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从大明风华开始的皇帝生活 >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切都是为了玩

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切都是为了玩

    整夜风雪,转过天来,汴京城内外,一片银装素裹。

    瑞雪兆丰年的气氛下,生活在美丽热闹汴京城当中的黎民百姓,各人与各人的悲喜,也不尽相同。

    高兴快乐的那些人儿, 虽说各有各的原因吧,但幸福感基本还是一致的。

    而那些满心忧虑的人儿,他们当中,有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有怕来年丰收谷贱伤农的……

    总的来说,这些人为之而忧虑的事情,基本都逃不过衣食住行这几样。

    因为…居京城大不易啊!

    相比碌碌人世间操碎了心的凡人, 此时此刻,垂拱殿内,端坐于龙椅上的赵恒,在渡云轩过了一夜的他,很是神清气爽。

    貌美如花的刘娥,让他很爽。比刘娥让他更爽的,是自家体贴懂事又长脸的好吉儿!

    ...

    拼音字母以及《三字经》之于这个时代有多重要,王迪比谁都清楚。

    可以说,当下最困扰满朝士大夫的,并非北方强敌,而是内部佛道二教之于皇帝的影响力。

    毕竟不管怎么说,因为烛影斧声及金匮之盟的关系,继承太宗先帝一脉的官家,在不少世人眼中,他确实有那么点“得位不正”的意思。

    是以,为了向天下万民证明自己才是最名正言顺的皇帝,他不得不借助佛道二教在民间普罗大众的影响力。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再加上宋朝立国至今不过四十五年,先前在漫长的乱世中, 由于佛教思想的蛊惑能力, 连许多有传承家底的文化人都开始沉迷于佛教思辨哲学。

    而那些不识几个大字的普通人,又相信佛教的轮回因果报应。

    是以,自打在汉世宗孝武皇帝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原本占据中原主流思想地位的儒家文化,因为跟不上时代潮流,说实话,历经千年到了宋朝这,已是有点凉凉的意思了。

    这在王迪的眼中,用更通俗的话语来解释,那就是……

    相较于起起伏伏被灭了数次乃至十数次的佛道二教,没怎么更新过版本的儒家文化思想,实在是太落伍了,已经到了不打补丁快要运行不下去的感觉了。

    而这种局面,决非儒家士子…尤其是那些有着满腔正气的大儒想要见到的一幕。

    但是呢,令人很无奈的就是,越来越多的士子,他们读书,不过是为了谋得一官半职而已,没什么人去关心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光大。

    这可急坏了许多忧国忧民的士大夫们。

    正当某些人考虑要不要进言力谏来上一波毁佛灭道的大义言辞之际,横空出现的搭配着拼音字母的《三字经》,这一神奇创造,在许多人的眼中,用来启蒙孩童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佛道二教不是挺能发展信徒的嘛,他们就是再厉害呢,也万万不能将教派经义灌输给七八岁以下的顽童来听。

    但是呢,《三字经》却可以!

    朗朗上口,循序渐进,且仅有千百余字,却包含着世间诸多小故事与大道理。

    再就是,很多士大夫忽然意识到,只要学会了《三字经》、《千字文》以及为数不多的二十六个拼音字母,对于那些喜好读书有着上进心的聪慧孩童而言,就算没有夫子手把手的教导,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在幼年时期翻阅更多的书籍,知晓更多的忠孝道理。

    虽说还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吧,但最起码能从源头改善一下儒家的影响力。

    雅文吧

    只要再过个十来年,待到越来越多经过《三字经》《千字文》启蒙的孩童长大以后,没准就会出现几个像大皇子这样的奇才,一举改变现如今儒家的衰败地位。

    只不过,《三字经》及拼音字母越好,很多人,就愈发问心有愧。

    “陛下,《三字经》…虽寥寥千余字,却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实乃孩童启蒙最佳读物…少年强,则大宋强,这是昊天上帝在佑我大宋,垂祚延万世啊,陛下!”

