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玄幻奇幻 > 我于人间立长生 > 第92章:论道解惑

第92章:论道解惑

    当众人还沉寂在萧长夜那简短的一句话中时。

    不知道什么时候,萧长夜和荀墨的声音接连起伏的在大殿中响起。

    从萧长夜引昔年太宗皇帝说过的话,到荀墨引道藏之言,萧长夜赫然是已经彻底站在朝廷的位置上,而荀墨自然站在南方的位置上表达态度。

    这似乎是朝廷正面和南方不满的一场辩论。

    荀墨当年在京都与竹山先生论道,得到竹山先生的亲口赞赏,在京都留下冠盖满京华的名声,为人所仰慕。

    所以殿中绝大多数的人认为,萧长夜最后的结局必会落败,然后自惭形秽,甚至改变自己的态度。

    可随着他虚弱的声音不断传来,众人脸色越发茫然。

    茫然之处在于他们难以理解为何萧长夜每每面对荀墨的质问,都能够从古圣先贤的话中找到反驳,甚至有一些古圣之言,他们都没有听说过。

    可是既然荀墨没有点明,便说明萧长夜不是在胡诌。

    这让众人感到震惊,萧长夜虚弱的声音似乎比任何时候都要洪亮。

    书书扶着萧长夜走到座位上。

    大殿中突然间变得寂静无声,因为荀墨保持了沉默。

    众人目光随之汇聚在荀墨依然平静的面孔上,内心很是忐忑。

    不知过去多久后。

    “《西山会真记》中说:潜其心而观天下之理,定其心而应天下之变,”

    在瞩目中,荀墨目光犹若一池静水望着萧长夜,说道:“世人称我等为修行者,修行即是修心,言行举止自当合二为一,萧兄以为呢?”

    众人微惊,荀墨在突然间做出了极大的改变,从对朝廷的质问转变到了对萧长夜个人之上的询问。

    萧长夜闭目稍作调息之后,睁开眸子看向对面这位问道榜首,先前一番对话,他能感受到荀墨并没有要针对他的意思,他只是站在三大宗门的位置上说话,表达自己今天晚上必须表达的态度,此前对他的猜测,看来是自己错了。

    和自己一样,他们都是不得不站在这里替背后执棋之人说必须说的话。

    “《清净》中言:人神好清,而心忧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萧长夜笑望着荀墨回应,“多谢荀兄提醒,贵派也曾说过,人心本来清净,却有世欲前来干扰,而使之不清净,当下之举,便是我选择清净的方法。”

    此言一出。

    清净派为首之人白玉冠不禁看了过来,作为本宗立宗之经,凡是清净派弟子都倒背如流。

    但能将这句话参悟出这般道理,已经极为不易。

    不过更多的人却认为萧长夜这是在曲解其中真意。

    白玉冠没有在意这些声音,他所担心的是萧长夜的态度,非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坚定。

    荀墨说他入殿时修道之心已经不定,所做的决定自然也是违心之举,言行不一,道心将损。

    于是他用西山会真记中的话劝萧长夜应该重新认真思考,及时回头。

    萧长夜则以清净经中的圣人之言回应,他的道心确实不稳,但不是因为自己先前说出那句话,而是路景的行为让他道心不定,这便是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既然如此,他便遵循清净经中圣人之言,寻个清净之法,说出那句话便是他的清净之道。

    荀墨听明白了,唇角含笑,说道:“圣人云:声色不止神不清,思虑不止心不宁,心不宁兮神不灵,神不宁兮道不成,萧兄应该慎之又慎。”

    他是在强调,因为在荀墨看来萧长夜的决定是关乎他今后的修道之路的,若是只因路景导致的情绪波动而做出的选择,是不是太过冲动?

    冲动的决定将会导致了萧长夜今后大道不成,荀墨仍然在劝萧长夜三思而后行。

    萧长夜感觉自己身体有所恢复,站起身来向荀墨揖手行礼。

    他向来是遇君子而君子,遇小人而小人之人,此前入殿他明显带着情绪直视荀墨,此人却始终没有生气的意思,之后也始终站在南方宗门的位置上表达态度,没有任何私心,坦荡而磊落。

    再之后,他真诚的担心自己的决定非从心之举,影响今后的修道之路,便真心劝他认真想想。

    这样一个光明磊落之人,萧长夜认为自己理当对他尊重,于是认真且坚定的说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一句儒家先贤之言,很多人不明白萧长夜为何要这般说。

    荀墨看着萧长夜脸上坚定地神色,郑重点头,脸上欣慰的笑容似是认可,“如此,你已准备好迎接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

    万事万物皆有根本枝末,有始有终,明白其中始末,则近大道。

    在这句儒家先贤之言的前面,还有一段,其意大致讲的是一个人知晓自己要到达的境界而志向坚定,坚定则镇静,镇静则心安,心安而后是理得,心安理得思虑自然周全。

    荀墨确定了萧长夜所做决定乃是顺从心意,便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他要萧长夜改变,便是强行改变萧长夜的心意,也是改变他所坚持的道。

    萧长夜点头说道:“是的。”

    荀墨躬身行礼,说道:“佩服!”

    既然思虑周全,便知深渊中几多险恶,却仍能如此坚定,怎能不令他敬佩。

    萧长夜还礼,同样说道:“佩服!”

    不见私心,坦荡磊落,诚心劝告,萧长夜自问,换做自己绝对做不到这么大方。

    两人中间明明隔着极远的距离,却像是面对面对话般。

    两声佩服,对于周围的人来说却很是懵圈。

    陈士先看向封七娘问道:“他们两个倒地在佩服什么,说了半天究竟说了个什么名堂?”

    封七娘咬破一颗葡萄,瞥了陈士先一眼,说道:“让你平日里多读书,你偏要去喂猪,现在听不懂了吧。”

    “说得好像你能听懂似的。”

    在宴会主位之上的霍道南目光尤为凝重的在两个年轻人身上挪动,荀墨已是极难得的修道天才,如今又见一道心如此坚定的少年,令他不得不感叹大周果真国运惊人。

    他没有要开口说话的意思,因为他知道会有人帮助自己将这场戏推行下去。

    此前就落在中央场地的庭山剑宗弟子不明所以的看向荀墨,问道:“师兄,这是何意?”

    荀墨看向萧长夜,说道:“萧兄既知修心之重,那么便知庭山重心,清净重静,洞溪重明,现在却是,剑心不宁,清净不静,洞溪不明!”

    说到这里,他极郑重的向萧长夜行剑宗剑首礼。

    “荀墨在此,代南方同道,请萧兄试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