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百万大裁军 > 第十三章 高温·高潮·高纪录(1)

第十三章 高温·高潮·高纪录(1)

    0

    1985年八、九两个月,全军的精简整编进入实质性阶段,“立体波动”达到高潮。隧道工地不仅有三十几名编外干部,而且在四个营中有两个营4个连队将改变隶属关系,一批基层干部和老兵面临转业、退伍。

    恰是此时,隧道施工进入了最艰苦最危险的决战阶段。素有火炉之称的重庆市连续出现三十九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地方大部分机关企业已实行暑期半日工作制,人们坐在树荫里、电扇下,还热得张大嘴巴喘气。可是隧道里的干部战士们正在掌子面上突击掘进。隧道尚未贯通,但已打进纵深,通风困难,不论白天黑夜,里面温度都在四十摄氏度以上,一缸子水倒在石碴上,唰地腾起一股热气,转眼就干了。在掌子面上作业的战士们四班倒作业,每班六小时,热、累加上排不尽的炮烟、机器油烟和尘粉相混合的恶浊空气的熏呛,每个工班九至十二个人,总有三四个人晕倒。

    几个“高潮”碰在一起,给工地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尖锐的课题。

    工地临时党委副书记、原某团政委沈太昌也是个编外干部。他从197年二十八岁起提任团一级职务,被认为是军区最年轻的团职干部,曾为此转发过经验。1984年他第二次进解放军政治学院深造,据说是内定“第三梯队”人选。然而时运不济,入学一个月,在身体普查时被诊断为乙型肝炎,只好退学回团治病。这时隧道工程已经上马,指挥部缺少一位管政工的干部,军党委点将点到他的名下。他是提着熬药的煤油炉和砂壶,抱着满满一纸箱子中药来报到的。除开熬药的时刻,他已经忘记自己是个病人了。后来,部队医院经过四次复查,都证明被认定他为乙型肝炎是错误的,遗憾的是木已成舟,部队已经没有他的位置了。一次误诊,断送了一个可能是年轻“将军”的前程。命运和他开了个不小的玩笑。但是,沈太昌确信,他也可以和命运开个玩笑。他要用行动证明党组织当初对他的培养选拔和信任可不是出于“误诊”。

    站在800官兵面前,他暗暗对自己说:我虽然是个编外干部,在工地,却是政治工作的最高代表,我必须是个符合身份的榜样!

    部队在闹市区施工,思想、纪律、安全,都是突出的矛盾。他针对环境和施工任务的特点,组织发动了“自尊、自重、自爱”教育,效果很好,被军党委推广到全军各部队。

    他到地方许多施工单位取经求教,制定了适合隧道施工的劳动竞赛标准,使部队的竞赛活动健康发展。

    为了做到文明施工,夜里他经常抱着扫帚亲自带领战士清扫施工便道。

    他的爱人在铜梁县县委任职,常常出差、开会,他只好把读小学的儿子和女儿接到重庆上学。晚上等他从工地回来,孩子已经睡了。早上孩子没醒,他又走了。姐弟俩只好上顿下顿煮面条,有时干脆不吃饭。1985年月,十二岁的女儿因腿部伤后溃烂,需作植皮手术,住院一个月,都是同志们替他去送饭、探望,他没去陪过一天。后来妻子听说此事,心疼得痛哭一场。

    8月,高温、决战加整编的动荡同时到来。他把放了假的孩子打发到姥姥家去,自己卷起凉席,干脆住到洞口的活动房里,夜里累了,就在办公桌上躺一躺。他挨个地和撤编、改编单位的干部谈心。天热,战士体力消耗大,他在工地上一个碗一个碗地检查各连队的饭菜,狠抓伙食改善。他用他的工作和他的表率,在工地上树立了政治工作者的应有形象。

    工地上的干部战士都知道,他们有个“倒霉”的政委,当了十年团职干部,进了两次院校,到头来位置也没了,到隧道当个“政工组长”,还没日没夜地干。想想他,自己肚子里的怨气就消了一半。

    施工部队能在动荡中保持旺盛的士气,与这样一批干部的表率作用大有关系。一次,一个在洞里晕倒的“战士”被抬到救护所。医生气得大骂:“你们当官的有没有良心?这简直是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来送病号的满脸胡须的战士说:“医生,别骂了,躺在你面前的就是个‘当官’的,他是我们排长啊!”(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