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借道汉堡 > 第六章 世界第八奇景

第六章 世界第八奇景

    第六章 世界第八奇景

    一克里姆林宫的钟声

    六月二十九日。

    午饭后,我们乘车再次来到莫斯科的最中心—博罗维茨基山岗,这里就是克里姆林宫了!

    克里姆林宫是世界五大宫殿之一。另外四座是中国的故宫,法国的凡尔赛宫,英国的白金汉宫和美国的白宫。

    克里姆林宫南临莫斯科河,西北是亚历山大罗夫斯基花园,东南与红场相连。它那高大坚固的宫墙、宏伟的钟楼、金顶的教堂、古老的楼阁和宫殿构成了一组无比美丽而雄伟的艺术建筑群。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是历史瑰宝,是文化和艺术古迹的宝库,享有“世界第八奇景”得盛誉!它也是俄罗斯国家的象征!

    克里姆林宫,俄罗斯语的意思是内城,蒙古语为堡垒。说得都很准确。八百多年前,一个叫尤里·多尔哥鲁基的大公,在莫斯科河畔的博罗维茨基山上这块小小的三角形土地上,用松木建起了一个小小的堡垒。这就是今天的克里姆林宫。随后,大公又带着他的居民,用白石头修建了城墙保护罩。再随后,又开始在城墙周围建造塔楼。折腾了几百年,堡垒折腾成了内城,内城折腾成了皇宫。城墙自然而然成了宫墙。

    而如今,正如一则俄罗斯谚语所说,“莫斯科大地上,惟见克里姆林宫高耸,克里姆林宫上,惟见遥遥苍穹。”二十多座塔楼参差错落地矗立在厚六米、高十四米、长两公里多的三角形宫墙的三边上,高大壮美。其中最壮观、最漂亮的要属东侧宫墙正中间那座七十一米高,带有自鸣钟的救世主塔了。

    救世主塔也叫斯巴斯克塔,是克里姆林宫的一号大门,不仅历代沙皇由此进出,当今总统、政府要员和贵宾也从这儿出入。传说,过去所有从这里进门的人要脱帽,否则就会被罚鞠躬五十次。

    斯巴斯克塔上的自鸣钟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了。表盘的直径六米,时针臂长三米。刚制作时是不能演奏音乐的。若干年后,工匠们安装了新的钟表。巨大的天蓝色表盘上呈现着银色的星星、月亮、月份和数字。表盘围绕着太阳旋转,而阳光的光线则指向时间。这架大钟非常漂亮,所有的外国人都羡慕不已。后来这架古钟坏了。沙皇彼得大帝命令从荷兰运来一架超级报时钟。从此,斯巴斯基钟楼上流淌出了悦耳的钟声,让莫斯科人陶醉在德国的古典乐曲之中。现在的大钟,是莫斯科钟表厂制造的。它不再演奏外国音乐,每天四次演奏圣歌《我主荣耀》。国庆庆典的时候,演奏《主显圣容进行曲》。

    十月革命时,大钟遭到炮击,机械部分损毁严重,音乐停奏。列宁下令修复,重新制作了表盘,还使用二十八公斤黄金给轮箍、数码、时针镀了金。从此,《国际歌》的旋律开始在莫斯科的上空回荡。但是,由于音乐装置没有彻底修好,只演奏了不长时间就停止了。鸣钟只能每隔一小时和每隔二十五分钟敲出咚咚的响声。

    在苏联解体后的动荡岁月里,这座几百岁的长寿古钟不再出声,只是默默地倾听着红场上不断传出的新的国歌声……

    直到一九九一年,莫斯科对大钟进行了大规模的维修。而国歌也又一次进行了“维修”。维修后的大钟,报出的时刻极为精准,而它演奏的乐曲,也成了魔法般的绕耳之音。

    一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国体三次更迭,呈现出从未有过的跌宕起伏。斯巴斯克塔上的自鸣钟和它演奏的乐曲直接见证了、并继续见证着这些变革。

