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成功必备的心机 > 第9页

第9页

    气量太小者,往往会自取灭亡的。中国有句古话,叫做“量小非君子”。抛开成败得失不谈,一个人的气量是大是小,能够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品质优劣。至少,气量大一点,可以做到不那么令人讨厌。做人不仅要有宽广的胸怀,还要有一点气量,这样有助于个人的成长,不至于因为一点小事而面临尴尬的境地。同样,一个有气量的人,也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第四节为人要谦虚谨慎

    谦虚谨慎是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谦虚是指虚心、不自满,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其包括两个要素: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谨慎则是指细致严谨、小心慎重,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尚书大禹谟》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这是我国古代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谦虚谨慎”是一种高尚的传统美德。短短的四个字却浓缩了人生修养德性的精华。“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以“谦虚谨慎”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修心养性,慎言谨行,终成大业。

    巴西求员贝利在每次进球后,别人问他哪个球踢的最漂亮时,他总说:“下一个!”最终获得“球王”的称号。正如别林斯基所说:“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最纯朴而谦逊的。”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好为人师。谦虚是一种品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美国第三届总统托马斯·杰斐逊曾提出:“每个人都是你的老师。”杰斐逊出身贵族,父亲曾是军中的上将,母亲是名门之后。当时的贵族除了发号施令外,很少与平民百姓交往,他们看不起平民百姓。然而,杰斐逊并没有秉承贵族阶层的恶习,主动与各阶层人士交往。他的朋友中当然不乏社会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的园丁、仆人、农民或者是贫穷的工人。他善于向各种人学习,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一次,他和法国伟人拉法叶特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到民众家去走一走,看一看他们的菜碗,尝一尝他们吃的面包,只要你这样做了的话,你就会了解到民众不满的原因,并会懂得正在酝酿的法国革命的意义了。由于他作风扎实,深入实际,他虽高居总统宝座,却很清楚民众究竟在想什么,他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杰斐逊在密切群众关系的基础上,终成就一代伟人。

    一个谦虚的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够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一个谨慎的人,为人严谨慎重,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分析问题缜密周全,待人接物热情而不轻浮。

    近代科学的开创者牛顿,费尽心血,算出“万有引力定律”后,没有急于发表。而是继续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数年,研究了数年,埋头于数字计算之中,从未对任何人讲过一句。后来,牛顿的朋友,大天文学家哈雷(彗星的发现者),在证明一个关于行星轨道的规律遇到困难时,专程登门请教牛顿。牛顿把自己关于计算“万有引力”的书稿交给哈雷看。哈雷看后才知道他所要请教的问题,正是牛顿早已解决、早已算好的问题,心里钦佩不已。

    1684年11月的一天,哈雷又到牛顿的寓所拜访。当谈到有关天文学的学术问题时,牛顿拿出论证“万有引力”的论文,请哈雷提意见。哈雷看后,对这巨著感到非常惊讶。他欣喜地对牛顿说:“这真是伟大的论证,伟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劝牛顿尽快发表这部伟大著作,以造福于人类。但牛顿却经过长时间的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1687年7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谦虚不是虚伪,更不是虚弱,而是放开心胸容纳他人,尊重他人;谦虚不是退避,更不是推委,而是虚怀若谷地精益求精,不耻下问地处处学习;谦虚的人能尊敬他人,也能受他人尊敬;谦虚不会伤害他人,却能鼓励他人,更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茁壮成长。

    “水能性澹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应谦虚谨慎,诫骄诫躁;修养德性,应有水的性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应有竹之品德,虚怀若谷,高风亮节。谦虚使一个人的才智更具魅力,智慧像宝石,如用谦虚镶嵌,则会更加灿烂夺目,让我们力戒骄满,虚心求实,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更稳健的步伐吧!。

    第五节学会爱你的仇人

    莎士比亚曾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了自己。”

    1944年冬天,苏军已经把德军赶出了国门,成百万的德国兵被俘虏。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从街道走过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

    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让德国兵杀死了。她们每个人和德国人都有着一笔血债。

    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捏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们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上了年纪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两条腿勉强支撑得住的俘虏的衣袋里。看着她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她开口说话了:“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是跟所有别的人,跟‘我们’和‘自己’一样具有共同外形的共同人性的人。”

    于是,整个气氛改变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戴尔·卡耐基认为,即使我们难以去爱一个仇人和对手,但也要学会去爱自己;不要使仇人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我们的外表。因为让仇家知道我们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精疲力竭、疲倦而紧张不安,甚至使我们的生命短暂时,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学会原谅敌人、仇人,也是自己处世的一种智慧。

    乔治·罗纳虽在维也纳也当了多年律师,但他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逃到瑞典,一文不名,很需要找份工作。因为他能说并能写好几国语言,所以希望能够在一家进出口公司里,找到一份秘书的工作。绝大多数的公司都回信告诉他,因为正在打仗,他们不需要用这一类的人,不过他们会把他的名字存在档案里……等等。不过有一个人在给乔治·罗纳的信上说:“你对我生意的了解完全错误。你既错又笨,我根本不需要任何替我写信的秘书。即使我需要,也不会请你,因为你甚至于连瑞典文也写不好,信里全是错字。”;

    当乔治·罗纳看到这封信的时候,简直气得发疯。于是乔治·罗纳也写了一封信,目的要想使那个人大发脾气。但接着他就停下来对自己说:“等一等。我怎么知道这个人说得是不是对的?我修过瑞典文,可并不是我家乡的语言,也许我确实犯了很多我并不知道的错误。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想得到一份工作,就必须再努力学习。这个人可能帮了我一个大忙,虽然他本意并非如此。他用这种难听的话来表达他的意见,并不表示我就不亏欠他,所以应该写封信给他,在信上感谢他一番。”

    说罢,乔治·罗纳撕掉了刚刚写好的那封骂人的信,又重写了一封信说:“你这样不嫌麻烦地写信给我实在是太好了,尤其是你并不需要一个替你写信的秘书。对于我把贵公司的业务弄错的事我觉得非常抱歉,我之所以写信给你,是因为我向别人打听,而别人把你介绍给我,说你是这一行的领导人物。我并不知道我的信上有很多文法上的错误,我觉得很惭愧,也很难过。我现在打算更努力地去学习瑞典文,以改正我的错误,谢谢你帮助我走上改进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