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浦江东 > 第225章 葱油饼

第225章 葱油饼

    呆一会儿,俩人回头,往轮渡站方向走。

    这时候的外滩,华灯初放。

    站在防护堤上,借着阑珊的灯火,一面是长长的江堤,还有滔滔黄浦江和远驰的船帆。另一面,则可以欣赏外滩的标志性景观,黄浦江滨江大道上众多历史悠久、风格各异的那些万国建筑。

    历史与现实交融,这些滨江的百年老建筑群,在微醺的暮色里,犹如一位位洗尽铅华的贵妇人,不事张扬地默默伫立着,流光溢彩,呈现出别样的美丽。

    外滩是上海独特的滨江亲水景观旅游区。

    这片位于上海母亲河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的景观,北起外白渡桥,南至延安东路的中山东一路,地形呈弧形,弧线全长约 1300米,与浦东隔江相望。

    这里景观的形成,从1843年上海开埠后开始,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发展。

    外滩原为黄浦江下游的一片滩涂,旧时俗称“黄埔滩”。1843年上海开埠后,英国第一任驻沪领事巴富尔看重了这块地方,遂在1845年划定外滩在内的800 亩土地为英租界。后来,法国也在英租界以南划得960亩外滩作为租界后,外滩演变为“十里洋场”。

    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临黄浦江建造起巍峨参差的世界各国古典风格的建筑群,并开设了110多家金融机构,这里成了“远东的华尔街”。

    纵观其历史的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形成期,完成了由江南传统的城郊乡村向国际性商业化城市社区的转变,国际性商业化城市社区格局基本形成。第二阶段为发展期。第三时期为成熟期,这一时期外滩开始大规模的楼宇建筑。随着各幢风格迥异的建筑的落成,“万国建筑博览”终成现在规模。

    外滩最具历史价值的景点,当然就是“万国建筑博览”了。亚细亚大楼,汇丰银行大楼,海关大楼,沙逊大厦,……

    上百年的沧桑,外滩大楼的表面沉积了厚厚一层污垢和风化层。

    为恢复原貌,加强对建筑的保护,市里决定对外滩建筑群10万平方米的外墙进行全面清洗。根据花岗岩、汰石子、釉面砖、大理石、泰山砖等10多种不同材质的墙面,采用药水清洗、修复清水墙、斩假石、刷涂料等相应的清洗方法。

    “洗脸”后,紧接着还有“上妆”。

    当地的区政府决定用灯光来辉映外滩建筑群优美绝伦的风姿,美化外滩夜景。从去年开始,市里批准外滩彩灯、大楼泛光照明实行经常性开放制度。

    经过清洗上妆,外滩建筑恢复了原有的风采,《人民日报》曾经报道称:“上海外滩林立的高楼擦去了沉积数十年的污垢,变得容光焕发。”走进外滩浦西的26幢西方古典风情建筑,如同走进一条美丽的时空隧道,连接着上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外滩就像一个窗口,让世界了解上海,了解它的海纳百川、日新月异,更了解中国的飞速发展和繁荣昌盛。

    王建东随口说道:“外滩建筑物灯光夜景大幅照片,还被布置在重新装饰一新的首都人民大会堂上海厅里的。”

    胡晓辉挽着他的胳膊,不响。

    路过证券交易所。

    “上海是被列入沿海改革开放的十四个城市之一,所以政府重塑外滩金融功能的想法其实早已有之。”王建东说介绍说,现在上海经济正飞速发展,高档办公楼宇不足,外滩上那些原本就具备金融功能的老建筑正好可以解决燃眉之急。所以市里就有了逐步调整外滩老建筑的想法,想要通过置换恢复其原有的金融功能。这里证券交易所的重新开张,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胡晓辉低着头往前走。

    王建东又说,去年,老人家在视察上海时指出,深圳是面对香港的,珠海是面对澳门的,厦门是面对台湾的,而浦东是面向世界的。也有学者说,如果80年代的深圳改革开放是“破冰之旅”,那么浦东开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之役”,是改革开放总体上的升级。

    胡晓辉插话,说:“要是哪一天,我们浦东,特别是我们陆家嘴也能像外滩这样繁华,就更好了的。”

    王建东一时语塞,不好接话,只好尴尬地笑了笑,说:“万事开头难,应该说我们的浦东以后还是大有希望的。”

    这时候,浑厚悠扬的钟声刚好响起。

    这是从海关大楼上的大钟发出来的。

    这幢1927年建成的海关大楼,顶部有大钟,仿英国伦敦国会大厦大钟式样制造,当时是亚洲第一大钟,又是世界著名大钟。大钟钟面呈圆形,直径有5.4米,分针长32米,时针长23米。钟内最大的一个钟摆有2吨。大钟上还有72盏自动开关的电灯,晚上灯光明亮,大钟钟面清晰可辨。

    大钟每到整点,就会奏一整首《东方红》乐曲。

    再往前走靠近信号塔,有一个烤制葱油饼的小摊。购买的食客很多,排了不短地队伍。

    胡晓辉停了下来,拉住王建东的胳膊两人走过去一看,只见这家的葱油饼,看上去外脆里酥,颜色黄亮,葱香油润。

    摊面虽少,但是热气腾腾,葱花和板油的香气都散发了出来。

    胡晓辉要吃。于是两人在后面排队。

    轮到他们的时候,王建东一下子买了八只。

    刚出炉的葱油饼还有些烫嘴,胡晓辉一边乘热吃,一边笑话道:“过过嘴瘾就可以了啊,你买介许多回去?”

    王建东笑笑,说:“全给你吃的。你要是吃不完,回去给小阳阳吃好了。”

    一口咬下去,不是有很油。葱油饼里面有很多层,还夹着许多的葱花和零星肉糜。胡晓辉“滋滋”咧嘴,忍不住连声赞道:“好吃,味道老嗲个。”

    说起来葱油饼,其实全国各地应该都有。但是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做法也不完全一样,有大型的也有小个的。

    但对于很多老上海来说,葱油饼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街边小吃。

    这股葱油的香气,是早饭摊头前排的长队,也是一口咬下去满嘴的酥脆,更是很多上海人儿时的一份美好回忆,会深深地印在心里。

    “我想起来以前小学校门口,夫妻两个人摊位就做得蛮好吃的萝卜丝油墩子。”胡晓辉笑了笑,说道,“一团面拉成长条,抹上油撒上葱花,再卷起来放锅里,用铁饼压扁,也蛮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