    二没有打响过的炮王,没有敲响过的钟王

    在克里姆林宫入口处,我们焦急地等待俄罗斯方面给我们派的导游。

    这里规定,外国旅游团进入克里姆林宫参观,需要俄罗斯导游带领。三十人以下配一名,三十人以上配两名。我们团四十人,要配两名。

    等了半个多小时,一个典型的金发碧眼的俄罗斯胖女人,和一个黑头发白皮肤的高个子女人才姗姗走来。她们胸前挂着俄文证照。导游小杨迎过去和她们叽里咕噜说了几句什么,便让我们在刷票机前排队。

    导游刷完票,我们便跟在两个俄罗斯女人后面进入库塔菲娅塔楼。这是克里姆林宫的入口。经过安检口,从塔楼的木门出来,是一座两侧砌了红砖护栏的高架桥,导游说叫特洛伊桥。在桥上,我们看到两座塔楼正在维修,高高的塔身被绿色的网布遮挡起来,有工人在上面忙碌。

    我们的正前方的宫墙上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塔楼—圣三一城门塔。通过这个塔门就可以进入克里姆林宫了。据说,当年拿破仑也是从这个大门走进的克里姆林宫。

    过安检的时候,我问了身边那个胖子女导游一句什么,才发现她竟然一句中国话都听不懂,更谈不上说了,真不明白给我们派这俩白痴干什么!小杨说,为了钱!旅游团要给她们付费的,而且不菲!哈哈,看来哪里的人对钱都情有独钟哦!

    进宫后首先是一个青石铺地的广场。广场对面是俄罗斯政府办公区域,不对游客开放。远远望去,克里姆林宫的主体宫殿,二层的大克里姆林宫并不起眼,宫的正中是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阁楼,上有高出主建筑物的紫铜圆顶,并立有旗杆,据说只有节日才升起国旗。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在这里办公。我看到,楼前大门外,有几名穿制服的警卫走来走去。一条石板路把游人隔开。没有隔离线,但路上有人值守。游人只能在路旁远看,不能走到路上去,如果你进入道路,值守的人会示意你离开。

    石板路右边,我看到一个现代的方形建筑。俄罗斯双头鹰国徽高高地挂在正上方。它是赫鲁晓夫掌权时期建的克里姆林宫大礼堂,也叫杜马大厦,会议大厦。原苏共二十二大以后的历届党代会以及现在俄罗斯的重要会议、节日庆典和颁奖授勋都在这里举行。当然,普通民众也可以在这里欣赏高水平的芭蕾舞、聆听音乐会和观看时装表演。由于大厦的建筑风格与克里姆林宫的古老的建筑物格格不入,极不谐调,从建成之日起,就备受俄罗斯人的争议,甚至有人挖苦说它是一个骨灰盒。

    再往前走,广场右手边陈列着数百门铜炮,都是俄军缴获的拿破仑大军的战利品。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炮王和钟王。滑稽的是,堪称世界最大的炮,从未打响过;堪称世界最大的钟,也从未敲响过!

    炮王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五八六年伊凡四世—雷帝之子费多尔沙皇时代铸造成功的。炮重四十吨,炮口直径将近一米。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两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当初设计时是礼仪用炮,是用来显威风的,根本没指望它能打响。但有资料说,一九八零年大炮修复时,发现炮膛里竟然有火药燃烧过的遗迹。如果从来没有打响过,这火药又作何解释呢?

    不过,打没打响过已经不重要了。这世界上本来就有很多是是非非,很多疑疑惑惑,谁又能说的明白?

