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铁血小千户 > 0267 顺水推舟

0267 顺水推舟

    这话还用你康亲王说,打不打福州城的利弊得失,毅亲王和戴鸾翔早就已经和萧文明一道分析明白了。

    下令攻打福州固然容易,但拿下福州城也未必意味着白炎教治乱的一定结束,全部消灭白炎教的主力或是捉住其炎尊或圣女这两个元凶,才是比取下一座城池更加重要的。

    这两个战略目的,至少要达到其中一个才行,若是现在就强攻福州,其实是于事无补的。

    更何况眼下来看,官军也缺乏足够的攻坚手段——福州过来是可以打的,但要是打下来,付出的代价也小不了。

    对一个没有太大战略价值的目标,付出那么大的伤亡,是一笔不太划算的买卖,因此毅亲王等人决策下来还是暂缓工程的为好。

    因此对于康亲王提出的建议,戴鸾翔一边表示拒绝,但也做了充分的解释说明,心想着只要把说话说清楚了,康亲王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了。

    毕竟就算康亲王手上也有圣旨,但能在此处作出决断的,最终还是毅亲王他老人家,康亲王不过有一个建议的权力而已,并不能够独断专行地决定大军的行动。

    然而康亲王的一番言论,却简单而轻易地把戴鸾翔种种理由全部驳回了:“戴元帅固然是用兵的行家,说的话也都有理。但是皇上的意思应该是要迅速敉平白炎教的叛乱,以免夜长梦多,我们做臣子的应该替君父分忧啊!”

    这条理由顿时将戴鸾翔的各种分析全都压了下去,抬出皇帝来,虽然不是天大的道理,但至少和天一样大——毕竟在封建王朝皇帝就是天……

    不过就算如此,也不能靠你康亲王一句话,就一手遮天吧?

    因此毅亲王提出了质疑:“圣上还有这样的旨意?老夫怎么不知道?”

    毅亲王提出这样的异议并不奇怪,当初在跟皇帝详谈平定白炎教的策略的时候,那时候提出的战略,就是用尽量少的资源,尽可能彻底地将白炎教全部扑灭。

    要实现这样的战略目的,就必须要用时间和空间来换取兵力和资源上的不足,否则在上述两个条件下,再增加一个速度上的要求,那就相当于要“多、快、好、省”全部占齐,这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世界上哪有这等好事?

    不料康亲王也有自己的理由:“皇叔不妨想想,皇叔和戴元帅在福建这里打的那么顺手,如果皇上十分满意的话,又何必下旨意来,要我杀入战局呢?这岂不是多此一举?之所以派我来,不就是为了协助二位迅速剿灭白炎教吗?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两位在福建作战打的旷日持久,皇上也怕二位万一失了手,恐怕就与朝廷不利了……”

    康亲王的话,其实毅亲王和戴鸾翔未必完全相信,但是在这背后有一个逻辑,他们却又是不能忽略的。

    那就是毅亲王和戴鸾翔长期带兵在外,并且其中一个是有威望的皇亲国戚,另一个则是皇上还欠着人情的海内第一名将——两个都是绝对的敏感人物。

    若

    不能迅速地解决战斗,而放这两个人在外面带兵,皇帝能放心得了吗?

    老实说,就康亲王的这点兵力和康亲王本人的才能,送到毅亲王和戴鸾翔这边,其实送和不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这难道不也是皇帝摆出来的一种姿态吗?再派一个地位崇高的人带兵过来,就是为了作为牵制和掣肘的!

    眼前的形势,禁不住让戴鸾翔想起了当年的野驴岭一战,那时的用兵和用人也都超脱了纯军事的考虑,而带上了显著的政治色彩。

    甚至可以说,戴鸾翔被临阵免去带兵之职,跟他打仗打的怎么样没有关系;而大起朝廷全军覆没,同戎羌的达利可汗的用兵,也没有最密切的关系;五十万精兵之所以被彻底消灭,与其说是被敌人消灭的,不如说是被朝廷里这些官员消灭的!

    难道一切又要重蹈覆辙?

    皇帝临机将不听话的戴鸾翔和毅亲王从前线换下,换上这个新来的康亲王主持大局,然后康亲王年轻气盛、攻城不利,反而被白炎教抓到可趁之机败为胜,几乎已经被平定了的白炎教重新死灰复燃,一切功亏一篑吗?

    野驴岭一战的失败以及其后两年的赋闲在家,如果说对戴鸾翔有什么经验和教训的话,那就让他知道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无论受到了怎样的责难和挤兑,都必须将军权捏在手里,只有继续掌握了军权,才能掌握对局势的绝对掌控力!

