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文学作品 > 开天情话 > 第十三集

第十三集

    第十三集

    1, 片头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上回说到,寿王李瑁由于单恋着杨玉环得了相思病,武惠妃得知情况后,赶紧把杨玉环召进寿王府。等见了面一看,她立刻就明白了,难怪儿子生病呢,这杨家的女儿长得就是漂亮!到现在她是真后悔,悔不该当初没有果断地把杨玉环给了儿子,才害得儿子遭此一难。可眼下怎么办呀?自己已经答应了忠王的婚事,而且看杨玉环那架式,分明有和忠王难舍难分之意,所以,这武惠妃就有点儿为难。哎,正这么个时候,李林甫来了,这个奸贼刚刚接到蜀州刺史黄复之的来信,信中举发忠王私去蜀州,他正想着怎么把这件事牵扯到太子身上呢,听惠妃一说寿王的病因,得,这不正好撞在枪口上吗?甭管怎么着,先除掉忠王,杨玉环自然就归寿王了不是?这可真是个为武惠妃立功的大好时机。他正要和武惠妃仔细商量具体的办法,唐明皇闻讯赶到了。

    2, 白天。寿王府。外屋室内。随着外面一声“万岁爷驾到!”李隆基进。武惠妃迎上。

    李隆基:瑁儿!

    武惠妃:陛下。

    李隆基:爱妃,瑁儿怎么样了?(武惠妃就哭。李隆基上前搂住安慰。)不必如此,不必如此。让朕看看他。(往里屋走。)

    武惠妃:他吃了药,刚安静些。(擦泪跟上。)

    3, 里屋室内。武惠妃随李隆基进。阿娇行礼。李瑁熟睡。李隆基上前看看。

    李隆基:太医开的药方呢?

    武惠妃:在这儿。(一伸手,阿娇急忙递上。李隆基接过细看,然后轻轻给李瑁号脉。)

    李隆基:此乃风寒之疾,有些内火而已。无妨。让他睡吧。(出屋。武惠妃寸步不离跟着。)

    4, 外屋室内。李隆基和武惠妃出来,入座,宫女上茶。

    李隆基:没事的,没事的,朕看了,也就放心了。

    武惠妃:可臣妾真的很害怕……

    李隆基:爱妃不必担心嘛,瑁儿虽然体弱,这些年风风雨雨不也过来了吗?从脉相上看,这孩子的心火似乎大了些。

    武惠妃:陛下说对了,瑁儿的病确系心事太重所致。是臣妾害了他!(哭。)

    李隆基:此话怎讲?哎,你这又是何苦?别哭了啊,快告诉朕是怎么回事?

    武惠妃:唉!……陛下可还记得陈玄礼的儿子提到过的那个杨玉环吗?

    李隆基:怎么不记得?刚才朕还跟他她父亲说话呢。她怎么了?

    武惠妃:瑁儿其实早已看上了那姑娘,只因为在五凤楼上陛下先答应了陈继忠,加之臣妾以为姑娘的出身低微,配不上瑁儿,所以也没同意。谁知瑁儿他一片痴情竟闷在心里,久而久之,便抑郁成疾了!

    李隆基就是一愣:噢!原来是这样……

    武惠妃:陛下,如今只有让杨玉环做了寿王妃,才能救瑁儿一命呀!

    李隆基:这……

    5, 白天。洛阳街道。李亨牵马行走,杨玉环恋恋不舍跟着。

    李亨:玉环,别送了,你回去吧。

    杨玉环:不嘛。

    李亨:你看,你只说送我,却又只顾跟着我走,到时惠妃该等着急了。

    杨玉环:不嘛!

    李亨:你怎么了?

    杨玉环欲言又止:……没怎么……人家就是想陪你多走一会儿嘛。

    李亨笑:玉环,说实在的,我是一时一刻都不想跟你分开。

    杨玉环:我也是。……哎,你不是说惠妃娘娘已经同意咱们俩的事了吗?她怎么一句也不提呀?

    李亨:十八郎病势沉重,她自然无心在你我身上,这可以理解。

    杨玉环:既然她顾不上你我,可为什么偏让我去照看寿王?

    李亨:这个……不知道……玉环,十八郎可曾对你表示过什么?

    杨玉环:他……他老拉着我的手不放,我特害怕!

    李亨:想必是他病中昏沉,失去了理智吧?你不用担心,十八郎是个君子,他对你不会有非分之想的。而且,我们有约在先。

    杨玉环:有约在先?有什么约?

    李亨:我们发过誓,绝不彼此夺爱。十八郎知道你是爱我的。

    杨玉环:噢……可你不在我身边,我心里老没底,老那么空落落的。

    李亨:那是因为你不习惯罢了。其实,我和十八郎虽不是同母所生,一直彼此视为亲兄弟,弟弟病了,我这做哥哥的心里也不好受呀。你就只当替我照护他,啊。不用担心,等他病好了,咱们不又能在一起跳舞了吗?再说,三天后就将举行咸宜公主的婚礼,咱把新编的《春江花月夜》往父皇面前一放,他老人家准得大吃一惊,趁着高兴,我就直接向他提咱俩的事,父皇没个不同意的。

    杨玉环:真的?

