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科幻灵异 > 别慌!农门肥妻她有物资空间 > 第86章:齐上学堂

第86章:齐上学堂

                      正月十六日一早,方至诚起床架好牛车,准备送小磊去学堂,顺便送方新桃回家。

    三里村没有学堂,最近的学堂在双林村和平良村中间,走路要走一个半小时,孩子小便得早送晚接。

    不过如今村里隔日便要去县里百食园送笋,倒也能配合着送孩子。

    考上童生以后,许多人会选择去县里进学,毕竟村塾的老夫子也不过就是个童生而已。

    村里今年去读书的孩子一共有四人,小磊、小虎、小七,还有李光智。

    这已经是三里村近年来的大事了,因为大家一致认为村里能读得起书的不过就是李村正一家而已。

    他们暗想,这小磊也罢了,谁叫他嫂子如今交好运。

    可这小虎和小七又是怎么回事?

    其实小虎娘对小虎要不要去读书一事一直没拿定主意,但听了杨初意一番分析,又想着做米花时得了些钱,便咬咬牙送他去。

    机会父母给了,争不争气全看孩子自己,说好到时候谁也别埋怨谁。

    小七和小虎是两堂兄弟,黄老大又听见李观庆说小七比小虎学得还要好些,便拍板说也要一起去。

    读书首先意味着花钱,拜师礼便要准备五条干肉、两盒点心和一丈布头给先生。

    束脩八十文,另外,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学东(学生家长)要给先生送节敬。

    穷人不送孩子读书,除了没钱,还有那种孩子读书一朝中举飞黄腾达的好事不会落在自己儿子身上,不如老实种地的心理。

    不少人还说风凉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他老子娘都是这样那样的,他读书能有什么出息,不过白费钱罢了。

    这些人此时哪里知道,有一天,他们将会为今天自己的言词迎来一个响亮的巴掌。

    今日要去拜师行礼,家中要有长辈跟去才行。

    杨初意全权交给方至诚解决,自己则要在家干活。

    小猪仔已经从刘启明家拿回来了,小鸡仔村中有位婶婆恰好要卖,她也就顺势买了过来,所以家里也要有人干活才行啊。

    等他们出了门,杨初意跟小宁也去地里干活了。

    小宁割草,杨初意给即将种花生的地起垄。

    小宁疑惑问道“嫂子,这花生不都是平地种的吗?为什么要垄土啊?”

    “平地种也行,就是拔花生的时候常常会有花生落在地里,还是起垄更方便管理些。”

    小宁点头,“收花生后还要来地里仔细检查才行呢,有时来晚了,它们都发芽了。”

    杨初意笑了,“可心疼吧?不过花生嫩芽也是可以吃的。”

    “脆脆的,甜甜的。”

    小宁说完便道“嫂子我先回去了,家里还有活呢。”

    杨初意叮嘱她,“你还小,不能做重活,不然以后长不高。听嫂子话,扫扫地便成了。”

    小宁数了数手指,“家里没什么重活啦,二哥早起煮了猪食,出门前也喂了猪,牛棚也打扫过了,连衣服都洗了,我回去就是喂鸡和扫地。”

    “那也是,叫上追风给你一起回去吧,有它陪你你便不怕了。”

    小宁点点头,起身喊了一声追风。

    只一声,便让不知低头嗅着什么的追风奔跑而来,姿态飘逸潇洒得不像话。

    杨初意低头忙活,直到太阳高升,照得人背部发烫,她这才停下。

    溪边洗洗手,再挑一担水回家。

    麻脸寡妇瞥了她一眼,满脸不屑道“一担水合起来都不满一桶,装什么勤快!”

    杨初意朝她婆婆好婆说道“好婆,您儿媳妇出门干活还穿新衣呐,她之前才说过穿新衣便是要去会小郎君,您这都不管的吗?”

    说完就走,也不管两婆媳那吃人的眼神。

    杨初意到家时发现小宁正在洗菜,凑近一瞧,原来是一大把野藠头。

    “去哪找的小野藠头啊?”

    “啊?这是野蒜啊。我正好碰见刘婶出门找菜,便跟着去了。今天就挖了这么点,嫂子喜欢吃的话我下次多挖点回来。”

    “野蒜好吃,但现在还太小了,等蒜头大些才好。”杨初意把担子放下,提桶把水倒进缸里。

    “可那时候叶子都老了。”

    “我喜欢吃根。”

    这藠头呢,有的人喜欢吃叶,有人喜欢吃根。

    杨初意属于后者,藠头拿来腌制成酸辣或酸甜口味的,别提多好吃了。

    两人正说着话呢,便看见方至诚进门了,还没等杨初意问,他便主动交代个清楚。

    “原本说让小磊小虎和小七交钱在学堂吃午饭,李叔硬是让他们跟小智去他女婿那吃。秋姐和姐夫热情得很,我们推辞不过,便答应了。”

    杨初意点头,“秋姐怕是心里还记着当日小宝的事呢。这样也行,自己家煮的伙食能好些,若他们私下贴补孩子吃了好的,我们即便不加钱,备些食材给他们也使得。”

    方至诚将牛赶进牛棚,然后去舀水洗手,顺便洗了把脸。

    杨初意将小宁洗好的野蒜拿进厨房,取下一块腊肉洗净放锅里先煮软,然后开始切野蒜。

    方至诚跟了进来,想接过活计,被杨初意避开了。

    他只好去灶前看火,坐下后才继续说道“我们半路上和胡雷撞个正着。”

    杨初意回头看他,“哪里的半路?”

    方至诚精准说出“出梧桐村后再走四里地的地方。”

    胡雷他们村和双林村很近,双林村在外头,他们双洞村要更往里一些。

    杨初意幽幽冷笑,“他是不是说昨日不来是想让三妹跟我们过个节,好团圆团圆,乐呵乐呵啊?”

    “一字不差。”

    方至诚起身给她拿碟子装菜,一本正经夸道“意娘你怎么这么厉害?!”

    这么一板一眼的夸人实在是有些好笑,杨初意赶人出门,“去去去,去把被子拿出来晒一晒。”

    “好。”方至诚面色如常,出了厨房门便把小宁叫到了房里,过了好一会才一脸轻松的开始晒被子。

    中午餐桌上那道野蒜炒腊肉让杨初意克制不住多吃了两块。

    小宁更是直言道“嫂子就是不爱吃正经的菜,偏爱吃野菜。”

    野菜大多苦涩,从前是食不裹腹的穷人家吃的,有条件的人家都想吃些脆甜的菜。

    杨初意爱吃野菜大抵是因为野菜总伴随着“绿色无污染,天然又健康”的头衔吧。

    不过来这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完全不需要担心食品安全问题。

    杨初意夹了一筷子凉拌车前草嫩芽,玩笑道“是啊,你最正经了,赶紧正经吃饭正经午睡去吧。”

    小宁忙堆起笑脸讨好道“好,我睡饱了又去帮嫂子找不正经,呃,不是,找野菜。”

    杨初意心中欢喜,“小宁真好,嫂子有你这么乖巧懂事的妹妹真是幸福得不得了。”

    小宁腼腆笑了。

    方至诚不说话,默默将她的喜好暗暗记在心里。

    傍晚小磊到家时,家人关切询问了他一番学堂的情况。

    小磊只说都好,夫子虽爱罚人,但同窗很好相处。

    又笑说秋姐一家很是热情,小宝很可爱,小宝的叔叔厨艺还不错等等。

    方家这头温馨和乐,胡家那边却是别样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