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诸天之角色扮演 > 第二十一章 长安遇唐僧

第二十一章 长安遇唐僧

    啃完了蟠桃,孙悟空不由仰起头恨恨道“终有一天,俺老孙要打回天庭,讨还公道。”

    陌子鸣摇了摇头,问“猴哥,公道是什么?”

    “公道就是……”

    孙悟空眨巴着眼睛想了想,道“就是俺老孙被他们阴了,俺老孙要与他们堂堂正正一战。”

    说来说去,这家伙还是不服气。

    论单纯的武力,孙悟空的确很强,毕竟拥有金刚不坏之身,能与之匹敌者不多。

    但是,天上的大能最擅长的还是各类神通与法宝。

    比如如来佛镇压孙悟空的那一招,便是一记佛家大神通,名曰“掌中佛国”。

    无限大,又无限小。

    所以,孙悟空不管翻多少跟斗,其实都在如来的掌心之中。

    也因此民间流传了一句话任你孙猴子神通广大,也逃不出如来的掌心。

    “猴哥,天地间没有绝对的公正。

    你之所以认为你输的冤,是站你自己的角度,认为这场比拼不公正。

    但,换位思考,你站在对手的角度去想,其实已经很公正了。

    天庭有十万天兵天将,他们要是一涌而上,法宝尽出,一波你都受不了。

    天庭有那么大仙大神,他们都没有出面。

    如来也没有坑你,他跟你打了个赌,赌你飞不出他的掌心。

    恕我说句不好听的话,怪只怪你见识太少,自以为一个筋斗能飞十万八千里,岂会飞不出如来的手心?

    也正是因为你自负,甚至是自大的心理,这才导致了现在的结果。

    还有,你想一想,你与二郎真君打斗之际,天下掉下一个乾坤圈,一下就将你砸得无动手之力。

    这些,还不足以让你惊醒么?”

    “我……”

    孙悟空一时间有些哑口无言。

    其实,在五行山下压了二百余年,他不是没有反思过。

    他其实是个聪明人,就是个性有点野,有点自负,有些冲动。

    “猴哥,听我一句劝,为人处事,有时候还是要学会圆滑一些。

    过钢则易折。

    道家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忧……”

    “儒家也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一讲,竟陆陆续续讲了一个来月。

    陌子鸣讲了大量道家、儒家的理念,配合一些实例,听得孙悟空完全入了神。

    这一点便与唐僧完全不同了。

    唐僧,那完全就是说教,翻来覆去就是几句话,比如什么众生平等,不要杀生,休得顽劣等等。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保守派,顽固派。

    再说的不好听一点,其实是自私派。

    说什么众生平等?

    那孙悟空杀妖怪的时候,唐僧为啥不说众生平等,不说不得杀生了?

    因为妖怪要吃他呀。

    说什么来世有缘……更假。

    因为他心里知道,已经没有来世了。一旦取经成功,他便成佛,不入轮回。

    说什么普渡众生……这就更矛盾了。

    生老病死,天灾、众生百相,此乃天道法则。

    正如花开花落,春夏秋冬,草木枯荣,这是一种交替轮回。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轮回,人世间才会充满勃勃生机。

    那你普渡什么?

    让所有人不生病,所有人长寿,所有人快乐幸福?

    可是,没有悲,又哪来的喜?没有经历过痛,又哪知幸福为何物?