    李亨:你看,我早想好了。你就放心吧,啊。

    杨玉环:好吧,我听你的。

    李亨:嗳,这才是我的好女人。(摘下玉佩。)拿着,这是我的心爱之物,有它在,就跟有我在一样。(放在杨玉环手心。)这下放心了吧?呦,这么会儿工夫都快到我家了,走,我送你回去。(二人又往回走。杨玉环摘下贴胸玉环,挂在李亨脖子上。)

    杨玉环:给。这个玉环是我出生时亲娘给我戴上的,从小到大没离开过我,给你吧。

    李亨:玉环!

    杨玉环:它是就我,我就是它。

    李亨:放心,它就是我的命,我碎了,也不能让它碎了!(杨玉环就笑。)

    6, 白天。寿王府。室内。李隆基和武惠妃交谈。

    李隆基:哎呀……问题是,杨玉环和陈继忠的事,朕刚才见她父亲时还亲口允诺过。

    武惠妃:陛下!瑁儿是咱们唯一的儿子,他要是有个三长两短,那臣妾也不想活了!臣妾求陛下开恩!(牛贵儿跪倒。)

    牛贵儿:奴才斗胆多嘴!奴才听说陈玄礼和兵部尚书孙蒙已经定了儿女之亲,所以,他本是不同意他儿子娶杨玉环的。还求万岁爷救寿王千岁一命!(磕头。)

    李隆基:哦?果有此事?

    牛贵儿:奴才该死!奴才不敢胡说!

    李隆基:要是这样,朕就好说话了。

    武惠妃:谢陛下!(倒身下拜。李隆基赶紧搀扶。)

    李隆基:爱妃不必如此。瑁儿是你我的骨肉,朕岂能舍此而顾他人乎?朕之所以犹豫,是怕无信不立呀。不过总是会有办法的。你看,贵儿这么一说,不就全解决了?(笑。)朕倒想看看这个杨玉环是何等的人物,怎么就能把这些年轻人迷得一个个都魂不守舍呢?

    武惠妃:臣妾已经把她如进府中照护瑁儿,她刚有事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

    李隆基:哦?那朕就等她!(外面喊:“中书令张九龄到!”张九龄进。)

    张九龄:臣拜见陛下,拜见惠妃娘娘。

    李隆基:爱卿可是来看望寿王?

    张九龄:是,是,听说寿王病了,臣过来看看。

    武惠妃:多谢宰相想着。寿王患的是内热外寒之症,虚弱得很,正在睡觉。

    张九龄:寒热之疾,自然是睡眠休息为好。但不知寿王殿下经哪位太医治疗?

    武惠妃:是董秀先生给看的。

    张九龄:噢。董太医医道高明,定可药到病除。只是陛下和娘娘难免又要劳神了。

    李隆基:没什么,瑁儿从小就这样,我们都习惯了。爱卿神色不定,莫非朝又有事情?

    张九龄:陛下圣明!回陛下,南诏使臣和日本遣唐使同时抵达洛阳,不知陛下何时接见?

    李隆基:哦?日本遣唐使也来了?朕要见见这些海外来客!

    张九龄:那,臣这就去安排?

    李隆基:快去快去。爱妃,瑁儿的事就这么定了,朕去宫里处理国事,这边你就多费心吧。

    武惠妃:陛下只管放心。(起身送李隆基出门。一边狠盯一眼张九龄背影。回来自语:)哼,这个张九龄,除了国事就是国事,真够讨厌的!(就听李瑁在里屋叫:“玉环!玉环你在哪儿?玉环!”阿娇:“殿下,殿下你别着急……”武惠妃忙进去看。)

    7, 里屋室内。李瑁醒。武惠妃进。

    李瑁:玉环……

    武惠妃:瑁儿。

    李瑁:娘,我要玉环陪着!

    武惠妃:玉环她出去了,一会儿就回来。快去找!

    阿娇:是。(退出。)

    李瑁:娘,玉环去干什么了?

    武惠妃:别问,谁还没点儿自己的事?我儿放心,玉环这回来,娘再不让她走了。

    李瑁:可她……可她总还是要走的……

    武惠妃:她走不了。娘已经想好了,就让她给你做王妃,你愿意吗?

    李瑁:啊?……娘,那三郎哥哥怎么办?

    武惠妃:我的傻儿子!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他?

    李瑁:孩儿和三郎哥是有约在先的,我怎忍心夺他所爱?(挣扎着爬起来扑进惠妃怀中。)娘!孩儿不愿做坏人!孩儿怕是活不成了!(哭。武惠妃也哭。)

    武惠妃:不许瞎说!不许瞎说,啊!你什么也别想,只管好好养病,娘会为你做主的。我儿快躺下。(扶李瑁躺好。)我儿,你是娘的心头肉,娘就是自己死一万次,也不能让你受一下子委屈。你就放心吧,啊。

    李瑁:那三郎哥哥呢?

    武惠妃:娘会为他安排好婚事的。娘一定让他满意,让你也满意,啊。快睡吧。

    李瑁:娘!(再次扑进怀中哭。)

    8, 白天。寿王府。大门口。李亨陪杨玉环走来。远远看见李隆基和张九龄出门。

    李亨:玉环你看——父皇来了。

    杨玉环:啊?……那个穿黄袍的就是皇上?

