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石桥街 > 第二十三章(2) 龙争蛇斗之二

第二十三章(2) 龙争蛇斗之二

    在林经理的策划下,“石桥大队饭店”一开张便采取利用一切资源全面开花的经营方式:早点供应豆浆、汤团、豆腐花、包子、油条、筒炉饼、烧卖、面糕、草鞋底(一种状似鞋底的烧饼)、麻团、花卷、千层糕……干稀兼备花色齐全。又有林经理的“质要优,量要足,待人要和气,服务要到位”等指令,还有王团长曾经声名大噪的好手艺……下夜班的、上早班的、赶早市的、当年老客、周边住户、过路行人……有的慕名而来,有的趋热助兴,这生意一做起头便红火起来——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把那老饭店比得几乎是门可罗雀。因为林经理考虑以中餐为主——酒菜宴席才是利润的大头,为了不影响中餐的营业,早点供应至九点一刻准时刹车。这样一来中间就得有个人来协调衔接,曹喇叭眼疾手快腿脚长,跑进跑出见到空处就上——这样子的“下手”让曹喇叭来担任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中餐以酒席为主,凭着王师傅的厨艺,还有唐支书的面子……三个雅座间天天不空。大餐厅供应客饭,虽说并无多大利润,不过办酒席用不上的菜头菜脚肉骨头正好派上用场,也由虚火正旺的曹喇叭表现发挥,因有王师傅指点,大锅饭大锅菜颇受大众欢迎。

    当年像石桥街这样的小地方是没有什么夜生活的,所以黄昏时分所有店铺大多已经打烊。虽说开饭店的名义上也卖晚餐,可严格来说却是晚点心——一般下午四点半开始营业,最多不过两三个钟头就关门打烊。

    石桥大队饭店一开张就生意兴隆,林经理考虑到员工们比较劳累,而晚餐一般只是供应一些馄饨、汤面、面烧饼之类面点,光顾者大多是住宿舍的日班工人,其实生意一般,利润有限。所以一开始并不打算经营晚餐,也算给“石桥饭店”留点生意。可是经不住一心好好表现自己的曹喇叭自告奋勇屡次请缨在晚餐上也要跟老饭店别别苗头,而林经理又曾多次吃过曹喇叭做出来的馄饨、汤面、面烧饼,味道的确不错!尤其他贴出来的面烧饼面皮薄、酥、香、脆,饼馅鲜美可口,便答应由他负责试试看。

    晚餐开张形势果然不错,虽然赚头不大,可大赚小赚总是赚,大钱小钱都是钱。所以这一点林经理并不计较。只是人的精力总之有限,林经理陪着曹喇叭他们几个几天熬下来便感到吃不消了,曹喇叭他们午餐过后还能休息上几个钟头,可他林经理碰到有点来头的客人却不能有半点轻慢!客人不去,他也不好离开。所以林经理坚持了几天,看看一切正常便生了懈怠之心,晚餐营业放手交由曹喇叭他们打理去了。

    要说曹喇叭这一回确实是决心改掉老毛病,进了饭店后深知这份工作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一直是工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与人相处规规矩矩谦让友好,很有点让人刮目相看的意思!但时日一长,原本夹着的“尾巴”便不由自主翘了起来。好在其他人让着他和林经理有点老交情不和他计较,所以还算相安无事。只是耍猴的人都晓得,这猢狲毕竟是猢狲,一放纵它便捣蛋。尤其有了一角舞台又戴了顶官帽的猢狲更要看看紧,否则,迟早要出麻烦。

    这天晚上七点已过,眼见该来的顾客都已来了,吃饱了的也都走了,正准备封炉子打烊却听有吩咐:“来一个面烧饼,一碗雪菜肉丝面!”声音洪亮中气十足。大家一看——魁魁梧梧一个老头,精精神神地带着股凌人之气,看得出是个多少有点来头的人。曹喇叭认识他——商业社现任一把手尹主任的泰山老大人!

