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借道汉堡 > 第十六章 芬兰,圣诞老人的故乡

第十六章 芬兰,圣诞老人的故乡

    第十六章 芬兰,圣诞老人的故乡

    一 从俄罗斯到芬兰

    七月二日,上午九点三十分。

    恋恋不舍地离开圣彼得堡,乘大巴去赫尔辛基。

    新换了一辆大巴,车号010。

    前两天一上车,大巴司机或是微笑着欢迎我们,或是高声和我们打声招呼。特别是昨天那个帅气的小伙子,好像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开车前总是站起身面对我们,用很蹩脚的汉语一个字一个字地大声说“我爱你们”。从他孩子般纯真的笑容里,我看出他不是戏谑,更不是调侃。那句“我爱你们”,是他从心底深处发出的真诚的声音。一路上,他又是帮我们整理行李,又是帮我们照相、同我们合影留念,我们都深深喜欢上了他。尤其,这个俄罗斯小伙子还非常善解人意。他知道中国人和列宁的感情,昨晚分别前主动改变行车路线,专门绕道圣彼得堡唯一没有被推倒的一座列宁雕像前,让我们看了看还屹立在那里的列宁。所以,昨晚下车前,我们也都站起来,对他高喊了几遍刚学来的一句“洗吧睡吧(俄语谢谢)”!

    可新换的这个司机却一脸凶巴巴的样子,看都不看我们一眼。一上车就让领队告诉我们“不许在车里吃东西”!导游叮嘱大家少说话,别惹他。还说这个司机除了不好说话,还很黑。他只按旅行社说好的送我们到赫尔辛基名叫“顶好”的那个中餐馆,若要改变一下地点就要加钱。导游原本打算,下午到赫尔辛基的时间还早,先去市内一个公园转转再住酒店,现在只能泡汤了。

    离境入境,出俄罗斯进芬兰。虽然车窗外风景迷人,大家还是很沉闷,多数人都歪头假寐。在俄芬边境,我们才下车透了口气。好像夜里下过雨,草地上还都是晶莹透亮的水珠。我看到路口分叉处立着一块硕大的石头,急忙跑过去拍照。走近一看,石头被雕成伸开的手指模样,下面刻了一行字,我想那应该是刻上去的地名吧。

    办完离境手续大巴继续赶路。一路上都是看不尽的绿树草原。高速公路两旁耸立着高大的松树和云杉树林,间或还有一片片挺直的白桦树林闪过。看着白桦树身上灰白的衣衫上泛起的一小块一小块褐色的树皮,我就像看到了俄罗斯人褐色的眼睛。路边草地上的青草过膝,微风吹过,白色的草浪翻滚着奔向远方。

    导游介绍说,森林是芬兰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全国森林面积两千三百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六,人均森林将近四公顷,是欧洲人均林地面积最多的国家。

    下午两点多,司机才在一个芬兰的服务区停车让我们如厕,吃饭,小憩。因为要坐一天车,今天午餐自己解决。导游告诉我们这里的服务区不像国内,没有开水,就是有也要收费。所以,大家都没进服务厅,在外边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吃点儿国内带来的饼干之类。后来,别的团来了,说屋里有开水,随便接。我们才知道,导游也是信了传闻!

    下午五时多,太阳高高挂在天空,时间好像国内午后两三点钟模样,我们就到了芬兰的首都—赫尔辛基。

    二 圣诞老人的故乡

    芬兰是我们造访的第一个北欧国家,国名是湖沼之国的意思,被誉为“千湖之国”。实际上它的湖泊远远不止千个,大大小小有十九万个呢!它还有十八万个岛屿。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百分之十。北面,它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西南濒波罗的海。虽然面积只有三十三万平方公里,甚至没有我国一个县、市大,它却是欧洲第七大国。

    一万年前,芬兰这块土地上就有人居住和生活,但是后来一直被瑞典和俄罗斯统治,是它们的藩属国。直到一九一七年俄罗斯十月革命后才成为一个独立的共和国。

    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人均产出超过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老牌强国,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和它的邻国瑞典相当。

    中国人对芬兰不是很熟悉,可是中国人对诺基亚手机却是家喻户晓。不少人曾经以为那是日本的东西,其实它的籍贯是芬兰。芬兰号称是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最高的国家,诺基亚则是芬兰通信业的巨头和代表。只是二零零八年金融危机给了它沉重打击,两年前诺基亚的手机产业卖给了微软。

    芬兰还是圣诞老人的故乡。

    早在一九二七年,芬兰电台做了一个广播节目,说圣诞老人和两万头驯鹿一起,住在芬兰和苏联分界处的“耳朵山”上。正是因为有“耳朵”,圣诞老人才能在北极听到全世界所有孩子的心声。从此,故事中的“耳朵山”就成了圣诞老人的故乡。每年的平安夜,孩子们睡觉前都会把长筒袜挂在壁炉旁,然后带着热切的期盼进入梦乡。这时,圣诞老人就会乘着驯鹿拉的雪橇,偷偷地把圣诞礼物从壁炉烟囱中分发到孩子们的长筒袜里……所以,在圣诞节到来前一个月,圣诞老人就会早早来到首都赫尔辛基,参加传统的圣诞节开灯仪式。当地人化装成小雪花、森林动物、白雪公主等,牵着来自北部地区的驯鹿,参加庆祝节日的活动。

    据说,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也说是圣诞老人的家。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加拿大、挪威、格陵兰,但我还是觉得耳朵山的说法最真实!