    李亨:正是。(二人站住看。那边,李隆基和张九龄上马。)

    李隆基:贵儿,回去告诉惠妃,叫她只管放宽心,切莫急坏了身子。

    牛贵儿:奴才遵旨。

    李隆基:九龄,咱们走。(打马而去。)

    杨玉环:嗳——我怎么觉得皇上这么眼熟呀?……对了……不对……不对不对!

    李亨:怎么,你见过父皇?

    杨玉环:没有。我倒是好象在街上见过一个老头,跟皇上长得挺像的。我这么说是不是该杀头呀?

    李亨:瞧你说的,世上长得相像的人多了,随便说说又有什么关系?不过,这话以后要是当着父皇的面可不能乱说啊。(杨玉环吐舌一笑。)你可真够淘气的。去吧,我回去了。等明天我再来看你。

    杨玉环:明天你一定来!

    李亨:一定。(杨玉环恋恋不舍离开。二人招手告别。李亨目送,眼看着阿娇出来,跟杨玉环说了几句什么,二人匆匆进府。)

    9, 白天。寿王府。室内。武惠妃哄李瑁睡觉。

    武惠妃:我儿快睡吧,老睁着眼睛伤神。

    李瑁:不,我要等玉环回来。

    武惠妃:瞧你,娘都答应你了,你还担心什么?要不,娘给你喂口水喝?(阿娇进。)

    阿娇:玉环姑娘回来了。

    李瑁:玉环!(杨玉环赶紧上前。)

    杨玉环:殿下……(李瑁拉住。)我见殿下睡觉了,就出去送忠王。

    李瑁:三郎哥哥来过了?

    武惠妃:他刚来过,你没看见,后他又走了。

    杨玉环:娘娘您看,我觉得寿王千岁比刚才好多了。

    武惠妃:还不是因为你在他身边守着他才又有了精神?姑娘,我真该好好谢谢你。

    杨玉环:娘娘何出此言?其实我和寿王千岁早就是好朋友了。是吧?(李瑁点头。)千岁爷只管好好养病,等病养好了,咱们还得一起玩儿呢。

    李瑁:那你多陪我一会儿,好吗?

    武惠妃:你病不好,玉环就一直陪着你,这下你满意了吧?

    杨玉环:啊?……可我还没跟我爹娘说呢。

    武惠妃:我去跟他们说,你就踏踏实实在这儿给我照护好寿王,啊。

    杨玉环:……是。那,殿下想要什么,只管吩咐就是了。

    李瑁:我什么也不要,只要你陪着我。

    武惠妃:你倒好大的口气。其实玉环比你大着四个月呢,要论起来,她还是姐姐。

    李瑁:是吗?……玉环姐姐。

    杨玉环就笑:你真认我当姐姐呀?

    李瑁:我愿意!

    杨玉环:那好,你可得听话啊。(李瑁点头。)

    武惠妃:这孩子!(忽见李林甫在外屋探头缩脑。)你们先说会儿话,我去去就来。(起身离开。这边,杨玉环和李瑁相视而笑。)

    10,外屋室内。李林甫等着,武惠妃出来。

    李林甫:娘娘。

    武惠妃:你的话才说了一半,我就是有点儿不明白,忠王私自外出,怎么能和太子连在一起?你接着说吧。

    李林甫:是。臣刚才又仔细想了想,近来在众皇子中有不少抵毁娘娘和寿王千岁的谣言,更有甚者,上次在朝中,皇上只提出要给咸宜公主增加些封户,便招来一片流言蜚语之声,而太子和光王、鄂王还公然跳出来表示反对,这件事使皇上十分不悦呀!

    武惠妃:哼,连这点儿小小的要求他们都放不过!你说,那又怎样?

    李林甫:臣以为,太子等人的所作所为定是蓄谋已久的,他们既然胆敢当堂顶撞皇上,谁又能保证他不在私下里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忠王在众皇子中素有威信,他和太子又常来常往,这其中确实大有文章可作嘛。

    武惠妃:大人不必绕围子了。只要能扳倒太子,我又何在乎一个忠王?不错,皇上是对太子他们有些看法,可我们又该如何去做呢?你就直说吧。

    李林甫:是。臣以为,娘娘若要除掉太子,必需如此这般。(上前耳语。武惠妃点头。)

    11,晚上。皇宫。室内。李隆基和藤原泽雄下围棋,张九龄和几名日本使臣坐陪。阶下,一队日本舞者在倭笛的伴奏下跳日本舞。藤原全神贯注冥思苦想,而李隆基则边赏舞边落子,十分轻松。片刻,外面喊:“惠妃娘娘驾到!”武惠妃进。日本舞者罢舞跪迎。藤原及众日本使臣起身。

    武惠妃:陛下。

    李隆基:爱妃回来啦。瑁儿怎样?

    武惠妃:晚上稍稍见好些,我让他吃了些东西,又叫他睡了。杨玉环在那儿陪着他,我也放心些。(坐下。)

    李隆基:看,朕说什么说着,小毛病,无大碍。这几位是日本遣唐使臣。

    众日本:拜见惠妃娘娘!

