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后来小白点开语音才听清,这个朋友不知从哪里打听到她要出国出差,拜托她代购化妆品。

    而后面几条五十几秒的长语音竟然都是化妆品的种类和名字。

    小白一个一个地听,不小心按断了语音,还要点开重听一遍,光记下那些化妆品的名字就花了半个小时。

    每次提起这件事,小白都十分气愤:

    “微信语音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为我们提供了便利,但这并不是只凭自己高兴,就去随便打扰别人的理由呀!”

    语音虽然方便,但在很多时候,传递信息容易出现微小的偏差。

    再者,不太熟悉的人,使用文字交流,也是在保持一段舒适而礼貌的距离。

    所以,简单的话可以语音说,具体的话一定要文字说,重要的话,那不如就打一通电话吧!

    二、有事不直说,而是问“在吗?”

    在微信中,经常遇到这样一种人:有事不直接说,而是先问“在吗?”

    和过去的qq不同,现在大多数人的微信几乎是“全天在线”状态,遇到什么紧急的事情完全可以直接说出来。

    曾在网上看到有人吐槽:

    “早上看到微信里有人问‘在吗?’,回复了‘在’之后,那边再也没了动静。结果一整天牵肠挂肚,害怕是什么重要的通知,甚至总有种大难临头的恐惧感。

    到晚上终于忍不住了,发微信过去问那个人到底有什么事,结果那个人居然说‘忘了’……”

    相信大多数人都收到过别人发来的“在吗”、“问你个事儿”、“有时间吗?”这种无实质性内容的对话。

    其实,这种对话不仅拉低了沟通效率,也浪费了彼此的时间。

    对于这句缺乏“微德”的话,最好的回答就是:有事直说,没事的话就当我不在!

    三、收到信息后,只用意念回复

    我们虽然不能要求任何人都“秒回”,但收到回复是对一个人最起码的尊重。

    朋友小北是个典型的“聊着聊着就消失”的人,用网上的话说,叫做“意念回复”。

    他常被身边的朋友吐槽“我回你是秒回,你回我是轮回”。

    因为这个坏习惯,他的女朋友总感觉自己被忽略了,不知跟他吵了多少次架。

    在工作中,领导布置下来的任务得不到他的及时回复,对他的信任度逐渐降低,再也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小北之前总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小失误,没有人会放在心上。

    但他后来才发现,身边的朋友、同事潜意识都觉得他是个不靠谱的人,早已开始慢慢疏远他……

    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表示过,和“意念回复”的人聊天,感觉很痛苦。

    不管和他们说什么,都好像是把一块石头扔到了大海里,没有一点回应。

    其实,一个简单的收到回复,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品质。

    你的一句收到,可以让人感到放心,感到踏实,更感到被重视。

    这种行为意味着尊重,也意味着责任,更加意味着一个人的品质。

    四、休息时间,肆意发信息打扰

    歌手巫启贤曾在节目中讲过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凌晨2点,他正睡觉的时候,微信响了。原来是朋友发给他的视频请求,他点了接受。

    结果对方说:“老巫啊,我们在KTV唱你的歌,你听。”

    他生气地挂了,结果过了一会,手机又响了,对方再次发送视频聊天。

    巫启贤还未开口,对方抢先喊道“不好意思啊,刚才信号不好,我重打一次,你听你听。”

    接着传来了KTV里的鬼哭狼嚎声。

    巫启贤气愤地说:“这种人就该直接拉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