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借道汉堡 > 第十二章 印象圣彼得堡 第十三章

第十二章 印象圣彼得堡 第十三章

    第十二章印象圣彼得堡

    一滴血教堂

    二零一五年,七月一日。

    吃完早餐,我们先去了滴血教堂。

    还不到七点,早晨的空气格外清冽,沁人肺腑。街上行人很少,车辆也很少。我们乘坐的大巴穿过一条条依偎着蓝色河水的湿漉漉的石板路,来到有名的涅瓦大街。导游指着远处五光十色的一片洋葱头建筑告诉我们,那就是滴血教堂了。

    大巴停在一条河边,后来知道那是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滴血教堂紧挨着运河。河水倒映着教堂花花绿绿的倩影,静静地流淌……

    滴血教堂也叫基督复活教堂、喋血大教堂等等。说起它,还有一个悲烈的故事。

    当年,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去签署君主立宪的法令,路上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暗杀身亡。后来,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他遇刺的地方修建起这座教堂。

    教堂高八十一米,葱头般的圆顶反映了俄国典型的东正教教堂建筑风格。外观轮廓美丽,装饰五彩缤纷,镶嵌着复杂艳丽的彩色图案瓷砖和搪瓷青铜板,与附近的古典式建筑物成鲜明对比,和我们在莫斯科红场看到的著名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一样娇艳秀丽。二战时,列宁格勒被德国军队围困,引发严重的饥荒,教堂被用作蔬菜仓库,因此得到了绰号“马铃薯上的救主”。据说,教堂内部有七千五百平方米马赛克,是由意大利产的不同颜色大理石及俄国产的宝石精致加工而成。可惜,我们只是围着教堂拍了些照片就离开了。

    二 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

    接着,我们来到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这座大教堂和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大教堂前的广场上,耸立着沙皇尼古拉一世铜像。铜像基座上雕塑了四个神话故事中的四个人物,分别代表着信念、智慧、力量和平等。有趣的是,人们都说这四个雕像的形象与尼古拉一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极为相似。

    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是世界第三高的圆拱型建筑物,造型雄伟壮观,地基深达十米,重三十万吨,里面可同时容纳一万五千人,至今仍被视为俄罗斯晚期古典主义建筑的精华。整个建筑使用工匠四十四万,耗时四十年建成,仅仅为了给中央圆顶、钟楼圆顶以及十字架镀金,就花费了整整八年时间!圆顶镀金用了四百一十公斤黄金,其中仅穹顶外部镀金就用了一百公斤。教堂自落成以来再也没有重新镀过金,至今仍然流光溢彩。巨大的圆顶历经一个半世纪从未整修,却依然金光灿灿。二战中,大教堂受到严重损坏,二十年后才修复完毕。但是,为了让人们记住那场惨烈的战争,留在教堂大门外大理石柱子上的几处弹痕没有修补。其中一根柱子旁挂着一块铜牌,上写:“这是在1941~1944年,德国法西斯发射的148478发炮弹中其中一发留下的罪证”。

    伊萨基耶夫斯基大教堂高一百零二米,听说从南部入口处走上阶梯,可以直达穹顶上的瞭望台。从这里,鸟瞰眺望圣彼得堡整个城市,会别有一番情趣。只是,导游没有给我们这个安排。

    接着,我们到了冬宫广场。太阳还没升起,空荡荡的广场上,只有俄罗斯的三色国旗在冬宫上空飘扬。

    三皇宫广场和亚历山大石柱

    谁都知道,到俄罗斯必到圣彼得堡,到圣彼得堡必到冬宫广场。冬宫广场,顾名思义是因冬宫而得名,也叫皇宫广场。虽然,它没有咱们天安门广场那样宏伟浩大,却也庄严肃穆。广场北边的白色和湖绿色的巴洛克建筑是沙皇的官邸—冬宫;南边是颇具传奇色彩的总参谋部大楼。大楼是弧形设计,中心是为纪念打败拿破仑而建的双重凯旋门,冠以罗马战车,也就是我们以前在电影里看到的、武装的布尔什维克冲进的黄色大门洞;东侧是卫队总部大楼;西面则向海军广场开放。