    李隆基:这是他们的团长,藤原泽雄。

    藤原:外臣拜见惠妃娘娘。

    武惠妃:坐吧,你们接着下。

    藤原:谢娘娘。

    李隆基:小伙子棋下得不错。该谁走了。

    藤原:皇上请行棋。(李隆基落子。冲阶下众舞者摆手。)

    李隆基:你们也不必跪着,接着跳,接着跳。(下面有人给翻译。)

    众舞者:哈依!(倭笛再响,众人再舞。)

    李隆基:爱妃你看,这日本舞蹈是不是很有些秦舞的遗风?

    武惠妃:臣妾看不出来。倒觉得他们颇像些木偶。(忍不住想笑。)

    李隆基:哎,秦舞!肯定是秦舞!

    武惠妃:陛下何以见得?

    李隆基:秦风高吭,其音铿锵,其舞者多节,形似拆木,一举一动仿佛嘶然有声。现存的〈黄鸟〉之舞和〈渭阳〉之舞与此颇有相似之处。这不由得不让朕联想起秦始皇时率众东渡苍海的徐福啊。

    武惠妃:徐福出海是去寻找神仙,我看那纯属无稽之谈。

    李隆基:不不,〈史记〉所载件件属实。那徐福率三千童男三千童女一去不返,说是下海寻仙,其实是带着对始皇帝暴政的惧怕逃走的。他去了哪儿?谁也说不清。而现在你看看,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日本人同样会秦舞、会围棋,不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吗?朕敢断言,徐福是去了日本,并带去了我中华文明。

    张九龄:陛下圣明。据臣所知,日本得以立国,是在汉朝。

    李隆基:哦?说说看。

    张九龄:是。〈三国志〉记载,光武皇帝刘秀时,海外有倭人来洛阳称臣纳贡,光武帝十分高兴,便赐予印绶,封其为汉倭奴国,从那时才被我承认其存在。后来又历经变革,才有了今天的日本。

    李隆基:原来如此。还是爱卿更有学问。(对张九龄低语:)朕是说给他们听的。(张会意。)

    张九龄:日本自受封以来,世世进贡,代代称臣,谨循君臣之道,从未对我中华失礼。只是自隋朝末年,他们见我国内大乱,便渐渐萌生出不臣之心。

    李隆基:这个朕知道。高宗皇帝时,他们日本国的海军不是跟我大唐水师在高丽的白江口打过一仗吗?结果怎样?(众日本使臣面面相觑。)结果是上万名倭奴成了海底之鳖,仅被刘仁轨将军烧毁、击沉的日本战舰就有四百六十多艘!啊?

    众日本:大唐天兵威震四海,日本的不是对手,不是对手!

    李隆基: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既然你们的国君已经翻然悔悟,决心和我大唐永世和好,重修君臣之仪,朕也是举双手欢迎的嘛。天下太平,万国来朝,这才是天道。怎么样,藤原先生,想好了没有?

    藤原:外臣输了。外臣不是皇帝陛下的对手!

    李隆基笑:你早就输了。其实本来你这边的形势不错,朕突围无望,只好在这里挑起战端,你不知是计,只顾应战,结果却顾此失彼,虽然占据小小一角,却丢掉了大势,让朕的死棋绝处逢生,对中腹形成合围。此乃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之计也。(藤原拜倒。)

    藤原:大唐天子棋艺高超,外臣心服口服!

    李隆基:起来,起来。朕对围棋不过略知一二而已,离高超二字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哩!我大唐奕林高手如云,你若有心学习此技,朕可以找个好老师教你。

    藤原:多谢皇上!

    李隆基:时候不早了,你们远道而来需要好好休息。九龄,替朕送客。

    张九龄:是。

    众日本:皇帝陛下万岁万万岁!

    张九龄:藤原先生,请。

    藤原:外臣告辞。(带众日本随张九龄退出。)

    武惠妃:陛下对他们有些太不客气了。

    李隆基:朕是要让他们记住过去的教训。这个日本国,貌似恭顺,骨子里却好战得很哩!朕对他只能以威震之,然后以礼待之,让他们好好学习我们的孔孟之道和天朝大邦的文明风范,这样才能去一去他们那野蛮的本性。走,咱们回去休息吧。(牛贵儿进。)

    牛贵儿:万岁爷,吏部尚书李林甫有要事求见。(武惠妃会意。)

    李隆基:让他进来。(牛贵儿出。李林甫进。)

    李林甫:臣拜见陛下。

    李隆基:林甫,这么晚了,有什么要紧的事?

    李林甫:陛下,臣得到蜀州刺史黄复之的书信,说忠王在两个月前曾去了蜀州。

    李隆基:忠王?他去蜀州做什么?朕怎么不知道?嗯?

    李林甫:臣也觉得不可思议。据黄复之信中说,他曾向忠王要过皇上旨意和朝廷公文,忠王却一再推委搪塞,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至于在蜀期间忠王都跟哪些地方官员私下里交往过,至今于是个谜——

    武惠妃:这……这不是无视王法吗?忠王也太不像话了!背着皇上他想干什么?

    李隆基:不像话,不像话!

    李林甫:陛下,藩王私自离京,按律可是谋逆之罪呀!

