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细节决定成败 > 第26页

第26页

    ●差异才能取胜。

    在产品以及服务日趋同质化的情况下,只有显示出差异,才能从同行中胜出。在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今天,表面上看市场似乎饱和、产品似乎过剩,经营者感觉生意难做,不知从何做起。其实在市场上,消费者和经营者几乎同样痛苦:有卖不掉的,也有买不到的;有买不起的,也有没什么可买的。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就是经营者看不到市场

    的个性需求,不对市场进行细分,不注重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差异,不去寻找市场的空隙,结果是“你有我有全都有”。当今时代,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倾向,个性消费日趋明显。经营者在微利中取胜,重要的是“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精”,打造产品或服务的个性差异,以差异性开拓市场、取胜市场、占领市场。只有“风景这边独好”,才能吸引消费者,刺激消费者,激发他们的消费欲望。

    日本人渡边曾经是个打工仔,被老板解雇的几次经历使他萌发了自己当老板的愿望。开始,他想在东京开家小商场,但经过调查了解后,知道东京的商场很多,竞争激烈,自己如再挤进去,没什么独特优势,很难生存。一天,他在一份报纸上看到:美国人中有1/4、日本人中有1/6、英国人中有1/7是左撇子。对此,他忽生灵感:开一家左撇子产品专营店。因为当时众多厂家均以右手习惯来设计产品,几乎没有人考虑左撇子的习性和生活、工作需要。于是,他立即说服一些厂商专为他的商场设计、生产一些左撇子专用产品,如汽车驾驶盘、网球、高尔夫球用具等,结果这些产品大受世界各地左撇子消费者的欢迎。不久,他的左撇子用品专营店成为东京最有实力的大商场。

    ●创新才能胜出。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优胜劣汰的速度加快,企业不进则退。经营者要在这种社会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通过创新,改进自己企业的不足,增加自我发展的优势,在微利时代永保财源不竭。

    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零利润趋势已经很明显。现在除了几个垄断行业可以效率较差却收入较高以外,在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的行业赚钱非常不容易。乍一看来,零利润定理似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悲观的前景。其实不然,零利润定理要求企业不但在管理上要精打细算,尽最大努力降低成本,而且还要注意创新,不断开发出新的产品,制造差异,显示不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这就是广东话所说的喝头遍茶的精神。

    只有小学文化的四川农民周兴和,1990年在一个展览会上买了一项专利技术,办了一个小建材厂。由于所购专利技术含量不高,产品难以打开市场,企业也因此长时间处于亏损状态。面对这种局面,周兴和决定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他选择当地的秸秆作为研究对象,想以此为原料,研制成高档的建筑材料。1997年,经过3年多的研究之后,周兴和的技术获得成功。由于他的技术解决了多年来农民焚烧秸秆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因而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广。1998年,他的技术获得国际爱因斯坦发明金奖,1999年他的“秸秆隔墙板”在成都销售收入达3000万元。他的创新,不但救活了他的建材厂,还使他的产品走向了世界。??企业最重要的不是创造利润,而是创造顾客。

    3.同质化

    --企业经营的全球性难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间产品或服务日趋同质化,大的方面看不出什么差别,差别就体现在细节上。“窥斑见豹”,细节成为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最有力的表现形式。关注细节、完善细节往往体现了厂家或商家真诚地为顾客着想的拳拳之忱。人们有理由充分相信,一个真心实意地在细节上下功夫的企业,其产品或服务的品质一定非常优秀。所以,企业只有细致入微地审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注重细节,精益求精,才能让产品或服务日臻完美,在竞争中取胜。

    在稍微高档些的饭店就餐时,每位客人都会有一条餐巾,但通常情况下,餐巾掖在胸前卡不住,放在腿上又不知不觉会掉在地上,起不到保衣护服的作用,因而很多人只好将餐巾放在桌子上,用餐具压住,或者干脆不用餐巾,甚或放在屁股下垫座。有鉴于此,青岛东来顺餐厅特意在每块餐巾的一个角上挖了个锁边的长孔,夏天可以别在T恤或衬衫的扣子上,冬天可以别在外衣的扣子上,并根据季节的不同,扣眼的大小也有区别,非常适用,方便了食客。餐巾上的小小扣眼,即让人们从中领略到餐厅无微不至的优质服务,生意兴隆自在情理中。

    当然,按照发展的观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需要完善的细节会层出不穷,根本没有止境;产品或服务也正是在这种无止境的追求中不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

    企业和企业之间在产品、技术、成本、设备、工艺等方面的同质化越来越强,差异性越来越小,在某种层面上而言,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细节上的竞争。无论是诺基亚的“以人为本”,还是全球通的“沟通从心开始”,其成功之处都在于细节上的周密,细到微笑服务的规范程度,细到预约时间上尽量提供方便,细到递名片的统一标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大厂商纷纷高举“服务”大旗以赢取顾客的心。春兰的“大服务”概念,海尔的“星级服务”、“个性化零距离服务”,荣士达的“红地毯服务”,每个有关服务的营销计划都显得非常诱人。应该说,近年来企业对服务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大多数企业的服务观念也在快速的进步。在服务系统的构造上,许多企业也早已有了完整的服务机构,对于服务所花费的精力和资金投入在逐步上升。

    服务不会是任何企业的长久优势,同样也会面临同质化。以家电企业为例,你承诺保修一年,我就承诺三年;你保证24小时送货上门,我就承诺12小时。大酒店烟缸中的烟蒂不超过3颗,大堂柜台的糖缸中的糖果不能少于一半,微笑露出8颗牙齿,鞠躬前倾45度:这些都成了服务标准,有了标准,自然就同质化了。如何构建服务优势,已经成为企业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我们开经销商大会,发给与会者的礼品包都贴上主人姓名小标贴,装自己行李的包,大家不会拿错,客户看到了管理者的细心;我们开油漆工联谊会,不仅每人一份礼物,还在礼物中夹了一块丝巾,让他带给妻子或女友,多了一份温情,体现了管理中的服务人性化意识。??只有那些能够自如地应对网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变革的企业才可能超越时代地保持住自身的优势。?--奥田硕(丰田董事长)

    4.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

    --细节决定未来企业竞争的成败中国经济在经历WTO、APEC、申奥成功等一系列大事件以后,国际化进程大大提速,国内大、小企业也都面临着重新洗牌的市场格局。

    如何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每一个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我认为,今后的竞争将是细节的竞争。企业只有注意细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足功夫,全面提高市场竞争力,才能保证企业基业长青。

    中国入世以后,WTO的游戏规则和市场环境的格式化,使得战略抉择的大方向已相对成熟稳定,像过去那样每年都作新的战略规划已没有必要,在基本“战略抉择”成形以后,决定企业成败的就是“细节管理”。

    企业的成功与否,固然有战略决策方面的原因,但更在于决策后面的小事情是否做的足够好,是否能把这些决策真正细化、推行下去。国内很多企业都热衷于做大事情、规划大战略、挥写大手笔,很宏观,但战略做了一大堆,后来呢?没有人耐心地去细化、去落实,大战略也就不了了之。

    纵观国内的的强势企业,都是在细节的比拼上下过很大功夫的。企业靠战略就能挣大钱的想法是极其幼稚的,正是不注意细节的大企业病拖垮了许多大企业,诸如浪费巨大而熟视无睹,人浮于事相互推诿,对市场信息不敏感,内部各部门之间沟通障碍,员工创新动力不足等,每一个问题都会在细节上找到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