    钟王,当之无愧。它重二百二十吨,直径将近七米,六米多高,声传五十公里。它比北京的永乐大钟重四倍半。二百多名俄罗斯工匠花了两年时间才铸成。它是俄国铸造工艺的纪念碑,据说当时为了得到最佳音色,除用铜和锡外,还加了几公斤金和银。钟上铸有沙皇阿列克谢伊和皇后安娜的像,以及浮雕、神像、人像和题词等。铸造成功两年后,宫内失火,大家浇水救火,青铜大钟受热后骤然泼水降温,崩掉了一块。崩掉的残片就靠在旁边,有十一吨重。大火之后就再也敲不响了。不过,作为世界最大的青铜钟,雕饰精美,仍然吸引了众多游客争相与它合影。我们也在这里照了好多像。

    钟王旁边,是白石头建成的伊万大帝钟塔楼。楼高八十一米。金顶。外貌呈八面棱体层叠状。每一棱面的拱形窗口,都置有自鸣钟。过去是莫斯科的最高点。如果沿钟塔楼台阶而上,登入塔楼之顶,莫斯科全景便可一览无余。楼内悬挂着十几个大小古钟。每当钟声敲响,很远很远都能听到。

    三美丽的教堂群

    离开钟王,就到了克里姆林宫唯一对游客开放的教堂区了。这里,也是克里姆林宫最大的看点。

    克里姆林宫是以教堂为主组成的建筑群。站在红石铺成的中央教堂广场上,杨导给我们逐一介绍了广场四周的四座教堂。它们是十二使徒教堂,也叫大天使教堂;圣母升天教堂,又叫乌斯宾斯基教堂;天使报喜教堂和圣弥额尔教堂。这四座教堂,建筑风格各异,但都庄严华丽,是克里姆林宫的一道亮丽风景。

    今天天气格外亮丽,夏日灿烂的阳光在教堂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金顶上跳着舞蹈,金顶上高高矗立的金色十字架在蓝天白云下熠熠闪光。广场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接踵而来,每一个人无不为这美丽的奶白色建筑群而惊叹。

    小杨和俄罗斯女导游带我们首先进入教堂群里最大最重要的圣母升天大教堂参观。

    这是一座坐北朝南最宽大的建筑,它的顶端有五个金色的洋葱头,位于大教堂广场中央,是东正教的中心主教堂。杨导给我们介绍说,圣母升天大教堂巍峨壮观,是克里姆林宫内最古老的东正教教堂,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教堂里面有伊凡雷帝的宝座,画满了圣经故事的壁画,挂着用黄金作框架的神像,点缀着细工镶嵌的壁饰,抬头仰望,令人眩目。圣母升天大教堂严格对称的造型和巨大的五圆顶,体现了当时俄罗斯大公们对中央集权国家的追求和要求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思想。几百年来,它被视作俄罗斯国家最主要的教堂。在这里颁布最重要的国家法令,大公和沙皇在这里登基,后来历代皇帝在这里加冕,此外,俄罗斯正教会大部分牧首和主教都安葬在这里。圣母升天大教堂内部十分宽敞,抬头看去,墙壁上、天棚上、圆柱子上都是画。里面还有一个存放圣像画的收藏库,是俄罗斯最大、最具有艺术价值的圣像画库之一。同时,这里还保留了伊凡雷帝做祈祷的场所和一些独具历史价值的墓室。

    我们还进了第二重要的教堂—大天使教堂。这座教堂有五个拱顶,其中有一个大金顶和四个小银顶。我们看见教堂里面摆着一口口铜棺,这是彼得大帝前莫斯科公国历代帝王的灵柩。杨导介绍说共有四十六口,里面安卧着五十二位大公或沙皇。其中有为俄罗斯统一奠定基础的莫斯科大公—“钱袋子伊凡”;有率领俄罗斯军队在顿河上游打败蒙古“金帐汗国”、第一个拒绝向蒙古人称臣纳贡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有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伊凡四世(伊凡雷帝)和他的三个儿子等等。这些大公和沙皇的遗体原来都安放在白色石棺里,后来又在石棺外面用专门的青铜材料包覆起来,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铜棺材”。

    杨导还说,一九六零年,苏联考古学家打开了伊凡雷帝的棺木,取出尸骸,根据头骨复原了雷帝生前的面貌。

    我们最后进去的是这一群建筑物中的受胎告知教堂。它也是金顶最多的一个,是沙皇家庭日常祈祷用的,也用于皇家婚礼和婴儿受洗礼仪式。

    可惜,这些教堂的内部,都不允许拍照,我无法让大家看到教堂里面极其震撼的一切。而其它任何关于东正教的知识,我又一无所知,一无所懂,只能写这么多了!