    说白了全是闭门扯淡,甚至是与天道所违背。

    与孙悟空聊得差不多了,陌子鸣便起身告辞而去,并隐晦地告之,在不久的将来或许就会脱困。

    接下来,陌子鸣来到了长安城。

    果然不愧为盛世长安,满大街都能看到高鼻子、金头发的异域人,还有黑人。

    不过,这些黑人绝大多数都是昆仑奴。

    其时,长安贵族圈盛行昆仑奴,新罗婢。

    昆仑奴,也就是那些体型高大,皮肤黝黑的奴仆。

    这些昆仑奴力气很大,做杂活再好不过。

    新罗婢,大多指的是那些金发碧眼的西域女子。

    她们被波斯商人贩到中原,且经过严格的训练,会说中原话,温顺听话,能歌善舞。

    因此,不少贵族家都喜欢找这样的新罗婢充当歌姬、舞姬,有客人来时唤出来表演一番,倍有面子。

    说白了,昆仑奴,新罗婢,已经成为贵族圈的一种攀比。

    陌子鸣在城里转悠了一会,便来到了城里一间寺庙化生寺。

    唐僧最初在金山寺出家,后来又到了洛阳一间寺庙,最近又辗转来到了长安生化寺。

    一般来说,出家人相对固定,在哪里出家,就在哪里呆到老。

    但唐僧不一样。

    一来,他好学,就像是一些游学书生一样,喜欢四处游历。

    二来,这也是冥冥中注定的一种结果。

    当然,唐僧只是一种俗称,他的法号叫玄奘。

    至于三藏,那是皇帝册封的赐号,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三藏法师。

    没料,来到化生寺门外,竟被两个僧人拦了下来

    “施主,今日寺中有贵客光临,还请施主下午再来。”

    一听此话,陌子鸣不由皱眉道“怎么?皇上在寺中?”

    “那倒不是,是新科状元郎到寺中上香还愿。”

    “呵呵,不是众生平等么?怎么来了个状元郎,你们就不让别人进去了?”

    “这……”

    “施主,施主……”

    两个僧人正在考虑如何回答之际,却发现陌子鸣已经走进寺中。

    待追进去时,却发现人影已经不见了。

    “这……人呢?”

    “对啊,怎么刚进来就不见了?”

    两个僧人不由面面相觑。

    毕竟入寺之后乃是一个院子,也没什么遮挡的东西,怎么人就突然不见了?

    “难道……是鬼?”

    “胡说八道,佛门圣地鬼神岂敢踏入?再说这大白天的……”

    “那要不要向方丈禀报一声?”

    “算了,反正里面还有其他香客在,没必要去惊动方丈。”

    另一边,陌子鸣进了大殿。

    此时,大殿中只有几个零星的香客,有的在拜佛,有的在点油灯。

    陌子鸣虽是道家与儒家中人,但出于礼节,还是冲着神像合掌揖了一礼,随之走向后院。

    刚出大殿便见一个年约二十许的和尚迎面走来。

    咦?

    陌子鸣心里一动,上得前去。

    “阿弥陀佛~”

    见有人走过来,唐僧下意识双掌合礼。

    “请问长老,方丈在何处?”

    “方丈在后院接待状元郎。”

    “哦,那不知长老可否带个路?”

    “施主请随贫僧来。”

    “多谢……对了,不知长老法号?”

    “阿弥陀佛,贫僧玄奘。”

    其实,陌子鸣早就看出了唐僧的身份,只不过就是找个借口攀谈一下。

    因为他这次来到长安的目的,就是要找唐僧。

    “哦,原来是陈长老……”

    这个时候,唐僧还不曾姓唐,而是姓陈。唐姓,乃是之后皇帝御赐的姓,意为代表大唐。

    唐僧愣了愣“施主怎知贫僧俗家之姓?”

    “呵呵,自然是知道的。”

    陌子鸣笑了笑,没有过多解释。

    来到后院,那叫一个热闹。

    院中一个身着状元袍的男子满面春风得意,负着手,在寺中一众僧侣的簇拥之下缓步而行。

    另外,还有一些香客也或是随同那男子一起入寺的人也在一边陪同的,直如众星拱月。

    “不知施主有何事要见方丈?方丈正在陪同状元郎,恐怕抽不出时间与施主叙谈。”

    “无妨,久闻陈长老大名,如陈长老不嫌,不妨为在下指点迷津。”

    闻言,唐僧不由愣了愣,随之诵了一句佛号“贫僧观施主气宇不凡,想必也不是普通人,不知施主有何困扰之事?”

