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成功必备的心机 > 第5页

第5页

    原来,在1797年,这片土地的小主人才五岁的时候,不慎从悬崖上身亡。父亲悲痛欲绝,将他埋葬于此,修建了这个小小的陵墓,以作纪念。数年后,家道衰落,老主人不得不将这土地转让。但出于对儿子的挚爱,老主人对今后土地的新主人提出了一个特别要求,即要求新主人不要毁坏孩子的陵墓,让孩子好好地安息。新主人郑重地答应了,并把这个条件写进了契约。后来,这片土地不知道被转卖过多少次,也不知道换过多少个主人。人们也许早已忘却孩子的名字,但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买卖契约,孩子的陵墓一直被完整无损地保存下来。从来没有人去强行要求这些主人必须履行他们的承诺,但是,这个承诺却随着土地主人的更换信守了一代又一代。

    1897年,这片风水宝地被选中作为格兰特将军的陵墓,政府成了这块土地的主人。无名孩子的陵墓,在政府手中依然被完整无损地保留下来,成了格兰特将军的陵墓的邻居。1997年,格兰特将军陵墓建立一百周年,也是这个小孩去世两百周年。为了缅怀格兰特将军,当时的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来到这里,在缅怀格兰特将军的同时,还亲自撰写了这个诚信的故事,并把它刻在木碑上,竖立在无名小孩陵墓的旁边。

    很久以前,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的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诚信。”

    或许我们没有外表的美丽,但我们不可以没有诚信,因为诚信会使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五彩缤纷;或许我们不能拥有物质的财富,但我们不可以不拥有诚信,因为诚信是我们精神上最宝贵的财富;或许我们无法成为万人敬仰的伟人,但我们不可以缺乏成为伟人的素质——诚信,因为诚信将会使我们承认自己的伟大!

    “人无信不立”,人在社会中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否则就会失去立身之本;如果说人生是一匹野马,那么诚信就是驾御野马的缰绳;如果说人生是迷路的孩子,那么诚信就是指引归途的月光;如果说人生是一杯清茶,那么诚信就是杯中点点清绿;如果说人生是含苞待放的花朵,那么诚信就是清晨滋润的露珠。

    抛弃诚信,虚伪的面具将充斥生活的每个角落,生命变得生气全无,友谊之花会凋谢,亲情之果在陨落,撩起人们面前的五彩面纱,露出的是“君子”们道貌岸然,变了形的丑陋的脸。没有诚信的人生犹如飞蛾扑火般脆弱,经不起风雨的打击,耐不住钱权的诱惑!

    诚信,是我们人生的伴侣;是我们生命的灵魂;是我们人生的精神支柱;坚守诚信为本,让诚信成为人生的导航灯。

    第四节以和为贵

    何为贵?和为贵也。大至天地万物,小至亲友近邻,远涉国际外交,近到待人接物,和,是不可或缺的诤友。

    《论语》上说:“礼之用,和为贵。”和谐,作为一种传统理念可以追溯到远古,它在塑造、影响、形成中国人的心灵和中华民族的品格上,源远流长,影响极大,渐渐成了中国人的心灵寄托、行为规范、生活皈依。

    和谐——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琴瑟和鸣,黄钟大吕,这是艺术的和谐;和风细雨,桃红柳绿,这是自然的和谐;和气生财,诚信公平,这是经商的和谐;与人为善,和衷共济,和而不流,这是友情的和谐;以爱为本,以和为贵,勿骄奢,尚勤俭,家和万事兴,这是亲情的和谐;和睦相处,心心相映,其乐融融,百年好合,这是爱情的和谐。

    同样,“和”是人际关系的减震器、润滑油,是生活的芳香剂。“和”,可以在我们出现误会、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充当调停人,化一场既恼人难堪又剑拔弩张的干戈为玉帛。所以,当我们争吵得面红耳赤几乎兵刃相向时,试着听从“和”的召唤和教诲,心平气和地伸出双手与对方相握;当我们冷战静坐相对无言时,让“和”来解开我们心中的乱结,诚心真意地给对方一个友好的微笑;“和”,是针是线,轻柔地缝补着我们生活中的裂痕;“和”,是光是热,驱散着我们心中的阴云和寒冷。

