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贵妃当道 > 94.生子

94.生子

    天还未亮,禁宫深处已渐渐有了喧哗声。

    冯昭仪起得甚早,亲自去厨房叮嘱着预备乐儿吃的膳食,又唤了宫人上前,道:“昨儿公主深夜啼哭多次,你去御药院请林大人过来诊脉。”

    宫人答应着去了,冯昭仪隐约听见里头有悉悉索索之声,忙进殿去,果见乐儿从锦被堆里翻身起来,看到冯昭仪就笑嘻嘻的,伸着小小的手臂,奶声奶气的唤:“娘……娘……”叫的冯昭仪心都软了,连忙过去抱住,嘴上道:“宝贝儿要起床咯,小娘娘给你穿衣衣。”

    乐儿扑在冯昭仪怀里,咯咯笑着,冯昭仪伺候公主穿着衣,口中亦是念念有词:“乐儿呀,你大娘娘马上就要给你生小弟弟了,你高兴不高兴?”

    乐儿依旧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望着她笑,冯昭仪眼底一暖,几乎落下泪来,哀声道:“到时候,你就要去鸾鸣殿了,小娘娘可真舍不得你。”

    乐儿似乎也知道什么,用手抚摸在她脸上,嘟着嘴笑着唤:“娘……娘……”

    冯昭仪笑着“嗳……嗳……”的应了好几声,只觉连心都要被揉碎了。

    赵祯在福宁殿受过亲王、朝臣跪贺,午膳后方去平乐殿。冯昭仪自鲁国公主殁后就再也未被临幸,她早已习惯冷冷清清守着宫墙,凄苦度日。素日里也不爱与她人走动,总是关门闭户,几乎不迈二门。

    当内侍上前禀告说官家临驾时,她犹还不信,直到赵祯走到了殿门口,她才领着众人匆忙上前迎驾。

    赵祯对她亦是冷淡,只是虚扶一把,便道:“朕来瞧瞧乐儿。”

    冯昭仪也没有太多欣喜之色,面上除了恭谨再没有其他任何,道:“官家来得不巧,乐儿午睡还未醒。”

    赵祯行至廊下,见有火炉摆在阶边,有砂锅置于炉上,锅里冒出白泡沫,煮得咕噜噜作响。冯昭仪连忙用抹布裹着瓷盖揭去,用银勺轻轻搅动着。

    赵祯见她事事亲力亲为,不由得皱眉道:“殿里没了宫婢么?竟做起这些事来。”

    冯昭仪倒不似先前那么惧怕赵祯,心里没有期待,倒也不怕再有失望。她回禀道:“公主晚上睡得不好,林大人开了几副凝神静气的药膳粥,臣妾不放心让旁人做,就让宫人将炉子搬到廊下,亲自守着熬煮。”

    过堂的寒风吹过,将白热的雾气扑在她脸上,祥和温暖的神色,让周围的一切都变得静悄悄的,仿佛稍稍一动,就会惊动了天地。

    她直起身,道:“官家快进暖阁去,外头冷。”

    赵祯点点头,正要进去,忽听殿门外有娇软柔美的声音唤:“冯姐姐……”

    待内侍开了门,苗御女瞧见庭院中立在御驾仪仗,知道官家来了,忙嘘声要退去,却听赵祯在廊下道:“进来罢。”

    苗御女这才往里走,福身请安道:“官家万安。”

    十六岁的姑娘自有令人迷醉的少女气息,她梳着清隽的单髻,压着素白的几朵梅花,身上穿着银白小朵菊花青领纱裙,外罩着红缎比甲,腰间空落落的盈盈一握,极为惹人怜爱。

    冯昭仪笑道:“你可是来瞧公主的?”

