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葆光 > 第十四回:常胡浪追忆话梦境,僧道人疾书做…

第十四回:常胡浪追忆话梦境,僧道人疾书做…

    僧人给胡浪说:“要想真写成个戏本子,还得要求,情节悬起承转,跌宕起伏,妙趣横生。场幕次序安排,明暗结合,前后连贯,上合下承,层次分明。情节上要做到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这样才能成个戏。”

    胡浪听了,心里在想,人常说,三个女人就是一台戏,这三个男人要弄一个戏本子都不容易,不行的话,把这清风斋的主人也劳驾一哈,四个男人说不定就成了一台戏。就随口说:“还要这么多的讲究,那太累人了,我就按梦到的去说,你们听了看,能写成个啥样子,好耐就不必讲究。歇马店这小地方,只要人们有戏唱,那就足够了。”

    那道人听了常胡浪的话,随口补充道:“你说的也是,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也不要特意安排,只要唱起来自然,听着顺耳,世故因由都在情理之中,那也就算是一出好戏。咱们先把你梦到的记下来,以后有了机会,请个学问高深的人,好好地修饰润色一下,看能不能成个戏本子,公之于众,让喜欢唱戏的人去唱,只怕你们歇马店的人,天生都是些没有戏唱的货。”

    且说胡浪听了僧道二位的话,心里也在琢磨,要把这梦到的事,说得有个眉目,像唱戏一样,还得有个次序。思索了一阵,又喝了一大口水,心里顿时就有了哈数,干脆就按时间顺序,时代转场,大概说个来龙去脉。于是就坦然开言,像是瓦罐里倒核桃,把这歇马店的古往今来,说了个详细。大家就这样商定,在这清风斋里,三人摆开摊场,开始了述说,记录歇马店故事的活路。胡浪说梦,僧道人一边听着,一边就随手都记在了纸上。

    那可真好比:生公说法,顽石点头,头头是道。虚云谈经,天花坠地,地地论佛。胡浪说梦,僧道挥笔,笔笔入胜。

    胡浪开言便道:

