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贵妃当道 > 52.有朕在,你什么都别怕

52.有朕在,你什么都别怕

    莫兰转过身,果见赵祯笑意盈盈沿着小石径走来,他穿着宝蓝圆领便袍,清风灌入袖袍中,锦带飘飘,翩翩如林中君子。有枯叶飘落至他肩上,也不去拂,任它随风而走。他的声音远远从风中吹来,带着木香唤:“莫兰。”

    也不知何故,她忽然湿了眼角,关入禁室时也未滴过眼泪,此时却想哭了。待他走近了,她才忍住泣色,低眉垂脸,两手相扣,放于左腰侧,微微屈膝,柔声道:“官家万福。”

    赵祯连忙将她扶起,见她眼圈儿红红,似有泪痕,心中一动,比往日又温柔了几分,轻声软语道:“让你受委屈了,都是朕不好。”

    莫兰偏问:“你怎么不好了?”

    赵祯执起她的手,只觉冰凉透骨,心疼不已,忙用大手掌将两手攒入袖袍中,温言道:“昨日那通符,朕该亲自交予你才是,白白惹出这么多事来。”顿了顿,又道:“朕一直想等到合适的机会再将你调回奉茶司,如今看来,却不能等了。”

    莫兰的手放在他的袖中,渐渐暖和,她道:“今日之事官家如何知道的?”

    赵祯见她眉尖微蹙,眼圈发红,柔弱不已,遂怜惜道:“朕今日早朝时见你在玉津门,身侧又有两名尚正局的大监,朕便遣了人跟着你。若不是朕刚好与你撞见,还不知要发生多少荒唐事。朕想你即刻便回奉茶司当值才好,经过此事,朕再也不能将你放在仁明殿了,定要你天天出现在朕跟前,才觉安心。”

    莫兰苦笑道:“即便在官家身边,若有人蓄意陷害,也是避无可避。”

    赵祯信誓旦旦:“在行宫中,朕就说过的,你可还记得?”

    莫兰噗嗤一笑:“你说的话可多了,几千几百的,奴婢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哪句?若这真是御命,答不出来便要打板子,呆在奉茶司后,官家日日要问起这话来,做奴婢的岂不得更加担心受怕。”她跟他说起笑,又自称起奴婢来。

    暖风拂过,将两人的裙带搅在一处,绕着缠着,随风飘荡飞舞。赵祯捏住她脸颊道:“你这个……没尊没卑的小蹄子……”又见她眼珠转动,嫣然一笑,露出素齿如银贝,不禁吻在她唇边,柔声道:“在行宫时,朕便说过,有朕在,你什么都别怕。”说着,将她揽入怀中,许久许久都不肯松开。林荫蔽日,落叶无声,飞鸟鸣声在侧,时光静美如流水,

    苏且和离着四五十步左右跟在赵祯身后,见如此,默默转过身去,思忖良久。

    待莫兰回到仁明殿,子非早已在门口遥望许久,见她来了,喜极而泣。莫兰心中感动,抚慰她道:“天地自有公道,这不是好好儿回来了么?快别哭了。”

    子非拉着她的手跑入后殿茶水间,从柜中取出两包煎饼,塞到莫兰手中,道:“刘从广在宫外买的,给你省了两个。”

    莫兰拨开包纸,咬了一口,果然香酥黄脆,“好吃。”

    子非见她喜欢,很满足的看着她吃完,才起身回通鉴馆做事。

    莫兰去殿中做了事,忙了一下午,过了晚膳时辰才回住处。洗了脸,正要去厨房,却见青姨瘸着腿朝自己走来,脸上愁云满布,才一天不见,竟觉她老了好几岁。莫兰请她往屋中坐了,边帮她倒茶,边道:“我吃过饭就去看太嫔娘娘,你有什么要捎去的?”

    青姨坐在凳上,脸上木无颜色,“不用去了。”

    莫兰持着茶水,隐约想到什么,愣了半会,“为什么?”

    青姨这才扶着桌角,“咻”的哭出声来,抽泣着道:“太嫔昨晚……薨了。”

    莫兰心里一凉,她与李太嫔虽未有太多瓜葛,但总算伺候过她几日,如今听说她死了,又见青姨老泪众横,也觉伤心。她轻拍着青姨的背,安抚道:“如今人已经去了,你也要好好保重身体。太嫔病疾缠身多年,如今何不是种解脱?只愿来世,她能嫁个平常人家罢。”

    青姨渐渐止住哭泣,从怀中拿出紫檀木雕花海棠锦盒,道:“这锦盒里装的,是太嫔一辈子唯一剩下的家当,我现在将它交给你。”

    莫兰十分诧异,“我不过伺候太嫔几日,又何德何能?即便太嫔留有遗物,也该由你保管,我又怎能接受?”