    有人告诉我,从南边的小门重新进宫有个珍宝馆,里面分好几个展馆,珍藏着无数奇珍异宝,还有世界上顶级的奢侈品。我想,那里面的大部分应该都是历代沙皇和后来好战又霸道的俄罗斯人从世界各国掠夺来的,不看也罢。免得看到咱们中国的宝贝再生一肚子闲气!

    四列宁小道

    从克里姆林宫旁边的小门出来,是莫斯科河。从河边树丛中望过去,下面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白线划出的机位图清晰可见。那是普京上下班专用的。之前,普京上下班乘汽车,车队经过的街道都要进行交通管制,这引起市民极大的反感甚至游行抗议。于是,普京就改乘直升机了。导游小杨说,即使是现在,普京或者总理梅德韦杰夫出行,也还是要实行临时交通管制。刚才,我们来克里姆林宫的时候被警察挡住,停车让行的就是梅德韦杰夫的车队。不过,仅仅十几分钟就放行了。

    从莫斯科河边右转,有一条石子小路通往不远处的花园。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人们说的“列宁小道”。

    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没不知道列宁是谁。我们这代人却是听着这个伟大的名字长大的。

    列宁,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一八四零年四月二十二日出生在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就是现在的乌里扬诺大斯克。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

    列宁是全世界著名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实践家,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创立者。

    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列宁曾提出,把沙皇俄国抢占的中国的领土归还中国。

    列宁还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这个著名公式,强调只有建立现代化大工业,社会主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列宁的父亲是沙皇俄国从事教育活动的高官,曾获得贵族称号;母亲是教师;哥哥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他们曾经有着富足的生活。但是,因为他们都具有先进的民主主义思想,所以,他们站在历史前进的潮头,坚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列宁的哥哥因为参与刺杀沙皇而被沙皇所杀害。在家庭的影响下,列宁从血的教训中增强了与沙皇专制制度作斗争的决心,并坚定地说“我们不走这条路”!

    有人说,列宁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我觉得这话只说对了一半。

    列宁对二十世纪的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而对他的评价则不是争议的问题。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信奉他、敬仰他,尊他为伟大导师和领袖;而全世界的剥削阶级和专制制度的统治者则对他恨之入骨,视他为魔鬼。他们诅咒他、辱骂他,用极其卑鄙无耻的手段暗杀他。难道这仅仅是争议的问题吗?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伟大的列宁同志常常走出克里姆林宫,在这条碎石子铺成的小道上,低头思谋国家大事,思谋世界大事……后来,因为反动派的暗杀,也因为常年为无产阶级革命大业操劳,列宁的健康受到极大损害,“列宁小道”上不再出现列宁的身影。但是,人民没有忘记这条小道。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都愿意在这条小道上,一边徜徉一边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

    现在,我也走在这花团锦簇、绿树遮掩的幽静的“列宁小道”上。我试图追索列宁同志的身影。可是,不管我怎么用心,脑海中都无法再现小时候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个在工厂里,一手叉腰、一手向上挥舞着,向工人们作激情演讲的列宁的形象。聊以自慰的是,我此刻的脚印也许正印在列宁同志走过的脚印上……

    “列宁小道”两旁的花园里绿树成荫,花坛一个挨着一个。花坛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花园里到处都有供游人休息的长条靠椅。几个七八十岁的俄罗斯老人,静静地坐在靠椅上闭目养神。年轻人在靠椅上聚精会神地读书。每个花坛旁边,都有俄罗斯当地人带着孩子游玩。我们走过的时候,两个穿运动衣的男孩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看得出,这是小哥俩,高个的是哥哥,十来岁;矮个的是弟弟,七八岁。弟弟眯着眼睛,吐吐舌头,把手伸过耳边做了个鬼脸,鼻子两侧褐色的雀斑挤在一起,显得顽皮、可爱。我冲他们举起手机,旁边一头漂亮金发的妈妈急忙过来,夹在他俩中间,一手搂住一个,高兴地让我拍照。我想,如果列宁能看到这些情景,不知会不会感到欣慰?