    连比划带说,言真情切的王钦若,直视着官家,一点都不在乎寇准等人投来的鄙夷目光。

    “前日,臣还听闻,大皇子身处辽军大营昏睡之际,万米高空处曾出现了日晕霓虹这种不详预兆…得天之幸,幸得天佑啊!大皇子苏醒以后,此等预示着兵祸的不祥征兆,竟在转瞬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陛下!臣略懂星相之术…是以,臣认为,大皇子定是那掌管世间文运的文曲星转世,这才能够以一己之力影响战争走势,且创作出此等举世无双的启蒙读物。”

    “星官下凡,造福大宋,施恩万民,岂有将其置身于宫外泯没于皇室的道理?”

    刚被提升为资政殿大学士的王钦若,那日,跟随官家返京的他,在见到群臣力谏官家不要违背先帝遗诏的那一刻起,他就在琢磨着怎么借此良机打压打压朝堂中这些老王八蛋们。

    没错,在王钦若的眼中,像什么毕士安、寇准、王旦还有曹鉴、郭贤、潘伯正这些虚伪愚昧且不知变通的士大夫们,一个个的,都是老王八蛋!

    想他王钦若也是才高八斗,经腹满轮,却只是因为出身于江外之地,在这朝堂之上,竟屡屡被这些老王八蛋们欺负排挤。

    是可忍孰不可忍!

    最为重要的是,在王钦若的眼里,太祖皇帝还有太宗皇帝他俩,你说你龙驭宾天就龙驭宾天呗,瞧瞧留下来的是什么破遗诏啊!

    太宗先帝的“不许刘娥入宫为妃”,至于这么小题大做嘛。

    还有太祖皇帝留下来的“不用南人为相”,“南人不得坐吾此堂”这些遗训,咋了,盛唐时期江外都有名相张九龄,怎么到了大宋这,南人就不行了?

    是以,对于特别想当一当宰相的王钦若而言,他要循序渐进,一点点撬动赵氏祖宗留下来的家法,以此达成自己坐上宰相位置的最终目的。

    幸运的是,大皇子太给力了!

    至诚至孝感动上苍就不说了,这几日,汴京城内没听过刘娥母子二人的,应该是不多了。

    现在呢,再瞧瞧这朗朗上口的《三字经》,以及拼音字母这一全新的注音识字方法……

    无需多想,王钦若心里很明白,当下这个时候,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这两样之于整个儒家的重要性。

    所以嘛,此时此刻,只需先人一步,动一动嘴皮子,整点锦上添花的事儿,没准就能遂了官家的心愿。

    太宗先帝的遗诏被破,那太祖皇帝的遗训,还会远吗?

    “陛下,臣附议!太多的且不说,臣以为,执国便如执秤,当以公而求平,不平则不稳,不稳乃是国之首祸…是以,有功不赏,非明君之道!”

    “刘娥母子二人,为国,为民,为了陛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莫大牺牲与贡献,如若还执着于先帝留下来的一份口头遗诏…这恐非明君所为!”

    言语之人,是刚被提升为三司使的丁谓。

    较之王钦若,他更有才华,野心也更大。

    只不过,和王钦若一样,他也是南人。

    “陛下不可!”

    “陛下……”

    此时此刻,郭贤和曹鉴这俩最不希望刘娥母子进宫的士大夫,他们身上的压力不可谓不大,却又不得不在其他人陷入犹豫的时候赶紧站出来。

    然而还不待他二人把话讲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就是,看不出有任何不悦神色的官家,竟然一锤定音道,“刘娥与大皇子进宫一事,以后无需再提,她二人不会入宫了……”

    接刘娥母子二人进宫,赵恒日思夜想,天天盼着。

    然而昨日恩爱过后,刘娥与他讲了,自家好吉儿一点都不想进宫。

    其一,是不想让他这个父皇左右为难。

    其二,是不想失信于阿茹娜这个救命恩人,待到春暖花开时,可以随时随地带她外出游玩。

    其三,则是吉儿讲了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表达了已经过了外傅年龄的自己,想要外出游学的念头。

    《礼记·内则》有云:“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记。”郑玄注:“外傅,教学之师也。”

