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 第09章 所谓代沟,其实是还没来得及理解的爱

第09章 所谓代沟,其实是还没来得及理解的爱




1/


春节放假,R小姐带着两岁大的儿子回娘家。吃过晚饭之后,R小姐在卧室里敷面膜,听见爸妈在客厅里闲聊。

她爸对她妈说:“明天去老李家,把你外孙子也抱去吧,人多热闹。”

她妈回答:“我才不抱,又不是我的孩子,走哪儿抱哪儿!”

R小姐按着眼角,憋着笑说:“那行啊,你把我抱去吧,我是你的孩子。”

R小姐一家完全可以拍一部家庭喜剧。

小学的时候,R小姐家里并不富裕,为了多要点零花钱,R小姐骗她妈说:“学校要开一个艺术班,芭蕾舞、国学、围棋、计算机……什么都教,特别划算,一个月才三元钱。”

结果是,她妈一边狂笑一边使劲地揍她:“啊?三元钱?你当你妈是个傻子吗?”

大学刚毕业的时候,作为家里工作最懒、收入最低的人,R小姐经常被她爸“嫌弃”。

但凡是她上厕所的时间长了、玩手机的时候发笑了、沙发上的抱枕掉地板上了、垃圾桶快满了……她爸都会找她的碴。

有一年春节回家,她两手空空地进门了,她妈一边忙着给她煮饭,一边“嫌弃”她:“你都二十好几的人了,回家都不给我带个礼物,怎么就这么不要脸呢?”

她一脸谄笑地回复道:“不要脸怎么了,不要脸省钱啊!”

R小姐也会找一些事情来反击,比如吃饭的时候提醒她妈少放点酱油,结果她妈直接把饭菜和碗筷都收起来了,并告诉她:“那你就自己弄吃的吧。”当天晚上,她还在洗衣机上看见自己都被妈妈挑出来了的脏衣服,旁边还贴着一个纸条:“估计洗衣粉放多了也不好,你的衣服还是你自己洗吧。”

又比如说她爸不该抽烟,结果她爸一脸傲娇地回应她:“那你就出去找个不抽烟的老爸,现在我们断绝关系好不好?生活费不给你了好不好?”

揍归揍,吼归吼,“嫌弃”归“嫌弃”,但实际上,R小姐的爸妈非常爱她,也非常开明。

在她上学的这十几年间,她爸总抽时间陪她去玩,她爸经常说:“你该玩的时候一定要使劲玩,不玩的话,一下子就长大了。”

她找工作的时候,她妈说:“你找自己喜欢的就行,反正我们又不指望你来养。”

她第一次辞职之后,她爸怂恿她出趟远门:“你以后经商就当是去找商机,以后学艺就当是去找灵感,如果以后是做个普通人,那就当是去找快乐。”

在她被一堆亲戚催婚的时候,她妈非常认真地对她说:“不着急,这些今天催你结婚的人,跟明天你过得不好,然后劝你不要离婚的人,是同一群人。”

看见没有,一个家庭给孩子最好的牌,不是万贯家财,不是位高权重,而是皮实,是发自内心的那种愉悦感。反之,一个家庭给孩子最烂的牌,不是穷困潦倒,不是人微言轻,而是自卑,是刻进骨子里的自我厌恶。

我见过很多父母,要求子女必须这样、必须那样,同时不许这样、不能那样。他们将子女视为私有财产,视为他们人生的续集。

子女只有“你都多大了”和“你才几岁”这两种年龄,并且这两种年龄还会“看情况”而定。当父母需要展示自己的权威时,就会问:“你才几岁啊?”。当父母需要孩子来背黑锅时,又会说:“你都多大了!”

子女既不许反抗,也不能有个性,只能无条件地服从。父母喜欢的才算兴趣爱好,其他的都属于玩物丧志;父母觉得好的才配叫谈恋爱,其他的都是“瞎胡闹”。

他们不在乎孩子过得快不快乐,有哪些真实的想法,不理解孩子为什么哭或者笑。一看到孩子在哭,就狠狠地骂;一看到孩子在笑,就无情地泼冷水。没有交流、沟通,有的只是命令、冷漠。

他们培养出了一个个压抑、憋屈、没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处处逃避、时时隐藏真实自我的孩子。这些人可能无趣,可能无用,看似得到了父母的恩宠,其实积攒的都是怨恨。