    听人说,自从列宁因病离开克里姆林宫,住到莫斯科郊外的高尔基别墅起,克里姆林宫至今都会经常出现列宁的“魅影”。一个到克里姆林宫送快件的邮递员,曾碰巧听到一个在克里姆林宫值班的军官不知给谁打电话问:“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列宁自己一个人到克里姆林宫来了吗?我已经查看过了,没有警卫跟着。”一个负责克里姆林宫安全保卫的克格勃也说,他和其他克格勃都曾在夜晚听见列宁书房中传出奇怪的脚步声,和拖拽家具的声音。但是,书房自列宁去世后一直封着,而且有人二十四小时巡逻,是不可能有人进去的。克里姆林宫总管费拉多夫也宣称,自己曾在一九九三年夏天听见过列宁书房中传出声音,听起来就像有人焦虑地在地板上走来走去。而莫斯科州立大学的一个学生居然还说曾在十月广场上看见“列宁”。

    一九二四年一月二十一日,列宁与世长辞。刚刚五十四岁,正是英年。

    我想,他一定是带着很多很多的遗憾走的。

    我还想,如果他再晚走二十年,苏联该是什么模样?世界又该是什么模样?

    当然,世界上没有如果,永远没有。

    五克里姆林宫红星

    沿着“列宁小道”,走过花园,天色暗了下来,我们就要离开克里姆林宫了。抬头再看一眼钟楼上那一闪一闪眨着眼睛的红星,心中涌起一阵依依不舍的情愫。

    再过几个月,到今年十月二十四日,俄罗斯莫斯科的国家标志之一—克里姆林宫钟楼上闪烁的红色五角星就要度过它八十岁的生日了。

    一九三五年,为了纪念十月革命的胜利,苏联政府决定,用红色五角星取代克里姆林宫墙上塔楼顶上标志着沙俄帝国皇权的双头鹰。

    这年十月二十四日,斯巴斯克钟楼楼顶上出现了第一颗直径六米的红色五角星。不久,博罗维茨克钟楼、尼科尔斯克钟楼、特罗伊茨克钟楼、沃多夫兹沃德塔楼上的双头鹰也都被同样大小的红色五角星代替了。从此,红色五角星成了苏联国家新的标志。

    当时,这些红色五角星是用黄铜制成。为了使红星不被风霜雨雪侵蚀,一九三七年,苏联政府又用昂贵的红宝石将这些红星全部替换了。怕它们在强风时折断,工匠们还在红星底部加装了轴承,强风吹来时,红星可以转动。此外,红星里面又装上了灯光装置,夜幕降临时,远远就能看到红星闪闪发光。

    斯巴斯克塔尖上的红色五角星最大,是用超过一吨重的红宝石建造的。但是,二战时,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塔楼上的这些红宝石都被拆下来换了坦克、大炮,为卫国战争作了贡献。从那以后,红色五角星改用红色玻璃替代,一直到现在。在视觉上,红色玻璃的红星与红宝石的红星并无差异。

    八十年来,每一个参观莫斯科的游人都会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拍摄这些红星的照片,作为自己俄国之行的留念。我也在这里拍了很多张照片。

    红星照耀着克里姆林宫,红星照耀着莫斯科,红星照耀着俄罗斯……

    六克里姆林宫在二战中“隐形”

    在俄罗斯国家档案馆里,保存着一张克里姆林宫的图片。图片上用红笔画上了三个圆圈。一个圈的是克里姆林宫一号大楼,就是斯大林的办公地点;一个圈的是大克里姆林宫;还有一个圈的是列宁墓。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军发给轰炸机飞行员的轰炸目标图片。

