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气场心理学:自我暗示的力量 > 主动融入别人的圈子

主动融入别人的圈子




你想结识更多的人吗?他们可能是明星、社会精英,或是你的最高领导,或是某个陌生人。如果你想把事业做大,想扩展人脉,得到更多的商机,或者想给他人一个好印象,毫无疑问,你需要被大家认识以及认可。有的人一看到这里,不免有点心惊胆寒——见到那些大人物或是陌生人,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哪还敢主动搭讪啊?我相信你说的是实情,其实不止你这样,很多人都有这种畏惧心理,比如麦琪和Mary。

麦琪在广告公司做销售,按说她这个职业应该没有社交恐惧症,可是她却说:“我害怕和大人物打交道,别说大人物了,就是与比自己强的人聊天,我都心虚得很。这可怎么办呢?”媒体从业人员Mary也是这样,她也说:“与单位里的领导沟通时,我总是不自信,见到名人就犯怵。结果工作了好几年,朋友圈还是那么大,偶尔结识大人物,也不懂得如何与之深交。”

他们的困惑很典型,或许在你身上也有。当你遇到陌生人或是重要人物,也常不知如何开口,你拼命想给人好印象,却紧张得结结巴巴。这些不但让你的能力受到质疑,还为你的升迁设置了障碍。

要想摆脱这种窘状并非没有办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在与他人交往时若感到恐慌,不妨想一想:不管做什么事,开始时都不见得能做好,多做几次就会好了,其实大家都是这样的,有啥可怕的!要是畏畏缩缩,即使我能力再突出,也得不到赏识,谁会看好一个连话都不敢说的人呢!

反复暗示自己之后,你还要切实行动起来。不要被动地等对方来理你,而应该主动迎上前,比如,对方在玩,你可以欣赏;对方聊天,你可以倾听,然后找机会加入。

在我看来,最明智的方法就是观察自己与对方的共同兴趣。如果你抓住了对方的兴趣点,你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对方也乐意说,如此一来,你们就能达到一种“共鸣”。你们会越谈越投机,越谈越默契。即使有些紧张,但你毕竟跨出了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会有后面的无数步。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就是一个交际高手。参加竞选前,在一个宴会上,罗斯福看到席间有很多陌生人,于是找了个熟悉情况的记者,从他那里要来了这些陌生人的名字、爱好、专长等信息,然后叫出他们的名字,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此举让罗斯福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前一分钟还互不相识,转眼间就成了很好的朋友,这些人最终成为罗斯福竞选总统的有力支持者。

“先了解对方”“谈对方感兴趣的事”是罗斯福成为交际高手的最大秘诀。每当有人来访的前一天晚上,他都会翻读这位客人特别感兴趣的话题的资料。因此,无论是一名牛仔或骑兵、纽约政客或外交官,罗斯福都知道该对他说什么话。

去哪里找共同话题呢?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一国土,只要善于寻找,何愁没有共同语言?只要你留意,就不难发现彼此对某一问题有着相同的观点,在某一方面有着共同的爱好和兴趣,有某一类大家都关心的事情。当你侦测到谈话对象的言语兴奋点时,只要表现出你对那个话题也深感兴趣就可以了,这就暗示对方——你和他有着相同的喜好,接下来,你们的谈话就不会触礁,也为你们以后的深交打下基础。

切记,把你谈话时间的99.9%都用在询问对方的事情上,千万不要谈你自己的事情。因为通常人们都喜欢谈论自己,让自己成为别人关注的焦点。

找到共同话题或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后,你只需把要讲的内容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就OK。这样,恐惧的心理就会被转移。久而久之,你就消除了不良心理,成为交际高手,你的朋友也会越聚越多,你的人缘也将越来越好,你的人生也会变得更精彩。

延伸阅读

这是一个圈子时代,我们经常会听到“我们这个圈子的人”“大家都是一个圈子的”,真是“物以类聚,人以圈分”。圈子也各式各样,有地产圈、广告圈、业务圈、出版圈等。圈外的人想进去,圈内的人却不想出来。有道是“多一个朋友多一条出路”。没有一个好的朋友圈,终将一事无成。如果你走不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到头来会发现社交圈子越来越窄。要加入一个新的圈子,就必须找出你与他人的共同话题。看看社会上那些“文友”“书友”“歌友”等,都是因为一个共同的爱好而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你要学会观察大家的共同话题和兴趣,以便更快地融入某个圈子中。只要是同一个圈子中的人,凡事就好商量了。

互动游戏

和陌生人同乘一部电梯时,你会:

A.双手抱胸,头朝下看着地板

B.表情冷漠

C.面带微笑,希望对方主动搭讪

D.主动和对方打招呼

解析:

A.在公共场合,你常回避跟陌生人的接触,因为你对自己没有信心。你甚至有自我封闭的倾向。

B.你对他人有很强的防卫心理,不喜欢与陌生人随便聊天。如果有人离你太近了,你就会失去安全感,或是感到不舒服。

C.你很少会主动与人搭讪,但若有人先跟你说话,你也不反感。

D.你为人随和,对人的恐惧较小。到哪里都像在自己的领地一样,充满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