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沂沭之恋 > 巧遇绣娘

巧遇绣娘

    因为心事连连,这一天司徒莲轻装打扮,信马由缰,独自一人穿行在姑苏小巷内,信步走来,不知不觉就走出了苏州城。

    对于司徒莲来说,苏州钟灵毓秀的水乡小桥不光承载着苏州的锦绣前程,也孕育出了苏州人雅致平和的生活态度,得天地之精华,波山川之俊秀,化之于针线便有了苏绣。传闻中的鱼米之乡,小桥流水,遍地绫罗,盈耳丝竹,这一切在司徒莲的眼里都幻化成了唯美的梦境,而梦境的主角姑苏女子,也就是驰名天下的苏州绣娘正是司徒莲要寻找的对象。

    传说姑苏人家的女儿从出生起就十分受父母的疼爱。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如果家里添了一个女丁,这家人就一定要在家门前栽两棵香樟树。樟树不招虫,树内散发着一种拒虫的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的这种香气经久不散,就算被砍伐了日后做成家俱,气味仍长存。等女儿长到18岁,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树也就长大了。父亲将这两棵树伐掉,用其中一棵做一口大箱子,用于放绸缎嫁妆,用另一棵做一口小箱子,专放太湖产的珍珠首饰。

    生长在水乡里的女孩儿孟秀莲祖父孟玉祥本是一道台,不堪案牍劳形,早早告老还乡,在苏州开馆授徒。孟秀莲虽然不能读书,却也耳濡目染,满身都是书香。这孟秀莲不光长相甜美,而且有着非常柔软的性子。她的声音如百灵般甜美动听。孟秀莲六岁就开始跟母亲一针一线学习苏绣。为了描绘起美好的前程,春夏秋冬,草木荣枯,始终不变的是低低的首,谙谙的眉。线引针飞,昨日黄昏与明朝彩霞就在轻轻的针绣里被完整地固定在小小的绸缎里。孟秀莲的性格细腻内敛,她不仅心灵手巧而且非常聪明。

    在静谧如园林般绣坊,孟秀莲专心致志地操纵着手中的绣花针从绷面上穿过,动作轻灵得像窗前飞去的燕子,室内寂静无声,只能听到窗外风吹叶子的沙沙声。绣架上一束束色彩斑斓的丝线在她的手里比对着,穿引着,无声无息,只有凝神才能感受得到刺绣的神韵。对于孟秀莲来说,“平、光、齐、匀、和、顺、细、密”这十八般技艺是她学习苏绣的基本功。孟莲最喜欢双面绣,尤其擅长绣梅花。她的绣品和色无迹、丝缕分明,有时简直可以以假乱真。孟秀莲绣得这么好,除了从小跟着母亲手把手学到的基本功,最主要的就是自己用心领会。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给孟秀莲灌输:“教出来的都是死的,只有用心悟出来的才是活的。”

    童年的日子青涩而温馨,白天她在野外看莺飞草长,看花鸟鱼虫,看自然界一切美好的景致。天黑了,点上一盏灯,孟秀莲就静静地坐母亲身后,看着绷面上的莺飞草长,花鸟鱼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孟莲就成了一个出色的绣娘。

    姑苏的人情风物,总是因精致而繁琐,因繁琐而精致。园林里的太湖石,一定要讲究瘦漏透皱,否则便落入下品;就连几座石拱桥,也享受着象牙般的待遇,岂但浮雕楹联一样不少,就连桥拱都会被做成全圆。苏绣也不例外,单是针法便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四五十种,绣品便比这针法更让人眼花缭乱。

    这一天,孟秀莲早早地来到观前村边。这观前村背倚玄幻,面屏翠山,两条状若游龙的山脉蜿蜒其左,重峦叠嶂的群山雄踞其右,明珠似的太湖就在村东边,现在正是夏季,浓荫遮蔽,郁郁苍苍;太湖湖面如镜,波光粼粼;湖中荷花亭亭玉立;岸边杨柳依依,和风拂面;如月的拱桥穿湖而过,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孟秀莲轻移莲步,抬头观看,不知不觉来到玄妙观。据说这玄妙观是天下名观。