    往事缕缕似瓜藤,前后错节还盘根,千头万绪理层次,先说地方后论人。

    此地自古少人烟,三年总有两年旱。天不作美收成欠,常为粮食把愁犯。

    水火更是犯忧愁,天旱泉干水不流。点火要靠火镰石,寻水要跑三道沟。

    老天下雨怕洪涝,房檐流水引入窖,窖中水存要适宜,存得太满憋破窖。

    挖窖形状如蛋壳,圆度不得差分毫,箍口护壁须讲究,打孔钉窖有窍道。

    要把粮食磨成面,家中还得有磨盘,打磨本是手艺活,寻个石头更艰难。

    磨麺碾米轮回转,脚下行程无驿站。荒山秃岭缺柴火,风箱驴粪来烧锅。

    沟:自西向东一条沟,沟里有水不常流。若逢暴雨发山洪,山坡随时变冲沟。

    纵横沟道岸坡陡,人畜通行总犯愁。沟壑深浅各不同,黑夜行人格外幽。

    大泉回水和庙沟,还有一道三神沟。南北两坡沟无数,最终留名周家沟。

    滩:地动暴雨落陡山,沟壑水路被阻拦。水运黄土入谷坊,泥土淤积形成滩。

    长年积水见塘坝,回水侵蚀是减滩。水渗土中地下走,留下陈迹变泥滩,

    泥滩减滩大河滩,还有一个涝坝滩。兵家商旅经此地,饮马解渴是水源。

    梁和咀:坡地两面分阴阳,西南阴坡东北阳。山梁峁咀同沟数,分水脊岭便称梁。

    南岸梁对西岸梁,大山梁夹小山梁,还有一个马脊梁,最终留名苏家梁。

    支沟入干梁留川,必有一咀在中间,大咀小咀都是咀,名头留驻梁家咀。

    坪和川:山地坡陡少平坦,阶地只有几丈宽,说来本是稀罕事,当地人称大地川。

    早期留名古庙坪,地场方圆还算平,陇海铁路经此地,设站名称李家坪。

    湾:有梁有沟便有湾,地形天造顺自然。上湾下湾柳树湾,毛刺黄蒿榆树湾。

    大户争地又分田,住家首先要选湾。遮风挡雨僻静地,候王龚扬和大湾。

    人:人生行乐水入江,仁礼义智信为纲。衣食住行不可缺,贫富贵贱也如常。

    意欲四面墙,世人都在里面藏。若是谁人躲在外,不是落怜也魍魉。

    行当:农耕务地是本行,生存之源水火粮。谋生做事讲门道,各样手艺需擅长。

    石木铁器泥水匠,毛皮制作和画匠,杀猪剃头宰牛羊,屠宰阉割戏子匠。

    畜生:六畜本是天地养,寄人门户偎人墙,四季忙碌无闲日,只为人做嫁衣裳。

    家犬为人守院房,老死不离主人庄。骡马牛驴随鞭令,最终落得一皮囊。

    鸡蛋羊肉充饥肠,剩的鸡毛做风箱。羊毛擀毡当铺盖,羊皮披在人身上。

    耕作:春播种子勤耕作,土肥水种不用说。密保管工八字诀,除草育苗是细活。

    夏收夏粮深翻地,龙口夺食不敢拖。秋收秋粮运到场,高摞垛子在场上。

    保水养墒地打耱,备耕来年干杂活。冬季打碾分硕果,过年闲暇好红火。

    庄院:此地住家虽无数,称庄只有三大户。高墙大院如碉堡,贼匪强盗不能入。

    何家名号何家庄,道家建了上新庄。吴家居住在大庄,人去院空显荒凉。

    拓荒者:起初拓荒四大家,李侯何周本商家,荒山野岭土质好,开荒试种罂粟花。

    农耕虽在土里爬,此行也需得窍法,罂粟市井图暴利,有的败落有的发。

    姓氏:道家东奔西边走,只因生肖斩了首,欺压百姓难推责,风水宝地不长久。

    吴家不是天上口,此姓只有天上有,本是兵营一小卒,只因火旺打断手。

    孔家祖上无可考,土里种田只见草,千里相逢在花下,有心才能悟道早。

    石家门下多出奸,留下金子弃了田,身居琼室望西域,面对屠刀也生还。

    罗家祖上逢灾荒,弟兄各自逃一方,儿女相逢泪两行,桃木林边把身藏。

    贺姓不是加下贝,传说祖上养毛鬼。生来五行本不全,木土相克还缺水。

    梁家本是大家口,鹊巢鸠占主人走,勿将烈日头上顶,望月断肠上西楼。

    黄家世代好逞强,弯弓射雕最擅长。

    且说那黄土高原,自古以来称得上是九州大地上的奇观。传说在盘古开天辟地,天地分星。厚德载物的大地,一望无际,展现在万物生灵面前,提供了存身之地,海龙王控制着这片地域。后来地下的各路神仙们,不愿长期被埋没,以喜马拉雅山为首,昆仑山、祁连山、六盘山、秦岭山等追随,一鼓作气开始造反,相继从地下喷了出来,就把海龙王硬给撵走了。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观便是千姿百态。山川交替,延绵起伏。江河纵横,土石交融、水陆并存。这里随之就变成世代缺水的干旱地带,后来人们称作黄土高原,由土地爷经略。

    大山耸立,小山也不甘示弱,也想着出头露面,马寒山,鸡源山,北山、南山,发龙山等,不知又蹦出多少山来。高低错落,逐渐形成东西南北,大小山头林立,千沟万壑,犬牙交错,褶皱起伏的自然地理形态。经由天地造化,岩浆涌动、火灰沉积,风送水运,逐渐质变风化,形成了黄土高原独有的地质特征。黄土高原土质松软,粘性较强,土壤自然保水能力弱,植被条件应四季而荣枯,地貌形态随天时而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雨打风吹,有记载以来,历次地震,造成山崩地裂,遇到稍强降水,水路阻塞,塘坝溃决,洪水漫泛,水寻出路,随时形成地面漫流,冲刷表土,不断切割。长年累月,水流土动,逐渐形成黄土高原上的山峁阶地交替,沟壑河流纵横的地形画面。