    就算不得不要因此,需要做一些违背自己内心想法的事情,但又能怎样呢?

    至少怎么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何种程度?至少还是受到自己所控制的。

    对于这一点,毅亲王也是赞同的。

    因此两人互相之间猛使了一阵眼色之后,毅亲王最终还是选择了妥协,并且把话说的十分客气:“康亲王果然是皇家之内的少年才俊,要是没有康亲王的提醒,老夫和戴元帅还真悟不到这一点呢!现在康亲王又带了数千大军赶来驰援,现在福州城外已有官军上万之众,而城池围困这么久,城中叛军的士气也已到了最低点,的确是一个攻城的好机会。”

    戴鸾翔也附和道:“不假不假,攻城作战最讲究一个瓜熟蒂落。如今万事俱备,只欠最后一击,那就请康亲王率领大军攻城吧,我等愿效全马之劳。”

    别说,康亲王这人的自知之明还是有一些的,在初到福州之时就经过了萧文明的一阵敲打之后,康亲王也意识到了:就自己的这点军事才能和率领的军队,在福州城下就根本不够看,更没法指挥得动毅亲王手下好比萧文明的这样一班骄兵悍将……

    与其强行把指挥权拿在手里自取其辱,还不如做个顺水推舟的姿态。

    “哎!这是哪里话?本王在两位面前不过是个小字辈,哪敢在这里班门弄斧?要不我们看还是按照原来的,由皇叔坐镇,戴元帅中指挥,我等齐心协力,一道把福州城攻下来,也不至于辜负了圣上的期望。”

    这番话说的是很漂亮了,并且给足了在

    场两位的面子。

    既然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那就没什么好再多谈的了,打吧,这就攻打福州城吧。

    如果按照之前攻打南平和蒲城的经验,官军是要先散布消息,动摇城中守卫的军心,吓得他们四散奔逃,同时打开城门就可以趁虚而入了。

    但是攻打福州城肯定是不能这样做的,因为白炎教两个首脑人物在城里的概率不低,要是这样做的话,十有八九会被他们跑掉的。

    所以攻打城池的方法就只剩下一个——先封闭出路,再强行攻打下来,不让其中的白炎教徒跑掉任何一个,等打下城池再慢慢鉴别,这样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现在官军一共聚集了一万多人马,按照毅亲王的说法,兵力是足够的。

    但这种“足够”也仅仅是满足了最低要求而已,离做到游刃有余,还差着好大一截,不过勉强够用而已。

    但是既然已经下定了攻城的决心,那就必须克服困难、排除万难,不能有半分动摇!

    于是两位亲王和戴鸾翔以及萧文明商议下来,制定下了这样的部署。

    由康亲王率领所部四千多人作为主力,攻打福州南门;萧文明率领萧家军等苏州府的屯田兵攻打西门;戴鸾翔率领衢州府以及在福建本地招募的人马两千多人攻打东门;而剩余的一千人左右,则由毅亲王统率,在北门这里守候,却并不攻击城墙,只用来围堵从城里跑出来的败军。

    这就是围三缺一之计。

    攻打城池一定要留出一条逃生的通道,否则守城的人见没有生路,就会顽抗到底;留下一线生机,他们抵抗的意志就会薄弱许多,对攻击的一方而言,作战的压力也就会小很多。

    于是在康亲王到来的第二天,所有部队都已运动到了指定的方向。

    到第三天清早,人马酒足饭饱之时,但听战鼓齐鸣,攻打福州的战役终于揭开了帷幕!

    福州的城墙并不高大,同金陵城的城墙固然无完全无法相提并论,比苏州城的还要差一些,也就比萧文明所在的临海县城稍好一些而已。

    但是再羸弱的城墙那也是城墙啊,那也是砖砌石垒的,不是想打就能打下来的,就是用牙啃都啃不下来。

    老实说,现在官军攻打福州的准备并没有完全做好,手里的攻城器械不过是一些云梯而已,所谓的云梯也就是些更高的楼梯,比一般的楼梯稍微结实一点而已,算不上是什么可以改变战争面貌的新式武器。

    用这种方法攻城,还是需要大量的兵丁爬在云梯上面,慢慢攀登城墙,而城墙上的守军则有居高临下的绝对优势,可以用各种方法对付艰难蠕动的攻城部队。

    用这种方法攻打坚固的城墙,无论攻城的队伍如何的英勇善战,都不可能避免损失,萧文明手下的萧家军,一个一个都是他的宝贝疙瘩,萧文明可舍不得用来做炮灰……

    至于让其他苏州府的弟兄填坑当挡箭牌,这种事情萧文明也做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