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 第02章 你和自己都相处不了,却总想和别人打好交道

第02章 你和自己都相处不了,却总想和别人打好交道




1/


老胡发了一个朋友圈:“出售本人,自己不想要自己了,活得太累。本人手续齐全,外表有点福气、有点岁月剐蹭,心里有点伤,但生活能自理。有意者欢迎咨询,包邮,自己上楼。”

我评论道:“来来来,寄到我家来,除了风花雪月,我这里有酒有肉。”

不一会儿,他就发了一张丧丧的自拍照,眼神涣散,愁眉苦脸,像个被摔坏了的洋娃娃。

一问才知道,他被部门的小伙伴们孤立了。每次讨论问题,他说的话都会被其他人一致否定;节日聚会,几乎没有人会约他一起。更糟糕的是,他能在朋友圈里看到另外四个人发的聚餐照片。

老胡是个出了名的“独行侠”。从高中开始,他就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课,一个人自习,到了大学还是那样。他走路的速度是正常人的两倍,不是因为有什么着急的事情,而是为了尽可能地缩短在路上的时间,也因此避免遇见什么人。

我至今还记得他的个性签名写的是:“从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的星辰。”  [1]

他问我:“被孤立了该怎么办?”

我回答说:“你高中和大学是怎么办的,现在就继续那么办。毕竟你当前的生活不是你最后的归宿。”

很多人都遭受过孤立。

有的人仅仅是因为被圈子里最受欢迎的那个人讨厌了,其他人就跟风站队,一起排挤某个人。

有的人是因为相貌、身材、出身等方面处于劣势而遭到孤立,还有人是因为成绩出色、能力出众、气质超群而被贴上“不合群”“孤僻”的标签。

换句话说,很多人之所以被孤立,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你只是水流当中那块比较大的石头而已,别人越不过你,只好从你身边绕行!

那么你呢?

刚到一个新环境的时候,因为担心喊错了别人的名字,所以你一直不敢跟对方说话,迫不得已要说话,开口就直接说“喂”。

排队的时候,发现有陌生人打算站在你旁边,而不是排在你后面时,你瞬间会被焦虑淹没。

逛超市的时候,如果不买点什么出来,你就担心被超市保安当成小偷。

在人多的地方你从来不会吃薯片,因为你担心嘴里发出的声音像建筑工地上施工的声音。

…………

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特性,有人擅长交际,有人天性冷清;有人善解人意,有人后知后觉。可惜的是,总有一些人为了显得合群,为了符合大众的眼光,卖力地消除自己身上的怪癖,也因此毁掉了他们的天赋。

当一个人以“合群”为荣,评价进步不以成绩和结果,而是以朋友圈的评论数、点赞数、合照数为标准,那么这个人必然会被社交拖垮。

你必须学会和自己做伴,而不是委曲求全地挤进某个圈子。

这么做的坏处是,你的朋友圈里点赞数很少,你的聚会很少,你收到的生日祝福很少;但好处是,你不必为了顺从或讨好别人而扭曲自己。

我知道“做自己”很难,每个人身边都有一群人想要改变你、教育你、纠正你,每次“做自己”都像是起义一样,会轻易被他们嘲笑、被镇压、被孤立。

但是,你至少应该有所反抗,有所坚持,毕竟这是你的人生,就算真的要毁,那也要毁在自己手上。

别人说你不可爱,你马上就装得人畜无害的样子来;别人说你素质低,你马上就歇斯底里;别人说你傲慢无礼,你马上就摆出一副臭脸。

你怎么就这么听话呢?别人说你什么,你就马上证明他是对的。

还是那句话,你是内向型性格,就要努力向内秀靠拢,而不是强行改变自己,弄出一身内伤!