    这里是马寒山东垣,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旱、暴、雪、霜等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生态环境随天地造化,除了战乱人祸,少雨缺水是万物生存面临的最大威胁。生存环境十分恶劣,称得上穷山恶水之地。

    再说女娲捏泥土造人,生灵初现。女娲看到这里到处都是黄土,心想只要老天爷下点雨,能容得了人的神仙,随便和点泥土,仿照着捏了几个人,那还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女娲只做了个样板,就不再辛苦,把造人的任务交给了后世各路神仙。后来神仙也觉得这事简单,只要给点乐趣作诱因,让人间自身繁衍,也是个道理。就这样,若是太平年代,人口便很快增加。

    歇马店这地方,便是九州大地上,千山万壑间的偏僻一隅。东有关川河畔凤凰城,西为洮河之滨狄道府(临洮),南隔渭水之源,北距黄河金城(兰州),方圆不过百里之遥。在这块土地上曾经留下了无数迁客骚人的脚印,更多的是杀戮者的足迹,还有那些为改变生存环境,而世代辛劳之辈们的血汗。

    这地方黄土沉积,沟壑纵横,一道深沟自西向东,两岸的山坡被冲沟切割,犬牙交错。在沟道南坡的一块地坪上,不知道何时,由何方人士,在这荒无人烟的地场上,筑起一个八尺来高,四丈见方的土墙小院。院内砖基土墙木构瓦顶三间庙堂,坐东向西的正对院门,南北两侧各建土房两间。庙堂前青砖砌阶,堂内粉壁涂画,虽为土坯茅草之屋,也算荒芜琼室。并筑四尺台坐,从远路运来一尊神像,安置在供台之上。号曰白马神爷仙,屋称白马庙。

    这白马爷神仙,头戴通天冠,面色如粉,眼神炯炯,长髯挂胸,背东面西,垂手屈膝正坐,却庄严肃穆,神灵突显,好不威严。

    正是因为有了这位神仙,多年来,这院落房舍才得以完好无损,保留下来。作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准驿站,为路人以建筑物形式竖起了地标,这荒芜之地才有了个名头。早期不论南来北往的将帅兵卒,还是东奔西走的商人游客,南来北往的行人,时常路过此地,这歇马店便成了早期的人们途中歇脚,辨方位认路途的标志。

    然而在这个驿站上,到底歇了多少马,迎来送往过多少人,从来也没有人去留心,恰似那山沟里断断续续的流水,任凭岁月的年轮,顺其自然罢了。传说曾经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半农半牧,游猎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融地带。后来从各地迁徙的移民,融合了关陇宗族、商旅、民族、农耕、建筑、语言、饮食等文化,形成了农耕牧业并重的习俗,是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交汇地,是毫无疑问。

    每逢战乱,这里虽够不上安营扎寨屯兵之利地,毕竟是人马通行必经之要道。这里的地形特点,造就了其成为安定与金城之间的缓冲地带。胆战心惊,颠沛流离,不可终日的战乱情景不在话下。只说这天时地利,无所顾忌,安居乐业的太平时代。奔赴边塞沙场的军旅兵卒,贩运各种物资的人马辎重,星夜传递公文的驿马,以及官员、商旅、迁客骚人,车水马龙,川流不息。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常有商旅通行,不知有多商旅,酷似这里的沟壑流水,四季逢时,断断续续,时有时无,从这里路过。也不知有多少金冠衮冕,名门贵族,迁客骚人,如行云流水,从这里走过而未留名。还有那些执著的教徒们,万里奔波,不辞辛劳,光顾此地,授经传教。从陇西郡经凤凰城到兰山道,无论顺沟沿河而行,还是翻山越岭,都要从这里经过。岷江北垣,渭水源头、关川沟脑,洮河以东狄道地方,取道金城必经此地。