    广场上最抢眼的,是广场中央那高耸入云的亚历山大石柱。那是俄罗斯一八一二年卫国战争纪念碑。石柱顶端矗立着青铜的天使雕像和十字架。下面的浮雕上,刻着古俄罗斯辉煌成就的象征物。让人啧啧称奇的是,石柱是用一整块红色花岗岩制成的。高四十七米五,直径四米,重六百五十吨,六百个工匠整整干了两年才完工。安装时,三千多人用手摇的绞车绞了两小时才立起来。它没有任何支撑,不借助任何外力,只靠自身重量巍然屹立。

    仰头看去,让人感到一种泱泱大国傲视苍穹、睥睨四方的气概。这也应该是“普京大帝”强势精神和气势的象征吧!

    站在冬宫广场遥望,涅瓦大街对面海军大楼金色的尖顶,在湛蓝湛蓝的天空闪闪发光,远处的伊萨基辅教堂也看得清清楚楚。

    我们一边拍照一边往广场另一头走去。我看见两个漂亮的俄罗斯姑娘也在拍照。我用手势示意给她们拍一张,她俩欣然同意,还连连冲我的镜头不断变换姿势。拍完,我给她们看,她们嘻嘻笑着冲我做了个鬼脸。

    四海神柱

    导游让我们抓紧去冬宫桥头看海神柱。临上车,热情的大巴司机邀我们一起拍照。看的出,这个帅气的俄罗斯小伙儿对拍照十分内行,他不但帮我们拍,还做出非常亲密的姿势和大家合影。

    上车后,大巴把我们拉到瓦西里港口,这里曾经是这个城市的门户。港口广场上高耸着两根饰有战船船头的灯柱,导游说这就是海神柱,称为罗斯特拉灯塔,高三十二米,是俄罗斯战胜大海的象征。

    据说,根据古希腊的传统,在每一次重大胜利以后,都要斩下船头,镶嵌在灯柱上能带来更大的胜利,罗斯特拉灯塔上面就装饰着方向不同的船头形雕像。在灯塔的基座上,有四个白色大理石的人物雕像,分别代表俄国四大著名河流伏尔加、第涅伯、涅瓦、伏尔霍夫河的河神。现在,海神柱顶的灯塔只有节日庆典时才点燃,已不再起照明和导航的作用了。

    我们沿着石块铺成的台阶下到河边,在瓦西里岛岬上隔河远望。

    太阳即将升起,湛蓝湛蓝的天空白云悠悠,湛蓝湛蓝的涅瓦河波光粼粼。对岸彼得保罗要塞里圣彼得保罗大教堂高高的尖顶直插云间,在霞光里散发出金闪闪的光芒……

    热情的大巴司机还在给团友们拍照,导游喊我们集合了。

    九点前,我们要赶到三十多公里外,被称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夏宫。

    第十三章彼得大帝的宫殿

    一上花园

    早晨的圣彼得堡美丽幽静,我们乘着大巴往西南郊的夏宫驶去。

    车窗外,一座座古朴、雄伟、庄重的巴罗克式建筑一闪而过,一条条运河伴着绿树掩映的石板路静静流向大海……

    夏宫也叫彼得宫,意为“彼得大帝的宫殿”。它坐落在距离市区三十公里的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背倚丘陵,面对波海湾,占地近千公顷,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是彼得大帝及其后几代沙皇的避暑行宫。因为它建筑豪华壮丽,喷泉多姿多彩,森林幽静葱郁,所以有人称它是“俄罗斯的凡尔赛”。

    大巴在离夏宫不远处停下,我们下车朝前面那座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金顶建筑走去。导游告诉我们那就是彼得大帝的宫殿。