2/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高冷”这个词有误解。误以为高冷的人不过是圈子太窄了,眼光太高了,又或者是性格有缺陷。直到我认识了曾姑娘。

曾姑娘是朋友圈里出了名的“高冷女神”,想要“融化”她的人前赴后继,但她依然单着。有陌生人加她微信,她会耐心地听完对方加她的目的,然后再决定是马上删掉,还是过几天再删。所以她的联系人名单最多的时候也不超过五十人。

她偶尔参加聚会,但话一直很少。别人三三两两地聊得热火朝天,她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一旁。她不会无聊地独自玩手机,而是非常耐心地听着,偶尔还会帮忙递个零食。

闺密谈恋爱了,别人都是一窝蜂地起哄,要求带男友出来见见,她却一声不吭送精致的礼物给人家;闺密要是失恋了,别人都是说一堆宽心话,她却是直接帮对方把前男友的联系方式删个精光。

有人追求她:“我会对你很好,你愿意做我的女朋友吗?”她反问道:“你愿意和一个不喜欢你的人在一起吗?”

有人和她断交:“以后我们是陌生人。”她回复道:“我们一直都不熟。”

原来,真正的高冷,是不过分热情地讨好,也不违背良心地谄媚;笑容可掬却难以靠近,态度和蔼但隐有杀气;独居斗室和浪迹天涯是一种心情,四下无人和熙熙攘攘是一种状态。

反之,见谁都是一副苦瓜脸、言辞刻薄而且傲慢无礼的人,他们算不上高冷,而是社交无能!

就好比说挑食。挑食没有问题,你有不喜欢某种食物的权利,没有人有资格逼你。

但如果你不喜欢某道菜,然后在饭桌上摆出一副臭脸,翻翻这个盘子,又戳戳那个盘子,内心其实在咆哮:“怎么会有这么难吃的东西?”“这么恶心的东西你们怎么吃得下去呢?”这样的你就会非常让人讨厌。

同样,不喜欢自己所在的圈子也没有问题,你有选择的权利,别人也有不喜欢你的权利。如果你处在一个让你非常痛苦的环境中,要么就学会忍耐,然后改变环境,要么就勇敢地离开它。



不要待在痛苦的地方自我纠结,今天失魂落魄,明天怨声载道,这只会让别人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指责你、嘲笑你,并且加倍地孤立你。


有人可能会误以为佯装高冷就是“做自己”,但真正做自己的人都擅长处理好“羡慕嫉妒恨”这些容易让人失控的情绪。

看着别人功成名就了就说“命运对自己不公平”,看着别人顺风顺水就说“生活待自己刻薄”,看到别人前拥后呼就说“人心薄凉而且势利”……时时刻刻都在和旁人做比较,本质上还是想要成为别人,哪里是在做自己呢?

当你笃定地朝着目标努力的时候,别人过什么样的日子,关你什么事?

真正在做自己的人,在心灵上一定是井然有序的状态,对自己也是彬彬有礼的姿态!

所以,不要羡慕别人的滔滔不绝,也不用嫉妒别人的一呼百应。话多的人很有可能是在害怕着什么,话少的人常常是因为坚信着什么。

被问到“你为什么一直单身”,女神俞飞鸿的答案是:“因为我不觉得单身有问题!单身或者结婚,对我来说都不是什么难题,我觉得哪种选择更舒服,我就待在哪种选择里。”

被问到“一个人待着,你不会觉得寂寞吗”,山本耀司反问道:“寂寞?还有什么能比孤独更奢侈?”

被问到“结婚”的话题,林夕的回答是:“很多人结婚只是为了找个跟自己一起看电影的人,而不是能够一起分享看电影心得的人。如果只是为了找个伴,我不愿结婚,我自己一个人就能去看电影。”

原来,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做着“买椟还珠”的蠢事,不是因为不识货,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3/


有个好玩的寓言。

小狗觉得大家不喜欢自己,就去找大狗诉苦。

大狗说:“你抱怨大家不理你,因为小猫在抓蝴蝶,小猪在唱歌,小鸡在抓虫子。可是,你有没有陪小猫抓蝴蝶,陪小猪唱歌,陪小鸡抓虫子呢?”

小狗说:“难道陪他们玩,我就不孤独了吗?”

大狗说:“不会,你陪他们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间长了,你会更加孤独。”

小狗又问:“那到底怎样才能不孤独呢?”

大狗说:“孤独是必然的,反正我是没有那种能够完全避开孤独的方法。但我想提醒你的是,不要把别人的冷漠当成自己孤独的原因!”