    说起这歇马店,源于官方驿站,商人往来,古人探险,从长安通往西域,在这里歇马而得名,又因有个白马庙而传于后世。先说这通往西域的古道,自古以来,兵家、商家东行长安,西走夏凉,沿河流而行,必须穿越渭河、关川河、宛川河三大水系,翻越两大分水岭。至于从哪里翻越分水岭,安全方便是路人的基本选择,因此就有好多条路可抵达兰州,其中主要通途都要经过此地。

    人类为了生存,相互之间的融合,不可或缺,交流合作是最基本的方式。情感交流是人类社会最初的融合方式,物资交流是后来人类生存共融的主要内容。由于天时,地域,人文之间的差异,致使各地的物产品类不同,丰欠不均,需求各异,交易市场应运而生。附近三大集贸市场的形成,年代久远,是当地人们交换生活物资的主要场所。

    且说这内官营集市,在安定以西的西甸子川。当地人有口头禅,毬毛难以擀成毡,穷人只能当宦官。不知哪一世,这穷苦地方人中出了个宦官,虽则不是个全人,好歹还是皇宫的奴仆。宰相门前七品官,何况是为黄袍加身的天子效劳,这个地方就闻名于世,号称内官营。

    有记载以来,明朝时期,肃王设立了城堡,取名内官营堡。有了官方的保护,这里方圆几十里地方,开始通商,为人们从事物资交换提供了方便。时有渭河流域有天水、甘谷、通渭、陇西、渭源,更远的还有陕西,河南等,洮河流域的岷县、狄道,祖厉河流域平凉、会宁、安定,宛川河流域的榆中等等,各地方人都运物带货,东奔西走来到这里,以物换货,各取所需,各求所得。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集市,被人们公认。由此而产生了专门从事物资贩运,人们称呼商,在集市上开店囤货的,人们称贾。还有为交换双方磋和价码的叫牙侩,这些行当成了一些人谋生的主要方式。

    再说这甘草店,这里因早期盛产甘草而闻名,商人从秤钩到歇马店歇息后,翻过中咀山,就到宛川河,再往北行就到甘草店。这里集市的形成和内官营市场一样,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站点。是宛川河上游主要的集市,西通兰州直至西凉,南通内官直到狄道、岷县,东走安定巉口直至陇西到达长安。

    还有那巉口集市,巉口顾名思义是高山垭口,位于凤凰城北二十公里,历代为东西商贾贸易往来的交通要冲,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这里是官方兵家镇守安定,北通郭成驿靖远,西连秤钩驿的关口要塞之地。传说在汉朝王莽时期,专门设关口,对出进物资予以衡量,逐渐这里就形成了集贸市场。

    这三个集市的形成,不仅给当地物资交流,经济发展提供了市场,同时为各地社会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称得上是丝绸之路上最早的繁华闹市,作为通往西域古道上的重镇名副其实,是各地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更是各民族融合的纽带和场所。东有巉口镇,南有内官营,北有甘草店。三大集贸市场构成一个三角形,辐射了方圆近百里地域。

    细说这歇马店的由来,起初与这三大集贸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歇马店地方南连内官,北接甘草店集市,东邻巉口集市。早期的商旅、兵卒欲往兰州,都要在这里歇息休整,准备翻越分水岭。早期设关,三十里一驿,四十里一站,只是这里荒无人烟,无缘设站建店。只因山体崩塌,河道阻塞,在这里形成了涝坝滩,泥滩。涝坝中常年积水,还有一个黑眼泉,人马皆宜饮用。沿沟道两岸,芳草碍马。这些都为歇马休整提供了有利条件。

