱包以及相关的平台和项目支持。最先由以太坊社区团队提出,开发人员有能力对新代币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进行编程。

王峰:如果我们脑洞大开,站在更远的未来审视现在,那今天的智能合约对于区块链的发展会不会是一个错误的指引?

V神:我认为很多人都误解了智能合约,他们对其有刻板印象,认为智能合约是为了完成一些事情,比如“我付了10个以太币来建立一个网站,所以我把这10个以太币放到了一个智能合约中,智能合约检测我是否建立了网站。如果检测到网站已建成,它会自动支付10个以太币”。

这里的问题是,这种检测难度极大,智能合约代码本身根本无法告诉你“某个东西”究竟是不是一个网站。实际上,我们应该把智能合约看作一种经济机制。智能合约并不是要完成所有事情,而是为各方制定一套可以相互交流的规则——其中一方可以是仲裁员,或者可以使用博弈论创建智能合约,而没有任何仲裁员,也可以产生良好的激励。

现在有一个“2-of-2”的托管概念,只要产生争议,所有人的钱都会被“烧掉”。这种概念看上去很苛刻,可是一旦这么做,即使没有仲裁员来确定争议中某人的对错,也能激发各方诚实地完成相应工作。状态通道和Plasma也都依赖于成熟的智能合约逻辑来实施这些机制。

而像比特币这样纯粹的“以支付为中心”的设计,其实很难实施这样的机制,比特币不能执行Plasma,只能通过在状态通道上设置更多限制和更复杂的方式,实现类似Plasma一样的侧链,而以太坊则灵活很多。

不过,我发现这种模式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创建了一个通用系统,那么由于图灵完备性,你知道该系统在20年内是通用且一直可用的。如果你为某个行业创建了一个专用系统,该行业的需求迅速发生了变化,那么这意味着协议规范需要每隔几年更新一次。这对于基础层公链来说,并不是很好。

因此,区块链需要在治理机制上付出很多心血,以便就新的协议规则达成一致,这样反而会导致中心化的产生。但是,我坚信,对于某些特定行业,Plasma会非常有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