    旅游的人来的还不是很多。我们聚集在宫殿外面的游览指示牌前,听导游一边简要介绍夏宫,一边安排活动时间。还没有讲完,呼啦一下又有几个旅游团蜂拥而至。

    夏宫以南高北低的地势将园区分成最南边的“上花园”、靠海的“下花园”和两者之间的大宫—彼得宫三部分。

    进入上花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金碧辉煌的圣保罗信使教堂。教堂前是一片红土铺成的,不知是什么图案的绿地。导游站在绿地旁边,让我们自己先游览上花园,十点在门口集合,持票入宫参观。

    上花园是王室的后花园,幽静清雅,疏朗而不空旷。藤蔓架起葡萄架似的甬道,修剪整齐的树木围成花墙,如茵的草坪成几何状排列,像一块块碧绿的地毯,处处绿意盎然。翠绿丛中,有几个我们叫不上名字的池塘喷泉。喷泉在蓝天白云下飞花溅玉,与远处教堂金色的穹顶交相辉映,美的让人心醉。

    因为不是游览的的重点,所以游客不多。我们四十个人进到花园后,各自分开游览。有的在喷泉旁边拍照,有的去花木葱茏的廊架下漫步,一会儿功夫就谁都找不到谁了。

    我走到一个叫“海神涅普顿”的水池喷泉旁边拍照。威风凛凛的海神,手拿兵器屹立在亮晶晶的水雾中;几个驯服海马的骑士雕像,紧贴着水面与海马搏斗。

    不远处,花园里的花工挥舞着手里的刀剪,修葺草坪,给花树整形造型。花工修剪过的树墙,比建筑工地上抹灰工抹出的墙壁还要光亮平整。

    在一条林荫道上,我们遇到两个穿大红色外衣的女郎正在拍照。看我们过来,其中一个胖乎乎、披一头金色长发的笑容可掬,她手一边比划一边拉我,非要和我合影。抹不开她的盛情,只好拍了一张。

    和她们挥手告别后,就快到集合时间了。刚刚还空荡荡的彼得宫前,一会儿功夫竟然已经排起了几队长长的人流。有中国团,有外国团,还有很多看起来是俄罗斯各地组织来的学生团队。各个团的导游都跑来跑去的忙乎着。分票,分讲解器,指挥排队,领队进宫……我们的导游不知去哪里了,十点半了才满头大汗的拿着票和讲解器跑来。讲解器每人一个,但试了半天,竟都不能用。导游说反正他声音大就不用了。

    二彼得大宫

    这里规定,进入彼得大宫不能背大包,不能穿臃肿的外衣,还要穿鞋套。好在这些事一边排着队进入,一边存物,一边套鞋套,不用再额外占时间就全部解决了。

    彼得大宫是一座宏伟的两层建筑物,耸立在一座数十米高的小山丘上,面向波罗的海。在宫内凭窗眺望,浩淼的芬兰湾和园中胜景几乎尽收眼底。我用手机隔着窗户玻璃拍了一张下花园的全景照。

    刚刚走上多姿多彩的雕花楼梯,我就被那极其华丽的装饰和雕塑震撼了。金碧辉煌的镀金穹顶,栩栩如生的雕塑,五彩缤纷的壁画,富丽堂皇的摆设,无一不让人眼花缭乱!

    宫内庆典厅堂、礼宴厅堂和皇家宫室极尽奢华。御宇瑶池般的舞厅曾是王公贵族高歌达旦、恣意欢娱的天堂。橡木书房曾经是彼得大帝的书房,里面的傢具物品,也都是他曾经用过的原物。橡木板上雕刻着彼得一世的肖像和颂扬俄国科学、艺术、贸易和军力的画面,反映了俄罗斯帝国当年的繁荣强大……

    旅游团很多,一个导游带着一拨人,一边讲解一边赶庙会似的往前走。走的稍慢一点,宫里服务的俄罗斯大妈们就叽里哇啦地用俄语催你。由于我们的讲解器不能使用,导游讲解声音大了点儿,她们还会伸着指头放在嘴边发出嘘声。

