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梦里云归何处寻 > 第十四章 生死

第十四章 生死

    “我……不知道……”我摇着头,喃喃道,是真的不知道,心在动摇,也在渴望,但我的渴望,却是为何?

    距离说这句话,已经快一个月了吧,那时,面对我的迷茫,曹丕没有再逼迫我,只是告诉我,此战过后,他要知道我的答案。

    而这一个月中,正是赤壁之战的最后的决战时期。

    公元二零八年九月,曹兵分两路,进攻刘备所在的江夏郡(夏口到樊口一带),预备先消灭刘备,再视情况进攻孙权。为防止孙权支援刘备,另派三路人马在东线进行牵制性的进攻。

    曹军西路自江陵顺长江东进(沿长江两岸,水军居中),北路自襄阳顺汉水南下,两路会攻江夏的刘备军。

    十月,周瑜率军逆江而上迎击曹军。十月十日两军先头部队在赤壁遭遇,发生小规模交战。曹军被击败,撤退到江北。周瑜军在江南与曹军形成对峙。

    我掐着指头算曹军和孙刘联军决战的时间,也就是下个月了吧,诸葛孔明“借”东风,连环计火烧联营八百里,此一战后,曹操无力南侵,三分天下定局已成。

    大约是因为一路大军行军顺利的关系吧,曹军虽说不上是骄兵,也没有太过冷静的心态,特别是我留在的荆州城的守军,也算得上是后方了吧,情况更是有些严重,我看在眼里,在心里暗暗摇头,曹操用兵一向贵精不贵多,这一次,却直接使用了新投降的荆州水军,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大大的败笔啊。

    也怪不得曹操在赤壁之后,不叹大败,而叹奉孝了。

    郭嘉,郭奉孝,对于这位鬼才奇才的评价,在我心中,地位更在诸葛孔明之上,可惜,竟无缘一见。浪子郭嘉,不知道,那会是如何的风采,摇摇头,我甩开脑中不切实际的想法,想又什么用,难道我还能把他给变活咯?

    心烦异常,我借故支开了惜晴,一个人在街上胡乱晃荡,一个人的清闲,滋味妙不可言。

    许是大战将至的关系,街上冷清了许多,不断的有兵士来来去去,我正边走边发着呆,忽然听得前面一真喧哗,我抬头一看,没想到,不知不觉间走了这么长的路,竟然来到了城门不远处,回去吧,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正待转身,喧哗声却越来越近,我好奇的望了过去,跑在最前头的,竟是个十分瘦小的孩子,一双大眼睛分外的精灵,他的身后,跟着几个守城的官兵,正在后面怒吼着,那孩子万分的灵巧,在人群里东一穿,西一穿,竟引得那些官兵一时也奈何不得。

    我看得直好笑,感觉怎么这么像是现代的城管在追小贩啊。

    正想着,那孩子一边回头,一边直直的朝我扑了过来,我忙伸手一把拽住了他,他转头一见我,忙扭着身子挣扎。

    “告诉我怎么回事,说不定可以帮你。”我急急叫出一句。

    那孩子回头看了看已经追近的官兵,在打量了我一眼,估量了一下现在的形式,立刻毫不犹豫跪倒在地,砰砰砰就是三个响头,“望公子救命。”

    我在心里暗暗赞许,好聪明的孩子,这么小便如此会审时度势。

    这是,那守城门的官兵已经追近,见了我俩这一架势,又见我一身锦衣,想也不是普通人物,那城门官何等的油滑,拱手行了一礼,“这位公子,小的以为这小子是流民,不得进城的,这才追赶的,您看他是不是公子家的……”

    他这一说,我便明白过来,三国时期,因为长期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流民,各地的诸侯对流民的态度大多是驱赶,好一点的,就任其生死,所以才有这流民不得进城一说。

    点点头,我淡淡道,“他是我曹家的小厮,有什么问题吗?”

