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

    如果是想要拿权,可八旗之中知其名者甚少……

    也许他可以帮帮他的儿子。

    和谐之怀孕

    小燕子指婚的事按照定例平静得准备着。

    萧剑一抛之前潇洒姿态,真正开始跟着永琪讨论民生百计,他对于永琪所想的益民处非常感兴趣。如果每一个有益的点子都能让所有的不知道的人知道,那将会是怎么样的光景。

    萧剑第一次了解到尔康为什么那么服从永琪的话,不单单是因为他是个阿哥。

    不是因为他的身份,而是因为他的心。

    真正的一心为民,思忧天下百姓。

    不管是为了家仇还是抱负,萧剑突然觉得,他都可以站在永琪这边。

    小燕子的事虽然不是很圆满却仍然和谐的解决了。

    可永琪却渐渐发现有不少大臣,尤其是满大臣对他表现出了非常感兴趣很想跟他加深了解的意思。

    难道有什么他不知道的事要发生了?

    永琪摸不着头脑,虽然他最近一直在忙,一方面跟刘统勋讨论八旗改革,商量治水方法实施能否成功(他虽然有很多想法可毕竟只是空想从没有实际做过,而刘统勋非常有治水经验,这样才能判断那些想法是否能行。刘统勋虽远在东北,书信却从未停过一来一回真是另有趣味。)

    另外想安排尔康也去东北历练一番,仍记得他好像要去打缅甸的,还因为打败了居然被女人救了之类的……大象算什么啊!有了火枪,不,一定要研究出麻醉枪出来——可是他对这方面完全是一窍不通啊。

    学到用时方恨少!

    永琪恨自己前生处于那么好的学习条件,居然没有一门精通的。农不会种田改良稻种,商不会汇通聚财,武不能安邦定国无治军之道,如果不是永琪打小被教育的好,自己真恨不能一头碰死!

    想做的事又多,会的又少,这段时间永琪也不得不将京都各地翻了个遍,要是刘统勋在就好了,永琪越发想念那位老臣!

    刘统勋绝对是真正的世代书香,家里真是除了书还是书!可就是因为他儿子在江宁,他又被派去了东北,他家的书也只能从他的书信从可探之一二。

    于是永琪更加坚定了要反对文字狱,加大所有国人的学习力度!

    输什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啊!可是起跑线怎么才能拉得起来,又不是一个二个!而是万万万民!

    要让大家想读书,就得给他们更大的发展空间。

    可是清朝毕竟是满族统治者,人数跟汉族不成比例,多少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推翻清朝政权,反清复XX。

    如果给了他们发展空间,他们叛变了怎么办?

    要说服满洲贵族给被他们打倒的百姓开蒙教育,甚至鼓励生产学习……永琪觉得如果真要那样不如用雷来劈他死的比较快……

    于是永琪只好保守的先对周围的人进行催眠,自然排到第一个的就是尔康,然后是萧剑,接着就是刘统勋。

    刘统勋能深受乾隆喜爱绝对是因为他祖上的清名跟他自身清风独标的关系,对于一心将宗室排与政权之外,充分利用军机处功能,独断乾纲,君主**中央集权空前强大到达顶峰的乾隆来说,这样的大臣才能让他放心。

    而永琪也把这位两袖清风的能人当成挑战!

    只要他能成,其它的人,自然也会有办法能够说通理顺。

    虽然现在还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可永琪却知道,他只要一直做下去,努力将自己的翅膀扇动得更大些,自己才不会后悔。

    时间最无情,它不会因为你需要它就会过的慢一些,永琪眼看着一年又要过去,内心焦虑一片。

    且说这边乾隆看到刘墉的折子,也不免有些意外。

    在乾隆心里,刘墉跟刘统勋都一样,绝对的父子俩,一个治水治的敢杀他的宗亲大臣,一个考学能让考生们不敢进试,实乃绝才!

    这次刘墉上折,居然是给永琪帮腔的,真的,非常的让皇帝陛下出乎意料。

    刘墉为什么要上折子呢?

