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浦江东 > 第509章 我听小花你的

第509章 我听小花你的

    年初一傍晚,王建东两手里各提一袋大米,胡晓辉两只手里拿着水果等礼品,在王家阿婆的带领下,一起去胡晓辉外婆家里拜年。

    走到花园石桥路路口,王建东停了下来,笑道:"手里提着不得劲,让我先休息会儿。"

    "好手难提四两啊。"

    王家阿婆立定,手里的东西互相调换一下。她看着儿子笑了笑,说道:"我看你还是背着走吧,那样省劲。"

    王建东一开始心里还有些不太愿意,觉得那样不仅有碍观瞻,好像还可能------有损自己的形象。但是走一会儿,两手提着实在吃力,最后还是老老实实把两只蛇皮袋放到了左右肩膀上。

    这样一来,却是一下子就轻快许多,走路也没有那样显得吃力和晃晃悠悠了。

    大米是正宗松江泖港大米。

    松江大米在上海很有名气。加之李尚爸爸又是从事当地农业工作,所以堂哥王建浦前几天的大婚,作为回礼之一,别出心裁的给每位客人准备了一袋10斤的松江大米。

    松江人世世代代以大米作为主食。松江水稻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松江农民积累了丰富的水稻栽培经验。自唐宋以后,松江一直是全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水稻产量始终处于领先水平,同时,松江大米以品佳质优闻名全国,成为历代进贡朝廷的贡品。

    后来因为有多余,所以就又给了王建东家里八袋。

    这么多大米一下子肯定吃不完,所以今朝趁拜年的机会,给胡晓辉外婆家里再送两袋过去。她外婆家里人多,不会浪费。

    "哎--,终于算是熬过去了得。结个婚真的太不容易了。"

    王建东一边走路,一边感慨,"以前看着别人结婚,都只是看到热热闹闹的一面,不经历过不知道,这里面的事情,条条大道其实还真是够多的。"

    今年的这个假期,过得太紧张了。

    过年前,堂哥王建浦新婚,热闹了两天。紧接着就是过年。这其间的人情往来,简直走断腿。

    王家阿婆看自己儿子一眼,又转头看向胡晓辉,笑道:"真正难的时候还没有来的呢?我讲的对伐,小花?"

    胡晓辉脸上突然一红,只低头走路,不做声了。

    往前走一段,王家阿婆想了想,说道:"等会儿到外婆家里,就按照昨天晚上我们一起商量好的,再和你外婆外公,还有舅舅舅妈她们讲讲,看看她们事什么想法,我们再做决定,好伐?"

    胡晓辉点点头,笑道:"好的呀。我和小毛都阿姨听你的。"

    "我听小花你的。"王建这时候了还不忘开一句玩笑。

    王家阿婆瞪他一眼,王建东赶紧不响了。

    这时候,在胡晓辉的外婆家里,她们一家人正围坐在房间的饭桌边,召开家庭会议。

    主要的议题都是围绕着一件大事:胡晓辉父母四月份就要回来上海了。

    然后是和这一件大事紧紧相关联的,还有两大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她们夫妻俩回来后,怎么住,安排她们住哪里?

    依现在王建东、或者是胡晓辉外婆家里的住房条件,住谁家里看上去显然都不太合适。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 安装最新版。】

    所以一方面,是女儿能回来上海,一家人都感到非常高兴,但是另一方面,在接下来面临的现实的困难的时候,也感觉特别的无奈,甚至还有一些些的心酸。

    高兴的一面,当然是女儿女婿去东北、阔别上海二十年多年后,最后还是能好好的回来家乡,叶落归根,当然是一件值得高兴的大事情。

    特别是对于胡晓辉外婆外公,则更可以说是一件"大幸事"。

    为什么这样说?

    原因有二。

    其一,想当初,要不是因为家里的条件,还有自己儿子、也就是胡晓辉的舅舅分配不到好的工作、从而找对象困难,另外再加上自己家里没有地方可以居住等等这些困难,女儿也许就不太可能选择去那么遥远、一无所知的东北黑土地了。

    实际上,按照当时上山下乡的政策,胡晓辉母亲其实有多个选择,除开江西安徽这些离上海相对不算太远的地方,最近的还可以选择去只长江之隔的崇明岛。

    但是思来想去,加上那时候还是因为年轻,脑子不可避免的发热,所以胡晓辉母亲最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东北。

    这当中,做父母的当然知道,其实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女儿觉得东北地大人少,总归会有机会争取自己的独立房间。

    说实话,不要说独立的房间,胡晓辉母亲从小到大都没有单独睡一张床的经历。更多的时候,她都是睡在一张大木板上。

    这张木板晚上搭在长凳上作为床铺,白天的时候,还是胡晓辉外婆糊纸盒工作用的桌子。后来,这一大块的木板又成了谢路得只晚间使用的床铺。

    所以她听别人说去东北可能有自己单独房间的时候,就冲这一点,她就毫不犹豫、一狠心干脆报名去了最偏远的东北。

    也正是因为女儿去了东北,这样才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谢路得的父亲有机会后来去肉联厂找到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或者说,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女儿自告奋勇去东北的话,那么,至少儿子的这份肉冶炼厂的好工作,估计是不太可能有希望的。

    要不然,以一个既没有多少知识,也没有什么特长的儿子,到哪里去找那样一份正式的好工作?!

    对的,肉联厂虽然说现在的经济效益却是不太好,甚至还有发不出来工资的时候。但是在七十八十年代,却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职业,许多人挤破头都想往里拱的好地方。

    用现在的话,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就是一份高富帅的工作一点也不为过。

    想想也是,在有钱都不一定有用、所有食品都凭票供应的年代,老百姓主要还是靠肥肉获取脂肪。如果找一个肉联厂的姑爷,相当于全家营养有着落了,在当时,这可是最重要的大事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对于自己的这个很早就一个人出去闯荡的女儿,胡晓辉外婆和外公老两口这么多年以来,其实都是心有愧疚,甚至一直都觉得对女儿有所亏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