    李隆基:亨儿?他能谋逆?

    武惠妃:他既然敢置国法于度外,想必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吧?陛下应该好好问问他。

    李隆基:嗯,言之有理。明日上朝,朕定要问问他是怎么回事。

    李林甫:不可!不可!

    李隆基:为什么?

    李林甫:皇子犯法,这可是件大事。万一其中真有不可告人之处,不仅有损于国体,对皇家的声誉也大大的不利。不如先让稳重之人私下里讯问一下,待事情有了眉目,再由陛下酌情处理不迟。

    武惠妃:还是李尚书说的在理。我看,不如就让李尚书先替陛下问问他?

    李隆基:也好。林甫,你去办吧。别吓着他,啊。

    李林甫:臣遵旨。

    12晚上。杨家小院。室内。杨玄璬夫妇交谈。

    杨夫人:你说什么?皇上要让咱环儿嫁给阿忠?

    杨玄璬:此乃皇上亲口所言,还能有错?莫大的幸事呀!

    杨夫人:还幸事呢!这不是把咱环儿往火坑里推吗?

    杨玄璬:哎,你此话怎讲?

    杨夫人:你还问!那龙虎大将军本来就对环儿有一肚子的不满意,捎带着连你我都一并看扁了,环儿嫁进他家,还不得窝囊死?

    杨玄璬:夫人差矣。此乃御配姻缘,他陈玄礼就是再不乐意,又岂敢驳皇帝的面子?再者说来,阿忠那孩子和玉环从小厮混熟了,情同兄妹一般,环儿嫁给他,错不了的。

    杨夫人:哼,错不了,错不了,光对环儿好有什么用?论身份,论地位,他哪一样比得上忠王千岁?

    杨玄璬:你这是什么话?古人云:“婚姻勿贪权势之家“,图的是上和下睦、夫唱妇随而已。我看,还是感情比什么都重要。

    杨夫人:那忠王对环儿就没感情?他能一个人跑到蜀州去追咱环儿,足以说明他的一片痴心。“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才叫君子好逑呢。人家还是一国之君的儿子,真正的君子!

    杨玄璬:你胡乱注释个什么?这哪儿跟哪儿呀!

    杨夫人:我不管!反正我觉得忠王就是比阿忠强!

    杨玄璬:君命不可违,你说什么也没用!(杨夫人被噎得直翻白眼。杨顺儿进。)

    杨顺儿:老爷,太太,王公公来了。(两口子忙起身。王英进。)

    杨玄璬夫妇:见过王公公!

    杨玄璬:公公请。

    王英:不必客气,不必客气。在下是奉了惠妃娘娘之命来求你们的。

    杨玄璬:不敢!但不知惠妃娘娘有何吩咐?

    王英:寿王千岁正在病中,他老人家对玉环姑娘可是依恋得很呀。(杨氏夫妇相视。)所以,惠妃娘娘的意思是,想让您家小姐在寿王身边服侍几日,待千岁爷身体康复,再将她奉送回家,不意您二位意下如何?

    杨玄璬:这个……

    王英:大人放心,娘娘说了,保证让小姐毫发无损。

    杨玄璬:既然如此,为臣遵命便是。

    杨夫人:是呀,是呀。

    王英:多谢大人。这可是咱们私下里说——在下先向二老道喜了!

    杨玄璬:喜从何来?

    杨夫人:是啊,公公这是何意?

    王英笑:您二老呀——就等着接贴子、受聘礼吧。在下告辞。(退出。)

    杨玄璬:哎……

    杨夫人:死老头子!还不快去送?——问清楚了啊!

    杨玄璬:对!对!……公公慢走!(追出。这边,杨夫人激动至极。)

    杨夫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小红!小红!(小红进。)

    小红:太太。

    杨夫人:快拿香来!我要烧香!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13,晚上。寿王府。室内。杨玉歪坐在李瑁床边,见李瑁老看自己,就有些不自在。

    杨玉环:殿下,你老这么睁着眼睛,还怎么休息?

    李瑁:……我怕睡着了,再一睁眼,姐姐又不在了。

    杨玉环笑:殿下怎么跟小孩儿似的?我不走,我跟惠妃娘娘已经说好了,等你病好了我才走呢。睡吧,啊。(李瑁闭眼,又睁开。)

    李瑁:可我睡不着。

    杨玉环:你心里不安静,怎能睡得着?

    李瑁:我心里空空的,什么也没有。

    杨玉环:是吗?那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李瑁:姐姐请讲。

    杨玉环:这是一件真事。我们那条街上有个算命的。有一天,西街刘四的儿子病了,刘四就请他给算算。你猜他怎么说?

    李瑁:怎么说?

    杨玉环:他说,等下过雨就好了。(笑,忍住。)可说来巧了,那年连着好几个月没下雨,刘四的儿子也就好了。等下雨的时候,刘四就去问那算命先生:哎,我儿子早就好了,怎么现在才下雨呀?你猜他说什么?

    李瑁:说什么?

