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95大亨 > 第218章困境

第218章困境

    背靠着祖国英伦,怡和财团过够了舒服的日子,现在的华资不过是夹缝中求生存。

    但是!!

    随着97将近,这尊庞大的英伦财团开始慌了,因为就在正正好好的三十年前,怡和财团深刻体会过"收为国有"这个词语的可怕。

    轻飘飘的一句话,将怡和财团数十条铁路、酿酒厂、棉纺厂、证券银行、金融保险、船坞码头,一百多年的投资顷刻间化为乌有。

    正因了解过那段历史,怡和财团才会恐惧97的到来,甚至于已经开始为其做准备。

    刚好相反!!

    愈是临近97,华资愈是胆大。

    尽管内地并没有彻底表明态度,香江所有华资力量都已然按捺不住。

    正如李嘉成充当急先锋,率先挑衅英资拿到青州英泥,短短的四个月来双方已然交火不断,对香江失去继续殖民信心的英资,又怎么能是华资这群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恶狼们的对手?

    只是

    李嘉成这位急先锋有点冲得太猛了,九龙仓可不是青州英泥,那特么是"怡和双翼”之一,急先锋直接冲进大本营,现在算是被敌方发现并围了起来。

    此刻李嘉成非常苦恼,若是顺利拿下了九龙仓也就罢了,毕竟实实在在的肉吃到嘴里。

    但现在,九龙仓并没有被拿下,李嘉成的大笔资金又被趁机套牢,很快便会受到怡和财团的疯狂打压。

    若是连区区一个急先锋李嘉成都奈何不了,怡和财团也就不用在香江混着数百年了!!

    天庭通讯社奉他为"华资急先锋",当代香江华人对他无比崇拜,但这些虚名李嘉成统统不想要,他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现在舆论越是捧他,怡和打压就会越狠,不将他急先锋杀来祭旗,都对不起李嘉成主动伸过来的爪子。

    霎时间,李嘉成突然想到一面之缘的林锋,成就华资急先锋还是从他手中收购的青州英泥,怎成想那个少年短短三个月便能成就报业大亨?

    现在!!

    天庭通讯社毫无保留的对他进行"捧杀",会不会又是报当初的一箭之仇?

    当时,以25巷币每股收购青州英泥并不能算是欺负人,相反还大大超过青州英泥当时的股价。

    但资本的账目,却不是那么算的。

    握有青州英泥14股权的林锋,能够真正决定这家公司的归属,察觉到这点林锋并没有暴露,而是被汇丰出卖。

    李嘉成更是亲自上门,见到林锋"忙于工作"不想谈出售股票的事情,立刻派遣长江实业的财务进行接管,算是间接逼迫林锋面对。

    一家经营着的公司有着自家的秘密,岂是你特么派财务接管就能接管的

    以房地产大亨的名义亲自登门,也算是间接以势压人彰显实力,林锋这才识趣的将股票出让,不敢加价惹得对方不快。

    现在!!

    当初的少年已然有了与他平等的社会地位,天庭系的诸多产业也不逊色于长江实业,四个月前的旧帐终究要来清算了。

    面对这样一位报业大亨的敌视,李嘉成还是非常难受的。

    正如李嘉成间接逼迫林锋出售青州英泥,同属华人的企业不能用欺负来形容,更何况25巷币每股在当时,也超过了青州英泥的股价。

    而现在,林锋用舆论这种软刀子捅他,李嘉成同样说不出来什么,就算华资集结也不能给天庭通讯社定罪,因为报道的出发点是"好的"。

    不声不响吃了个哑巴亏的李嘉成,没时间去解决与林锋之间的问题,眼下关键点是怡和财团。

    怡和大班纽璧坚已经约见他了,相信稍后的谈话内容并不会十分友好。

    若是纽璧坚将持续九龙仓的亏损,那他手中这1000万股同样会遭到亏损,严重些甚至会遭到股票稀释,作为老牌英资财团的深厚底蕴,怡和能够在地产各个领域对长江实业进行限制,虽然有着"潮汕帮"的助力却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得需要给烫手的山芋找个接盘侠。

    这位接盘侠不仅要有雄厚的财力,还得拥有对九龙仓足够的兴趣,以及能够扛住怡和压力的存在。

    思来想去,李嘉成心中渐渐有了人选。

    只是

    现在凑上去请求收购股票,那不是静等挨宰吗?可偏偏李嘉成却又毫无办法,即使同为华资双方地位也不对等,双方也都是现实的资本。

    历时一周,《盗墓笔记》第一卷音频终于录制完成开始播出,其它六部小说也开始录制。

    文化与传媒是一对亲兄弟,是可以相互扶持的产业,正如金糖老爷子的小说,当初报业连载是一种商业手段,可以带动报纸的销量。

    当小说达到一定名气之后,通过出版实体书又能赚上一笔。

    再通过影视改编后,忠实读者便能保证收视率和票房,同样经过影视改编获得成功后,也会有一部分观众购买实体书观看。

    顺着前人开辟的道路,天庭系七部小说不用摸着石头过河。

    连载和出版大获成功之后,再通过音频有声小说改编,保证忠实读者收听率的同时,部分感兴趣的听众也会购买实体书。

    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用后世专业词语叫做"相互导流”。

    同样,背靠天庭通讯社的天庭电台,既不用养一群记者也不用花钱购买新闻,兄弟企业之间的资源统统都是共享的,能够节省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最重要的是!!

    天庭通讯社看不上的或是价格低廉,以及时间来不及排版的广告,也能转给兄弟企业天庭电台。

    一家企业,最为重要的盈利能够帮忙解决,无异于便能站稳脚跟生存下来。

    可以说,背靠天庭通讯社的天庭电台,从诞生之初便度过了企业最为艰难的阶段,这也是产业形成闭环的真正可怕之处。

    互惠互利,互帮互助,在同行业的竞争力成几何式上升,也难怪何左芝和邵毅夫会对天庭电台畏之如虎。

    想要击败天庭电台,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天庭通讯社,对此就连香江报业都毫无办法,就更别提鞭长莫及的无线电视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