你躲在角落里,既没有呐喊,也没有发光,凭什么得到这个世界的瞩目?

你一声不吭地藏在人海里,既没有技压群雄,也不算鹤立鸡群,又凭什么责怪没有人看到你?

敏感的人就像是拿着一个放大镜看世界。得到一丁点的善意或者遭遇一丁点的恶意,他们都会铭记于心或者耿耿于怀。

别人在朋友圈里发泄情绪,你都往自己身上扯:他是什么意思?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别人当面夸你几句,你就会反复掂量:他是不是随口一说?他是不是在讽刺自己?他是不是有什么别的动机?

别人一句无心的点评,你的心脏就像是被人捅了几刀:他都那样说了,肯定是不太喜欢;他说得那么直接,肯定是自己做得不好。

别人突然不回信息了,你就会想,是不是自己刚刚说错话了,是不是对方误会自己什么了。

不会和别人发生正面冲突,因为你既害怕别人看到自己失态的样子,也害怕没有人会站在自己这边。

不愿主动参与竞争,因为你怕自己争不过别人,也怕自己是被放弃的那个选项。

不敢跟亲近的人袒露心声,即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你暗恋着谁,即便是你的妈妈也不知道你在为什么而难过。

总的来说就是,无论要做或者不做什么事情,你首要考虑的总是别人的看法。

因为你的身体里住着一个不喜欢自己的自己,所以你在自己周围筑起了高墙,没有人能真的进来,也尽量不放自己出去!

但我想说的是,人不可能全然不顾别人的看法,但也不必只活给别人看。

既然你选择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何必去在乎别人以与众不同的方式对待你?

亚里士多德说了: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的人,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祇。

即将毕业了,但初吻还在,这没什么。一把年纪了,没有几个知根知底的朋友,这也没什么。

怕就怕,你内心早就有了结论——“这种无聊的聚会我是真的不想去”,但又莫名其妙地心存期待——“好希望有人能邀请我去”。

成长最紧要的任务是给自己松绑。

他突然不理你了,就是他在忙,没有别的原因;有人夸了你几句,就是他觉得你在某个方面表现不错,没有什么阴谋;有人批评了你几句,就是觉得你在这个地方还需努力,并没有否定你全部的人生。

希望你能明白,很多让你纠结的事情,并不是事情本身有问题,而仅仅只是你想多了。



4/


微博上曾有一个问卷,问题是:“你最爱自己什么?说出来让大家也喜欢一下。”

有个回答让我看着心疼,他说:“我盯着问题发呆了半天,脑子里竟然空空如也,因为我突然意识到,对自己发自内心的那种爱,好像一点都没有。”

在社交如此便捷的时代,我们的生活也变得前所未有地喧嚣。我们一方面见识到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参与了越来越多的分享和交流,另一方面又会不自觉地陷入焦虑和自卑中。

因为网络会营造出两种错觉:一种是让人误以为不用见面、不用花时间、不用很优秀、不用好看也能交到很多好朋友。

另一种是让人觉得别人都活得很精彩,只有自己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什么都做不好,很没用!

为什么有的人不管多大年龄,角色永远是“被生活骗了的人”?为什么有的人换了很多公司,角色永远是受气包?为什么有的人换了很多个男朋友,角色永远是苦情女主角?

为什么倒霉蛋总是他?为什么怀才不遇的总是他?为什么遇人不淑的总是她?

事实上,当“出身不好、学历不高、相貌不行、交际不好、环境不行”的念头塞满了你的脑子,你的人生就注定会永无宁日。

反之,当你认清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接受了这些不足,你就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认真做事、变得优秀上,这样的你就无暇去赴孤独的宴请。

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你要试着安静下来,问问自己还可以做点什么,然后马上着手去做。而不是让烦躁、焦虑、嫉妒、不甘之类的坏情绪毁掉了你本就不多的热情和定力。

如果你的内在一直在成长,那么你早晚会破土而出;但如果你只是谋求外在的热闹,那么你只会被埋得更深!

*  *  *

[1]  选自中国诗人白鹤林的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