    苗御女入宫颇久,只被临幸过两次,此时见赵祯一身朱红龙袍身长玉立,不怒自威君临天下,竟有些羞涩,红着脸道:“我听闻福康公主夜里睡得不好,就做了些赤小豆甜饮子,听说对小孩夜卧不宁极有效。”

    赵祯笑道:“你小小年纪,竟知道这些,实属难得。”

    苗御女听官家夸赞,脸上又红了几分,娇声道:“臣妾在家时,曾见娘亲喂食过小弟,便记下了。”正说着,有宫女上前道:“昭仪娘娘,公主醒了。”

    冯昭仪顾不得御驾在此,连忙掀帘往里去。

    众人逗弄过公主,天色渐晚,冯昭仪不想赵祯竟有意要留宿,不禁有些难堪,委婉道:“公主近日夜啼不止,臣妾怕扰了圣驾不能安眠。”

    赵祯不予置评,便道:“起驾去飞羽阁罢。”

    苗御女听闻圣驾要去自己殿了,欣喜万分,一时忘了君臣礼仪,愣愣道:“官家此话当真?”

    赵祯见她神色稚嫩,略有些孩子气,不觉大笑了两声,温情脉脉道:“自然一言九鼎。”说着,就牵起她的小手,一步步往宫街上去。

    次日,官家下旨,封苗御女为正六品宝林,移居平乐殿,与冯昭仪一同侍养公主。

    因莫兰近日腹部时有镇痛,离产期又还差大半月,吓得整个御医院都神经兮兮,太医们整夜整夜不敢回家,一日要往鸾鸣殿跑上数十次,生怕稍有疏忽,就小命不保。

    子非本想与莫兰说说自己与从广的事,可走到鸾鸣殿,瞧着殿里殿外时刻戒备的模样,就没敢说出口,怕图惹莫兰跟着烦心。

    从广迫切的想知道答案,日日进宫烦子非。冬日里通鉴馆来往的人少,两人坐在后花园的亭子里,瞧着满池的冰水说话。

    子非眼神有些飘忽,轻声道:“其实我很贪心,贪图着主母的位置。还很小的时候,我就很疑惑,为什么不能叫自己的亲母叫娘,而必须得唤姨娘。为什么父亲若是多来母亲房里几次,那些下人就要在背后偷偷说是母亲勾引父亲。也不知道为什么,宾客向父亲问起家眷时,父亲从不说我,就当我根本不存在似的。”

    从广静静的听她说着,满眼怜惜的望着她,柔声唤道:“子非……”。

    子非含泪摇了摇头,又道:“刚进宫那几年,父亲还会时而给自己捎上只言片语,待母亲去世后,父女之间竟如浮萍似的,了无瓜葛,各走各路。再后来,父亲也死了,我便成了孤儿。是的,我是吕夷简的亲侄女,所以旁人听闻了也会多担待几分,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个所谓的叔叔,从小到大连正眼也未瞧过我。对我来说,未来根本就没有什么可以期盼,因为我是庶女,生来就低人一等。”说到这里,眼泪终是忍不住落了下来。

    从广伸手帮她拂去,一时语塞,竟不知如何安慰。

    良久,她止了泪,又继续道:“直到遇见你,我才觉得生命里又有了新的希翼与幻想,才稍稍的觉得,哦,原来我吕子非,也是很有自尊,也是能得到幸福的,未来也并不是那么孤寂与可怕,我也能有所依靠。”她转过头望着从广,道:“我并不是害怕做你的侧室,也不是害怕有朝一日会被你冷落,我只是怕,一切竟回到了原点,我只是怕,自己会跟母亲一样,而孩子,会跟自己一样。”

    从广生在富贵自家,从小钟鸣鼎食,家中虽有几个同父异母的姊妹兄弟,但他待他们向来宽厚,也从未觉得他们卑贱,吃住饮食上,也是一模一样。所以,他并不觉得子非身份有何不妥,也无法体会她所顾忌的。

    今日忽而听子非说起这些,心里不禁引起波澜万丈,他很难过,难过自己竟从未真正替她着想过,只知一味的逼她。

    有时候,他们就像两条很长很长的平行线,有着相似的习性、爱好、观点、乐趣,相互珍惜,相互倾慕,可却偏偏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前进,他一直往东走,而她,却往西边去了。他一直想要努力的靠近她,而她,却离初心越来越远。

