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石桥街 > 第三十三章 商海沟深之一

第三十三章 商海沟深之一

    祝志平那里看起来好像有点醺醺然地回家去了,老唐家这里一对老夫妻一对小夫妻却各怀心事怎么也不得平静。葛支书尤其如坐针毡,朝妻子李凤英道:“凤英,我们去后面一下,我有话要和你说。”态度之严肃,似乎是破天荒。夫妻俩去后面不过十几分钟就回了过来,看样子葛支书的神情似乎平和多了,可是李凤英却一脸的赧然。

    玲玲和琦琦还头一回见从来都是理直气壮的妈妈这副模样,正不大习惯时,以往在家里似乎没有多少发言权的爹爹开了口:“我说琦琦,刚刚祝老师的话非常有道理,你爹爹风风雨雨这么多年确实不容易。现在你妈妈又不在了,你更加要多孝顺孝顺他。甚的叫孝顺?不顺着他又怎的说得上个孝?至于你爹妈之间有没有甚的疙瘩,外头的传言不可全信的。就算有点甚的,那也是他们之间的恩怨,做子女的不可以在里头凑热闹的。而其他人更不应该唯恐天下不乱。琦琦你今天下午反正没甚的事,我呢又长远不曾和亲家公见面了,你这就陪我去看看你爹爹吧。”

    翁婿二人来到县城,因是星期日,估计唐平之不在上班,两个人先找了个饭店的雅座坐下。葛支书是个知趣的人,觉得自己不便去打扰了亲家公的温馨,于情于理还是唐佩琦去把父亲请出来叙叙旧最为合适。这一回唐佩琦去见爹爹的心情和态度已经大不一样,虽然上一回不愉快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不过“一笑泯恩仇”的说法就是给血浓于水的亲情准备的!

    听说亲家公看自己来了,唐平之哪里还敢怠慢。吩咐钟春英一声:“你去准备酒菜点心,我去把亲家公请来。”便随着儿子出门去了。那里钟春英忙得巴结,杨柳腰似春风激荡;这里唐平之料定祝志平肯定不辱使命,亲家公大驾光临还有儿子好转的态度足以证明一切,一时里脚底生风。亲家公相见自是分外亲热。葛支书如何拗得过唐平之的热情邀请?便和琦琦跟着去了。葛支书这一去算是完全明白了。女婿欠圆通,妻子实在蠢。亲家公唐平之岂止交上了桃花运?直头就是跌进温柔乡!要想把这一对已经成了对的拆了对,岂不是明晃晃做了个不合时宜的半吊子?

    人心都是肉做的,“糖衣炮弹”最难防!唐佩琦虽说已是为人师表,可是要讲阅历未免还浅,尤其他去世的妈妈和他尽管母子连心,不过胡丽君慈母的面孔上更多的却是个“严”,哪经得住钟春英这位“准继母”温言软语嘘寒问暖添酒布菜百般关心。还包了一个一百元钱的大红包给他做见面礼。当时的人情来往即便近亲密友,也不过十元、八元,有二十元的就是大手面了。这一下子就是新簇簇十张连号十元大钞可见早有准备,单就一个“诚”字便足以令人感动。更有那一套钟春英亲手编织的橘红色绒线童装,给“准孙女”的礼物尤其情深义重,唐佩琦就算是铁石心肠也被熔化了。而唐平之的自我约法三章,婚事简朴低调,不去石桥街张扬,尊重儿女亲友的态度,一时里还不愿接受的决不勉强。葛支书忍不住感慨道:“亲家公真个是一片苦心,为了让儿女们不受一点所谓的委屈,可以做出最大的牺牲!我说琦琦呀,父母可以不计较子女的回报,可是做子女的却千万不可以习以为常甚至认为理所当然。石桥街有句老话叫做:‘眼泪水总是往下流’,水往低处流是一种惯性不假,不过做人要是不晓得保护水源爱护水源,等到有一天水源干了,只怕后悔就来不及了。”

    葛支书的话唐平之虽然听得顺耳舒心,可是他还是考虑到为了不使儿子女儿尴尬,自己结婚那天他们暂且不要到场,等到过了一段时间再说,这时间是消除隔阂最有效的润滑剂,自然而然又是一片清风明月艳阳高照。唐平之最后又道:“甚的事都不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顺其自然,慢慢来。倒是亲家公你到那一天如果有工夫能来聚聚是最好了。”

    其实钟春英和唐平之的新婚喜事也就是新瓶装旧酒,旧灶安新锅。喜则喜矣,新却未必。况且他们两个灯前月下缠绵恩爱日久,“新锅”已刮脱了几层,旧酒更是陈上加陈,自然不讲究那个张灯结彩、大宴宾朋的排场,也就邀了石桥街上另外三位“才子”和葛支书,定于元旦去何韶当年的老巢老唐如今的“新房”一聚。一半算是吃喜酒,一半算做证婚人。

