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千岁 > 二五 就政事夫妻交流

二五 就政事夫妻交流

    拓跋濬转醒时,正见昏景沉沉,抬眼望去,冯善伊正贴靠在窗前吹着冷风,青色长袍滚地拂展,流畅的身线落霞微醺。她合上窗时,恰也回首一望,目光对应刹那,他有些拘束,随即垂下眼皮转看去他处。

    冯善伊莞尔一笑,披着袍子缓缓走了他人前,将手里捏的几本折子丢上去,寻了一处坐稳:“这几本不好拿主意,还是您看着办。”

    拓跋濬睡了整日,发出些汗,身上已清朗许多,如今斜靠在榻上,不作声的看奏本。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 安装最新版。】

    崇之方方端来一碗桂圆莲耳,想让拓跋濬润润嗓子,他忙着览折,看也不看汤碗一眼。

    冯善伊正稳坐食盘前端,眼巴巴地望着碗沿冉冉升起的丝浮热气淡去。

    拓跋濬一手按下折子,稍抬眼问去:“京城凶案多月未结,你如何看待?”

    冯善伊尚未回过神来。

    他见她一脸没出息的神态,扬了扬眉,即是将手边汤碗推进她半分,只下巴抬了抬。

    她立时反应过来,眉飞而色悦:“不客气了。”

    拓跋濬默默覆眼,无动于声。

    冯善伊嚼着龙眼,避重就轻了道:“那什么。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他冷哼了声,心里明白她这是又拿空话应付自己,手中转着玉珠子轻弹了出去。

    她低头,见滚到自己裙边的青翠珠子,声音幽幽的:“行宫时尚书们不是请皇上亲自坐审此案吗?听说那时您将他们挨个臭骂了顿。骂得痛快了,可去想这些老臣也有不能言的苦衷。”

    闻这一声,他稍紧了眉宇,淡然平静。

    冯善伊自不想多说什么,后宫干政这四个字,饶是背负不起。

    拓跋濬向后靠了靠,淡淡看去她:“恕你无罪,说下去。”

    她撇嘴摇头:“这事,不能说。”

    他一点头,有些几分明白着:“因为你是汉人。”言着满是深意笑了笑,眉间确丝毫没有愉悦。

    一语中的,她无可辩驳。

    带点脑子的人都能知道这凶杀案起自汉人官员与鲜卑贵族的敌视。死了全家的中书省大儒是汉臣,罹难前日尚在朝廷叫嚣鲜卑贵族陋行之恶,百官腐化之深。一夜之间,满门惨遭暗杀,手腕不可谓不张狂。此乃天子脚下,却能行凶作恶,百日来逃脱法网无能缉拿治罪。

    如今朝中汉臣,连番上折请旨。她想,拓跋濬更是由万人连名奏折之中嗅出分明不安的气息。自己族人,与天下汉人,若不能一碗水端平,他英明盛主的位子,恐也如拓跋余之辈,肝脑涂地却落得狼藉身后事。

    可是,即便如此,她仍也一个字不能说。

    今日随口一言,即是明日朝上鲜卑百官连名奏她的罪证。

    他方才是又在探她吗?冯善伊微笑着颔首,目中明光细微。身为他的皇后,绝不能仅凭自己的出身谋断朝事,这是大忌。稍热的手心隐有汗湿,冯善伊将碗推了前去,便不再说话,窥视的目光由侧掠上他。脑中闪彻午间那一份加急密报,心头没来由扯紧,似无数虫蚁撕咬,莫不也是......如此想着,冷笑掩在眸底。她从前便不敢小瞧他,如今更觉得,他远远在自己能预料之上。

    站得那样高,岫壑浮云皆是一览俱清;心思那样细,诸事操持滴水不漏。

    这样的拓跋濬,只会激起自己更浓的兴致。棋逢对手才是大快意。

    拓跋濬放下那些奏折,已无心再阅,言语竟是温然:“云中军营可有密奏?”

    她如实答:“是捷报。”

    “仅此而已?”

    “除了大捷。”她眨眨眼,“还想知道什么?”

    他默然垂眼,不语,端了茶盏在腕。

    果真是又一次试探。

    冯善伊于是低眉再笑:“冯熙至今下落未明一事,也关注吗?”

    “是吗?”拓跋濬故作发问,底气略显不足。

    “将密奏回了,这时候应该也离开京城几十里地了。”她幽幽说着,全无在意。

    喝茶的动作微愣,他自碗口抬眼:“回了什么?”