    在不断的催促声中,我们来到一个似曾相识的宫厅。导游介绍说这是中国厅。在一系列华丽厅堂中,它独树一帜,充满浓浓的中国元素和东方情趣。四壁的木板漆画描绘了当时中国人的生活场景,雕龙绘凤的瓷壁炉、宫灯以及成套的中国瓷器和家具,让人对那个遥远神秘的东方国度充满向往,也顿时让三百多年后来到这里的我们,心里涌过一股莫名其妙的感觉,不知道是骄傲还是悲哀!

    三下花园

    从彼得宫出来,就可以鸟瞰下花园的全景。夏宫的美景主要在下花园。下花园的面积比上花园大七倍,一直延伸到大海。站在宫门台阶上,我看到水柱冲天而起,喷泉与花坛相映成辉。一条蓝盈盈得运河从高处通向海边,也把下花园一分为二。运河两边由高向低,递降地排列着七排大大小小的金色雕像。开始的地方是一泓巨大的半圆形水池,水池中央是喷泉,喷泉的中心是一个大力士正在用力掰开一头怪兽的嘴。激昂的音乐声中,高达二十二米的水柱从怪兽的口中喷出,在阳光下映出五颜六色的彩虹。

    喷泉旁边挤满了嬉戏、欢呼、狂叫的游客,面对这灿烂的奇观兴高采烈,几乎要把围着喷泉的铁栏杆挤断,还有大胆的不知从哪里冒着雨水般泼下来的瀑布钻进栏杆,不顾衣服湿个精透,抓紧在大力士像前摆个造型,让外边的人拍一张照片再跑出来。我们费了很大劲,才挤进人群抓拍了几张照片,衣服也被风吹来的水滴溅湿了。

    这个大力士喷泉,就是夏宫最有名的隆姆松喷泉,也叫“参孙搏狮”瀑布。故事出自《旧约圣经》·《士师记》,参孙是有名的大力士,大英雄,喻指俄罗斯;狮子喻指瑞典(瑞典的国徽是狮子)。寓意俄罗斯在北方战争中战胜了瑞典。我倒觉得这个大力士就是彼得大帝自己!因为,彼得大帝亲自参与筹划、设计、建起了这项浩大的工程,他亲自设计的十几幅规划图纸至今还保留在宫中。

    沿着运河两边的台阶走下去,共有三十七座金色塑像、二十九座浅浮雕、一百五十个小雕像;有一百五十股喷泉,两千多个喷柱就从这些雕像旁边冲天而起,形成一片“大瀑布”,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梯形金色喷泉。这一片有十八米落差的梯形的大瀑布分左右两边,从七层台阶上奔流而下,汇入中间的运河,奔向远处的芬兰湾。

    运河两岸有三十二个大理石石杯,排成两行,喷泉从杯中飞溅。两岸宽敞平坦的路上都是游人,有的和我们一样,向海边走;有的从海边往回走;有的忙着在喷泉旁拍照;有的倚着路边森林里的大树小憩……运河上有几座石桥连通两岸,河这边的人看见那边有好看的风景,或是那边的人发现这边什么有趣的东西,随时可以跨桥走到另一边。我们商量好,为了节约时间,从这边去从那边回。

    夏宫有“喷泉之都”、“喷泉王国”的美称。除了运河上的大喷泉,我们在幽静高大的森林中,还看到两处石阶梯级喷泉。这些喷泉各有风采,有人物、有动物,个个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其中,还有各种布局巧妙的喷泉和金像,有的喷泉还会戏弄人,若不慎踏中机关,水柱便由四面八方喷来,出奇不意的被喷泉浇得满身湿透。有一处叫椅子喷泉。当有人坐在一个长椅子上时,藏在角落里的人会突然打开开关,坐着的人立马被浇得全身是水,引起人们的哄笑。还有,一块一块的石头铺成的地上,不知道那一块是喷泉的开关,人不小心踩上去好喷泉会突然启动,淋湿衣衫。其实,这些都是彼得大帝为捉弄他的大臣而设计的。

