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网游竞技 > 权倾天下之能臣 > 第36章第章 回乡的张世仁。

第36章第章 回乡的张世仁。

    元光十一年初,此时的京师到处张灯挂彩,一片欢乐。这是大楚朝的第二百六十九年,是新一年的开始,皇宫到处流光溢彩,人人脸上俱是喜庆洋洋。

    圣上刘治同样喜笑颜开,帝国走过了两百余年,实为不易,如今在自己的手中重新得到焕发新颜的机会,蒸蒸日上。近年来的虔心礼佛,得到了佛祖的保佑,得到了文武百官的支持,得到了万千黎民的感恩,刘治内心豪气顿起,频频举起手中的杯盏向众大臣示意:共饮之。

    帝国强盛,圣上贤明,百官勤勉,子民安居乐业,一片盛世的景象。堂中歌舞升平,乐师奏其欢快的音乐,舞女衣袂翻飞,群秀翩翩,美轮美奂,众人皆是酒意浓浓,沉醉其中。

    此为天下太平,万民安康。

    虽然元光十年末的废立太子之争以及青州、安州两地的叛乱影响到当时的刘治,但如今都已经得到平息,当然这是刘治知道的事情,真正的局面如何,怕是只有政事堂及下属六部官员中的一部分知道。

    对刘治来言,在其表明全力支持太子刘宏的意思,并且擢升田泽恩为太子太师后,针对太子的不利局面俱是得到了改善,再也没有听闻关于太子的不利之言,更是没有朝中大臣提出废立太子之事,就好像之前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这让刘治甚是欣慰,太子的废立并非是皇家之私事,而是朝堂之大事,但如今种种迹象说明皇帝的权威仍旧是高高在上不容侵犯。

    至于青州的农民和安州的戍边将士哗变,早已严令卢青节度使齐王刘平和岭南镇节度使冯万春快速镇压。如今已经两月有余,虽没有捷报传来,亦没有求救之信上报朝廷,想来是无大碍,现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青州只是一帮农民聚在一起,他们手中没有健全的兵器,更是没有受到严格、系统的训练,单凭那一点人马远不是是卢青镇使刘平麾下十万精兵强将的对手。朝廷大军平息农民叛乱想来没有丝毫难度,会很轻松。大楚立国两百余年,经历太多大大小小的农民叛乱,无一不是得到安稳处置,不是强势镇压,就是积极安抚叛民,仅此而已。

    至于安州戍守边境的士卒哗变,更不会影响到朝堂。安州偏于一隅,距离京师甚远,只要控制掐断住安州哗变将士的物资支撑,他们又能如何继续兴风作妖。再者他们不是要求要回家吗,让他们回去就是,朝廷又不缺这一点人马。更何况岭南镇军尚有三万精兵,对付区区一千乱兵不在话下。

    这便是大楚朝皇帝刘治目前得到的所有信息,当然他所知道的只是众大臣想让他知道的。对政事堂四位相国来说,圣上作为天子,无须劳烦身体,操心国事,只要虔心礼佛就可,至于朝中政事、军事均有四位相国带领文武百官共同处理。

    大楚天下是圣上的,悠闲、轻松同样是圣上刘治的,那些繁琐的朝堂杂事只需要交给属下大臣即可,当前如此,岂不是更好。有众文武百官替圣上操心、治理天下,君臣一心,天下太平,造就一个盛世,共同成名于天下,享名立万于后世,更是天下之美谈。

    风起,不知从何而来的一股劲风突然吹翻了刘治眼前的杯盏,但这丝毫不影响刘治高兴的心情,仍然频频举杯,笑声连连。

    许久不曾出现在刘治及众朝堂大臣面前的国之储君太子刘宏,在今日这个盛大活动中偶然露面,一身锦衣,雍容富贵在上,彰显了太子的风范。刘宏端坐在刘治前,紧跟刘治的动作,父子同行,君臣同心,其乐融融。