    那守城的小兵一愣,大约是听到曹家的关系,天下姓曹的何其多,但这荆州出名的,也就只有大汉的丞相家了,见我有意维护,也不敢管那孩子到底是不是真是曹家的小厮,只拱了拱手,“小的多有得罪,还请公子见谅。”

    我挥挥手,示意他自己走开,这才带了那孩子,进得城来。

    那孩子一直安静的跟在我身后,直到我停下脚步,才跪倒在我面前,“多谢公子的大恩,无以为报,小子当……”

    我忙将他拽了起来,一阵阵好笑,这个时代拉拢各个英雄好汉,谋臣贤士,施恩望报是最得人心的一种方式,不过我亦不图争霸,也不需要别人施恩望报吧,这么小的孩子,也很懂这一套呢。不过听他的谈吐,倒像是书香门第。

    展开一个笑容,“小鬼,我也不图你什么报答,你只要老老实实告诉,刚才是怎么回事,看我救得对不对罢了。”

    “小鬼”皱了皱眉,大约是对我的称呼有些不满,却没有出言说什么,只深深一揖,“小子姓陆,单名一个逊字,因战乱无意流落到此,奶娘病重,守城的士兵又不准流民进城,才不得不硬闯的。”说着,一片郁郁之色,自然流露出对自己奶娘的关怀之情。

    听到他报的名字,我被吓了一跳,幸好来这里不长时间见多了名人,才没有失态,不过,也许只是同名同姓而已。

    不过,还是问清楚比较好,皱了皱眉,我开口道,“庐江太守陆康与你有什么关系。”

    随着我的提问,惊诧的神色在他脸上一闪而过,随即恢复了平静,“小子并不认识庐江太守。”

    “是吗?”我冷冷一笑,“如果我是你,我会答我与他是同族,但是远亲,并不相熟悉。”

    这时,小陆逊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幼小,见我脸渐浓的冰霜之色,眼中不忿之感愈深,“我就是庐江太守陆康的亲孙,你待如何?”

    我惬意的挑了挑眉,“小鬼!”伸手揉乱了他的头发,漾出一个笑容道,“带你去找大夫啊。”

    “啊?”><

    “啊什么啊,走吧。”

    震撼!!

    那是一种,超越心灵的震撼!!

    重金请来大夫,随着小陆逊来到城外,看到所谓流民的刹那,我只觉得脑袋里一片空白,再也找不出多余的形容词来形容眼前的场景。

    易子相食,白骨于野……

    这些词,对于生于现世,回到三国后又一直生活在诸侯府邸中的我来说,不过是书上的话语,不过是空泛的词语罢了。

    直到此刻,当这些人们将一幕幕一场场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的时候,我,欲哭,无泪,欲喊,无声。

    一双双饥饿的黑眼睛,一个个骨瘦如柴的身躯,这些,都是和我一般活生生的人啊,都是和我一样华夏子孙啊。

    那一瞬间,我明白了什么叫血脉相连,什么叫刻骨铭心,什么叫同为炎黄子孙。

    在这面前,我的所谓的烦恼,竟显得如何的微不足道。

    三国之后,人口锐减,接着是短暂的晋朝,然后,就是五胡乱中华,知道隋唐两朝才有所改变,这样的场景,将要持续数十数百年的时间。

    脚一软,我跪倒当场,该怎么办?怎么办,难道,我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切发生而无法吗?小小的个人在历史的车轮下显得如此渺小。

    不,不对,现在,应该还有一个机会——赤壁之战。

    如果,能趁着这个机会统一全国的话,凭借曹操的才能,或许,还能有一个中华振兴的时机。而且,这对于一团糟的我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个契机。

    我猛地站起身来,在小陆逊震惊的表情下握紧了双拳,既然天命让我来到此地,就让我,为自己,为我苦难的民族,放手搏一遭吧。

    人生在世,不止情爱和生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