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生活需要自律力 > 培养自律

培养自律




——优秀源于自我管理



那些出人头地,都源于自律


如果我来,是和别人做一样的事情,那我和别人还有什么区别?

自律的前提是,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此番赴法留学的几大目的之一是找一个商业点子,没想到老天附赠给了我一份极佳的礼物——一位优秀而契合的搭档。我找到她的时候说:“如果我们来巴黎只做交换生,也只是上课、旅游、聚会,过半年回去,而不做点什么,那我们和别人还有什么区别?”就是这句话,打动了她。

这要从一次去西班牙的旅行说起。当时同行的有三个女生,艺丹、玫和我,其实我的加入是个偶然,她们早已做好了所有的规划。临行前一个星期,她们课间聊天时说起大家的旅行计划,问我想不想一起,我正好还没去过西班牙,又懒得自己做攻略,便欣然加入。

我们先是一起去了巴塞罗那,都说那是最不像西班牙的地方,却是西班牙我最喜欢的一个地方。领略高迪设计的建筑——米拉之家、巴特罗之家,在毕加索博物馆赏画,在兰布拉大道、Verdi步行街迈着轻快的脚步,呼吸着、感受着仿佛被艺术渗透过的空气,以及像极了电影里的阳光海岸、慢调生活,人们躺在沙滩上,享受着日光浴……



然后我们去了塞维利亚,吃着冰激凌,看着教堂附近广场上的街头艺人跳Flamenco(弗朗明哥舞)。夜晚进入一家小酒馆,内饰古朴,斑驳的白墙边靠着一台立式钢琴。酒馆里的舞蹈表演还没开始,艺丹在钢琴前坐下,为我和玫弹了一曲《虫儿飞》。壁炉、音乐、友谊……那感觉,很特别。



看完演出,一位独自旅行的女同学加入了我们的小酌。她下午才到塞维利亚。街边的咖啡厅情调都不错,我们四个点了瓶Sangria(桑格利亚汽酒,算是西班牙的国酒),边喝边聊——八卦。当然不是别人的八卦,而是各自的生活。这种聊天形式会减少心理设防,触发分享的欲望。新加入的女生显然“透露”了她自己太多的私事,这表明她是一位很期待“收集大家目光”的人,也表明她其实是个单纯的人。



之后又到了马德里。在那里,我第一次遭遇了如此明目张胆的扒手。我和艺丹在前面边聊边走,突然我的挎包像被什么东西拉扯了下,我以为是挎包没扣好,想让走在后面的玫再帮我扣好。刚转头,看到的居然是三个外国女人,身材很高大,举止似“太妹”。我转身的一刹那,其中一个的手还在我挎包里。我与她尴尬地对视了一秒,说:“先别走,让我检查一下。”看见护照和银行卡还在,我舒了一口气(幸好当时刚到马德里,还没去ATM机取现金),然后笑着对她们说:“我很庆幸,我没钱。”三个外国女人听罢掉头走开了,也许是知道我正看着她们的背影,走了几步后她们转身对我比了个中指……



那次旅行就是三个小女生一起异国旅行,是非常难得的体验,应该说我之前的人生好像还没有过那样的体验。三个人从不熟悉到熟悉,从一开始的陌生到后来的相互信任,10天的旅行虽然短,但感情升温快速。记得当时我们要从塞维利亚到马德里的时候,原本订的车临时被取消,实在是订不到票了,最终选择用BlaBlaCar。艺丹真的是一个大胆的北京姑娘,她的口头禅就是“没事儿”,她一说“没事儿”就让我安心。当时来载我们的司机一路上都在跟我们聊他去过哪些国家的妓院,分别是什么价钱,听得我们有点瘆得慌,尤其是车程那么长。不过他其实真的只是爱聊天,也真的只是坦率地在聊他喜欢的话题而已,没更多的意思。我们三个人轮流坐副驾驶,陪他聊天,避免他因长途驾驶而疲劳瞌睡,另外两个人也可以在后座稍微睡一会儿。最后我们安全到达了马德里,下车后,我觉得这个体验也不错。



住在马德里的晚上,我和艺丹同一张床,开始了传说中“女孩们的夜聊”。她在美国常青藤联盟中的Cornell  University读人力资源硕士,出国前长居北京,一口浓浓的京腔儿,双鱼座(都说我的天蝎和双鱼极配),过去在一家国企做HR。她是个有梦想并且敢追梦的人,就拿她赴美读研来说,准备学校申请材料的时候,她刚生完孩子。那段时间,她要边照顾小孩边备考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真不是常人能坚持的。我一直称她为“Super  Mother(超级妈妈)”。那晚卧谈,我问她以后如何打算,她回答:“那我以后肯定是要自己干的。”