    青姨却将锦盒打开,里面有太嫔本想呈给赵祯的儒巾、还有几样玉佩和金簪子。她声声劝道:“太嫔将这锦盒交予我,也是想我老来能有些钱财傍身。但我一身老骨头了,又有什么好坏之分?得过且过罢。”

    莫兰问:“你可是有所求?”

    青姨嘴角抽动,只道莫兰果然聪慧,颤抖着唇角说:“老奴没有她人可依托,只想将这锦盒交予你,若你有朝一日能将锦盒交予官家自是最好,也算完成太嫔身前夙愿。若是不行,娘子留着做念想也罢,算是老奴对你的一点感激之情。”

    青姨吃透了莫兰性格,料想她绝不会私吞钱财,所以才想出如此手段。

    莫兰不懂,为何太嫔对此事如此不能释怀,连死也要托付她人。她一时动了恻隐之心,收了锦盒,“你尽管放心,若有合适的时机,我必将这锦盒原原本本禀呈给官家。”青姨见她神色严肃,似有几分把握,忙起身跪至地上,叩首道:“老奴来生做牛做马偿还娘子的大恩大德。”

    夜黑,蕙馥苑早早落锁熄灯,只尚美人寝殿燃了几盏玉勾连云纹灯,灯盘玉质,于中心凸处雕五瓣团花为灯芯座,五灯一燃,照得殿中亮如白昼。

    临冬原在灯下看书,一时又放下书,面露忧色,“柒儿不会禁不住刑罚说出来罢?”浅桦正在关窗,听美人说话,忙恭谨回道:“她自己的命没了倒没什么,家中亲戚也不要了么?美人无需担心,奴婢都安排妥当了。”

    临冬稍稍落下心来,又落寞道:“我先前在奉茶司当值时,张莫兰品阶、相貌均在我之下,是司里最不让人待见的。竟不想官家在行宫竟带她出宫游玩,如此恩宠,连我也未敢奢望。”

    浅桦放下手中事务,走至临冬跟前,帮她披上云锦累珠披帛,细声安慰道:“去行宫时,没有妃嫔跟去。官家一时贪了新鲜也是有的,那些小恩小惠的哪有美人父亲封官受赐得意。自回宫后,官家也还只到过皇后及咱们这里,可见您在官家心中是和皇后一样的。”

    临冬扬眉笑了笑,从椅中坐起,小步往寝床走去,媚声道:“那倒是,有官家宠爱,谁有胆子奈何我?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罢。”旋即吩咐浅桦铺床熄灯。

    慈宁殿中,太后正要安寝,不料吕夷简于酒宴上偶然听得宫中李太嫔薨了,太后只允以宫人礼埋葬,他不顾规矩礼仪,夜中直闯慈宁殿。

    太后坐于四扇青竹梅兰琉璃屏风后,愠怒道:“吕相夜闯慈宁殿,可有急事?”

    吕夷简躬身跪于地,“华落堂李太嫔于昨日薨了,臣听说太后下令只以宫人之礼埋葬,臣,实觉不妥。”

    太后听了,浅怒问:“那你觉得该以何等礼制才妥当?”

    吕夷简道:“当以皇后规格埋葬。”

    太后震怒,从屏风后走出,恼道:“你竟要为了一个宫人干预内政吗?小心死无葬身之地!”吕夷简挺直了腰,上谏道:“臣既为臣相,自然事无大小。”说完,又大声道:“太后若是不顾念刘氏一族,臣自不敢言。但,太后若是尚念刘氏上下,当厚葬李太嫔。无论怎样瞒着,官家终会知道,李太嫔就是他的生母,若被他知道生母身前没有享受该有的尊荣,死后又如此丧不成礼,该做何想?”

    太后细细思量许久,只觉后怕,忙连夜叫来亲信,下旨封李太嫔为宸妃,以皇后衣冠、佩饰装殓,并以水银灌棺木以保尸身不腐坏,从西华门出棺,暂居京师南郊的洪福院内。

    至第二日,又将生前伺候李宸妃的宫人唤来问话,老婆子一时不知是福是祸,叩首道:“有个在仁明殿当值的司籍司宫人,名唤青姨的,时常来看太嫔。前几日又来了位小娘子,奴也不知道她叫什么,她给了银子给奴,只说让奴好生伺候太嫔,做些煮药、端水的活计。”太后又使人将青姨唤至跟前。

    青姨不想这辈子竟还有福气能见着太后,长跪于地,又是老泪纵横,哭道:“娘子,奴婢是小青啊!”

    太后心中大惊,似有声音从十余年前的衡妩院中隐隐传来,她端坐在院中抚琴,风轻云淡,院中的枣花开得如火如荼,小青站在一侧煮茶,总爱傻傻的问:“娘子,郎君何时来接你?”