    战国时,梁国与楚国相界,两国在边境上各设界亭,亭座们也都在各自的地界里种了西瓜。梁亭的亭座勤劳,瓜身长势极好,而楚亭的亭座懒惰,瓜身又瘦又弱,与对面爬田的长势简直不能相比。楚亭的人觉得失了面子,有一天夜里偷跑过去把梁亭的瓜秧全给扯断了。梁亭的人第二天发现后,气愤难平,报告给这个县的县令宋就,说我们也过去把他们的瓜秧扯断好了!宋就说,这样做当然是很卑鄙的。可是,我们明明不愿他们扯断我们的瓜秧,那么,为什么再反过去扯断人家的瓜秧?别人不对,我们再跟着学,那就很狭隘了。你们听我的话,从今天起,每天晚上去给他们的瓜秧浇水。让他们的瓜秧长得好,而且,你们这样做,一定不可以让他们知道。梁亭的人听了宋就的话后觉得有道理,于是就照办了。楚亭的人发现自己的瓜秧长热一天好似一天,而且是梁亭的人在黑夜里悄悄地为他们浇的,便将此事报告楚国边县的县令。县令听后感到十分的惭愧又十分的敬佩,于是把这件事报告了楚王。楚王听说后,也感到梁国人修睦边邻的诚心,特备重礼送梁王,即以示自责,亦以示酬谢,结果这一对敌国成了友好的邻帮。

    纵览古今,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不襟怀坦荡,度量恢宏,抱着“以和为贵”的处事态度。“和”,如阳光,溶解人们心中的坚冰;如春风,拂去人们心中的阴霾;如火炬,照亮人际的天空!北风吹袭路人,只会使人更紧紧地裹住衣服,而温暖的阳光,却使人愿意解开厚重的大衣。当我们要打开人们的心房时,一颗宽窄而真挚的心,是最有效的工具。

    大自然正因为有“和”,日月才能播撒光明与乾坤,才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正因为有“和”,山水才能演绎“青山长在,绿水常流”的传奇,才能呈现“山如眉黛凝,水若眼波横”的柔美;正因为有“和”,风雨雷电才能奏响雄伟的乐曲,春夏秋冬才周而复始的循环;“和”使大自然发展,使大自然多姿多彩,使人类沐浴在大自然无私的恩惠中!

    人生在世,短短几十年,一路坎坷一路荆棘,达到目的,那是一种荣誉;达不到目的也没关系,能够学会以和为贵的心态,也是这一路风雨历程中最大的收获。

    第五节懂得尊重别人

    尊重是一门学问。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就是将自信、善良和宽厚播种在他人的心田。尊重别人,是一种理解、一种美德、一种潇洒、一种坦诚。

    有一个非常有钱的富翁,但却受不到旁人的尊重,他为此苦恼不已。

    某日上街,见衣衫褴褛的一乞丐,便掷一亮晶的金币于其破碗内。殊知乞丐竟忙于捉虱子毫不理会。富翁不由生气:你眼睛瞎了?没看见我给你的是金币吗?

    乞丐仍不抬头,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拿回去。”富翁大怒,意气用事,遂又丢了十个金币于碗中,却不料乞丐不理不睬……

    富翁暴跳起来,说:“我将所有财产都给你,你可愿意尊重我?”

    乞丐大笑:“你将财产给了我,你就成了乞丐而我成了富翁。我凭什么来尊重你?”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人让别人尊重他,可是,他却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为什么?不错,就是因为他不懂得尊重别人。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就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中国有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把这条朴素哲理运用到社会交往中,可以说,你处处尊重别人,得到的回报就是别人处处尊重你,尊重别人其实就是尊重你自己。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不懂得见到大人要主动问好、对同伴要友好团结,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缺少礼貌意识的孩子。不过,这个孩子的妈妈很聪明,她想让孩子懂得如何尊重别人,于是,聪明的妈妈为了纠正他这个缺点,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着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妈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喊道:“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妈妈这是为什么,妈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小孩朦朦胧胧地明白了这个大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