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人会把去西藏徒步称为朝圣之旅,在广阔的天地间,独自面对自己,真正去体验孤独的感觉。

    他们可能是为了得到灵魂的净化,可能只是想暂时地逃离琐碎生活中的烦恼,可能是想获得灵魂的救赎,或者在迷茫时找到一条通向心灵自由的路。

    其实,人生不也都是在路上吗?见人、见事、见天地、见自己,都是匆匆的过客,相遇让人与人之间发生着关系,彼此影响,彼此镜映,彼此成就,成为人生旅途中的陪伴者。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18岁开始跟随柏拉图学习,是柏拉图的得意门生,又是柏拉图思想的主要批判者。

    亚里士多德非常博学,他创造了一个包罗万象的哲学体系,从生物学到心理学、文学、伦理学、政治学和天体物理学,可见,哲学与很多学科本身就有许多的相通之处。

    亚理士多德认为幸福生活是社会性的,人们不需要他人会很难获得幸福,而与他人一起才能实现幸福生活。

    精神分析的客体关系学派认为,人是关系的动物,人们所有的痛苦归根结底都是关系出了问题,比如抑郁、焦虑情绪、社交障碍、进食障碍等。

    我们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得到肯定与赞美,可以获得自我价值感;

    我们在亲密关系中获得安全的依恋与甜蜜的感觉,可以获得愉悦;

    我们在与朋友的关系中获得友谊,可以获得被支持与理解。

    这些美好的感觉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亚理士多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图景,即超越了自助,走向了互助。人们不能独善其身,而需要互助才能获得幸福。

    但是互助的前提是大家都具有哲学思维,并且有着同样的美德,否出付出与回报的不对等也无法让每个人都获得幸福。

    可惜的是,亚理士多德主义后来成为了天主教会的官方哲学,它被固化成了宗教教条。当一种思想被神化,不可质疑时,它也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