    犹记得那日晨起,噼噼啪啪的下过一场倾盆大雨,将院中的枣花儿打得落了满地。一个小娘子穿着鹅黄上衫,系着墨绿马面裙,梳着垂挂髻,鬓着绿色假花。拾了扫帚将院中青石板上的雨水、花瓣儿尽数扫去。待太阳出来,碧空如洗过般澄明,几缕白云揉在天际,轻风吹过枣花拂在人的脸上,暗香扑鼻。

    刘娥立于廊下,轻轻唤了一声:“小青。”

    院中扫地的小娘子忙“嗳”的应承了,仍了扫帚,几步跳到刘娥跟前,脆生生笑道:“娘子唤我有何事?”

    刘娥眉头微皱,连斥责也是柔声柔语:“如今是暂住在别人家,应稳重些才是,免得惹他人笑话。”小青收住笑意,嘴上却只问:“襄王好久没来衡妩院了,到底,郎君何时来接你?”

    廊下金丝鸟笼中养着玄风鹦鹉,雪白的羽毛金黄的长嘴极为美丽,它也学人说话——“郎君何时来接你?”

    ——“郎君何时来接你?”

    那日在襄王府被圣旨赶了出来,偷偷搬至张耆家的衡妩院,他提着鹦鹉来看她,温言软语的许诺:“这鹦鹉是我亲自从草市中买来,送予你解闷的。你耐心等上半月,待我求了父皇,马上就把你接回去。”

    那时候,心想着,这么尊贵的人家,这么风流的良人,待自己又这样的好,等上半月又如何,就是候上一年半载也值得、也心甘情愿。却不想,一等却是十年。从十七岁到二十七岁,连鹦鹉也养坏了几十只,却再未听见他提回府的事。

    终年幽居深院大宅,博览群书又有何用?精通琴棋书画又有何用?不过是,还未嫁做他人妇,便以容颜催人老罢。

    刘娥逗着那鹦鹉,低垂着眼,脸上带有忧色,冷语道:“襄王府中美人环绕,又岂能妄想他日日来这里。今日天气甚好,你与馨月将院中的被褥、帘子并冬天穿过的袍子都拿出来晒一晒,免得发霉了。”

    小青应了,正要去叫馨月,却见从里屋中走出盈盈小娘子,穿着浅紫色纱衫,手中抱着大叠书本,从阴暗处走来,裙衫飘飘,像极了一朵开盛的紫薇花。只听她微喘着气道:“我把娘子的书都拿出来,好好晒晒,免得被虫子蛀了。”

    小青听了,忙迎过去接了一半的书,嘴中抱怨道:“地上还没干,都是雨水,这书放哪里晒?”馨月笑了笑,狡黠道:“我自有办法。”说着将手中的书全部放到小青手上,惹得她大叫:“我搬不动了!”

    馨月进了侧屋,从里面搬出一张四五尺长的矮脚小踏板,放至院中,又转身去与小青合力将书整齐堆于踏板上。

    刘娥见如此,也忙去书房帮着搬书出来。馨月拦住:“娘子,这些粗使活计,有我和小青就足够了,您去一旁或看书或抚琴罢。”

    刘娥却笑:“这院中统共我们三人,我若能帮衬些也是应该,还分什么主仆?况且,今天你们要做的事还很多哩。”既如此,馨月也不再阻拦,主仆三人合力将书都搬至院中晒了。

    这时日头高照,地上也干了,刘娥出了汗,换过衣裳,反觉兴致好,便道:“小青,你去将几月前襄王带来的,我一直舍不得吃的新茶拿到院中煮罢。”说完,又叫馨月搬了琴出来,坐于枣花下,细细的抚弄。

    枣花细簌如雪,落了人一身。小青边烧炭煮茶,边用手撑着下巴,瞧着眼前白衣胜雪柔指抚琴的娘子,只觉如天仙一般美得让人惊叹。馨月还在院中挂着被褥,不忍扰了娘子琴音,亦发轻手轻脚。

    一曲落,小青却又问:“娘子,郎君何时来接你?这曲子,若是没有他来品鉴,只被我和馨月听着,岂不浪费?”顿了顿,又落寞道:“我娘亲在王府厨房里当差,我好想早点回襄王府去,便可日日见着她了。”

    馨月放下手中活计,轻斥道:“别老说闲话惹娘子不高兴,你……”话还未完,听见有人敲院门,她边去开门边往外喊道:“是谁啊?”

    院外有人回道:“是李大娘子么?”