我也见过很多子女,指责父母这么说不对,那样想不对,嫌弃这些东西太土气了,那些东西太寒酸了。将父母视为生活的错题本,视为自由的敌人。

他们既看不惯父母的活法,也受不了父母的想法,父母在他们眼里,除了给予他们生命,就剩给钱了。

于是,自懂事之后,很多子女就再也不会把父母当作英雄了。甚至还担心自己会娶一个像妈妈一样絮叨的女人,会害怕自己嫁一个像爸爸一样无用的男人。

于是,孩子抱怨父母“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的父母那样开明”,父母则埋怨孩子“怎么就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

等到父母明白孩子的感受时,孩子已经逃得远远的了;等到孩子懂得父母的爰时,父母已经老得就像一张旧报纸了。

所谓“代沟”,就是子女无法感受到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也无法理解子女的真实感受了;就是“我做什么,你都看不惯我;你说什么,我都不想听”。



2/


电影《完美陌生人》里有一个小细节,大致是这样:一个十七岁的少女谈恋爱了,男朋友邀请她去家里做客,并且暗示家长不在家。女生很清楚,这不是简单的见面聊天,他俩很有可能会发生关系。

于是,少女给她的爸爸打了电话,非常诚实地说出了她面临的选择和担心。

少女说:“我很喜欢他,但我没想过这么早跟他发生关系,可如果我不去,又怕他会不高兴,我不知道要怎么做。”

她的爸爸听完后非常坦诚地对她说:“亲爱的,你不能因为怕他不高兴就跟他发生关系,这不是理由。你要明白,这是你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是你会铭记一生的事情。我当然不会支持你去,因为你还小。但是,如果你以后想起这个时刻,无论这段感情的结果如何,你都会嘴角带笑,那你就去吧!但如果你不是这么想的,或者说,你现在还不太确定,那就先不要去!”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家长,听到孩子非常诚实地跟你说这样的事情,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会疯掉吧?声音会不自觉地升到最高,然后怒发冲冠地对着孩子吼:“你脑子坏了?不能去,绝对不能!你要是去了,就别认我这个妈(爸),就别再回这个家了!”


会失望吧?眉毛紧锁,脸色凝重,然后话里带刺:“你还要脸不?你不要,我还要啊!”

还是直接无视?继续忙手里的事情,然后像什么都没听见一样冷漠地说:“随你便,想怎样就怎样!我管不了你。”

又或者是像电影里的那位爸爸一样,能心平气和地听完,然后给出中肯的分析,以及不失偏颇的建议?

再想象一下,如果你本人就是这个十七岁的少女,你会跟自己的父母诚实地说明一切吗?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且不说是这种人生大事,在很多小事上,很多子女也都是天生的说谎大师。
比如,小时候考砸了,回到家后,你一脸认真地对你爸说:“老师说了,这次试卷特别难,能考五十五分已经不容易了,最高分好像才六十六分。”你还会一脸为难地对你妈说:“老师还说了,这次考试不搞排名,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得了第几。”因为你知道,如果实话实说,那你接下来的假期将会无比难过。

比如,大学谈恋爱了,钱不够花,你可能会跟你妈说:“下个月要报一个补习班”“学校运动会快要到了,我想买一双跑步鞋”……因为你知道,如果是以谈恋爱为理由,那么钱是肯定要不来的。

人之所以会选择撒谎,是因为他权衡了利弊之后发现,“诚实=源源不断的审判+难以忍受的抱怨”,而“撒谎=大概率的平静+可能会有的好处”。

所以,当你因为别人撒谎而准备爆炸时,请一定要先问问自己:“如果对方说了实话,我会选择理解并原谅他吗?”

如果答案是“不会”,那么请再次追问自己:“他凭什么要对我说实话?撒谎不是很正常吗?”

所谓“代沟”,就是子女有无数的心事,却不能向时时准备要审判自己的父母袒露。



3/


A接到了老妈的电话,大意是想让A帮忙买一款健康鞋垫,说身边有好几个老太太在用,特别好,两千多一双。

A就上网查了一下,然后用医疗原理、营销策略以及类似的案例来告诉老妈“这东西肯定是骗人的”。讲了足足有半个小时,有理有据,声情并茂。

末了,A问道:“妈,你听明白了吗?”

他妈叹了一口气说:“完全明白。”

然后补了一句:“都说养儿防老,原来都是骗人的!”

B的老妈很喜欢看电视购物,有一次在老妈家,老妈告诉B:“我看电视购物频道,买了一款超级划算的包,你看看,超级明星定制款,原价一万九千八百元,我只花了九百九十八元。”

B自然知道老妈上当了,但他没有拆穿,而是表现得非常惊喜:“老妈,你真是太有眼光了,这包买得真值!”