    “只是回道。”她略略笑了笑,有些疲惫,“营前将士战死沙场是天职。当有亡身壮志的死心。”

    拓跋濬再不出声,放下茶杯,幽幽凝紧她。那一刻,他分明理解,又不解。

    “回得不好吗?”她浅笑着回应他的片刻沉默。

    他心头有种难言的情绪缠绕得自己不再在。或许,真是自己的失误吧,以此幼稚又略显残忍的手段试探她的真心以及决心,是他一时偏差。

    “最后一本正阳宫递来的文书可有看?”她此刻并不需要他虚情假意的怜悯甚至抱歉,所以仅仅移开视线,换了话题。

    他复又垂首,掀开最后一本。撞及秀隽的字体,瞳光瞬间缩紧。

    冯善伊颇有些轻快,转着袖子把弄,只差小调哼出。

    拓跋濬看完了内容,随即又是沉默,看去她满脸看热闹的兴致,有些不悦:“这事你如何想?”

    “这事,依然不能够说。”她又言。

    “这个你能说。内宫眷事。当说。”他皱紧了眉哼她。

    她无动于衷地坐直了身子,轻咳了咳:“昭仪文氏自请入七峰山庵寺养病修身,替太后落发出家,此乃我后宫孝行善举,以表天下,咳咳。”表什么呢,她正要琢磨着言下去。

    拓跋濬挥了袖摆:“好好说话。”

    冯善伊道也是奇怪了,她从前都不怎么好好说话,如今是要好好话着官腔,他偏来句“好好说。”满目不解地迎上目光。

    拓跋濬口气冷淡:“你如何想的就如何说。”

    “如若由我决定,便是准了。但揣摩着皇上的意思,想是不能准。”

    什么叫揣摩他的意思,想是不能准。这话说得有水平。拓跋濬淡勾一笑看着她:“朕的意思是什么?”

    “我琢磨着。”冯善伊摇着小扇柄,大有老宫女八卦唠叨的架势。

    他适时瞪过她一眼,低眼喝茶。

    她略略一笑,改换了语气:“臣妾琢磨,皇上爱着文氏,不忍心让她做尼姑去。”

    他“噗”地将满口茶喷了茶盏中,愣愣扬头谨慎万分地盯着她。

    “我。”她眨眼,“臣妾说错了吗?”

    拓跋濬捏紧那本折子,轻轻递了过去,指尖陡凉。

    她不明所以地抬手接过折本,他却不肯松,两手各自发力僵持于一处。

    他淡若寒凉的气息漫上:“你很聪明。”

    她立时想回一声承蒙赞誉,听得他冷冷再笑:“自作聪明。”

    他猛松了手,她恰也没能握住。折子顺着衣摆滑入脚下红毯。他由榻上坐起身来,肩上披着落地滚袍,是猩红色。淡声唤来崇之吩咐了句回宫。

    她忙转身跪送他离开,顺手捡起那奏折双手端着。

    拓跋濬最后淡淡瞥了眼那黄帛奏面,声音很冷:“她既有那个心,朕则准了。”

    她先是一愣一恍惚,幽幽地收回视线,落目砖地间映出他模糊的身影,轻笑着:“您果真很爱她。”

    拓跋濬没有吱声,拉紧袍子,大步迈了出去,步子略显仓促,似有慌张。崇之不知所谓回首看了冯善伊一眼,忙又追着天子步伐赶了过去。

    青竹自纱帐后步来,扶了冯善伊起身,见得那明黄的折子,稍有紧张:“皇上真不知是害您,还是对您好。”

    “他有那个心思想要同我合作。只是也有不放心。”冯善伊说着,将手中折子一丢,揉揉额头,“所以想方设法试探,看我有没有那资格。”

    ......

    夜沉过,入了子时,自西昱文殿入东正阳宫一派清净。魂鸦倦倦啼鸣,清泉流溪汀汀。

    黑影纱衣飘荡于假山后的石林小道,数级台阶,一跃而上,步声轻灵。

    山阴立有望仙亭,背靠宫角,因与暴室接连,传言鬼魅趁夜而发,入夜之后,便少有人迹。一处望仙亭,倒似得天独厚的偷情之所。然此时亭中所立并非什么俊俏朗生,或以面首公子,不过是年过花甲的宦官。

    亭角着了宦官服侍的老者躬身举着时暗时亮的灯盏,听闻步声渐近,回身去,鹤发满鬓,月光映绕斑驳。他靠了一步前来的身影,将身子躬下,低声道:“万事皆安。”

    黑纱覆面的女子递信于老公公,老公公接过,匆匆略过并记于心中,稍后焚烧信纸,皆由西风,散去烬灰。

    “那贱人,事而至今留还是不留?”老公公俯身又低了一声。

    女子木然,略回神,抬起老公公的腕子,指尖覆上落了一字。

    老公公眸色更急:“贱人三番两次——”

    女人目光一紧,老公公僵声不再言说下去。

    再一抬手,掐灭笼中烛苗,袅袅烟绕之后,一派漆黑。须臾之刻,望仙亭只剩冷石桌椅,寒风峋石。(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