    杨玉环:他说,现在下雨才能除掉病根儿呢。(二人笑。)逗不逗?(李瑁点头。)

    李瑁:姐姐再讲一个吧。

    杨玉环:让我想想啊……对了,忠哥还给我讲过一个笑话。说苍蝇老被蝇虎捉去吃了,苍蝇特恨蝇虎,可是又没办法。有一天,一只苍蝇不小心被蝇虎逮住了,蝇虎正饿,就要吃它。苍蝇气得大叫:“吃吧!吃吧!等我死后变成人,把你们这些蝇虎统统杀光!”蝇虎一听也急了,说:“杀就杀!等我死了变成老虎,把你们这些人统统吃掉!”(大笑。李瑁跟着大笑。)这个更逗吧?(李瑁点头。)亏它想得出来,老虎当然最厉害了。……嗳,我可就是属老虎的啊——

    李瑁:那又怎样?我还属老虎呢。

    杨玉环:你不像。

    李瑁:你看我像属什么的?

    杨玉环:你?你像只兔子!(笑。)

    李瑁:胡说!(坐起。)

    杨玉环:哎——你怎么起来了?快躺下!快躺下!(阿娇端药进。)

    阿娇:瞧你们这个热闹劲儿,这哪儿像生病的?殿下该吃药了。

    杨玉环:我来喂他。(接过药碗吹。这边,阿娇忙给垫好了,让李瑁靠着。)哇!真苦!(喂李瑁。)苦不苦?

    李瑁:不苦。

    杨玉环:真的?

    阿娇笑:只怕是姑娘的手太甜了,所以这药才变了味儿呢。(杨玉环扑哧就笑。)

    杨玉环:你怎么也爱说笑话?来,不苦殿下就大口喝。喝完捂一身汗,明天就好了。

    14,晚上。忠王府。室内。李亨和张良娣交谈。

    李亨:你说,惠妃把玉环留在寿王府,用意到底何在?

    张良娣:这我可说不好。

    李亨:你说嘛。我想知道她打的是什么算盘。

    张良娣:其实不用我说,殿下心恐怕早跟明镜似的。十八郎得的是相思病,惠妃岂能不拿玉环姑娘给他下药?

    李亨:是啊是啊,我担心的就是这个……可十八郎和我有约在先的!他不是那种人啊?

    张良娣:如果不惊动惠妃,怎么都好说。

    李亨:惠妃也曾答应过我!

    张良娣:殿下别再自欺欺人了。在惠妃眼里,她儿子比什么都重要。

    李亨:……不,这不可能!这不可能!

    张良娣:唉,依我说,殿下干脆放弃吧。你虽然斗得过十八郎,但你不是惠妃的对手。

    李亨:胡说八道!

    张良娣:是殿下让我说的。殿下不想听,我不说就是。

    李亨:我决不放弃!……我去找父皇!(欲走。张良娣阻拦。)

    张良娣:殿下不可!

    李亨:你闪开!

    张良娣:殿下!你冷静点儿!你现在去找皇上,等于是去找死!

    李亨:为什么?

    张良娣:也许你能得一时之逞,但惠妃知道你和她对着干,是会恨你的!

    李亨:那就让她恨去吧!只要能和玉环结婚,就是死我也认了!你躲开!(推倒张良娣。)

    张良娣:殿下!你不能这样!(李亨正往外走,耿五气喘吁吁跑来。)

    耿五:王爷不好了!

    李亨:何事惊慌?

    耿五:吏部尚书带人来捉王爷了!

    李亨:什么?

    张良娣:这定是惠妃要对殿下下手了。殿下切莫和他顶撞!

    李亨:她……她凭什么抓我?(李林甫带人上。)

    李林甫:本官奉旨捉拿李亨,闲杂人等一并退下!(众差役乱叫"退下"。宫女太监乱窜。)

    李亨:李林甫,你带这些差人到寡府中做甚?

    李林甫:殿下死到临头了,为何还要问我?

    李亨:死到临头?寡人不明白。

    李林甫:敢问殿下,两个月前你可是去了趟蜀州?

    李亨:……啊……去了又怎样?

    李林甫:那是犯法!本官奉皇上口喻查问此事,殿下跟我走一趟吧。

    李亨:……父皇是怎么知道的?

    李林甫:这却与你无关。皇上吩咐过,先请殿下给下官一个答复。带走!

    张良娣:等等!李大人,我家王爷去蜀州为的是找杨玉环,并不曾做过别的什么事。还请大人明察!

    李林甫:是吗?如此说来,殿下果然没有蓄意谋反了?

    李亨:……这怎么可能?不!我要见父皇!

    李林甫:没用。现在皇上的事很多,没功夫见你,所以就把这件事交由下官全权处理了。请吧。(使眼色,众差役一拥而上。)

    众差役:走!走!

    李亨:不!寡人没罪!寡人冤枉!

    张良娣:殿下!殿下穿件衣服再走!(递袍子。)

    李亨:娘娣!快想办法告诉父皇!我要见父皇!(被带走。)

    张良娣:殿下!(在门口被众差役拦住。)

    差役甲:对不起,姑娘,李大人有令,在案情没查清楚之前,忠王府里的人一律不准随便走动,姑娘还是止步吧。

    15,白天。皇宫。室内。李隆基睡醒。

    李隆基:几时了?

