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 第一百八十二章 并州行

第一百八十二章 并州行

    涿县去陇关最好走的一条路就是南下常山国,走井陉去太原郡,顺汾水南下河东郡,再转道西南过长安至陇关,全程两千四百余里。

    腊月二十二,调轲比能一千鲜卑突骑,调阎柔一千五百乌桓突骑,&nbp;&nbp;调越骑营五百轻骑,再加上五百宿卫,共计三千五百骑兵,四千匹战马,三千五百匹驮马,在涿县聚齐。

    这是他准备带去凉州的部队,&nbp;&nbp;都是用熟了的骑卒,他才不会带着一支随时能够叛乱的人马远征,拿小命开玩笑的事情,尽量少做。

    出征的战将,由赵云、史阿护卫安全,徐荣作参军,他在凉州从军多年,地形和风俗都熟。

    轲比能负责统领鲜卑突骑。

    调张郃统领乌桓突骑。

    太史慈负责统领越骑营五百轻骑。

    留崔奕统管大军,镇守家园。甄逸为主,田畴为辅,管理民政。

    中平三年,正月初三,天气转暖。

    刘襄率三千五百骑兵过紫荆关走蒲阴径,经飞狐道,直入并州雁门。

    目标张辽张文远。

    去年年初以幽州刺史的名义征辟,结果被拒了,&nbp;&nbp;怕坏了名声,刘襄不能拿他怎么样。

    现在手持朝廷诏令,征召张辽从军,他敢拒绝,&nbp;&nbp;刘襄就敢杀他全家。

    再过一年半载,张辽就会被丁原征辟,送到何进手下,然后会被董卓收编,放入吕布麾下。

    这经历,真坎坷,刘襄准备发发慈悲,给他打上自己的记号,挽救他的职业生涯。

    大军进入雁门郡,绕过夏屋山,顺??水逆流而上,来到了马邑县。

    这里就是张辽的家乡。

    为表诚意,刘襄亲自登门拜访,虽然心里发狠,但表面上还是一副求贤若渴的样子,征召过来是要用其才能,不是树敌找不自在的。

    张辽在马邑挺有名气,县中之人都夸赞其勇武,又听说他们家都挺能打的。刘襄看着黄土磊成的围墙,&nbp;&nbp;灰突突的院落,&nbp;&nbp;估计张家属于穷横穷横的那一波人。

    平难中郎将,幽州刺史,渌水亭侯,亲自登门拜访,携带礼物在门外等候,做足了礼仪,给足了面子。

    张家所有成丁男子,二十余人迎出门外,跪伏在地,大礼参拜。

    族长张迈热泪盈眶“使君如此礼遇,张家上下感念恩德,但有驱使,绝不违逆。”

    汉人讲颜面,刘襄征辟在前,登门在后,尊礼守仪,在这个阶级森严的封建社会,没几个大人物能做到。

    张辽今年十八,按现代的算法是十七周岁,原是因为年纪小,不想离开家乡去幽州闯荡。

    现在也是感动万分,刘襄这种礼贤下士的做法,他以前可没见过,年纪轻阅历浅容易被忽悠,说话都带着颤音“使君如此看重,辽甘为鹰犬,以供驱使,凡有所命,履汤蹈火,死不旋踵!”

    刘襄赶紧扶起众人。

    “快快请起,怎可如此折节,吾虽远在幽州,却也听得张君勇武之名,去年派人征辟,只因职责在身,不能入并州拜会,实为遗憾。”

    张辽刚要解释为何拒绝征辟,刘襄一把抓住他的手,打断了他的话语,现在不是提拒绝征辟的时候,趁热打铁的说道“今年奉陛下诏令,带兵去凉州平叛,路过太原,便特意绕路来此,见一见雁门张辽的风采。”

    张辽更感动了,太原到马邑四百多里,一路穿山过水,可不好走。

    想了想家中境遇,父亲早年曾为县吏,那时家中还算兴旺,可胡人南下劫掠,父亲遇难,之后就一年不如一年。

    雁门已成胡人肆虐之地,家中也就越来越窘迫,如此下去,败落不远。现在得蒙刘使君看重,入其麾下必得重用,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

    想到此处,他双手作揖,一躬到底“雁门张辽,愿为主公效死,求主公收纳。”

    刘襄发自内心的笑了,这个结果不错,双手捋顺衣袍,郑重的回了一礼“得张君相助,吾如虎添翼,愿与君携手,永不相负。”

    张家众人都很高兴,杀羊沽酒,制备宴席,款待刘襄。

    族长张迈豪爽过人,菜还没动就把刘襄灌倒了。

    第二天,刘襄在军营中醒来,张辽已经带着几个族亲,二十来个伙伴,在辕门处等候。

    任命张辽为军司马,统领五百乌桓突骑,归属张郃统管。

    大军不再耽误时间,当天就启程南下,绕过累头山,在楼烦进入长城以内,沿句注山山脚行进,准备过原平县南下,去太原郡郡治晋阳,在那里接收补给,然后沿河南下。

    若不是马匹太多,是能坐船直下临汾的,会节省很多体力。

    朝廷调兵,行进路线,在哪里补给,都是规划好的,不能由着大军四处抢掠,不想做叛贼就得听话。

    他绕路马邑,就是打个擦边球,不走南边的井陉,反而走北面的蒲阴径,也就是不想现在打上谷,否则可以走最北面的军都径。

    三千五百骑兵一路行进,多放斥候,沿路打探地形水文,张辽从军几日,越发佩服,能将胡骑约束得令行禁止,主公当真是明军略之人。

    胡人什么样,生活在雁门的张辽太清楚了,想用军纪约束他们,得下大力气,一般人可带不了胡骑。

    主公却如臂使指,快速行军之时,斥候探查往来不断,即便已入长城,也绝不放松警惕,真名将也。

    张辽不知道具体情况,这些胡骑有很大一部分是加入安平军一年以上的老兵,有些甚至是起兵时的元从部队,那些鲜卑突骑也是跟随大军与北军精锐力战的老人。

    他们再有一年多就能录入汉籍,成为汉人,平时补给不缺,训练严格,十七禁五十四斩都能用汉话熟练背诵。

    有他们带着,其余胡人自然有样学样。

    刘襄又善待士卒,未来有利益勾着,现在有军纪约束,身上穿着夹袄御寒,肚子能天天吃饱,还时不时的有鱼、肉改善伙食,这待遇哪里找去?他们的犯罪成本太高,自然愿意遵守纪律。

    时间一长,就养成服从命令的习惯了。

    至于多放斥候的事情。

    刘襄一出幽州,大军就进入了战备状态,随时能够作战。

    军中还带着几个擅长书画,明晰山水的书吏,沿途记录地形、山水、道路、城关,为以后出兵并州做准备。

    在别人眼里,并州山多水少,土地贫瘠,难以养育生民,可在刘襄眼里,这里遍地的矿藏,处处都有宝贝。

    越看越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