    这位老者确实福气不小,五个女儿找的五个女婿一个个不是厂长就是主任。尤其五个女儿不但孝敬父母还难得的团结一心维护女权,不管哪一女与丈夫发生争执,她们都是一哄而上,二话不说,三纲不管,四邻不顾,五雷轰顶,闹得你六神不安……为求太平安逸,厂长主任们岂敢不“妇唱夫随”?有道是“爱屋及乌”,不过也没有法律规定不准“畏屋及乌”,五连襟对泰山老大人自是十二分的巴结。今天这位泰山老大人原本打算在石桥商业社主任这个女婿家进晚膳的,不料路上遇见个老友,聊得开心忘了时间,等赶到女儿家时,连洗碗水都倒掉多时了。本来重起炉灶并不太烦,也没有人敢嫌烦,不巧的是家里荤素菜蔬一样也无,而这位老泰山光面寡粥从来是打发不了的,无奈之下女儿给老爹爹拿了些钱和粮票,让他干脆去饭店里拣喜欢的买了吃。说是买了吃其实纯属门面辞令,“石桥饭店”谁不认识他老人家是顶头上司的泰山老大人?品尝品尝你们的手艺,那是给你们面子,胆敢收钱岂不是猫舔虎鼻梁?

    这位泰山老大人正想换换口味,揣上女儿给的钱熟门熟路直奔饭店去,不料“石桥大队饭店”一做晚市,“石桥饭店”的晚市一下子便成了“完事”——没事可做了。虽然为了应应门面天天还照样摆弄架势接待顾客,不过大多早早打烊明日请早。

    尹主任的老泰山不明就里自然扑了个空,总算有人指点他:“石桥大队饭店可能还在做生意,他们的面烧饼、馄饨还有雪菜肉丝面味道真的不错。”便找了过来,因为心中有了谱,所以一进门便点了“一个面烧饼”、“一碗雪菜肉丝面”,只是他不曾拎得清这个饭店归不归女婿所管,所以一进门便大模大样咋咋呼呼:“再来点醋!”

    “要吃东西,先买筹子!”曹喇叭恨透了商业社的人,尤其有权的领导从来都不曾拿正眼瞧过他曹喇叭。有几次想揩点小油都遭冷嘲热讽,今天这老头身在他的矮檐下,正好借机会威风威风,“有没有进过饭店?连这点规矩都不懂!”

    当年的饭店都是这样:除了办酒席,其他消费都是要先买筹子的。商业社主任的泰山老大人岂有不懂之理?只是他在石桥街的饭店里进进出出从来都是吃痛快了才拿出钱和粮票来现一现,再一句门面话“结账”,已经算是很客气的了。哪里晓得今天却是和尚化缘撞进了三清观——走错地方了,好在他老人家毕竟未曾老到糊涂了,一看势头不对忖道:“好汉不吃眼前亏,看你们的主任——我的女婿——明天怎么收拾你们!”依着他的性子,如此的不恭敬不如向后转。可是肚皮实在太饿了,尤其身坯大的人更加耐不得饥饿,便自劝自道:“大不了花钱买来吃,怕他怎的!”冷冷一笑,去卖票处花了三角钱、四两粮票,买了两根筹子往桌子上一丢,拖了把椅子大大咧咧往下一坐——老人家本身块头就大,坐的时候又带着几分火气,直压得椅子“吱嘎”作响。

    要说老人家有时候火气大一点本无需苛责,可是撒气如果撒错了地方难免就会换来点不自在。曹喇叭小小的耍了耍威风也就心满意足了,本无甚的深仇大恨,更何况冤有头债有主,半夜里偷柿子——拣软的捏算甚的本事?可是老人家拿椅子出气可就伤了曹喇叭的脸面了。都是聪明人,自然觉得出椅子的“痛苦呻吟”皆因曹喇叭几句不太友善的话引起的,这下曹喇叭真个恼了,一下子“积极”起来,朝负责煮面的小刘道:“你把面烧饼给老猢狲送过去,面,我来煮!”说着转身便进了厨房。