    这年头,有点条件的大户人家,在自家娃娃十来岁的时候,如果他本人有意向的话,基本都会供其外出游学一波,见一见各地大好河山,拓宽一下自身眼界与学识。

    很显然,瞧见自家好大儿仅是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便有了如此之大的造化,被说服的刘娥,轻轻松松的,又将赵恒说服了。

    当然了,王迪这么做,绝不只是外出游学这么简单。远离京城这块是非地,这才是他最想要的结果。

    毕竟不管怎么说,提升逼格期间,他可以想象得到,朝堂中对于自己母子二人不得入宫一事,肯定是有所松动。

    如无太大意外,顶多不超过一年时间,像郭贤这种宁可死都不愿见到刘娥入宫为妃的士大夫,怕是没有几个了。

    但是呢,就这么入了宫,说实在的,王迪还真不稀罕。

    今日,这帮蠢货对他爱答不理,百般阻挠。

    明日,他要让这些食古不化的老顽固,必须三跪九叩,言辞诚恳,自己给自己找出一大堆理由请他入宫。

    少一人,都不行。

    除了是死人!

    当然了,之所以提出外出游学,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

    一路游逛下来,顺便收几个称心如意的小娘们,省得被好心办坏事的赵恒,安排一些宗族丑女来照顾自己。

    ...

    雪后的渡云轩,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一步一景,煞是美丽!

    抄手游廊处,倚躺在软榻上面的王迪,披着乌黑油亮的皮氅,怀揣着精致暖炉,斜视远方,瞥了眼了舒卷自如的朵朵白云,而后便将注意力放到了正在三位婢女的帮助下,堆砌着雪狮子的阿茹娜身上。

    笑盈盈的脸蛋,矫健的体态,是那般得充满活力……

    若非王迪还知晓当下最要紧的事情是静心养伤,有点快憋疯的他,是真想瘸着腿四下走动走动,溜达溜达。

    “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伤好以后,除了睡觉以外,我再也不躺着了。”

    看着园中被大雪压低了头的枝枝青竹,稍稍侧了侧身子换了个姿势以后,随口甩出一句诗,王迪很是感慨。

    而立在他身边的李婉儿,那一瞬间,有点懵逼。

    就在刚刚,大皇子还在哼哼着优美的曲调,怎么一个转眼间,张口就蹦出一句诗词来。

    虽说没读过几本书也不识得太多字,但顺着大皇子目光看过去,瞅见墙角处被大雪压低了枝头的青竹之后,李婉儿觉得,这诗也太应景了吧。

    正不知该怎样去表达这首诗如何应景应情呢,身后忽然传来了婢女采莲的温柔软糯声,“大皇子,八位乐师说了,曲子已经谱好了。”

    “哦,还挺快的嘛…你呢,交给你的歌词,可是记清楚了?”招了招手,示意纤弱乖巧的采莲站到自己身前来。

    “大皇子,奴婢已经记清楚了,没敢忘记。”迈着小碎步轻轻来到大皇子身前,言语之际,采莲悄悄瞥了眼温和且贵气的大皇子。

    巧的是,好似做贼般的她,忽然发现,大皇子也正看着她。

    登时,采莲的俏脸变得红艳艳的。

    “二娘,让文儿喊几位乐师过来…采莲,你给我清唱一下。”吩咐完,为了不给采莲过多压力,倚躺在软榻上的王迪,晒着和煦阳光,闭目养神了起来。

    “烟花诶…”注意到大皇子闭上了眼睛,胆子大了起来的采莲,柔柔唱道,“二月诶…去踏青哎哎哟,风光诶…无限诶…少年心哎哎哟哎哎哟,烟花二月去踏青嘞,风光无限少年心嘞,似水流年等闲过喂,如花美眷何处寻诶诶诶……”

    无限循环,反反复复的四句歌词,从采莲口子清唱出来的那一瞬间,李婉儿,还有庭院内另外两名婢女和阿茹娜,好似已经闻到了春天的气息。

    未有多久,经由婢女文儿的安排,操持着琴、瑟、笛、箫、埙、笙、鼓还有琵琶的八位乐师,开始了1.0版本的大宋皇家乐团合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