    馨月听出来是襄王身侧的小厮,忙开了门,小厮也不进来,在门口道:“王爷说今日过来用晚膳,好好儿准备着。”

    馨月忙连连“嗳”了几声,喜不自禁反身回屋中往柜里抓了大把的铁钱,交至小厮手上,笑道:“若是王爷不记得了,你们得好好提醒着王爷才是,刘娘子可在院里等着哩。”

    小厮拿了钱,喜上眉梢,满是应承:“那是自然。今日早上王妃回母家去探病,好歹要个两三天才回来,王爷今日在此安寝也说不定。”待小厮骑马走了,馨月关了门,先喜滋滋禀明了刘娥,又忙去厨房开始烧水备菜,小青将茶奉与刘娥品尝了,就伺候她沐浴更衣,收拾床榻。

    刘娥穿一身品蓝锦缎交领褙子,于肩上绣着大朵茜色牡丹,下面系着鸭黄马面裙,裙摆处绣着五彩云纹,梳着朝云近香髻,只别了攒丝点珠桃花簪,秀静处又不失沉闷,端慧又不失活泼,楚腰细细,眉眼生情。

    备好一切,已是日薄西山,刘娥满心欢喜,坐于枣树下边看书边等着襄王,不停的告诉自己,要心静,不能急躁,该来的定会来的。至天已擦黑,点了灯,还未见有人来。喜悦之情渐渐退去,她抱臂缩着身子,倚在枣树边静静看着明月渐起,只觉心凉如死灰,被黑夜一点点吞噬殆尽,又撕扯如这洋洋洒洒的枣花絮,也不知要飘向何处,像是坠落到了无边的黑崖中,粉身碎骨。

    已经有整整四十七日未见过了,想到他府上娇妻美妾成群,她禁不住泪湿满襟,痴痴问起小青来:“他不会已经忘了我罢。”

    小青那时还不过是个黄毛丫头,未经世事,一心只想要回襄王府,陪在娘亲身边,哪里知道刘娥心事?她坚定的回答她:“当然不会,不然我怎么回襄王府?”她那么热切的盼着回襄王府,以为总有一日必定会回去,日日陪在娘亲身边。却不想后来,襄王府变成了太子府,她又随着刘娥入宫伺候。

    可这一世,还如何能回得去?

    慈元殿中,太后忆起往事,心思涌动,想起衡妩院种种,十五年的寂寥日子,身侧也只有小青、馨月二人。即便后来入宫,馨月得了圣宠,又生了公主,恃宠而骄,刘娥也总是一忍再忍,不过是惦记着当日主仆情分。只是后来她生了官家,竟得寸进尺,又使了计谋让自己流产,再不能妊娠,才心生怨恨,不能释怀罢。

    她亲自将青姨扶起,又命人搬了椅子来,赐她坐下。青姨款款道:“如今娘子贵为太后,太嫔已逝,奴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刘娥又似回到二十年前的衡妩院,眼前坐的只是爱穿墨绿裙子的小丫头,她笑着道:“只管说罢。”

    青姨挨了半边椅子坐了,抹净了泪道:“大中祥符四年,太后流产之事,绝不是太嫔所为,奴可为证。”刘娥忆起往事,仍觉心痛,讪讪道:“时隔久远,又何必再提。”说完,见青姨还要说话,刘娥只觉烦厌,愠怒道:“此事休要再提。”

    见太后生气,青姨不敢再说。只是,刘娥避居深院,无名无份十五年,自有襄王安抚她的幽怨,倾尽天下之力偿还她。

    而李馨月,幼时被牙人卖入王府为奴婢,连父母也不知在何处,青春韶华时陪在刘娥身侧幽闭十五年,即便得了圣宠,生了帝王也未享过一日她应有的荣宠,连想听儿子叫一声“娘”也求而不得,老年又过得凄惨潦倒,孤独死去,她一辈子从未被人真正深爱过心疼过,谁又来跟她说声“对不起”呢?

    至晚间,太后又召了莫兰入慈宁殿觐见。莫兰猜是为了太嫔之事,但不敢十分肯定,心中忐忑不已。见青姨换了干净衣裳,站在旁侧侍候太后喝茶,只觉诧异。太后问了莫兰太嫔生前诸事,莫兰也仔细恭谨答了,分毫不差。

    太后只觉她说话伶俐,又有善心,很是喜欢,说了几句:“宫中慈惠之心应当褒赏……”等官语,赐了莫兰为正六品尚籍御侍,莫兰谢了恩,依旧回仁明殿当值。青姨则被留在慈元殿中做粗使活计,颐养天年。

    不过三四日的光景,尚正宫便下了令,说莫兰在司籍司当值期间,屡有建功,如今仍调回奉茶司当值,任六品御前女官。

    莫兰被太后亲自召见后,不仅升至六品尚籍御侍,如今又重新调回御前最受尊敬的奉茶司当值,如此荣宠,引得阖宫侧目。

    夜间,暴室传来消息,说司籍司掌籍宫女柒儿因污蔑御前侍卫与司籍司宫人张莫兰有染,已畏罪悬梁自尽。一时间,谣言四起,将莫兰推至风头浪尖之处,引得宫人们议论纷纷,流言蜚语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