    帐外宫女:回万岁爷,辰时一刻。

    李隆基:快,朕要穿衣。(下床。几个宫女忙上前伺候穿衣。武惠妃醒。)

    武惠妃:陛下又起这么早啊。

    李隆基:今日大朝,朕不能让百官久等。

    武惠妃:唉,陛下太辛苦了。也不知别人做皇帝是不是也这样。

    李隆基:朕不学别人,朕只做自己。还早呢,爱妃接着睡吧。

    武惠妃:我也不睡了。一会儿我去看瑁儿。陛下,杨玉环的事你同意吗?(李隆基亲一口。)

    李隆基:只要爱妃愿意,朕没意见。只是杨家的祖先要好好查一查,如果过于低贱,则另还需另当别论呦。

    武惠妃:那是自然。只要能让她做个偏妃,也能救瑁儿一命了。

    李隆基:那爱妃就看着办吧。朕去了。(高力士开门。)

    高力士:万岁爷请。

    16,白天。寿王府。书房内。阿娇扶李瑁进,杨玉环跟随。

    杨玉环:哇!这间书房好漂亮!

    李瑁:那天画完了画也没收拾,乱得很,让姐姐见笑了。

    杨玉环:这么多牡丹都是殿下画的?

    李瑁:姐姐喜欢吗?

    杨玉环:太棒了。跟真的一样。(上前仔细观赏,爱不释手的样子。)哇……

    阿娇:千岁爷从小习画,十年不曾间断过,他最爱画的就是牡丹。

    杨玉环:难怪画得这么像!白马寺里有几株牡丹,每年开花时我都去看,有些和殿下画的一模一样呢。像这几朵,还有这朵……殿下是怎么画的?竟比真花的颜色还多,还要鲜艳……

    阿娇:那当然,牡丹向来只皇家才种,白马寺里的那几棵还是则天武后特意恩准栽种的,品种怎能齐全?

    李瑁:是啊,姐姐若也喜爱此花,等过几天花开时节可到宫里去看。

    杨玉环:我?我能进皇宫吗?

    阿娇:能不能进皇宫,还不是惠妃娘娘一句话?(外面喊:“惠妃娘娘驾到!”惠妃进。)

    武惠妃:瑁儿。

    李瑁:娘。

    杨玉环、阿娇:给娘娘请安。

    武惠妃:罢了。(坐。)我说瑁儿,你怎么就起来了?

    李瑁:娘,孩儿睡了一夜,早起觉得好多了,就陪玉环姐姐四处走走。

    武惠妃:你也忒急了点些。治病重在一个养字,哪有刚有点子精神就起来乱走的?

    杨玉环:我们不让他起来,他非要起来嘛。

    武惠妃:这孩子,就是不听话。玉环,今后你可得替我多管着他点儿,听见没有?

    杨玉环:我?

    武惠妃:你怎么了?(搂过李瑁。)从现在起我就把瑁儿交给你了。瑁儿,你可愿意?

    李瑁:娘,您说什么呀?

    武惠妃:娘说的可是心里话。玉环,昨晚你还住得习惯吧?(杨玉环有些不知所措。)

    阿娇:昨晚上玉环姑娘是和奴婢一起睡的。千岁爷睡得好香好香,一夜都没醒过一回。

    武惠妃:这就好。听娘的话,回去躺着吧,啊。阿娇,伺候王爷去休息。

    阿娇:是。殿下……

    李瑁:玉环姐姐……

    武惠妃:我要跟玉环说几句话,你们先去。

    李瑁:嗳。那娘——你们快过来啊。

    武惠妃:去吧去吧。(阿娇扶李瑁离开。来到帐后,李瑁止步,示意让阿娇别出声,悄悄听着。这边,杨玉环就开始紧张。)

    杨玉环:娘娘……

    武惠妃:坐吧。(有宫女上茶。)姑娘昨晚睡得可好?(杨玉环摇头,又赶紧点头。)

    杨玉环:好,好。

    武惠妃:刚换个环境,哪能一下就适应呢?没关系,以后慢慢就习惯了。

    杨玉环:……是啊……寿王千岁吃了药恢复得挺快的,我估计他明天……或者顶多后天就能全好了。

    武惠妃:哪儿那么容易。太医说了,这孩子的病不在身上,在心上。心病不去,身上的病也万难医好。

    杨玉环:啊?原来寿王千岁得的是心疾?

    武惠妃:不是心疾,是心事。

    杨玉环:心事?

    武惠妃:就是想不开呀。

    杨玉环:……没有啊。我天天都和寿王千岁在一起,我们还一起跳过舞呢,他总是有说有笑,从没见他有什么想不开的。

    武惠妃:那是因为有你在,你在他身边,他就高兴呗。一离开你,他就跟丢了魂儿似的。

    杨玉环:那没关系,我以后还是天天都跟他在一起就是了。我和忠王一起过来,要不然,他就去忠王府找我们……

    武惠妃:傻孩子。瑁儿是爱上你了!你一时不在他身边,他就一时不得安宁。

    杨玉环:为什么?

    武惠妃:因为爱,你懂吗?一个爱上另一个,那是死活都想得到她。现在瑁儿的命就攥在你手心儿里,你说,我该怎么办?你又该如何?

