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都市言情 > 重返激情年代 > 109、辽省青年

109、辽省青年

    温永贵建议再到辽省台打广告。

    可旅行箱的广告本身已经一鱼两吃,占了电视台的大便宜。

    大家只是心照不宣而已。

    你再跑到电视台明目张胆地给罐头产品打广告,那简直是在挑战别人的智商。

    到时候最下不来台的就是辽省广告科的樊科长了。

    “也是啊,”听童建国一分析,温永贵连连点头。

    “还是您自己定吧。”

    童建国叹息“不好找啊,我再寻摸寻摸……”

    眼下,童建国主要接触过两家媒体。

    除了辽省电视台就是辽省日报。

    但辽省日报这种报纸媒体刊登罐头广告似乎有点不太搭。

    这天,童建国又回父母这里吃饭时,看到童建军在津津有味地翻看《辽省青年》,顿时来了精神。

    “给我看看!”

    童建国把《辽省青年》拿过来。

    这是一本半月刊16开的杂志。

    在全国都算是比较早的青年杂志。

    在整个北方地区,它的知名度不亚于《大众电影》。

    当然,《大众电影》是全国发行的,巅峰时期发行量达到1000万份左右。

    可与世界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文摘》匹敌。

    童建国曾经也考虑过在大众电影上打广告。

    但想了想还是作罢了。

    《大众电影》的读者以青少年女性为主。

    在这上面打罐头广告,似乎不够时髦。

    《辽省青年》的读者则以青工、大学生、商务人士为主。

    因为其携带方便,那种常年出差的推销员、业务员、生意人几乎人手一本。

    换句话说,这上面的商务精英应该更多一些。

    在这上面打广告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趁着往盛京送罐头的功夫,童建国和老温来到《辽省青年》杂志社。

    跟《辽省日报》类似,《辽省青年》也刚刚开始开展广告业务。

    这会儿的报纸杂志哪怕没有广告,哪怕没有财政拨款,仅仅靠发行都能赚到钱。

    所以,都不太积极。

    而且,《辽省青年》的广告费比《辽省日报》贵了不少。

    《辽省日报》香烟盒大小的一块儿广告600元刊登7次。

    《辽省青年》封三广告800元只刊登一次。

    “太贵了!”

    老温直撇嘴。

    “那看你怎么看咯。”

    “怎么看?”

    “600元刊登7天,8000元刊登的是半个月……”

    “是啊……可总局的不太对。”

    “哈哈哈哈!主要是《辽省青年》传看的时间比较长。《辽省日报》这种吧,很多人看完后就拿它擦屁股了。”

    “这倒是。”

    “那就刊登四期两个月。”

    表面看起来,《辽省青年》的广告比辽省电视台的广告还贵。

    辽省电视台100期才花了2万元。

    《辽省青年》四期就需要4000元。

    可《辽省青年》是全国发行的。

    在它上面刊登广告也不需要制作费用。

    只需要提供照片和文字他们就可以免费制作广告。

    广告定下来后,童建国和老温就该往回走了。

    箱包厂的车子一般都不会空驶。

    像这次到盛京来,来的时候拉着罐头,回去的时候拉回一车制作箱包的材料。

    《辽省青年》的广告要两周后才能刊登出来。

    老温回到蓝城后就赶紧督促工厂车间扩大建设。

    等扩建工程完成后,就该开足马力生产了。

    童建国开上车子后,每天忙得不可开交。

    懒觉是没得睡了,时不时还得晚归。

    晚上就直接开着车子回到家里。

    赵君先前听说童建国会开车还将信将疑,以为他就是开着玩的。

    没想到真开回家里来了。

    “咦,在青年点的时候没听说你会开车啊?”

    “为了老婆我可以学嘛。”

    “哼!人家不喜欢你无照上车。”

    “放心吧,虽然无照,咱可是老司机了。”

    童建波就喜欢坐着老哥无照驾驶的车。

    有时恨不能自己坐到驾驶室里。

    “别急,等来年我就第一个让你去学车。”

    “你能无照驾驶我为啥不能?”

    “没跟你说吗,我是老司机。多了不敢说,两三万公里的驾龄还是有的。”

    “谁还不是从无到有,不练习怎么有驾龄?”

    “不急,咱不急,来年哥教你。”

    身为开惯豪车的人,这130开上一阵子就会觉得憋屈了。

    因为这个时期的130性能很差,跟后世的农用车差不多。

    最高时速80公里。

    在城里开不起来,顶多四五十公里。

    到了郊外想开快点也没戏。

    路况太差,到处都坑坑洼洼,开快点都能把车子颠散架了。

    童建国就这么憋屈地开了一个月,总算找机会狂奔了一把,结果还是充当救护车的角色。

    这天傍晚,童建国回父母这里吃饭,就把车子停在外面。

    一家人正吃着聊着,刘大妈惊慌失措地跑进来了“建国!建国在吗?”

    童建国连忙放下筷子迎出来了“怎么了?大妈!”

    刘大妈能当上街道干部自是比一般的妇女头脑冷静、情绪稳定。

    这会儿这种状况,必然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刘大妈一把抓住童建国胳膊“快!建国,快去救你老黑叔!”

    童建国不由分说,掏出车钥匙“走!”

    就跟着大妈一起向院子外冲去了。

    童建军在屋里听见动静也跟着跑了出来。

    上了车子哥俩才多少了解到一点老黑叔的情况。

    原来,大老黑在市场抓掏包犯时碰上硬茬儿,被人捅了。

    大老黑每天傍晚下班后都会到集贸市场转一转。

    这个年代的小偷们不能说盗亦有道吧,也算是比较讲究的。

    拿掏包贼来说,他们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有一点点技术傍身的。

    他们经常训练的基本功就是在开水中夹肥皂、在油锅中夹铜钱。

    所以,民间也有人戏称掏包贼是钳工。

    到了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觉得所谓的开水中夹肥皂、油锅中夹铜钱要么是障眼法,要么是吹牛逼,根本就是江湖传说。

    有另一位老梁曾经在电视节目中想当然地说下油锅夹铜钱是玩命的技术,铜钱夹出来时手已经变成炸鸡架了。

    真是小丑在庙堂大师在流浪。

    其实,小偷们开水里夹肥皂、油锅里夹铜钱是实打实存在的,是一种科学定律。

    叫做莱顿弗罗斯特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