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治元纪事 > 第四十二章 寻迹(一)

第四十二章 寻迹(一)

    赵云衿当然知道平康坊是个什么地方,那里有北曲、中曲和南曲,是长安城中顶有名的销金窟。在这三曲之中,数北曲的妓女天资最差,她们的地位比较低,与之来往的大多是平民百姓、落魄书生之类;而中曲和南曲之中则皆是优妓,她们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平日里交往的也皆是仕宦乡绅、达官显贵。

    不仅如此,平康坊还是长安城的消息中枢。它靠近皇城,紧邻东市,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引得不少朝中大员将自家宅邸建在平康坊内。

    因此,只要足够有手段,无论是明面上的消息,还是暗地里的消息,都可以在那里打听得到,而这也正是节度使们将自己的留后院建在平康坊内的原因之一。

    想到这里,赵云衿又看了看手中的木牌。这上面刻着“平康坊”和“中曲”的字样,显然是与妓女有关,可她不太明白,这么一块小小的木牌究竟有什么用呢?

    横竖想不出答案,赵云衿便将疑惑的目光投向沈时溪,希望得到解答。

    沈时溪见赵云衿面露困惑,便说道:“这个木牌是我从魏执的遗物中找到的,它叫做‘思恩客’。一般来说,妓馆的虔婆会将这种木牌颁给熟客,熟客凭此便可直入相熟的姑娘房中。”

    “这么说来,魏执是中曲的常客了。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与他亲近的姑娘,说不定就能从那姑娘的嘴里打听到魏执的消息。”赵云衿分析道。

    沈时溪应道:“理当是如此。只是中曲之中的姑娘甚多,且皆由虔婆管着,若是一家一家去问,未免过于浪费时辰。”

    赵云衿见沈时溪似乎已有对策,便问道:“沈将军,你可是想到了什么省时的法子?”

    沈时溪点头答道:“我听闻在平康坊中住着一个叫唐裕的人,他消息灵通,无论大事小情都能向他打听到。我想,我们可以去唐裕那里找找答案。”

    赵云衿赞同道:“这是个好主意。回头寻个时间,我们一起去找唐裕问问。”

    “择日不如撞日,就今天去吧。”沈时溪建议道。

    “今天?”赵云衿向窗外望去,见此时的日头已经沉下去大半,便问道,“还有一个时辰就要宵禁了,来得及吗?”

    沈时溪没答话,反而问道:“如今已是日入时分,你可有听到东西二市闭市的鼓声?”

    赵云衿闻言,便竖起耳朵仔细听了一会儿,这才发现在满街喧闹的声响之中,竟连一丝鼓声都没有。

    奇怪了,务本坊离东市挺近,没道理听不见鼓声啊。赵云衿这样想着,便皱起眉头疑惑道:“咦,我怎么没听到鼓声,难道我的耳朵已经这么不灵光了?”

    见到赵云衿现出一副自我怀疑的样子,沈时溪便含笑提醒道:“你忘了吗,今日太后大寿,至尊特许暂弛宵禁,你自然不会听到鼓声了。”

    “对哦,我居然把这事儿给忘了。”经沈时溪这么一提醒,赵云衿便想起自己确实听说过今日是太后七十大寿的日子。

    她一想到今日没有宵禁,能在夜间查案,不由得露出期待的神情,对沈时溪说道:“那我们即刻动身吧。”

    为了方便,沈时溪先是将马匹托给清和楼的人看护,之后就领着赵云衿步行前往平康坊。

    平康坊虽说是坊,可其中的布局与其他各坊并不相同。其中最特别的一点,就在于它的东北角上有三条宽敞的曲巷,被称为北曲、中曲和南曲。

    二人甫一踏进平康坊的西门,就听到有丝竹之声从远处飘来。仔细一听,便能发现各种不同的曲调正在空气中相互纠缠,其间还夹杂着女子的低吟浅唱。可以想见,此时的三曲之内是何等繁华。

    赵云衿对平康坊早有耳闻,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来见识一番。如今来了这里,她自然是要好好看看的。

    不知是否是暂弛宵禁的缘故,赵云衿觉得此刻的平康坊热闹得很:在坊内宽敞的道路上,车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车上大多载着盛装丽人,她们打扮精致,衣衫华美,直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除了车马,路上还有相伴而行的男男女女,其中亦不乏携妓出游者。

    或许是在这条路上经过的佳人太多,就连坊内的空气中都弥漫着脂粉的香气。这香气令得专心于欣赏美人的赵云衿鼻头发痒,她以袖掩鼻,连打了几个喷嚏才得以舒缓。

    赵云衿的喷嚏声引得沈时溪偏头来看,他见赵云衿掩着鼻子不停地打喷嚏,便关心道:“可是着了凉?”

    赵云衿缓了缓,才摇头答道:“不是,是这里的脂粉气太杂了,我闻着不舒服。”

    沈时溪见赵云衿虽然抱怨着这里的脂粉气太杂,可她的目光却依然在各色女子身上流连,不由得笑道:“赵司直,我们走快些,过了这段路就好了。”

    “嗯。”赵云衿点点头,颇为不舍地收回自己投向香车美女的目光,跟着沈时溪快步向前走去。

    二人一路向东,路过十数间堂皇的宅邸,之后便拐进一条小巷,又往南走了数百米。

    一直走到暮色四合,丝竹之声渐远,沈时溪才在一扇门前停下,说道:“就是这里了。”

    在夜幕之下,赵云衿只觉得此处灯火阑珊,颇为僻静。她见到这里大门紧闭,周围黑漆漆的,只有屋檐下还亮着两盏红灯笼。

    借着从灯笼中透出的烛光,能看到门上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唐家书肆”四个字。

    赵云衿好奇地问道:“唐裕还开了间书肆?”

    “唐裕在此开书肆是假,搜集情报是真。”沈时溪向赵云衿解释完,便用右手握住门上的铜制圆环,在门上用力叩击三下,随后朝门内喊道,“唐五郎,开门。”

    唐裕在家中排行第五,大家都习惯称他为唐五郎。因而在这平康坊之中,或许有人不晓得“唐裕”是何人,但绝对没有人不知道“唐五郎”。

    沈时溪的话音刚落,门内便有了响动,随后,一个男子的声音从门内由远及近地传来:“来了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