    幸运的是,从开始到现在,他从未变心,他只有等。

    至深夜,莫兰突然腹痛难止,因是十五,官家宿在慈元殿。清秋遣了人去禀告,阎文应听了,不敢怠慢,将深睡中的帝后唤醒,齐齐往鸾鸣殿去。

    天上飘着细细的冬雨,两行宫灯在寒夜里速速移动,一重一重宫门渐次打开,赵祯心急如焚,连雨伞也不及撑,下了轿,疾步往殿里奔去。皇后随在身后,瞧着官家慌里慌张,亦不敢多言,只轻声吩咐亲侍晚晴道:“去寻些陈年的老姜熬些汤饮子,呈给官家。”

    晚晴答应着去了,皇后方缓缓入殿。

    赵祯进了暖阁,见莫兰面色苍白的躺在榻上,低声呻吟着,仿若有千斤重物猛击在胸口之上,闷声一痛。清秋在旁侧拧着热毛巾,见官家进来,忙福了福身。

    她额上布满了豆大的汗珠,像水珠子似的滑滚着没入鬓中,她知道赵祯来了,却连抬头看一眼的力气也没有。赵祯眼底湿暖,快步上前,捧住她的手贴在自己脸上,柔声安抚道:“别怕,别怕,朕来了。”

    莫兰抬起眼帘瞧着赵祯,嘴巴动了动,竟像是不能说话般,连舌口也撑不开。她往手上使了吃奶的气力,才握了握他的掌心,眉头紧皱着,嘴角努力勾起淡淡的笑意,眼中泪水坠落如珠,湿了满脸。

    她是在害怕,害怕肚中期盼已久的孩子,会生不下来。

    赵祯接过清秋手中的热毛巾,轻轻的替她擦着脸,勉强笑道:“你别怕,无论是皇子还是公主,只要你们平平安安的,朕就很高兴。”又吻在她额上,道:“朕一直守在鸾鸣殿,不走的,你尽管安心。”稍顿又道:“朕叫他们做了你爱吃的卷煎饼,明儿早上朕陪你吃。”

    他看着她被痛苦折磨,恨不得那痛是在自己身上,他将脸贴在她的脸上,眼泪顺着脸颊滑落在她眼睛里,像梦咛似的道:“莫兰,你一定不能有事。”

    御医们在旁殿商讨方子,许久都不敢下定论。皇后斥道:“事已至此,还有什么争来吵去的,越拖情形越危急。若半盏茶时辰还未有结果,你们就好好端着自己的脑袋。”

    吓着众臣子忙躬身道:“是。”

    果然不过一会,林祥和便拿了方子让医女去煎熬,向皇后禀道:“胎儿还未足月,此时羊水也未破,臣等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下了保胎缓痛的药方,待天亮了再瞧瞧是何情形。”

    医女们见帝后皆在,自是比平时利索了几分,很快便呈上汤药侍奉莫兰喝下。莫兰喝了药,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赵祯不敢离开,守在榻前,亲自替她抹汗。

    待天蒙蒙亮时,皇后进殿,请赵祯至外殿,呈上姜汤饮子,道:“官家淋了雨,先喝了姜饮子祛祛寒。”

    赵祯端起喝过,又要去内殿,却被皇后拦住,道:“官家一宿未睡,不如去旁殿歇一歇,这里有臣妾守着,自然尽心尽力。”见赵祯略有踌躇,又道:“官家万金之躯,若因淑妃伤了龙体,群臣上谏,只怕她将来亦难立足。”又软了语气道:“等淑妃醒来,臣妾遣人去叫您。”

    赵祯确实也疲乏至极,遂点点头,道:“辛苦皇后了。”说完,就由宫人们簇拥着往旁殿去了。

    赵祯一去,皇后便唤了阎文应来,板着脸道:“你在里头守着官家,外头无论发生什么也不可惊扰到圣前去,知道么?”

    阎文应恭谨应道:“奴才知道。”

    因是雨天,外头阴沉得很,绵连的下着细雨,扑在明瓦子上,簌簌作响。到了卯时,莫兰腹痛难忍,从睡中转醒,呻吟不已。医女们忙躬身进殿,仔细观察莫兰情形,再一一复诉给隔在帘幕外头的御医大人们听。

    御医们又商议了半响,方向皇后禀道:“臣等不敢妄断,只是淑妃此等情形实难少见,想用上引胎的方子,倒可一试。”

    皇后沉声问:“林大人,你觉得如何?”

