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伴璧S > 第一章

第一章

    距元旦还有七日。

    苏州城内熙来攘往,毂击肩摩,正可谓车如流水马若游龙。城中的玄妙观前一街,更是商铺云集、热闹非凡。行者东西相去,或挑担或持车,上面全是满载的年货,任这观前之路再是舒展开阔,此时此刻也被这杂沓纷繁淹没了。前朝仇英以苏州实景所做的《清明上河图》,大抵描绘的便是这番欣欣向荣之貌。

    这个时候,从西街头走来一男一女。前面那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妇人,顶髻缠着的一圈与橙红的包头同色的布带,湖蓝的披风,遮住大红的襖裙,每走起路来便能隐隐看到她藏在裙下的小鞋。她臂上挽着一个空篮子,双手相对于胸下,藏于袖中,平日里走起路来盈盈袅袅,从后面望过去那身段算得上绰约。然而寒风砭骨,前几日城内的降雪本应完全融化,可今日天气远冷于以往,融雪再次结了冰,以至于现在虽已至午后,人走在路面上仍是微微打滑,而此时此刻,这女人被挤到路边的冰面上,行走起来倒颇有些滑稽。

    走在她旁边的是个稍矮的十三四岁的少年,浓眉大眼,唇红齿白,论样貌放在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眼中最为讨喜。他头顶戴着黑色小帽,也就是前朝初代皇帝口中的“六合统一帽”,碧蓝的圆领衫罩在身上,内层略微臃肿,也不知套了多少件衣裳,腰间系着条暗黄色的窄布带,脚上穿着常见的黑色皂鞋。他正左顾右盼着繁闹的街区,时不时搀下身旁步履不稳的妇人。

    路上商铺的不少人都认得,此二人皆是苏州城柳府的仆人。说到这柳府乃是苏州大家,又是一族之宗家,自本朝开朝以来便迁居至此,如今宅子安置于城中的阔家头巷,出了后门便是十泉街。家主柳老爷仅携顾氏一人,膝下子女各两人,其中长子在京中为官,娶京中顾氏之表侄女,现育有二女;此外下有家仆男女合计二十六人。据族谱记载,柳家人在前朝之末出过两个兄弟举人,后来一人辞了官,逐渐以经营丝织行当发家,在这闹市街上便有柳家自己开的布店,另外从缫丝到染坊也有自己雇来的工人做活,如此一来每年收来的银钱倒也够一府人支出。

    而这个望着街市一直眨巴着大眼的少年名叫李良,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兄长,李勇,也是跟他一起,从小被卖到柳府为仆。二人在异乡无亲无故,幸好柳家人无论上下对他们都很友善,也从未给他们安排过粗重的活干。比如夫人前当差的赵三婶,即他旁边的那个夫人,便是将他当亲儿子般关爱疼惜,李良小时候每当犯错她说情的次数最多。这不,连置办年货也将他带出来,李良猜八成过会儿买布料时她又要对着自己比量。

    按理说,除了鲜鱼肉蔬菜之类的食物,柳府的年货早该准备好才是。可昨夜府上收到柳府二公子的差人带来的信,称今年年前赶回柳家。柳夫人喜出望外,立即召来柳府所有人说了这事,又差赵三婶次日出来给二少爷再去买来一份过节与其他生活用品,左右交代务必要周到妥帖,于是李良如今才有机会站在这里。

    提到替这柳府二少爷买东西,赵三婶真是犯了难。柳家二少爷柳慈贤,自幼体弱多病,于七年前巧遇一道士,便跟着外出虔心修道调养身体。最开始柳夫人死活不愿意让儿子单独出去折腾受苦,后来也不知那道士给男女主人施展法术还是蛊惑了些什么,总之终究把柳慈贤带走了。再后

    来,柳二少爷虽常往府上寄家书,也提到自己身体大有起色,可这七年中,柳夫人连一次瞧见自己儿子的机会也没有,更别提像李良这样的从未见过他的人。柳家四个子女中,大少爷柳慈安嗜品茶对弈,三小姐柳可松好抚琴插花,连四小姐也,兴趣众多,可这二少爷柳慈贤,几乎无人晓得他所系所爱,赵三婶自然也犯愁该给他买些什么。

    当然,传闻这二公子幼时读书成魔,一度曾为多看一些文字每日仅睡不到三个时辰,后来发展成即便是体弱之时也会卧床挑灯看书。但若他还是从前那副病态,柳夫人定是在舍不得他这么花费功夫。权衡再三,赵三婶还是先拐回西头的老艺斋买来些上好纸墨塞到李良怀中,犹犹豫豫在隔壁的铺子里买了烛火跟些上好的香料,又在一个摊位上挑了两个浅纹青釉花瓶。而她手中的篮子里,现在还是空的。

    接着,赵三婶又带着李良进了柳家开的那家布庄,掌柜的认得东家的人,自然对他们二人更为恭敬些,百忙中吩咐他人端来热茶。三婶没工夫喝,拖着刚释下重担的李良找来伙计,果然开始对着他比量起料子来。李良在拥挤嘈杂的店中闻着呛鼻的烟粉味头脑变得混混沉沉,越发觉得不舒服,趁自己还未成为一个彻底的载货工具前,找了个借口便挤出布店。

    玄妙观前街依旧吵吵嚷嚷,但相较于刚才的布庄可要好的多。北驻商铺,南守街摊,往来行人依旧。李良望着这城中算是最繁华的街景,生平里第一次感到如此烦闷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