下一站是里斯本。从马德里到里斯本,我是后来才订的票,无法与艺丹和玫同一班飞机,她们清晨7点就出发,我是晚上出发,我因此多出了大半天一个人的时光。在马德里也玩得差不多了,于是临时起意,自己坐了火车,去往距离马德里45分钟车程的一个小镇,叫Toledo。



Toledo镇很小,一个人漫步在各条小巷,不到半天时间,已来来回回走了三圈,镇上的人淳朴且友好。其实往往大的城市,如马德里、里斯本或是巴黎这样的游客集中区,治安并不那么好,但像这种游客和外来移民并不多的小镇却还保留着当地原本的味道。突如其来的雨滴从Toledo镇的上空落下,落在我的头上。我无暇找地方躲雨,思绪随着雨水的节奏越发忙碌,我思考着我的情感、学业和职业规划。眼看留学的时间已经过了1/3,可是我的商业灵感还毫无头绪。



此时,一滴雨正好落在我的额头,顺着脸往下流。它像是带着某种神奇的力量开启了我的灵感,我突然想到,这两年泛娱乐、泛内容好像很火。记得前几天在巴塞罗那、塞维利亚和马德里旅行时,不同批次来西班牙的女生总会在某一个街边的餐厅会合,吃着当地美食、喝着红酒、聊八卦(这里的八卦,区别于论人是非。有句我喜欢的话与大家分享: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我发现,聊八卦真的是女人们聚在一起最有效的放松方式,比如通过给一些明星的颜值打分,判断我们哪些人的审美比较一致,比如交流对一些事情的观念和做法……连像我这样平时不热衷八卦的人,居然也觉得当自身有糟心事情的时候,喝酒听八卦可以让人把思绪的焦点从自己身上移开,短暂地忘记烦恼——这大概就是娱乐精神吧。但在这一过程中,我确实主要扮演“问”和“听”的角色,可能是太过保护自己,对别人的事其实从根本上并不关心的缘故,八卦除了当下使我从真实的、与我密切相关的世界中脱离出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外,真没有什么其他作用,听过,就到我这里为止了。所以,推己及彼,八卦就是内容经济的一棵常青树,人们或光明或暗地里看着八卦、听着八卦、聊着八卦。其实消费八卦也是泛娱乐的一种。现在许多真人秀节目那么受欢迎,正是因为普通人喜欢看到明星们接地气的一面,所以,我为什么不召集一批名校的高学历女生坐在巴黎街头喝着下午茶直播聊八卦呢?




有了想法,还需要团队,我脑海中蹦出了一个人:艺丹,以及她那“那我以后肯定是要自己干的”笃定语气。想到我们俩迥异的口音(一个上海混合了台湾的嗲声嗲气,一个翘舌音、后鼻音明显的京片子)以及不同程度和形式的毒舌,邀请她加入这个念头让我兴奋不已,顿时感觉Toledo镇的雨都下得那么轻盈。



晚上,我在里斯本和艺丹及玫会合,跟她说了我的想法。她听后的原话是:“你不该让感情的小事困扰你,你既能做幕前又能做幕后,无论是创意、决策力还是执行力都没话说,完全可以干一番大事业。”想不到她对我也欣赏已久。她总是这样,干干脆脆的话语,每每给我底气。其实遇到她之前,我和很多人一样,知道自己适合创业,但一想到真的要独立面对漫长创业路上的辛酸苦辣,还是勇气不足。这点,是很多喊着要创业的人的通病。



