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如何假装懂音乐 > 车库摇滚:没有车库别搞车库摇滚?

车库摇滚:没有车库别搞车库摇滚?




国内曾经刮过一阵车库摇滚风潮,大概是在2005年,因为当时国际上流行车库音乐,所以许多国内乐队也说自己是玩车库音乐的。当时我已经知道了车库音乐是车库里排练出来的音乐,家里如果没有车库就不可能诞生车库音乐,顶多诞生车棚音乐。

车库摇滚从来就不是一种听觉上的归类或者传统上的音乐风格,这个词的出现,更像是在形容20世纪60年代的一种青少年文化现象。

这个现象是披头士(The  Beatles)造成的。他们从英国杀到美国,一下飞机就在美国备受欢迎,随后,许多披头士的老乡们也觉得美国“人傻钱多可以速来”,于是纷纷到美国淘金。这股浪潮叫作“不列颠入侵”,在这股风潮下,许多不愁衣食的美国青年也纷纷拿起吉他贝斯鼓槌,开始搞自己的乐队,并且通常是在家中的车库排练,这类音乐后来就叫作“车库摇滚”(Garage  Rock)。至于他们做出来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是黑人还是白人创作的,根本不重要。

后来这个词的指代没有一开始那么严格了,扩大了一下范围,更加民主了一点,不仅仅是家里有车库的人可以参与,即使家里没有车库,也可以被定义为车库摇滚。这时候车库摇滚表达的是另一个概念,就是学生们玩的摇滚乐,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靠家里承担经济支出的摇滚乐。

如果按照这个概念,国内那些玩车库摇滚的人倒也比较符合,虽然他们都超龄了,但的确大部分人的经济支出是靠家人。

后来,车库摇滚和迷幻摇滚掺和到了一起,甚至有时候难以分辨谁是谁。这主要是因为当年许多摇滚乐队都选择在车库排练,一方面是为了省钱,另一方面是因为车库属于私人场所,可以一边排练一边吸食大麻等违禁毒品。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时候有过一个定义:所有在致幻物作用下创作的摇滚乐都可以叫迷幻摇滚,而躲在车库里搞摇滚乐的这帮人又刚好普遍有这个爱好,于是,二者就被视为一体。

后来到了1972年,一张合辑的发表又给了车库摇滚和迷幻摇滚的合并一个明证,那张合辑叫《掘金》(Nuggets),收录了20世纪60年代车库摇滚全盛时期的几首单曲,听起来都和如今被归类为迷幻摇滚的大部分音乐差不多。

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车库摇滚这个词就过时了,但是一些特立独行的乐队却因为这个潮流留了下来,并且在后来发展出另外一种重要的风格,也可以被视为摇滚乐谢幕时出现的一种风格——朋克。

Garage  Rock虽然没有“roll”,我在翻译的时候还是加上了“滚”字,将其翻译成“车库摇滚”,而不是“车库摇”,因为这种音乐还是从“猫王”那个年代的音乐走出来的声音,比如后来的M  C  5乐队,他们早年间有一首单曲就是翻唱老的蓝调音乐,只是演奏的声音大了一些,唱的声音歇斯底里了一些。



可以说,车库摇滚是因为披头士刮起的一阵乐队风潮而引起的,不光在欧美国家有许多人积极响应,在我们的香港地区也有大批人响应,比如谭咏麟、林子祥、许冠杰,都是受到1964年披头士在港演出的影响,从而拿起了吉他组乐队。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条件在自己车库里排练,但是他们的音乐的确和车库摇滚同源,都是受到披头士的影响而萌发了组乐队的念头。

再到后来,还有一种电子音乐的流派也和“garage”这个词相关,但是和车库摇滚已经没有关系了,那个garage指的是一个夜店的名字,这在后面电子乐的章节会更详细地提到。不过有一个和电子产品相关的东西,的确是受到了20世纪60年代车库摇滚的影响,这就是苹果电脑和手机预装的一个应用程序——库乐队(GarageB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