    堂下百官见刘治心情颇佳,就没有了拘束之意,尽情的狂欢着,大楚朝能够有如今的繁华场面便是我等的功劳,不免心潮澎湃,意气风发。

    席间,一道若有若无的目光总是在不经意间射向某个地方、某个人,含义深重。

    卢青镇青州府下益县河帮苦工,兼职私盐贩子张世仁等人为了逃脱朝廷缉拿,愤而拿起手中私藏的兵器进行反抗,殊死搏斗,最终结果让人大吃一惊。

    那日张世仁一众面对官军镇压时,若是束手就擒,今日怕已经化作一堆白骨,再无人问津。现在的情形恰恰证明,当日被迫无奈的反抗是有多么的明智,情急之下殊死一搏,不仅性命得以保存,也是让众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云山县张世仁的老屋,现在人声鼎沸,好不热闹,就犹如古人衣锦还乡。

    “你看张世仁果然出息了。”

    “就是,小的时候就跟别人不一样。”

    “。。。。。。”

    众乡里乡亲都围在张世仁周围不停的夸奖,为张世仁曾经出生时发生的天之异像再次吹嘘开来。大家都好像忘记了成年后对张世仁的种种厌恶之情。

    张世仁接受着众乡里乡亲的膜拜,心中十分自豪,更是挥舞着双手,为身后乡亲分发各种物资,以此收买人心。

    张世仁,不,应该叫张大将军,如今没有人敢直呼张世仁大名,因为他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麾下有了一帮兄弟,有了一支可为依靠,是为屏障的将近五千人马的军队。

    自从那日张世仁带着八个结义兄弟率领属下各路人马,在河岸边为了反抗官兵的缉拿追杀,决定造反后,事情就有了新的变化。

    张世仁没有想到平日里威风凛凛的朝廷官兵竟是如此不堪一击,虽人数多,但经过一番不算激烈的战斗后,张世仁等人竟然大获全胜,不仅保住了性命,还获得朝廷更好的装备。众人在一起商量,既然如此,那就一反到底,兄弟们自己干吧,再也不想受朝廷那帮狗官的各种压榨、剥削,要创造一片新的天地。

    张世仁将岸边的盐铁转运使的官兵彻底解决完毕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回去召集更多的兄弟加入其中,在天亮之时,趁益县官兵没有防备,一举攻入益县县城,杀了朝廷的县令等官员,竖起自己的大旗,真正走上反抗之路。

    张世仁作为带头大哥,又因年少被其父所器重,更是读了几年的私塾,肚中有些微的才华,加上走南闯北乞讨和在益县河帮磨炼的几年,当仁不让的成为众人之首。

    张世仁所率义军起始只有五百余人,但自占领了益县县城后,有了自己的城池,有了丰足的粮草和兵甲装备,吸引了大批同为苦哈哈的河帮、私盐贩等人加入,又拿出一定的粮食,号召一些因灾荒逃难而来的流民参与其中,人数很快突破千人。

    得知消息后,青州刺史派遣军队前来剿灭叛民,结果在张世仁义军的勇猛反击下竟都一一溃败而逃,如此情形更是激发了广大受苦受难百姓的热情,纷纷加入义军之中,很快张世仁麾下就聚集了近五千人马,小小的益县已经不能容下义军的驻扎。

    张世仁和其他几位兄弟一番商量后,认为机会难得,既然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兵马,又有百姓的大力支持,那就继续攻城略地,扩大势力范围,努力争取为众人打下一片新的天地。

    张世仁为了加强管理,奉在益县县城掳来的有知识的书生王佐成为幕僚,听取建议整编义军军队。改变义军盐贩、难民、流民的样貌,使其成为能够攻城略地、战无不胜的正规军。

    张世仁再三权衡后将麾下五千义军命为“义成军”,是为天下有义之人所聚集而成的军队,是为天下众人讨说法、谋活路的军队。军队整编完毕后,张世仁在众人的推举下自封大将军总领义成军,其余七位结义兄弟各领一部,开始征途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