    当时,德国法西斯把苏联政府机关所在地的克里姆林宫,作为了最主要的轰炸目标,派出一批又一批轰炸机,恨不得把克里姆林宫夷为平地。但是,尽管德军飞行员手里都拿着这张图片,却没有一个人能找到轰炸目标。他们不但找不到三个红圈里的目标,甚至在晴朗无云的天气里,连克里姆林宫的影子都看不见。偌大一个克里姆林宫就像有隐身术,突然之间就消失不见了!所以,一批一批的轰炸机,只能在莫斯科上空狂轰滥炸一番后,灰溜溜的飞走。而此时,斯大林同志仍然在克里姆林宫里,泰然自若地指挥着苏联军民,英勇地反击德国法西斯侵略者。

    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德国轰炸机不知在莫斯科投下了多少炸弹。仅仅在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二年间,德军飞机就向克里姆林宫投掷了一百五十二颗铝热炸弹,十五颗碎片爆破炸弹。首次轰炸时,一颗重二百五十公斤的炸弹落到了大克里姆林宫,却没有爆炸,穿透了屋顶和天花板,落到了地板上。几年里,除一百多名警卫人员牺牲、多间门窗破碎、通信中断外,克里姆林宫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没有引发一次火灾。德国飞机却被击落了很多。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奇迹都是人创造的。创造这个奇迹的是“总魔术师”贝里亚。当时贝里亚是苏联人民委员会副主席。根据斯大林的授意,在战争开始后的三十天里,对克里姆林宫大变魔术,借助颜料和粉末,消除宫内各教堂金顶的闪光,在宫内及附近广场上,布设各种各样的模拟物,精心伪装,迷惑敌人。

    塔楼上的红星和教堂上的十字架被蒙上护套,塔楼和教堂圆顶被漆成黑色,套上麻袋。参照宫墙尺寸,造出各种伪装模型,仿造了红场和马涅日广场的部分轮廓。宫内的房屋都伪装成剧院,一些建筑也被蒙上布顶。克里姆林宫正面建筑原本呈亮黄色,内部建筑顶部多为绿色,而莫斯科市内建筑顶部主要是红色和褐栗色,相比之下,非常显眼。为了迷惑德军,就把所有建筑全部漆成了莫斯科建筑的背景色彩,战后才恢复原貌。

    另外,从博罗维茨大门到救世主塔楼之间,又布设了一条大道。从空中看去,就像一条普通公路。克里姆林宫旁边的莫斯科河弯曲处也改变了惯常的形状,在列茨大桥和大石桥之间,又建造了一个木桥,尽管并无行人在上面行走,但从空中看起来,却像真的一样。列宁墓左边和右边的讲台上也蒙上了巨大的红幅,上方搭建了一个巨大的三层楼房木制模型,从外形上谁都无法辨认出来。著名的一九四一年大阅兵时,这个模型被临时拆除,上午九点整,斯大林走上讲台,发表了五分钟的讲话,受阅红军官兵直接从红场开赴战场。但是,由于阅兵严格保密,负责拍摄斯大林阅兵场景的新闻记录片小组事先没有接到通知,结果错过了斯大林的讲话,只拍摄下了部队受阅场景。一周后,在克里姆林宫一号楼又搭建了列宁墓讲台木制模型,斯大林再次穿上军大衣,戴上大沿军帽,对着镜头,重复了一次著名的阅兵演讲。后来,这个镜头多次被搬上荧幕。不过,观众们并不知道,这并不是斯大林红场阅兵时的“正版”原话。

    在当今电子时代高精武器和现代化侦察系统面前,卫国战争时克里姆林宫的伪装术,只能是“小儿科”,但在当时却非常有效。伪装后,德军对克里姆林宫的空袭次数明显减少,一九四一年只有五次,一九四二年三次,之后一次也没有了。从而,使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得以保存,德国法西斯企图消灭苏联最高领导层的阴谋也未能得逞。

    离开克里姆林宫的时候,夕阳西下,天色渐晚。小杨导游没有忘记安排我们去全俄展览中心,让大巴司机开往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