    芬兰人含蓄而朴实。由于严峻的气候条件,美丽的自然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芬兰人形成了自己极有特色的民族性格和文化。他们善良诚实、遵纪守法、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坚韧顽强的精神和异乎寻常的耐性。

    我们在国内经常听说的芬兰桑拿浴是芬兰的国粹,全国有桑拿房近二百万间,平均三个人就有一间。芬兰人的节假日相对较多,而且非常重视。每逢节假日、周日所有商店闭门谢客,连公交车班次也不及平时一半。

    导游告诉我们,芬兰人的生活习惯是进门就脱鞋;吃饭不剩饭,吃多少要多少,只要放进自己的盘子,哪怕只是一点点水,也要吃掉。他们不喜欢问别人的隐私;晚上八九点之后不洗澡,不做声音大影响到别人的事情;晚上不出门,因为太晚回家开门关门的都让人讨厌。第一次去别人家都要带个礼物,但不注重礼物价钱多少,随便在超市买瓶酒或者咖啡都行。

    三波罗的海的女儿

    大巴一进入赫尔辛基,导游就给我们介绍说,这个城市湖泊星罗棋布,建筑风格独特,既简约又优雅,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文化都市,曾被选为二千年欧洲九个文化城市之一。

    赫尔辛基坐落在波罗的海海边,是世界上纬度第二高的首都,仅次于冰岛首都雷克雅维克。它既是芬兰最大的港口城市,又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有欧洲古城的浪漫情调,又充满国际化大都市韵味的都市。因为它的建筑大多都是用浅色花岗岩建成,所以它有“北方洁白城市”之称;还因它在大海的衬托下,无论夏日海碧天蓝,还是冬季流冰遍浮,都尽显美丽洁净,所以它又被叫做“波罗的海的女儿”。在明天我们要去的海港市场,立着一尊名叫“波罗的海的女儿”的铜像,那就是她的象征。

    大巴先停在预定好的餐馆。吃饭。菜好、量大。五菜一汤,八人一桌。也许路上吃过才三个小时还不饿吧,香喷喷的炸鸡腿竟然谁都吃不下去。正在吃饭,地接导游满头大汗地从原准备等我们来后先逛的公园赶过来了。

    他姓王,中等个头,三十岁左右,穿一件蓝底白道道的体恤,蓝黑色裤子,显得既精明又干练,是个帅哥级的小伙子。他自我介绍说,原籍辽宁沈阳,在瑞典读的高中、大学,留下来已经十五年了,光导游就干了十年,还入了瑞典国籍。从今天起,他会一直陪到把我们送上回国的飞机。看得出,这是个心直口快的小伙子。只是他有时急皮酸脸的样子和自认为已经不是中国人的说话口气,让人看着不太舒服。

    饭后又行驶半小时左右,到了下榻的旅馆。旅馆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就是房间太小,卫生间更是转不过身,洗澡时让人有种窒息的感觉。

    稍事休息,我们三三两两相约着去旅馆附近逛超市看街景。

    这是个花园般的城市,绿树滴翠,芳草萋萋,路边盛开着各种各样的花,除了蓝格盈盈的鲁冰花,其它我们都叫不出名,空气中弥漫的满是草香花香……

    旅馆门口不远是个公交车站点。站点不大,三面玻璃,其中一面玻璃上贴着市内交通图。黑褐色格子的塑料座椅只能坐三四个人。这会儿,一个十多岁得金发男孩儿坐在一头儿等车。男孩儿穿一双白色带花运动鞋,白背心,赭色短裤,黑色双肩包。见我们过来,男孩儿对着我们灿烂地笑,露出齐整雪白的牙齿,清纯可爱。几个女团友笑嘻嘻地跑过去,挨个拥着男孩儿合影,男孩儿很高兴地对着我的镜头。

    和男孩儿挥手道别后,前面是个三岔路口。左边走是个小山坡,右边走是个大加油站,直走感觉是条商业街,但街上冷冷清清的,几乎没有人。我们直走过去,果然是商业街。让我们吃惊的是,一个很大又很气派的饭店门头上,英文名字下面竟然赫然写着“聚福园”三个中国大字!我们很想进去,可是隔门窗一看,里面都是蓝眼睛高鼻子的人,没有一个同类的面孔,只好止步。逛了逛里面一个顾客都没有的名牌鞋店和户外用品店后,继续往前。拐弯看见马路对面有个大停车场,很热闹的样子。过去一看,是个大超市。

    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大超市都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居民都是开车过来买好一周吃用的东西,赫尔辛基自然也不例外。看来,我们住的地方离市区已经很远了!超市里应有尽有,甚至连手动、电动工具和装饰材料都有不小的柜区。

    芬兰是北欧唯一一个使用欧元的国家。在超市里面转了个遍,我们都看中一款十分便宜、又方便实用的野外电烧烤炉,才十几欧元。想买,可思谋再三,觉得太不好携带而作罢。团友老魏的拉杆箱坏了,花四块五欧元买了两条带子回旅馆加固。

    九点多回来,太阳还在西边天际张望,就像国内下午四五点钟的样子。而此时,国内夜已过半。

    帮老魏加固好拉杆箱,赶紧放水洗澡、上网给朋友圈发照片,折腾到一点多才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