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书网 > 心理哲学 > 千岁 > 006 砸去半壁江山

006 砸去半壁江山

    碧水清池,冯善伊坐于花草丛中,赤足探入池中荡着清波流转。

    暖风明光之中,红丝线缠在中指一节,她抬起合紧的掌迅速张开,由掌中落下一色润玉轻轻摇摆,晃出青绿玄光,色泽夺人。古人制符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喻为天地分合。她手中这一枚汉符令,却是以极好的美玉精研细磨雕琢而制。

    她皱起了眉,踩着水溅得满裙身:“汉符令,汉符令,你是有何用?!要天下都来抢。”

    凉风一袭,耳边传来幼时父亲将玉符挂在自己胸前的嘱托。

    “星落荆山,化而为玉,侧观为碧,正视以皓白。这汉符令,是由和氏璧雕出。极是珍贵。”

    天下之大,和氏璧便只有经转千年下遗下的传国玉玺。怎会有第二块和氏璧。若此符也是和氏璧,莫不是笑话。然父亲又非空话之人,所谓临终遗言,实在没有玩笑的意义。

    略一笑,提着裙摆起身,淌湿的脚在被日光照暖的石头上蹭了蹭,便欲走。只廊下,李敷由远处而来,手中尚为她提着鞋,他远远见到她时,便摇头。

    他将一双鞋放了她身前,扬起头来看她:“你是润儿吗?一把年纪了扔喜欢踩水。”

    冯善伊踩上鞋,却发现竟是反的。

    李敷无奈好笑地叹了口气,蹲下身替她换下。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俨然令她惊愧交加,连是后退,盯着那一双鞋和自己的赤脚,思绪翻转,竟是想起从前不知何时,也有人这样碰过自己的赤足,却又如何记不清楚。

    提上鞋,冯善伊走在前面,甩着手中玉符,只道:“我将这符予兄长送去。”

    “你至此时,仍唤他兄长?”李敷愣了愣,截断过一株芦苇绕着。

    冯善伊纳闷回应:“不然呢?”

    “不求别人不负我,只求自己问心无愧?!”李敷舒了口气,这般说道。

    她眨眨眼睛,不过简单道了句:“他是我哥哥。”

    “汉符令,合天下。握此令,得天命。”李敷将声音压了压,转而正色,“你是真不知它的来历和显赫名声?!”

    “你说来听听,看有几分重要着,我便考虑要不要丢。”她依是一脸闲淡,靠在栏前吹着暖风,极为自在悠然。

    “春秋有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献与厉王——”

    “这是和氏璧的故事,我晓得。”

    “后此璧为赵国太监缨贤所得,旋被赵惠文王据为己有。秦昭王闻之言。”

    “完璧归赵的故事亦听过百八十遍了。李师傅。”

    “至秦破赵,得和氏璧。旋天下一统,始皇称帝,命李斯篆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于和氏之璧并雕琢为玺。是乃自秦延承百年之传国玉玺。”李敷背过身去,侧影笼罩在光芒中,正有几分熠熠生辉,玉树临风之姿。

    她看他得一呆,将他话听过后于是更傻,对光扬起玉符,篆刻四字“既寿永昌”赫赫夺目。

    “如此,倒有几分意思了。”她暗暗道了句。

    李敷继而道:“之后的事,你若读得司马史记,自也熟悉。”

    “我书读得不精,一眼一眼出。”她一脸虚心求教的窘状,笑呵呵道,“烦请师傅添言。”

    “秦王政二十八年,始皇曾于龙舟风浪中抛玉玺人湖中以求神灵镇浪。玉玺于是失落。”

    言及此便顿住,却引来她之大不解,天下人皆知,如今和氏璧传国玉玺落入南朝宋帝手中,为此事,北朝魏帝总觉不授正统,介怀并以觊觎多时。李敷却言失落。

    “那是又八年后失而复得,朝中有人将此传国玺奉上言是玉玺归。”李敷淡淡添上一句。便是自此以后玉玺随江山易主流离百年,至今时,落南朝宋帝手中,算也是归得皇室正统。然他要说的并非是这些。

    冯善伊适时举起自己的符:“既是如此,传国符玺,与我这玉符又有何干?!”

    “相传八年后失而复得的玉玺,是假的。始皇自失玺后,郁郁寡欢,担心其国运气数将近,其臣下便以八年之间选玉独山,仿了一枚模样全然相似的传国玉玺奉递。”

    冯善伊便如听说书般,起兴赞叹:“越发精彩了。”

    李敷稍抿唇,虽想出言纠正,却也忍住,继续言:“又传始皇崩前,那一枚真国玺才真正归朝。只替代多时的假国玺已传入继承新帝的手中,无能换改。始皇临死一刻,决议将真和氏璧玺雕琢为令牌,面文即保留镂雕‘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

    她悟道:“我忽而有些明白了,只是令牌如何成了如今的半符,甚至如何落了父亲手中,又有什么解释?!”