    孟秀莲听祖父讲过,这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后改名“玄妙观”。玄妙观极盛时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关内设有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山门雄伟高耸,上悬康熙帝御笔赐额。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重建的主殿三清殿面阔9间,进深6间,高约30米,建筑面积1125平方米,重檐歇山,巍峨壮丽,是江南一带现存最大的宋代木构建筑。殿中须弥座上供高17米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弥足珍贵,是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块老子像碑之一。三清殿西山墙有60根大青石六面柱,每面刻有一天尊像,共刻360天尊像,合周年数。祖父说过,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祖父一生崇尚道教。祖父曾经告诉孟秀莲:苏州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玄妙观。

    每当孟秀莲想创作绣品时,总是来到玄妙观前寻找灵感。四周群山逶迤,牛卧马驰,莺舞凤止,移步异景,皆成画图。这玄妙观真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就到了晌午。司徒莲忽觉腹中饥饿难忍,这才想起自己早早地出了门,竟然忘了吃饭。好在前面不远就有一处小村庄。司徒莲扬起马鞭在空中兜了个空响,马儿一惊,不由得撒开四蹄跑成了一溜烟。

    不知不觉来到了观前村边。只见花树掩映,林木幽深,湖水荡漾。好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司徒莲放眼看去,只见迂迴曲折的道路一座庙宇或隐或现。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司徒莲心想:我不如去庙中求些粥喝,顺便供奉香火钱。想到这里,司徒莲跳下马来,顺着山路向上寻去。只见山势蜿蜒,水流潺潺,古木参天,石径穿云。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就在司徒莲流连于山水之间的时候,不知不觉来到了玄妙观前。远远地就看到一妙龄少女着粉红云锦,在红花绿树间。只是一转眼,女子便走入了林中。司徒莲不觉心惊,心想:难道是仙女下凡。

    腹中饥饿不觉雷鸣。司徒莲赶紧将马拴在树上,走入观内讨碗水喝。

    司徒莲心有疑虑不免叨扰。道长见他捐了不少香火钱,便也乐意为他解困。听观中道长说,这观前村有一位孟老先生,喜欢为人解惑,学问修养都很好。他家有一孙女,名叫孟秀莲,年纪虽小,却是远近闻名绣娘。

    这孟老先生也常来观中。这孟老先生原是朝廷命官,因官场险恶人生困顿,“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早早地就归隐故里。孟老先生常来观中打坐,闲暇之余也好游山玩水。这孟老先生的山水画小有名气。凡登山临水,定能将山水画“图之于壁,在家披图幽对,卧以游之”;或通过展楮吮毫“抒高隐之幽情,发书卷之雅韵”。有时也带佳作来与道长共同探幽、欣赏、感悟,继而升华性情,陶冶情操。

    司徒莲听道长说得传神,越发想拜见孟老先生了。听道长说孟老先生喜欢修道,于是又捐了许多香油钱,就请道长引荐。道长见司徒莲问得诚恳,就告诉司徒莲:要见孟老先生并不难。孟老先生设教馆于竹林之中,从不拒好学之人。司徒莲听到这里,非常高兴,赶紧谢了道长,赶往竹林。

    孟玉祥老先生的私塾就设在家中后院花园的竹林中,是一座带有大厅、轩室的学舍建筑,书塾虽小,却是小楼、台榭、小桥、流水等等,一应尽有,巧布其中。孟先生的讲堂和书斋设在外院。

    还未走进竹林,便远远地听到了琅琅书声。从一扇本色的竹门进去,远远地就看到孟先生的书房。走进看,大厅的上面挂着一块匾,上书:竹里馆。司徒莲快步走向书房,向孟老先生行礼。孟老先生看到司徒莲温润儒雅,很是亲切。也站起身来,赶忙让座。这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面容慈祥,须发斑白。

    听到司徒莲寻访绣娘,不免抬起眼来仔细打量司徒莲。听司徒莲说到想请秀莲入雪莲绸缎庄,忽的变了脸色,断然拒绝了司徒莲的无礼要求。

    就在司徒莲倍感尴尬的时候,忽然看到有个美妙的身影翩然而至。司徒莲只抬头一看,不觉面红耳赤起来,原来来者不是别人,正是他偶遇的孟秀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