    要说新年伊始又是一年,光阴荏苒令人嗟叹,不过不管愿不愿意,时境总之是要前进的,改革开放差不多已有五年,虽然有几个“九斤老太”式的角色认为“改革开放有甚的好?从前我们……”倒是王团长回答得妙:“改革开放有甚的好?好就好在有了五多,新造的房子多,家里的粮食多,市场的东西多,口袋里钞票多,脸上的笑容多!”王团长的思想境界有限,不过说得实在,其实王团长还可以简单一点“脸上的笑容多”就已经说明问题了。文重儒、祝志平、周伯同、葛支书,一行四人在新年元旦和煦的阳光下一脸的灿烂往县城而去,唐平之的喜酒那是无论如何也要吃的。

    唐平之、钟春英早早地就在门口盛装恭候了,本就俊秀倜傥的唐平之再有用心的打扮,竟是一下子年轻了十岁,在娇柔绰约的钟春英的相伴下真个是珠联璧合、光彩照人。逗惯嘴的周伯同岂肯白白地放过唐平之?一进门就是:“恭喜老唐,贺喜老唐,今天抱住新娘子,明年添个光头郎!”

    唐平之一边把大家往屋里让,一边道:“恭喜贺喜也就够了,要是借你老周的吉言明年添个光头郎,你打算让我辛劳到八十岁才得出头呀。”逗趣得连在厨房里忙活得不亦乐乎的厨师也跟着大家一起大笑起来。

    按理说祝志平他们四个人是应该带贺礼来的,可是唐平之却在事先声明:“只是把大家请来聚聚,要是哪一个来这套虚的,老弟兄就没得做了!不过嘛在酒席上每人说段笑话,就算是最好的贺礼可好?”有道是客随主便,主人既然这么说,他们四个也只好随他去了。

    品茗谈笑间酒菜已经备齐,唐平之选择在家里宴请,一为低调,二为情调,实惠又节省当然更好。一张八仙桌坐六个人,酒一巡一巡筛,菜一道一道上,说得投机,笑得欢畅。连一贯内向的文重儒也来了兴致道:“既然老唐有言在先,我也不能白吃了今天的喜酒,只是我拙嘴笨舌干脆笨鸟先飞,只是笑话讲得没水平大家不要见笑。我这就抛砖引玉了——”

    有个小伙子看上了一个姑娘,有事没事地老往小姑娘家去献殷勤。可是小姑娘的妈妈却不喜欢这个小伙子,对他总是不理不睬的。这个小伙子有的地方总算还拎得清,要做她家的女婿,得拍丈母娘的马屁。就去问人家:“上了年纪的人最喜欢甚的?”人家告诉他:“上年纪的人最喜欢能长寿。”小伙子又问:“甚的最长寿?”人家说:“千年王八万年龟,乌龟最长寿。”这小伙子第二天上市场买了只乌龟弄个盒子一装,兴冲冲就去了小姑娘家。亲手送到小姑娘的妈妈手里,只是一时里太激动了,把路上编好的祝福词“祝你和它一样长寿”说得没头没尾,说成了‘祝你和它一样’。说完后自顾自开开心心地走了。过了一天,这个小伙子又想去小姑娘家探探有没有好消息,一出门竟在路上碰到了意中人,就悄悄问她:“昨天你妈可曾说我甚的?”姑娘一翻白眼:“我妈叫我不要睬你。”小伙子一听差一点不曾快活得昏了过去。“不要彩礼?”就是说不但答应把女儿嫁给自己,而且还不要彩礼。真是个心地善良千年王八万年龟的丈母娘!

    文重儒真个是应了“一鸣惊人”这句成语,大家笑过后祝志平对他道:“老文你可是深藏不露哦,有道是一叶知秋,只是如今祥和盛世,你何苦还要韬光养晦?我原说一个称得上琴才子的怎么可能就那么一点灵性的?从今往后也该把包装自己的那层厚壳剥脱了,轻轻松松度晚年。”

    “谢谢祝老师抬举我。”文重儒虽然谈吐间还是原先的不紧不慢,可是一张沧桑旧脸却似施了魔法,精、气、神大不相同,怎么看都觉得容光焕发,连口气都多了许多自信,“我这个快满花甲的老头子总算过上了舒心日子,是得要轻轻松松快快活活的了。夕阳无限好,正因为近黄昏了才更不能浪费,不能浪费,不过祝老师,你也该给大家来段精彩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