    李敷摇头:“民间流言,只是于此而止。再之后,也无从而知。真国符,总要比假国玺至贵。以此得天下的传闻,并非只是空言。据传汉高祖刘邦也是误得此符,成以大业。”

    “如此,确是能卖个好价钱。”她只幽幽道了声,立起身来,“讲完了?我好给兄长送去。”

    “便是天下人趋之若鹜求而不得的,你也能痛快撒手?”李敷稍紧目光,着实有些看不懂她。凭此物,与另对符令配上,大魏江山也只是区区小物,更有南朝之大,尽可收入囊中。冯熙视此为宝,宗长义甚以为此不惜放手一搏。多少人前赴后继,虎视眈眈。她却仅仅是一句好价钱。

    “我要把这烫手的山芋丢得远远,才好同你远走高飞不是,否则我们逃也逃不开。”她直截了当道,丝毫不掩饰自己欲与他私奔的好主意。

    李敷尚未反应过来,只瞠目结舌看她。

    冯善伊撇了撇嘴,不耐:“你不会不愿意吧。”

    李敷愣了许久,轻摆了两下头,再怔,才又用力摇头。

    她舒了口气,朗朗笑开,走出两步,反问自己一声真的不后悔吗?手中所承之物,重比天下,如此松手,当真不亏吗?顿步垂首,下定决心的一刻,回头看了眼仍是愣住身后的李敷,字字清楚道:“以真心对我的人,我情愿为他砸去万座江山。”

    李敷平视着她,目中闪烁着,远远的,见她一支冷袖在风中抖,她瘦弱的身躯在粗布麻衣中发着抖。她当是下了极大的决心吧,比他任何一次抉择都要付出更多。

    “你最好记着点这话。别说我未提醒你。他日你若变心,我就挖出你的心祭奠我丢掉的天下。”她将此话说得极狠,却是夹带笑色,而后卿然回身,大步迎了出去,毫无犹豫。

    回房换衣,一袭白衣俊俏似玉少年,配扇环柄,金丝玉穗荡在腰间。

    推开房门,正是李敷前来庭前,她向他一点头:“我去去就回。”

    李敷予她一应。

    她再回身,凝他道:“我若没有回来。便在城西门候我。子时最迟。”

    他又点了头,淡淡。

    出得娘娘庙,跃上红鬃马,纵马南行。天空明净如洗,一望无云,皆是碧色光清。她绕的是城中小路,特意避开繁忙拥挤的人群,头顶沿黑纱斗笠,唯露出一口皓齿薄唇。却不想满街百姓,似认得她的马,将道路围得水泄不通,只求见上天下第一美名冯家大公子一面,来来往往由那少年白衣黑笠飒飒英姿看去,言道冯家的大公子归京啦,又是惊动满城。

    阁庭香红楼对窗品茶弹琴的姑娘们纷纷拥在二楼,向下望去,一个个红面粉脸,声声唤着公子,博来匆匆一瞥便好似能飞了升天。

    三楼雅阁间,迎风对座的锦袍男子亦由这一声引得略垂下眉眼,淡淡瞥去。

    他之前,有人暗暗提醒道:“主人但也认识这冯公子?!”

    宗长义将酒盏落下,一指轻敲了桌案,扬眉浅笑:“这京中,有我宗长义不识之人吗?”手握硬玉,随意把玩,再起身时,袍尾轻转。他行至屏风内侧,再出时,取了剑配在腰间,略一眼那人,只言:“让婳妹出手吧。”

    “之前不是说仍要静观一阵。”那人旋过身来,急急言。

    宗长义伫足,冷剑出鞘,举握便是击断长案一角,吸了口冷气:“静观二十年,不想再忍了。”早日结束这一切,也早将她唤醒。术师言她于离魂中,多一日,元神便弱一分。也曾有离魂后收魂失措,自此失去元神的旧事,他总不能拿她的性命玩笑。

    “宗长义。”室门由外推开,入室的福君一身华色金沿长裙,满目琳琅十色,她推了推鬓,扶着桌案张口便道,“我准备好了,送我入魏宫吧。”

    宗长义看她一眼,皱了两下眉,只将桌上的锦盒推于她面前:“换过这身。”

    福君掀开,展开盒中素色檀扇,自于身前比了比,摇头紧眉:“这不是我风格。”

    “这不重要。”宗长义端了盏茶,耐心吹开浮起的茶沫,“拓跋濬喜欢,才是重要。”

    福君嘟着嘴,尽是不情愿,闻过衣物,似熏过女儿香,是很淡很淡的青竹,莫非自己嗜好的云兰,于是吐了吐舌头:“是旧人穿过的旧衣裳吧。乃宫中人吗?”

    宗长义倦倦覆眼,声一低:“冯善伊的衣物。”

    福君退步,将素衣扔落低间:“死人的衣服,我才不要穿。”

    宗长义冷剑猛落她肩上,冷声逼问:“谁是死人!莫要胡说。”

    福君只觉周身毛孔都竖了起来,捏着剑尖移开:“我见过她棺材,那日冯熙自己也承认了杀了自己妹子。”

    “你说什么!”

    “对。”福君再退出两步,肃然立声,“冯熙杀了自己妹子,你冲我凶甚!”(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