    杨玉环:我?……我……

    武惠妃:孩子,我的瑁儿不好吗?

    杨玉环:不不……寿王挺好的……可我不能……

    武惠妃:为什么?因为你更喜欢忠王,对不对?(杨玉环跪倒。)

    杨玉环:娘娘!我爱忠王!我也是死活都想得到他的!求娘娘开恩,让臣女嫁给他吧!

    武惠妃:可瑁儿呢?你就忍心看他一天天病下去,为你消瘦、为你虚弱、直到为你丢掉性命吗?(李瑁在帐后发出抽泣声,阿娇制止不住。杨玉环闻声心惊。)

    杨玉环:……这……这不是我的错!

    武惠妃:唉!错与不错,只在有心无心之间。你既然已经知道了瑁儿的病因,又为何不能发一发善心呢?(李瑁失声哭。杨玉环愈慌。)

    杨玉环:不,娘娘!您就饶了我吧!我爱忠王!忠王也爱我!我不能对不起他!(跑到帐后给李瑁下跪。)寿王千岁!我求求你了!别要我!好吗?

    李瑁:玉环姐姐!(大哭,跪倒。)这不是我的意思!我不会伤害你的!……你走吧!

    杨玉环:……谢谢殿下!(磕头。又对武惠妃磕头。)谢谢娘娘!……殿下多多保重!(起身就走。)

    武惠妃:你先回去想想也行。等想好了,我再去找你。(杨玉环止步,匆匆离开。)

    李瑁:娘!(扑进武惠妃怀中大哭。)

    武惠妃:我儿!你怎么如此心软,就放她走了呢?

    李瑁:娘,您不能逼她!孩儿不让您逼她!孩儿求求娘,别逼玉环姐姐,行吗?

    武惠妃落泪:这哪儿像是我的儿子呀?我的小要命鬼!……好,好,娘不逼她,娘跟她好好说。

    17,白天。洛阳街道。杨玉环匆匆行走,不时与人相撞。

    行人甲:哎——走路看着点儿!

    杨玉环:对不起,对不起……

    18,白天。忠王府门口。杨玉环匆匆跑来,就要往里走。从差役拦住。

    众差役:“干什么的?”“站住!”“别走了!”

    杨玉环:我要见忠王!让我进去!

    差役甲:见忠王?忠王不在,你走吧。

    杨玉环:他去哪儿了?(这才发现众面孔陌生。)……哎,你们怎么都换人了?耿五他们呢?

    差役乙:姑娘,你还不知道?忠王犯了国法,已经被送进刑部大牢了。

    杨玉环:什么?他犯了哪条国法?

    差役乙:这咱说不好,你还是赶紧走吧,离这是非之地越远越好。(杨玉环愣片刻,离开,一步三回头。)

    众差役:“嘿,这姑娘可真够漂亮的。”“人家是忠王爷的女友,天天都来。”“忠王好艳福呀。”“唉,以后享得了享不了可就难说喽。”(杨玉环句句入耳,愈发六神无主起来。)

    19,白天。陈家大院门口。陈继忠拿着本书出来,先看看对门杨家,然后坐在台阶上念书。

    陈继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朝杨家看一眼,翻页。)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是啊,是啊,不仁不义,那还叫人吗?(自语着,见杨玉环神色恍惚从远处走来,就觉得不对劲儿。坐着没动,两眼只顾直勾勾地望着。只见杨玉环低着头走,一边嘟嘟囔囔。)

    杨玉环:这可怎么办?……怎么会是这样?……不行,我得去救他……(不小心被石子绊了一下。)讨厌!(气哼哼捡起石子。)你也欺负我?去你的!(用力一扔,正好滚到陈继忠脚前,这才发现陈继忠存在,不由得站住。)

    陈继忠:玉环……(起身。)你怎么了,玉环?

    杨玉环:……忠哥!(就要哭。陈继忠急忙走上去。)

    陈继忠:别急,别急,谁欺负你了?啊?告诉我!(杨玉环扑上前抱住。)

    杨玉环:忠哥!……(哭。)我该怎么办呀?

    陈继忠:什么事呀?快说,是不是忠王对你非礼了?啊?(杨玉环摇头。)那怎么了?你快说呀!你想急死我是不是?

    杨玉环:他们把忠王给抓起来了!(放声大哭。)

    陈继忠:啊?【定格】

    20,画面后移。说书人上。

    说书人:瞧见没有,一到关键的时候,就看出谁跟谁亲了。这杨玉环打心眼里把陈继忠当亲哥哥一样看待,遇到这么大的难事,她不找陈继忠找谁?陈继忠呢,虽然对忠王抢了自己的心上人难过得要命,可他毕竟不是那种心胸狭窄品性恶劣的人——噢,人家女孩子不愿意跟你,你还死乞白赖非要人家顺从?动不动还玩刀子下毒药什么的?——世上不就有那么一类人嘛,你不给我幸福,我让你也好受不了,无赖的很。陈继忠就不,他虽然也窝火,但既然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他也就真心诚意希望杨玉环能从忠王那里得到幸福。这叫什么?这叫无私的爱。现在姑娘那儿出事了,他心里能不着急吗?

    欲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再说。(退出。画面满屏。片尾歌、字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