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历史军事 > 农门状元 > 第712章 该来的战事

第712章 该来的战事

    背叛的人,终究也会被人背叛。

    阿史那贺鲁杀泥熟匐的时候,不知有没有想过会有这一日。

    夜幕来临,杀戮仍在继续。

    阿史那贺鲁当机立断,在辽东府兵的保护下且战且退……他们现在的位置距离营州较近,往营州方向撤离!

    可惜的是,从辽东交易的货物和好马,都便宜对方了。

    夜晚不是打仗的好时间,一路奔逃,厮杀声渐渐停歇,血腥味也越来越淡。

    五百府兵是精挑细选的,虽经历一场伏击战,几乎人人身上都带了伤,还能保持镇定。

    李敬业中了一箭,坚持了一夜终于扛不住,倒在了地上。

    “郎君!”

    李思文安排的亲卫立刻扶起他,语气焦灼。

    阿史那贺鲁闻声过来:“要给他拔箭、包扎伤口。”

    他沉着地割开李敬业后背的衣服,手一用力,将箭矢拔出,立刻敷上随身携带的药粉。

    李敬业闷哼了一声,睁了睁眼又重新晕过去。

    其他人互相包扎伤口,贺鲁自己也受了伤。

    黎明的浓雾中响起野狼的嚎叫。

    春日是躁动的季节,动物比人更敏锐,血腥味吸引了饥饿的野兽。

    “这里不能久留!”贺鲁骑上马,不顾伤痛继续向营州方向赶去。

    营州司马唐璿,跟赵全是好友……到了营州,他们就安全了。

    …………

    阿史那贺鲁回程遇袭的消息传到辽东城。

    七郎几乎原地跳起,抓住报信的人连声问:“我方损失如何?敌人可追击到营州?阿史那都护可好?”

    报信的士兵连忙汇报……

    先说了护卫府兵的伤亡,接着说:“阿史那都护轻伤,恳请营州司马立即追击叛军。唐司马派兵追了出去,但敌人已向草原腹地逃窜。”

    李思文也赶了过来,听到侄子李敬业受伤,脸色难看。

    整个辽东议政厅气氛低沉,如乌云罩顶。

    “跑了?”七郎冷笑,“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立刻将此事上报朝廷,打点兵马准备出征!”

    他只是想送东突厥一场马瘟,不战而屈人之兵,没想到狼子野心,那么心急。

    要战便战!

    辽东府兵秣马厉兵几年,手中的刀枪早已饥渴难耐!

    虽然知道唐璿肯定会快报向朝廷急报,七郎也立刻写奏报送往长安。

    届时是从营州出兵,还是辽东出兵,就等朝廷的诏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朝廷诏令到来之前,他们要做好粮草、战马、武器的准备。

    李思文沉着脸说:“我让人去营州,等敬业的伤好了,就送他回长安。”

    七郎点点头:“他这回也得到历练了……那些马被东突厥人抢了去,倒也正好,马瘟的事按计划实施。”

    这一两年,辽东派人到东突厥部收购羊毛兔皮,安插了好些内奸探子。

    就看看是道高一尺,还是魔高一丈。

    七郎拍了拍李思文的肩膀:“我们对突厥终有一战,此时爆发,总比留给后世子孙要好。”

    和平是相对的,战争才是贯穿整个王朝的基调。

    李思文想到马瘟计划,对付东突厥更有底气,脸色和缓了些:“都督说得对,能在我们手中了结就最好。”

    谁不想为后世子孙消除隐患,留给他们一个太平盛世呢?

    两人商议了一会儿作战路线,七郎说:“枯莫离还在契丹旧地,若是出兵,肯定要带上契丹部……我疑心他参与了此次叛乱。”

    “届时,就让他阵亡吧。”

    从前需要枯莫离统一契丹八部,如今契丹人已前往熊津江,可以过河拆桥了。

    这一场叛乱对七郎来说,有些突然,却又是意料之中。

    对长安来说,却如平地一个惊雷。

    平定泥熟匐之乱才多久,东突厥部又叛了?

    有人怒骂:“真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朝廷对他们够优厚了!”

    也有人说:“赵全不是巡视北方、会盟大湖震慑各族?怎么东突厥部还是叛乱了?”

    “就是……阿史那贺鲁还跟他称兄道弟。”

    圆润大师名声再好,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更抵不住有心之人带节奏。

    好在和尚也不全是吃素的……离京许久的慈惠禅师回到了长安。

    帮七郎辩护的声音压下了种种质疑。

    “东突厥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历来如此。从前李药师奔袭阴山,一举灭亡东突厥,后来泥熟匐还不是叛了?……难道你要说李药师也不行?”

    李药师战功赫赫,谥号“景武”,陪葬昭陵,人虽死余威在。

    就连同中书门下的李勣,都曾随李药师出征……谁敢质疑他的功绩?

    “再说,叛乱的也不是阿史那贺鲁。东突厥人野性难驯,如何能怪到赵都督头上?”

    “如今应当出兵平叛,一定要把突厥人打疼打怕!”

    这一波节奏,就往征讨东突厥带,一时间长安城百姓都升起了同仇敌忾的战意。

    朝堂之上。

    年轻的皇帝面沉如水,他登基不久,东突厥就叛乱,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叛贼看不起他,认为他是软柿子。

    “朕万国之主,对各族一视同仁,视突厥如我大唐子民。今东突厥部不思圣恩,妄开衅端,着令首恶负荆请罪!”

    “如解患释纷,韬戈偃革,百姓获息肩之愿,无战争之劳。”

    “仍执迷不悟,即令辽东都督出兵,携契丹、靺鞨诸蕃入草原抄掠。东突厥若有智者,可深思朕言,自求多福。”

    ……勿谓言之不预也!

    识相的赶紧洗干净身子来投降,不然就让赵全攻进你的老巢,打得你哭爹喊娘!

    皇帝对赵全很有信心。

    他把赵全派回辽东,为的就是防范东突厥,如今战事真的来了,倒像是了却一桩心事。

    给东突厥部下警告信的同时,朝廷下令辽东都督征召周边各部族,伺机进军草原!

    皇帝雄心万丈,并不把这一场小叛乱当成多严重的事。

    五月,他还低调地接了一个人进宫。

    那个人,是他从少年时就开始动心,朝思暮想的人。

    武二娘子虽进了宫,一时没有封号,朝中上下也不过问。

    王皇后也不介意……横竖她有家族依靠,又有嫡子,谁也越不过她!有个人分薄萧淑妃的宠爱很不错。

    罗乔得到消息后,终于回过神来。

    先帝的嫔妃武才人?她曾听说武才人驯马的事,难道说皇帝喜欢的是这一类?

    哎呀!

    早知道她装什么贤良,应该发挥罗家驯兽的天赋才是。

    陛下你看看我,为了你,我驯狮子也是可以的~~

    后宫的小风波,和国之大事相比,根本不算什么。

    东突厥叛乱,还要防范西突厥,那可关系到大唐对西域的统治!

    所幸,龟兹令刘植传回消息,阿史那胭脂率领三千部属,成功压制住西突厥部,斩杀了东突厥智者派去的人。

    将一场叛乱镇压于初期!

    朝臣们松了口气,赞道:“把阿史那贺鲁调往东突厥,让刘植娶阿史那胭脂,先帝真是英明!”

    “这是赵全的建议,也是他把阿史那贺鲁带走。”

    东突厥一地动乱,总比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要好!

    不管喜不喜欢赵全的人,此时内心都是佩服的……

    若论目光长远,还是辽东都督赵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