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每天懂一点人情事故 > 第13页

第13页

    1、自私的底限是不要伤害到他人

    如果我们的利益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之上,就会被人唾弃和鄙视。某公司的一位经理,为了讨好总经理,也不征求大家的意见,就自作主张地宣布国庆假期取消,让部门的所有员工都留在公司加班。这种行为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牺牲他人的正当权益,踩着别人的肩膀往上爬。所以切记,自私的底限必须是维护自我的正当利益,不可伤害他人。

    2、自私的容忍度是不要影响团队合作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三个人都不想吃亏的自私心理,造成了这样的结果。一个和尚时,他只能自己挑水,所以有水喝;两个和尚可以一起抬水,谁都不能偷懒,也能喝上水;三个和尚时,都盘算着让另两位到山下受累,自己留在庙里休息,结果就是三个人都不想动屁股。这种自私不但自己捞不到好处,还大大地影响了团队的利益。

    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

    为人处世懂得谦让容忍才是高明的做法,因为退让往往是更好的进步的基础;待人接物能够宽容大度就是有福之人,因为便利别人是为方便自己奠定了的根基。

    在美国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决定让儿子成为不平凡的人。于是,他找到美国当时的首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他说:“尊敬的洛克菲勒先生,我想给你的女儿找个对象。”洛克菲勒说:“对不起,我没有时间考虑这件事情。”老头说:“如果我给你女儿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女婿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可以吗?”洛克菲勒同意了。然后,老头又找到了世界银行总裁,对他说:“尊敬的总裁先生,你应该马上任命一个副总裁!”总裁先生说:“不可能,这里这么多副总裁,我为什么还要任命一个副总裁呢,而且必须马上?”这个人说:“如果你任命的这个副总裁是洛克菲勒的女婿呢?”世界银行总裁爽快地答应了。

    世界上最出色的生意就是这样谈成的,因为给对方提供了利益,所以到最后自己也收获大利。人际交往的实质是什么?就是利益交换,这和人要吃饭鸡要啄米一样简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我们一定要抛开“个人利益就是所有”的陈旧观念,当然你可以“利己”,但利己却不一定非得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有很多的合作模式,最后都能得到双赢的结果。

    中国人崇尚“君子之交淡如水”,很多人忌讳将利益和朋友联系起来,以为如果承认了利益是友谊的前提,就会被贴上“势利”的标签。其实人生中大部分朋友都是在谋取共同利益的过程中结交的,利益越一致,关系越深厚。尽管人与人之间有各种矛盾,但利益的凝聚力会使双方去磨合、修复,自动寻求平衡。

    对每个人来说,要想成功就要懂得先利人再利己,最终做到既利人又利己,这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只有懂得舍弃小的利益,让人一步,惠及他人,才能迎来别人对你的回报。当我们对别人让利的时候,其实也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更大的实惠!

    庄吉集团的创始人之一郑元忠是改革开放初期温州有名的“电器大王”,后来,他选择了服装业,成立了一家服装公司,但却一直没有做出大成绩。

    一次偶然的机会,郑元忠认识了同样搞服装的陈敏,两人一谈,相见恨晚。于是,两人在商量后成立了温州庄吉服装有限公司。

    不久,吴邦东也加入其中。三人在公司各司其职,各有所长,被业界称为“黄金三角”。

    当时,对于谁当董事长的问题,三人都看得很开。按股份,郑元忠是理所当然的董事长。但是,郑元忠却选择让陈敏来当董事长。正如他日后所说:“服装该由懂服装的人来做,陈敏是当时温州服装界数得着的少帅,又是服装商会副会长,三个人中肯定他最行,而且也年轻。”

    三人从一开始组合就达成一致:庄吉的权利在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公司绝对不安排任何人的家族成员。有一次,陈敏的侄子大学毕业后,想到庄吉来工作,被陈敏拒绝了。如今的庄吉,股权清晰,事事由董事会集体决策,已经创造了许多第一:全国第一家利用品牌做质押贷款的民营企业;温州市第一家民办服装文化研究所等等。庄吉还与中国美院、杭州丝绸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成功地把庄吉定位于高层次的服饰品牌。

    有人说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型的社会,各取所需的合作模式可以表现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也表现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互利和双赢应该是经营者始终要牢记的最高准则和追求目标。尤其是创业的时候更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这就需要合作。寻找一个好的搭档,才能够迸发出无限的能量,才能各得其所。

    要记住,世界上没有“全能冠军”,任何人都得凭靠身边的朋友和关系才能做成事情,比如一件复杂的工作凭借个人的力量很难完成,此时就必须有一种团结合作精神。合作精神在生意场上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品质,一个普通人只有放进团队中才能彰显力量,做出不一般的成绩,所以要想让自己更好的发展,就要有跟人合作共赢的决心。

    每一个成功人士的背后都有一大批人在帮忙。那些电影明星,都有制作群;而那些歌星,也都有帮他们作词、作曲的人,以及帮他们推广的唱片公司,这些人的成功不仅仅凭借自己的能力,更多的是团队的力量,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合谋的时代”。

    成功者都深谙这个道理——成功是靠组织、靠团体,而不是靠个人。他们一旦遇到任何问题,首先想到的,肯定不会是自己单枪匹马地去解决,而是找他们的伙伴一起来商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如此,大家都得到了实际的利益,而成功也变得更加容易。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没有知己,但是一定要有很多互利的朋友。你们不一定在生活中很谈得来,但是在生意上你们一定要有共同的利益。如果你想赢得朋友,那就必须在你们之间有种互利关系,这是稳固你们关系的一个根本。有了互利的朋友,你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华人首富李嘉诚说:“如果利润10%是合理的,本来你可以拿到11%,但还是拿9%为上策,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有后续的生意源源而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互利的经营观念。互利的目的是寻求更多的机会、财富以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这正是人际交往与生意场上的最高境界。

    声妓晚景从良,一世之烟花无碍;贞妇白头失守,半生之清苦俱非。语云:“看人只看后半截。”真名言也。

    歌姬、舞女如果在晚年嫁人做良家妇女,那么曾经的风尘生涯对后来的正常生活不会有什么妨碍;一生坚守贞洁的少妇,若在晚年耐不住寂寞而放纵自我,那前半生的清苦也都白费了。所以俗语说:“观察一个人的节操如何主要是看他的后半生。”这真是至理名言啊。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本来很牛的成功人士,在壮年时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美名远扬,几乎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的。但是,好不容易熬到快要回家养老的时候,他撑不住了,干了一桩罪大恶极的坏事,因为这件事落了个名声扫地,甚至被砍了脑袋。这样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本来眼看着都活到人生的最后了,为什么偏在这节骨眼上憋不住,拉泡屎搞臭自己的一生?

    一个人的名声怎么样,往往不看他的从前,而是看他现在和今后要做什么样的人。

    晚节不保的例子,最著名的当属大汉奸汪精卫。他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孙中山闹革命,为推翻清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还曾冒死刺杀摄政王。那时的他,可谓知名人物,有着很好的名誉,受天下人的推崇与敬佩。岂料到了后半生,他却不顾民族大义,甘为日本人的走狗,落一个遗臭万年的汉奸骂名。

    一个人混到这步田地,再辉煌的过去又有什么价值呢?完全化为粪土,变得一文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