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为什么居民明明知道危险,还住在那里?

    美国哈佛大学风险管理专家大卫-罗佩克称,居民之所以不愿搬走,是因为乐观偏差的心理机制麻痹了他们。

    他们只相信不幸的事情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于是疏于防患。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防御性悲观,由Nancy  Cantor在上个世纪80年代提出。

    它指的是事件发生前,将期待降到比较低的水平,想像出最坏的情境。

    防御性悲观者的情绪是冷静的,他知道这是数种可能中最坏的一种而已,是一种预测消极后果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的心理策略。

    它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自证预言,而是适当降低焦虑的认知策略,重点在于调低自己的心理期待,而在行动中积极准备,全方位承担任意甚至最坏的后果。

    金融巨头JP摩根斯坦利公司直面自己所在的标志性建筑最容易招致恐怖主义袭击这一事实,让每个人都认真参与了逃亡演习。

    公司的这种积极的悲观主义使得他们在后来的9-11恐袭事件中挽救了许多生命。尽管他们收到了直接袭击,但只有7名雇员丧生。

    美国卫尔斯利学院心理学教授朱莉-诺伦在《乐观者赢,悲观者胜》一书中诠释了乐观和悲观,重点介绍了防御性悲观,积极的悲观主义便是取这中庸之道。

    清醒地认识世界,勇敢而理性地生活

    扎克伯格说过:悲观者往往正确,但乐观者往往成功。

    悲观者往往正确,在于悲观者能更容易地发现问题,更清醒地认识这个世界,为可敬的现在筹划;

    而乐观者往往成功,是因为积极的心态可以更勇敢而理性地面对生活,才能为可期的未来保驾护航。

    做一个积极的悲观主义者,大胆预测不同结果,而后做正确的决定,积极应对,努力完成。

    廖一梅在《悲观主义的花朵》一书中说:

    悲观主义不是情绪,是你对世界的基本态度和认知,我不是一个死气沉沉、郁郁寡欢的人,我是一个乐呵呵的悲观主义者。

    与君共勉!

    那很好哦哇,天天有你给我留言,对我支持,我过的也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