    不是因为别人,而正好是因为刘统勋。

    刘统勋不但自己对五阿哥心悦诚服,还在家信里对永琪大加赞赏,让刘墉郁闷不已。

    瞧着老爹那个口气,真恨不得自己才是五阿哥的爹呢!有时候甚至会写信专为五阿哥抱不平,真让这个差点跟着哥哥一起被老爹送到铡刀上的刘墉差点了崩坏了一口银牙。

    刘墉生长世代书香、以科举仕进为荣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及荫受祖父清名,父亲更是名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为官清廉果敢,当今皇上说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有父如此,刘墉对父刘统勋自然是崇敬有加,可刘统勋对着刘墉却甚少有过好颜色,家信突然频密居然还是因为一个外人。

    可刘墉还不得不照着父亲的吩咐,提笔上折跟皇上好好说话,为五阿哥正下名。

    折子是写了,可刘墉还是觉得有些不平,不免对五阿哥产生了许些好奇心。

    刘墉自然也不缺少打听的对象的,纪晓岚不就是其中一个吗?

    纪晓岚收到刘墉打听五阿哥的消息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痛苦啊!你道是为什么!

    因为纪晓岚深深觉得,就是因为自己说错话了,所以皇上发作了五阿哥,为了平衡,不得不给四阿哥委已重任,让五阿哥被迫屈才。就因为自己当时一个考虑不周到,不但皇上没能讨好到,就连五阿哥也没了下文。

    可怜之前所做的功夫都打了水漂。

    还不如傅恒,纪晓岚真是嫉妒傅恒啊,怨天怨地,怨不得人家家里能干,不但能出个最贤能孝道聪慧得皇上宠爱的皇后,子孙们也个个都能干。就像那福康安,少小年纪,举止谈吐,比自家的孩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同在咸安宫官学,能比之福康安的八旗子弟居然屈指可数……纪晓岚因为刘墉的书信思潮起伏,想到自己长吁短叹,突然又有一个人进入了他的脑海。

    那便是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福建都统常保之子善保。

    常保中正平和,为官清廉,在京待的极少,多征战戍边在外,为国而少顾家,因此家中也无产业,想到之前也曾经听闻其子因生活窘迫而向常保的生前好友同僚借贷生活和学习用费,不禁也唏嘘不已。

    与常保曾偶然共饮过,当时他说过自己的儿子,“少小闻诗达礼”,当时那般得意。可现今儿子固然聪慧,他却再也见不到了。

    不过纪晓岚也就是想想,叹息了一下自己的子息不坚,喝了一杯茶,仍然将自己所了解的五阿哥仔细写了给刘墉寄去。

    有的人也许生来就在某方面缺少了神经。

    在乾隆的推波助澜下,大臣们殷勤的抛掷橄榄枝,各方面交流着他的情报的时候,永琪居然毫无察觉。

    难怕是有大臣邀请他朝后共聚,永琪都拒绝了。

    开什么玩笑!

    现在的时间永琪都恨不能把一刻当成三刻来用了,要不是身边总有人控制着他的休息用餐时间,他都恨不能十二个时辰不休息。

    用意完全被浪费的乾隆连眉毛都不舒服了。

    永琪这孩子,整天忧心忡忡的,跟刘统勋讨论如何用人如何布兵如何加强效忠意识如何进行思想管理倒是还有条有理的,再跟他最近招的谋士,据说是小燕子哥哥的人在一起为加强百姓耕种商汇流通也是天马行空,与尔康胡闹那小报念头也是层出不穷,怎么在朝堂的时候,就成了个被锯了嘴的葫芦呢!

    实在可恼!

    乾隆看着手上如同例行公事一样的折子,又瞄了眼桌上放着的今日小报,眼角再转到后面柜子里的书信……

    对着皇阿玛就无话可说!对着别人就言词跳跃,新鲜野意甚有趣味,乾隆捏着永琪的折子,恨不能一把给它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