我有一位女性朋友,曾担任一家外企事业群的总经理,后来跳槽到朋友手下管理一个项目。她那朋友属于“索取型”人格,付的工资是友情价,让她处理事情的繁杂和细碎程度可以说是“绝情”。这样的合作自然不长久,半年以后她裸辞,考虑到年纪和自我期待,觉得上班不适合她,便决定创业。几个月以后,我再见她,问她进展如何,她说还不确定要做什么,有人联系她想让她在上海建立俱乐部,也有人联系她想让她推广一种健康黑米……一次,她来办公室找我,我拉她坐下,坦率地跟她说:“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首先要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你有很多钱可以去帮别人打品牌吗?如果没有,先把那几个让你去推销分红的项目排除掉。黑米是食品,你从未涉及过食品业,连铺渠道你都无从下手。如果你有充分的心态创业,我不拦你,如果没有,就算我不拦你,你也踏不出真正开展的那一步。你想用最少的投入创造一番自己的事业,谁不想啊?一个月前和Belinda姐的那个饭局,我是特地把你叫上。她想办一个雅学院,收入来自文化类活动,这一符合你的气质,二几乎不需要你投入什么资金,三变现很及时,而且你的试错成本很小,积累的资源和经验也会变成你自己的。按理来说,饭局中的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盘子,可想创业的是你啊。当一个合适的、具备基础展开条件的、合伙人靠谱的项目出现,大家又都愿意从自己的盘子里实实在在地分出东西支持你,你应该主动担起来才是。结果Belinda姐后来跟你联系,你都没怎么理她,那条线你便掉了。如果一直只是停留在想创业这个念头上,很快一年就过去了……”我能说这番话,是因为我知道那种状态,从想要创业,到真正开始创业,是0到1的跨步,要克服某些内心深处的“不独立”,要做好策略规划、切入顺序、团队建设、业务拓展、思考并沟通几百个执行细节,克服许许多多的困难……着实不容易。“创业”两个字根本不像新闻报道中如同雪花般飘来的融资讯息那般容易,太多人把这项工程想得太简单了,于是有了“我今天上班不爽,明天要开始创业了”的幼稚想法和宣言。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里有句话:“只有诗人同圣徒才会坚信,在沥青路面上辛勤浇水会培植出百合花来。”这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创业者的坚定与执着。



如果没有艺丹,没有携手共进的信心,我心里的踏实感会弱很多。尽管后来我们因想实现的目标不同,选择了各自喜欢的项目创业,但谁能说清未来的事呢,也许机缘又会让我们走到一起。



我们继续着在里斯本的行程,不同的是,我们多了个话题:视频项目,要不要干?



前一天在一家餐厅被“宰”——点菜时店员用不清晰的口音故意让我们将“70欧”听成“17欧”——买单时才发觉,但这依然没有影响我们玩耍的愉悦心情。第二天,太阳挤走了低压压的乌云,阳光洒下,给里斯本大大加分。广场上弹着琴的老人浅吟低唱,充满磁性的嗓音让人心旷神怡,一下子把人带入了景色中。



在亚欧大陆最西边的小镇Sintra,我们三人坐着马车,可爱的驾车老先生年轻时肯定是个特别浪漫的小伙,他突然下马,到路边摘了三朵小花送给我们,这种小惊喜很纯粹,竟然让我想流泪。我们回想起自己青春里的故事,唱起那些我们青春里的歌,真的好开心。



艺丹和玫回巴黎以后,我一个人去了趟里斯本的老城区,感受了一下错落有致的建筑以及大西洋的风。相信,到了巴黎的艺丹和还在里斯本的我,脑中仍然在考虑同一个问题:视频项目,要不要干?



我回了巴黎,第二天上课时遇见艺丹,她说:“让我思考几天。我突破不了要面对镜头这一关,我喜欢幕后。”我们在巴黎庆祝完她的生日,当天晚上,她回复我:“好的。但我们把视频内容改一下吧,变成采访好吗?因为我一年多前就有想要采访外国人的想法,没准儿可以把我们俩的思路整合到一起。”我说好。她问:“但是采访什么主题呢?”我说:“采访中国人感兴趣的、困扰着中国年轻人的话题吧,比如结婚要不要买房、比如留学到底能收获什么、比如老板傻要不要告诉他、比如时间观念……从生活、爱情、职场、社会等各个方面听听各国高学历老外的看法,没准儿能给国内年轻人提供不同的观念,带去多元的思考。文化冲突、文化传播,就算这项目最后无法转换成商业,项目本身也是有意义的。至于采访谁,我们有现成资源啊!ESCPEurope以国际化为特色,有那么多交换生,他们从世界各地的名校汇聚而来,是各自国家高校里的意见领袖,采访他们再好不过。而且如果不是同学,别人要聚集这样一批人,颜值还都那么高,可不是容易的。”与艺丹合作这件事算是定了下来。



艺丹的专业是人力资源,习惯在幕后,不难想象让她突然跑到镜头前大聊八卦会让她多么不自在。我的专业是MBA企业管理,主攻品牌、策略、营销方向,所以我们的分工也各有侧重。我和她其实属于各显其能,优势互补。艺丹虽然本身不是个爱抛头露面的人,但在直播过程中,也终于过了她心里的那一关,面对镜头竟然还能发表对“精神、肉体,哪种出轨更难以接受”这种话题的观点。