    林祥和忙跪下道:“此方虽有走险,却也不失为计谋。”

    皇后望着窗外连绵不断的雨,沉吟片刻,方颔首道:“那就如此罢,成事在天,一切皆看天意何为。”说完,就吩咐着众人预备着淑妃临产诸事,忙里忙外,半刻不停。

    莫兰咬着银牙躺在榻上,痛得几乎要死去。周围的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隐约有人往自己嘴里灌了什么,她也没有力气相问,只能机械的吞咽着。眼前是来来往往的人影,穿来梭去,她努力睁开眼睛,眼珠子四处转溜着,心里唤道:六郎……六郎……她的嘴唇一启一合,却根本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身体里似有什么从双腿间流了出来,热热黏黏的,有人在唤:“羊水破了……”有更多的人涌了进来,他们绕在身侧,张嘴闭嘴说着什么,可是她却什么也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声萦绕在耳侧,她听见自己喘着气息在喊:“六郎……六郎……”

    她仿佛到了那日在福宁殿做的那个梦里,有人在大声呼道:“娘娘要生了,娘娘要生了。”剧烈的痛像是要将身子撕扯开来,她记得自己哭了,她大声喊着他的名字:“赵祯……赵祯……”她从未叫过他的名字,此时却是自然而然的叫了出来。

    下身的血像是奔波而出的河流,怎么止也止不住,她已经分不清现实还是梦境,只知道疼,疼得她恨不得咬断舌头一了百了。她呼吸不过来,全身半丝气力也无。那接生的婆子喜道:“娘娘,出来半个头了,再用些力。”

    莫兰似乎在神游:我还能用力么?如果这是在做梦么,为什么还不能醒。像是天地都崩塌了,压在身上,不能动,不能呼吸。额上的汗珠与泪水绞在一处,几乎将枕头浸得半湿。清秋在那里哭了,她为什么要哭,难道,难道我要死了么。赵祯……六郎……你来了么?让我再看你一眼。

    那婆子又道:“娘娘,头已经出来了,再使些力就出来了。”

    几乎能感觉得到,身体里的血液源源不断的流了出去,仿佛要流干流尽才能罢休似的。床上应该是鲜红一片吧,我不想生了,真的不想生了,塞回去,快点塞回去。

    天地间混沌一片,清秋失声痛哭起来,有人将她拉了出去,莫兰想要伸手将她拉住,可是为什么,身子已经完全不听自己使唤,身上所有的感觉,只有痛,连手指脚尖都痛。

    他们都跪在地上,有人道:“保大人还是小孩。”那声音又尖又利,飘飘浮浮的传入耳中,帘外站在朱红的声影,那是六郎么?她闭了闭眼,又想起那个梦,他的脸清晰的出现在自己眼前,穿着他极爱的绯色家袍,正眄视着自己,嘴巴缓缓张开,道:“自然是保小孩,子嗣重要。”

    皇家无子,她是妃嫔,自然该以子嗣为重,岂可有私情。他的声音绕在脑中,像是做梦似的,昏昏沉沉,不如阖眼吧,再也不愿醒来。又有人上去,往嘴中灌了几碗苦药,才稍稍褪去的疼痛又汹涌而至,像是用利刀一寸一寸割在身上,血肉模糊的扯下来。

    那婆子忽然笑了起来,道:“出来了,出来了……”

    满是血腥的气味,她闻见了。身体里有东西被剐去了,正在淳淳流着什么。又有无数的人涌了上来,清秋还在那里哭,又是笑,道:“恭喜娘娘,诞下皇子。”

    皇子,皇子,她终于为他生了个皇子。

    身子里陡然有了气力,张了张嘴,清秋伏在她唇边,只听她气若游丝,细若无声问:“六郎呢?”

    清秋道:“官家就在门外,只是不能进来。”

    莫兰“嗯”了一声,仿佛是安心了,慢慢的合上眼眸,沉沉的睡了过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