    早期的商旅们,行到此地,只是马歇草滩,人居荒野,涝坝补水,休整一番,准备翻山。每当天阴下雨,道路泥泞,或遇雷鸣电闪,暴风骤雨,坡陡路滑,行程遇阻。前不着店,后不见站,只能是弯道避风,崖坎遮雨,实在无奈,披风冒雨在这里等候。

    时间一长,就有往来商人联合施舍,集资供物,投劳出力,雇佣人手,在这里修建一个院落,柳木为柱,白杨作梁,树枝杂草苫顶,涂以壁泥,盖了几间简易茅茨房子,另在店东南百米之地,搭了一个凹字形马厩,以备途中遮阳避风挡雨之用,方便行程中歇息。民间之力,仅便当时,不能百年。后来因官方,兵家驿站中转之需,屡次修缮,为其所用。只因风吹雨打不能长久。后经官方增砖添瓦,历次整修,初具规模,官兵商民皆得用场。

    自从有了白马爷神仙居住此店,太平年代,无论来往商旅,还是传教使者,到此饮马歇脚,都存敬畏之心,进入庙堂院落之内,不敢有半点不轨不义之举,时常还得点香续火,供奉施舍。即使战乱时间,各路兵家途径此地,面对神威,也不敢有丝毫的胡作乱为,更不敢随意损毁庙堂设施。千百年以来,院落店堂各庙舍任凭风雨,店堂内白马神仙安然无恙。

    至于白马爷神仙,传说很多,有说是春秋战国时郑庄公的一名白马大将,叫殷考夫。也有说高昌国献给大唐宝马良驹,其中有千里马狮子骢,因雨天坡陡路滑,摔于崖下,死于此地,建庙封神,以此祭祀。还有说唐曾取经,说骑白马路过这里,因芳草碍马,师徒三人就在此歇脚,官方为此修建庙堂,以此表白马之功。

    后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知其名,却不知其来由。更不晓得是道,佛,儒哪家流派,分不清三教九流之类。根据塑像的面目形象,既不是佛也不属于道。人们只知道是神仙,遇到疑难之事即求,进入庙院神门就拜,即使没有贡品,磕上几个响头,也算尽了一番虔诚。

    这地方,自古山梁贫瘠、水源短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音信闭塞。但不论战乱还是灾荒期间,都配得上用场。是通往内官营,巉口镇、甘草店三个集市的必经之路,更是早期东西往来的交通要道。

    这里原是无人烟的山川沟壑,满山坡地上的野花杂草,是从哪里来的,没有人关注过,只是默默地年复一年自艳自赏。时有蜂飞蝶舞,造浆化蜜忙碌个不停,也不知道供何方人们品尝。芳草丛生,牲畜吃了充饥生膘,为人们劳作。枯萎晒干了,供给人们取暖作炊烧烟之用,化成灰烬,还可施肥于这里的土壤。有些还可以作为药用,还挽救了不少的生命。

    古往今来,在历史的风尘中,有多少人踏上过这片土地,也不知有多少劳碌奔波的商旅,通过这条古道,往来运送了多少物资,留下了多少车辙足迹。当饱览诗书的文人墨客,堪舆风水,断定阴阳的先生们,风尘仆仆的平民,踏上这旋风嘴山顶,放眼西北的发龙山,瞭望宛川河风光,高耸的马寒山脉,兴隆山峰,七十二道营寨,三十六座碉堡的历史,回肠荡气。回望东南,山岭沟壑,梁峁阶地上的烽火碉堡,思绪万千。

    歇马店古庙里的神仙,默默无闻地见证了这里的历史,也目睹了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情景,只是没有人舍得笔墨,留于后世罢了。要知这地方的往事,且听胡浪说梦。

    【作者题外话】:认真阅读,仔细品味,偏僻山沟的故事,从本回正式开始。

    序幕太长,只因时间跨度太大,倒叙插述,读来有点费劲。

    排了一下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