她说我打动她的是两句话,一句是:“如果我们来巴黎只做交换生,也只是上课、旅游、聚会,过半年回去,而不做点什么,那我们和别人还有什么区别?”另一句就是:“即使年纪大了,有梦想还是要去追,因为它就像鱼刺卡在喉咙,没办法忽视。”



决定做视频项目后,对于后续工作,我们可是争分夺秒。用英文拟好所有的采访问题,用E-mail提前发给外国同学们以示邀请的诚意。向学校、同学、朋友先后借了三台录影设备,和大家约定采访时间……但是,做这些事的同时,我们还不能耽误任何一堂课,相当于把课余的时间都填满了。



忙碌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同学知道了我们这个项目,会好奇是怎么回事,也会关心进度。欣喜的是,在采访进程走了大概一半的时候,一位优秀的90后女生加入了我们,她就是在美国留学7年,热情、豪爽的北京姑娘Lois。她是从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来巴黎的交换生,主修市场营销和国际贸易,辅修法语。我到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后,身边的同学好多都是90后,他们的优秀真是让我由衷地佩服,Lois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可能是因为从小一个人在美国生活,需要较早独立、融入当地的生活和文化之中,这对她的人格塑造不无作用,加上她是个对自己有要求的女生,有自己的思想和处世准则,而且努力。整个《巴黎吧哩之老外奇葩说》(我们的创业项目,以下简称《巴黎吧哩》)视频的后期剪辑、制作及特效,基本都由她一人完成。好多90后,真的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是外强中干的“草莓族”。相反,他们很聪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喜欢的事情,他们是非常刻苦和努力的。比如Lois,多少个夜晚都是熬到凌晨四五点钟也要把视频做完。虽然辛苦,但一起奋战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她觉得值得。再比如我弟弟Achilles,《巴黎吧哩》的字幕是他在艺丹翻译完以后逐句添加到视频中的。他在韩国庆熙大学留学,主攻国际经营MBA,除了忙于本身学业外,他还主动跟家人说:“你们不用给我生活费,我自己可以赚。”有时视频中的韩国男生英文不好,采访都以韩文完成,由Achilles翻译。



一个半月的时间,我们的身影在ESCP环绕着浓浓的法式建筑风情的校园里穿梭着,采访了来自20几个国家的30位外国人,完成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个德国男生叫我“Amazing  TongTong”,在采访他时,他还带了德国和中国国旗拼图,以示友谊。种种细节让人暖心。



之后,要录我和艺丹的“言艺talk”,作为对每一个话题的一个小结。我们对于场景的选择颇伤脑筋,室外太嘈杂,无法达到很好的收音效果,又找不到有魅力的室内环境。直到艺丹在香榭丽舍大街附近找到了一套法式风格的中产风格公寓,被我们一眼相中,就是它了。我们订了两个晚上,从早录到晚,睡一觉,再从早录到晚……终于,超高效地录完了全部20期视频的“言艺talk”。片尾的花絮,我们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埃菲尔铁塔前的草地上拍摄完成,可以说是很“法国”了。



所以,《巴黎吧哩》团队不止四位,那30位外国人每位平均花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友情受访,也应属于我们团队的一部分。团队的好处,就是很累很累的时候,看到大家斗志昂扬,自己也会充满斗志,继续鞭策自己来一场和时间的赛跑。说到这里,我真的很庆幸来欧洲留学,首先这本就是一所优秀的学府,自然地,它也吸引了世界各地同样优秀的名校学生来交换学习,我才能认识像艺丹、Lois这样优秀的同学。而那些高颜值、高智商的精英老外携带着不同的文化和教育背景,面对同一个话题给出观点,无疑是给大家提供了多方位的思考角度。《巴黎吧哩》是一档年轻人的节目,视频的风格活泼、犀利、辛辣,但又不乏深刻的知识与感悟。字幕的风格多用潮流的语言,也很接地气。就这样,一场关于《巴黎吧哩》的缘分让我们的法国留学时光充满了不寻常的回忆和意义。学校得知后,还发E-mail鼓励了我们,在我们之前,没有交换生做过类似的事。



幸福感来自,我们有情怀以及实现情怀的心愿。动力来自,不断实现情怀的能力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而我,希望至少做一名内心有追求的作家和文化传播者。

知道自己要什么,思考怎样做,然后专注且高执行力地去实现它,这就是自律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