    这时,寺中一个长老走了过来,面色有些不满冲着唐僧喝道“玄奘,你怎么还在这里,快去准备准备,一会要为新科状元诵经祈福。”

    “这……”唐僧犹豫了片刻,回道“长老,这位施主……”

    长老瞟向陌子鸣,合掌道“阿弥陀佛,施主,真是不好意思,今日里寺中僧侣皆要为状元诵经,你看……”

    言下之意,没时间接待散客。

    结果,陌子鸣却摆了摆手“无妨,你们去忙你们的,我随意转转。”

    “等等~”

    结果,唐僧却唤了一声。

    并冲着长老道“长老,寺里这么多人,也不缺弟子一个。

    这位施主既然已经来了,总不好不管不顾……”

    “你……”

    那个长老有些生气,不过也不好当面发作,干脆掉头气哼哼走了。

    “阿弥陀佛~”

    唐僧合掌诵了一句佛号。

    “真是抱歉,打扰陈长老了。”

    “没事,施主来到寺中便是一种缘份,岂有冷落之理?”

    “呵呵,陈长老果然慈悲心肠……对了,那个状元郎叫什么名字?”

    “好像叫崔子文。”

    “可惜了……”

    陌子鸣叹了一声。

    “嗯?”唐僧愣了愣,有些不解道“他怎么了?”

    “恃才自傲,不知进退,大难临头……”

    唐僧“这……施主会看运势?”

    “略懂~”

    “那有可解法?”

    唐僧又起了慈悲心肠。

    “难!有些坎是必须要翻的,是死是活全凭造化。”

    听到此话,唐僧不由再次打量了一眼陌子鸣,合掌道“不知施主如何称呼?”

    “呵呵,名字不过就是一个代号,我姓陌,陈长老不妨称陌生。”

    人们称呼书生往往在姓氏后面加个生字。

    比如张生、王生、周生……之类。

    陌子鸣姓陌,也是从书生一路走过来的,称陌生倒也合乎情理。

    只不过,陌,生二字连起来,又正好对应陌生人的陌生二字。

    因此,唐僧愣了愣,随之笑道“那贫僧还是称呼一声陌公子吧。”

    “随意就好。”

    “贫僧冒昧问上一句,不知陌公子观察运势的本领是何处学来?”

    “书中自有黄金屋……”

    陌子鸣莫测高深地笑了笑。

    不过,唐僧也隐有所猜,想来多半是易经。

    虽说他是佛家弟子,但对于易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毕竟,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广大精微,包罗万象。

    不少佛家弟子也会参详与借鉴。

    当然,这也正常,正如道家弟子有时候也会看看佛经,以便吸收百家之长。

    过了一会,那状元郎崔子文在方丈以及一众人的盛情相邀之下,洋洋洒洒留下了自己的墨宝。

    他只写了四个字青云直上!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分明就是崔子文写给自己的。

    不过,挂在庙里倒也不错,能讨个吉利。

    “好字!”

    “不愧是新科状元!”

    “端的是笔走龙蛇、颜筋柳骨,堪比当代名家……”

    “是啊,想不到状元郎文采出众,这书法也是如此的出神入化……”

    一众人纷纷恭维。

    崔子文则满脸堆笑“过奖,过奖!”

    另一边,唐僧忍不住冲着陌子鸣问“不知陌公子觉得状元郎写的这四个字如何?”

    “陈长老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唐僧“……”

    “出家人不打诳语,自然是要听真话的。”

    “真话就是,这书法充其量也就相当于街边摆摊卖字画的水准,糊口没问题。”

    陌子鸣倒不是有心损上一嘴,他所说的本就是实话。

    这四个字,与书法几乎不沾边,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说什么龙飞凤舞、颜筋柳骨全是扯淡。

    不过就是一通拍马屁的话。

    没想到,起初那个寺中的长老正好路过,又恰好听到了陌子鸣的点评,顿时火了。

    毕竟之前他就有点不满,这下就更加不满了。

    于是,竟不顾身份大声嚷嚷道“这位施主难不成是书法圣手?竟然如此评断崔状元的墨宝?”

    这货是故意想让一众人听到的,所以才会如此大声。

    果然,他这么一吼,几乎所有人都瞟了过来……

    “文长老,这是怎么回事?”

    方丈匆匆走了过来。

    唐僧赶紧上前解释“方丈,没什么事,只是陌施主随口说了一句,文长老或许是误会了。”

    “误会?本长老亲耳听到,这位施主说崔状元的书法只相当于什么摆地摊糊口的水准。”

    经他这么一说,现场一下就炸了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