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气场心理学:自我暗示的力量 > 让权威人物帮你说话

让权威人物帮你说话




世界上365行,行行出状元,实际上行行也有权威。顾名思义,权威代表着权力和威信,是指在某个范围内最有威望和地位的人和事物。至于权威人物,大的被敬为学界泰斗,人人高山仰止;稍逊色些的,如有技术、有特长的人,在职业范围内同样受到尊敬。

权威人物金口一开,有耶稣般的权柄,上帝般的神威。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同样,权威人士说一幅画好看,它就值钱;李嘉诚说他要抛股票了,你跟着抛就可以了——权威在他的专业领域一定比你聪明。

权威的话,即使是错误的也有人喝彩;普通人的话,即使是真理也会被人嗤之以鼻。正因如此,很多人只要一闻到权威的气息,便会立即放弃自己的主张或信念,转而去迎合权威的说法。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向一些大学生说自己聘请到举世闻名的化学家来讲课。接着,这位化学家拿出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化学物质,具有强烈的气味,但对人体无害。他让学生们闻了一下,要求那些闻到气味的学生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为什么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而举手呢?这是因为学生对化学家的权威崇拜起了作用。这说明,在权威面前,人们往往很容易屈从“权威”而放弃对事物真相的思考和认识。

我再给你举一个例子。

1951年,世界上还没有造出核潜艇,大多美国人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霍夫兰和沃尔特·魏斯做了一项实验,他们将实验者分为两组,跟第一组人说,闻名全美国的原子能专家奥本海默说此事并非不能实现;对第二组人说,苏联《真理报》提出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可能实现的。测试的结果是,第一组中的大多数人立刻放弃了原来认为的不可能建造出核潜艇的观点,而第二组却很少有人改变原先的看法。(当时《真理报》在美国的声誉极差,甚至可以说是声名狼藉)

上述两例都说明,权威人物说的话比那些无名之辈说的更能改变人们的态度。人们之所以相信权威,是因为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即便错了,也是和权威站在了一起,不至于太丢面子。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适当运用权威的力量,比如想引导或者改变对方的态度,可以把权威人物的言论或论断搬出来,不但会让人感到信服,而且也具有威慑力。

你知道麦哲伦吗?他是举世闻名的航海家。当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资助,完成了环绕地球一周的壮举,从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改变了世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实际上,当时有很多人打着航海的幌子想从国王那里捞一笔经费,国王原本不想赞助任何人。可是,麦哲伦是如何说服他的呢?原来,他邀请了著名的地理学家路易·帕雷伊洛一起去劝说国王。帕雷伊洛是当时公认的地理学界的权威,国王对他非常尊重和信任。帕雷伊洛列举了麦哲伦环球航海的必要性与诸多益处,国王正是因为权威暗示效应——认为专家的观点不会错——从而成就了麦哲伦环绕地球航行的伟大成功。

权威一出场,结局变了样。当你懂得了权威的暗示力量后,你就多了一些操纵他人的砝码。如果你无法说服某个人,不妨让权威人物帮你说话,不仅可以少费些周折,还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和尚或牧师在劝告世人时,往往不说“我的意思是”,而说“释迦牟尼认为”或“耶稣认为”,他们也是借助释迦或耶稣的权威来加强说服力。

你可以这样说:“我们总经理的意思……”“医学专家某某说过……”“据某某专家证实……”这就暗示对方,不光你这样想,人家专家早就论证过了;或是这不仅是我的意思,也是我们老总的意思。如此一来,对方就会好好琢磨一下了,没准当场就会表态:“噢,可能是我错了!”“原来是这样的哦!”

如果你就是权威人物,在说服对方时,可以保留适当的骄傲感,但不要“以权制人”,这样的权威就是伪权威、真权霸。顾准先生说:“权威必须得到尊重,但是权威主义必须打倒。”任何时候,“理性”的权威才最具暗示力量,也最令人信服,而获取信任比获取权威更有价值。

延伸阅读

权威不是神马,虽然权威人物的话很给力。或许你早就发觉了,这年月忽悠很流行,只是形式不同而已。最有效的忽悠是冒充权威的忽悠,比如风靡一时的神医张悟本。可见,权威并不等于100%的正确,也并不总是真理的化身,被权威否认的未必就不是事实。你可以尊敬,可以看重,可以借用,但必须要保持自己独立的观察和思考,多一分清醒,多一分警戒。太过迷信权威人物,你就可能沦为权威下的白痴了,就会在“权威暗示”下彻底丧失自我,失去自主,这样的话,你是自欺,也是在拿权威唬人。

对了,忘了告诉你,上文有个故事并非完全结束:麦哲伦环球航海结束后,人们发现,那时帕雷伊洛对世界地理的某些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的,所得出的一些计算结果也和实际有偏差。瞧,很多时候,权威也是靠不住的。

互动游戏

你的说服能力如何?想知道吗?请做下面的测试吧。

1.在说服他人时,你是否惯用“您”“您的”“你们”,而避免使用“我”“我的”“我们”?

2.你的开场白是否精心设计?

3.你是否避免使用“简直无法相信”“这是一定的”“你应该”“你必须”等短句?

4.当你发现对方有明显的错误时,不会立刻打断他,而是先思考用哪种说服方式更容易被对方所接受?

5.说服他人时,你经常引经据典?

解析:

每个问题答“从来不”得0分,答“偶尔”得1分,答“经常”得2分,答“总是”得3分。

如果你的分数在12~15分,毫无疑问,你是个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人;

如果你的分数在9~11分,那么,你做得不错;

分数在5~8分,你要注意使用更有力的暗示说服对方;

分数在5分以下,你要彻底改变交流方式了。

对于你得分最低的问题,你可以抄下来贴在桌子上,每天看一看,这有利于你提高自己——你将意识到自己哪些方面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