    小刘自然看得出曹喇叭有心要玩一玩那个老头。正欲阻止,可是曹喇叭腿长脚快已进了厨房,本想跟进去却怕曹喇叭不买账,自己反倒结下了梁子,以后共事难免不大顺当。再说曹喇叭也不至于混账到放胆乱来,稍一犹豫便由他去了,便用只盘子装了个面烧饼又倒了一碟镇江陈醋给老人家送了过去,还客客气气地说了声“请慢用”,也算为一会儿可能会发生的不愉快先降降温。

    一声“请慢用”果然顺耳受用,而面烧饼的味道也确实香酥可口。尹主任的老岳父刚刚因不快而产生的火气经此一来,总算消了大半。老人家刚刚将面烧饼吃完,手脚麻利的曹喇叭便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雪菜肉丝面端到了他的面前。

    俗话说得好:闻香知味,不过也有人说色、香、味眼睛先享受。

    灯光下难免光线不足,上了年纪的人视觉又打了折扣,所以这“色”么且搁置一旁不去研究,倒是这“香”基本上是鼻子的专利,有时候光线愈暗,鼻子的功能反而愈能发挥到极致。曹喇叭这一碗雪菜肉丝面一端到这老人家面前,那香热微酸之气便直扑鼻孔胃口大开,老人家暗叫一声“好”!剩余的一点火气又消了大半!老人家是个老吃客,面碗到手先用筷子将面条扠了两扠,让面条、盖浇、作料、汤汁有个充分的均匀组合吸收,这才低下头喝一口汤汁润一润口腔喉咙,以便进食时能有最佳的享受!不料这一口汤汁下肚,老人家的第一感觉便是“鲜”!第二感觉却是“太鲜了”!第三感觉竟是“鲜得一塌糊涂”!鲜得他后槽牙都酸溜溜的——显然是味精放得太多了!

    “这个没经验的木榔头,巴结也不是这么个巴结法的……大概刚刚抢了味精吧。”老人家以为曹喇叭是巴结得过了火,既然是为了巴结而过犹不及,也还情有可原,肚皮里嘀咕了两句便开始进食。可是他往下吃去却愈吃愈不是个滋味——第一口凑凑合合,第二口马马虎虎,第三口勉勉强强,第四口、第五口……愈往下吃愈像是在吃药!老人家愈吃愈觉得冤枉:我这不是在花钱买罪受么?好不容易把面条、雪菜、肉……不对头!这是雪菜肉丝面么?老人家一下子挺直了身子大声问道:“我吃的这是甚的面?”

    “吃到现在都不晓得是甚的面?”曹喇叭正担心“老猢狲”硬着头皮把面吃下去后屁也不放一个就滚了蛋,岂不也太没有趣味了?“老猢狲”开口这一问,正对他的胃口,应战道:“你脑子进水了?甚的面?这叫雪、菜、肉、丝、面!”一字一顿,语气也重重的。

    “既然是雪菜肉丝面,为甚的我一条肉丝都不曾吃出来?”尹主任的老泰山不由得火气又旺了起来。

    “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曹喇叭摆好阵势正等着他这句话呢,“雪菜肉丝面就非得要吃出肉丝来么?那你明天早上吃‘草鞋底’嚼得满嘴的草——可以不可以?拎不清!”

    老人家这下子总算明白了:面碗里过量的味精原来不是没经验更不是巴结,而是个“修理”!听了曹喇叭胡搅蛮缠的理由偏偏又无话对答,直气得他面孔通红,怒斥道:“你、你、你这是甚的话?”

    “甚的花?”曹喇叭把老人家气成这样,竟然一点都不怕玩出人命来,洋洋得意道,“祖传的喇叭花!没见识过吧?”

    老人家几曾吃过如此大亏的?无力招架之下不怒反笑道:“嗬!哈哈哈……认得你狠!”怒气冲冲回家搬救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