    一路走过,下花园里步步有泉、处处见水。什么金字塔喷泉、太阳喷泉、罗马喷泉、亚当喷泉以及对面的夏娃喷泉、小枞树喷泉、橡树喷泉、小伞喷泉等等。整个下花园就像是一组雕塑和喷泉的室外展览馆,被人们喻为“俄罗斯艺术之珠”。

    导游介绍,夏宫的喷泉设计灵感来自凡尔赛宫的喷泉,但是胜过了凡尔赛。因为凡尔赛宫的喷泉虽然壮观,可是平日因为水源不足总是关闭着,只有宾客来访时才开放。彼得大帝是位好强的君主,建造夏宫喷泉时,他一心要与凡尔赛宫媲美,他给工程师出了道难题:喷泉必须天天喷涌不息。聪明的设计者终于想出了招,利用下花园与宫殿所在的上花园有十八米的落差,从上花园引出泉水,以自然的落差压力,在下花园形成喷泉。三百年来,夏宫的喷泉从春到秋只要不结冰,不要水泵,不用动力,众多的喷泉日夜喷发,源源不竭,蔚为奇观。可以说,夏宫最吸引人之处,并不是她宏伟富丽的宫殿和巧夺天工的稀世珍宝,而是它举世无双的喷泉艺术。

    喷泉的水随着运河源源不断进入芬兰湾,象征着彼得大帝时刻不忘带领俄罗斯进入海洋、争霸远方的野心!

    一个小时功夫,我们沿着运河来到海边,宛如进了仙境一般:海水像一匹硕大无比的蓝缎子忽闪忽闪抖动着,激起雪白的浪花,亲吻着岸边褐色的巨石。海鸥尖叫着,忽而冲向蓝天,忽而俯冲下来在海面叼起什么,又闪电似的没了踪影。两个身着黑衣的年轻姑娘,在石头上追逐跳跃,海风吹起她们及腰的金色长发,远远看去好像仙女翩翩舞蹈。绵绵海滩上,除了成群结队的游团,还有不少或是一对步履蹒跚的白发老夫妇,或是儿童车里推着真正洋娃娃的小夫妻,或是一群披红着绿结伴而行的姑娘小伙儿……显然,他们都是当地的游人。

    回去途中,我们在一个花圃前拍照时,无意间看到旁边有一座不大的纪念碑。碑两侧各有一个大铁锚,碑前一块平放的大理石上镌刻着金色的铁锚和我们看不懂的碑文。一束新鲜的鲜花摆放在上面。后来我们才知道,二战中波罗的海舰队的陆战队员们曾在此地与法西斯侵略者进行过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战死的苏联红海军英灵就埋葬在这里。

    二战时,夏宫遭到德国法西斯军队灾难性的破坏,尽管许多无价之宝在德军到来之前已被转移,但大量不得不留在这里的文物,仍然被侵略者洗劫一空,整个宫院几乎变成一片废墟。希特勒甚至还扬言要在夏宫举办庆功宴。战后,苏联政府通过了重建彼得宫的计划,当时每个周日都有大量的市民到彼得宫来参加义务劳动,经过两年半的努力,中断了五年的彼得宫中央大瀑布喷泉的水柱又冲上了蓝天。经过数十年持续、认真的翻新工作,才使宫殿和花园还原了壮美、华丽的全新面貌。后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因为进宫时耽误了些时间,我们在下花园游览结束的时间推迟了半小时,但还是不够用。从海边回来,我们只在森林里匆匆看了两个大喷泉,就到了集合时间。满身大汗地赶到大巴车跟前,团友们几乎都上车了。因为导游已经约好了下午参观冬宫,我们不得不留下对夏宫的眷恋,遗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