他的妈妈高兴了足足小半年。

孝顺是讲道理吗?是辨明真伪吗?不是!

真正的孝顺,就是不急着对自己的父母说教,就是允许他们犯一些低级的错误,让他们说一些你不认同但他们坚信不疑的话,让他们做一些你不喜欢但他们非常热爱的事……

真正的孝顺,就是把自己变成父母的双腿和双眼,去他们没去过的远方,看他们没看过的美景,然后,给他们分享自己的见闻和世界的变化,并且找机会带他们去走走看看。

那么你呢?

你常年在外漂泊,父母常年待在寂静的房子里,而你则安静地待在父母的通讯录里。有时候他们生病了,你却只能在他们痊愈之后才从旁人那里得知。

你好不容易回趟家,当父母围着你问这问那的时候,你却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屏幕,然后不耐烦地回一句:“跟你说了,你也不懂。”

他们当然没有你懂!

你见识到了这个世界高效、光鲜、正确的一面,所以你越来越难以理解父母为什么会轻易地被错误的观点煽动,会被某些存在着明显漏洞的骗局骗到。

你读过各式各样的励志文章,听过各种各样的热血故事,所以你认定了时间比什么都珍贵,所以你理解不了为什么父母会不厌其烦地要求我们省吃俭用,所以你看不惯父母为了省钱而做一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你越来越有主见和判断,对世界的认知越来越丰富,对自己人生的规划越来越清晰,所以你听不进去父母的告诫,甚至对他们的嘘寒问暖感到厌烦。

所谓“代沟”,原本是不存在的,只是不想说的话太多了,便有了代沟!



4/


有个大四的女生说:“刚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十八岁了,可爸妈还是像对待幼儿园的小朋友那样要求我晚上六点之前必须回家。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他们保守、狭隘,理解不了,也忍受不了。直到我最好的朋友出事了,我才理解了父母的良苦用心。因为意外和明天,真的不一定哪个会先到来。”

有个上高中的男孩说:“偶尔会觉得说话粗鲁、喜欢讨价还价的妈妈很丢人,连起码的面子和尊严都不要。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喜欢妈妈,不喜欢她来参加我的家长会。直到我看见她把讨价还价省下来的钱全部都用在我身上,我才明白,在妈妈心里,比起面子、尊严,我才是最重要的。”

有个在异地的学子说:“我的爸妈总是怕东怕西,一会儿转给我一段新闻,一会儿转给我一段文字,告诫我不要这样,不要那样。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致力于给他们辟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有多傻。直到有一天,我谈恋爱了,还是异地恋。女朋友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什么事情,我都会立刻转发新闻提醒她。那一刻我才理解自己的父母,他们不是愚昧,只是太爱我了。”

有个做老师的妈妈说:“我教学生做题,他们却总是听不懂时,我真想两巴掌打过去。那一刻,我突然就理解了当年爸爸为什么总是用笔敲我的脑袋。当时觉得糟心、难过、烦躁,现在才明白,那是他恨铁不成钢的无奈,更是望女成凤的期望。”

长大至少有两个标志:

一是理解了父母的不容易,并且迫切地想要回报他们;



二是接受了父母的不完美,并且无条件地原谅他们。


所谓“代沟”,就是父母总是高估了自己对子女的重要性,同时低估了子女所承受的压力和痛苦;而子女总是高估了父母制造束缚的能力,同时低估了父母为自己着想的程度。



5/


想对天下的父母说,你对孩子的付出,注定会超过孩子对你的回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必须活成你指定的人生。

不要动不动就说“我都是为了你好”“你真是太让我失望了”,不要用自己的爱去绑架一个鲜活的生命。

最失败的父母,就是既看不起自己的孩子,同时又希望孩子能够成龙成凤;就是给孩子戴上无数的枷锁,同时又希望孩子能够强大而且快乐。

想对天下的子女说,你的妈妈当年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仙女,你的爸爸当年也是满腔热血的翩翩少年,曾经的他们和现在的你一样,臭美、自恋、虚荣,所以他们会犯错,会自私,会手忙脚乱,会崩溃无助。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你是第一次做孩子,谁能保证自己不犯错呢?在你责怪父母独断专行、蛮不讲理的时候,我希望你能提醒自己:他们不是完美的大人,自己也不是完美的小孩。

不争的事实是,他们用逝去的芳华换来了你的璀璨人生,而你的风华正茂换来的却是他们的风烛残年。

所谓“代沟”,其实都是还没来得及被理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